寻找佛陀落地石
寻找佛陀落地石
据历史资料记载,佛陀当年在无忧树下从摩耶夫人右胁下出生,落地时足下有一块石头,在接到佛足以后,留下了佛陀深深的足印。虽然佛陀诞生处的大目标已确认无疑,但无忧树及树下佛陀落地石的确定工作,则是必须要完成的复杂考古程序。
德国以及尼泊尔政府的考古学者最早于19世纪在此进行联合发掘。1899年以前,这里被种种杂物覆盖,就像一座扔满废物的垃圾山。直到1933年,蓝毗尼遗址才正式大规模出土。人们看到的遗迹基本结构并非人为延续,绝大多数在14世纪末莫卧尔帝国入侵前的几个晚上由佛弟子用土掩盖起来。从后来的发掘现场看,很多遗迹的形制没有任何改变,与《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完全吻合。
蓝毗尼圣地衰落以后,佛陀降临人间的落地处曾建立起一座印度教庙宇,其墙根下长出过一棵菩提树。在印度人的心目中,菩提树既象征着强大的生命力,也意味着对于建筑物的破坏能力,因为其根系过分发达。庙宇的墙基很快就被菩提树动摇,几十年的工夫便倒掉了,加上野火雷击,树木残骸与瓦石残渣混在一处,很难找出无忧树及落地石到底在何处。虽然后来出土了众多遗迹,但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确定释迦牟尼佛的落地点——对于一片深埋藏在地下长达七百年之久的遗迹,考古工作异常艰难。
2006年,我第一次朝礼蓝毗尼。在佛出生处现在是一座红色的摩耶夫人祠(为纪念佛陀母亲诞生圣者而兴建),其中瞻礼佛陀落地石的人群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当年就在印度庙的遗址下,考古人员从砖石瓦砾的中间部位一直向下挖,在很深的地方发现了一大片木炭,上面有一块长约两尺的不规则形灰色石块,其中央有鲜明的脚印状凹痕。石头残损得很厉害,但足印仍依稀可辨。这块石头最终被确定为佛陀落地时的足印石。
工作人员以玻璃罩保护这块石头,周边配灯光以照明,朝礼者站在石头上方向下看,一丈多深的坑里就是佛陀落地石了。没有其他的方式表达敬意,朝礼者带来的金箔将所有通道两边的红砖贴成了一道道的黄金墙。抬头向上看,有一块石质佛陀降生浮雕。据鉴定是公元前4世纪作品,是最早的佛陀降生浮雕。石质为砂岩,虽然数世纪的风吹雨淋使这块砂岩几乎被磨平,但我们还是能隐约辨出摩耶夫人在因陀罗和梵天的注视下,紧紧握住无忧树枝,生下佛陀的图案。早年的石雕工艺和线条以十分唯美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当年玄奘大师到蓝毗尼时,周边废弃的寺庙有近千座,阿育王石柱也因遭雷击而倒在地上。然而这里并没有完全为世人遗忘,1312年,尼泊尔国王里普·马拉到此朝圣,今天这块受人供奉的佛陀诞生浮雕,可能就是他留下的。
在篮毗尼我不仅看到了释迦牟尼佛出生的地点,还与确认者有过一次直接交流。当时我在遗址处巧遇一位老教授,他介绍自己是全程负责佛陀落地 石考察认定的专家组负责人,最先确定佛落地石的就是他。落地石鉴定工作完成后,他将全过程写成了两本专著。机缘巧合,见面时他正好随身携带,当时便将这两本书送给了我,还在上面签名盖章。我们还探讨了确定佛落地石的全部过程。
玄奘大师到印度来求法之前,高僧法显曾有过记录,说这块石头完全沾在地面,后来才被挪动。挖掘时发现这片区域的土壤中有很多木炭,后来被确认是摩耶夫人扶过的无忧树。玄奘大师见到无忧树的时候,它们已经枯萎。现今这些树木已变为木炭。教授在木炭中看见了这块石头,如经典中所说,上面有一个模糊不清的足印。
要最终确定落地石,阿育王石柱上第一个巴利文字母的含义成为关键所在。在近年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众多学者在了解了老教授的发现后,猜想这个字母应该是指佛陀落地石。经过复杂的认证过程,加上阿育王石柱上巴利文的佐证以及很多相关证据,这块石头最终被确认为佛陀落地石。佛弟子们终于再次见到了他们心目中的圣石。
被发掘出来的阿育王石柱柱高7.79米,周长2米。柱上有裂纹,日本材料专家以特种材料将其缝合,并用铁环保护起来。根据玄奘大师的记录,蓝毗尼曾经有三位佛到过这里,此事阿育王石柱上有过清晰的巴利文记录。我们现在可在石柱上见到四行半巴利文,是阿育王的敕文:
我阿育王灌顶即位的第二十年,亲自率领文武大臣来蓝毗尼恭敬礼拜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之地,敕令立石柱以记载。今后每年地方官必来朝拜,因为这是无上正遍知出生圣地。特谕减免蓝毗尼地区税赋,仅缴收入的八分之一。
在佛陀出生的地方,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烧得通红的红砖块。按照砖块的制作技术,中国的红砖20世纪左右才开始使用,之前是没有的。而从挖掘出的圣迹看来,印度红砖的使用,在2500年以前便已经非常普遍了。
- 上一篇:释尊出生地的六个特征
- 下一篇:尼泊尔的万国佛寺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