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太子之成长
出家——从迦毗罗卫开始
释迦太子之成长
太子出生后,回到了迦毗罗卫城。净饭王召集众相师,询问太子出生的凶吉。大家根据先圣的记载和各种瑞相,预言太子将来若是在家,必定会成为转轮圣王,若是出家,则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国王听了相师的预言,知道太子将有大威德,必定会光耀释迦族,满心欢喜。
当时,有一位具足五通,受人尊敬的阿私陀仙人,从远方来到王宫,请求面见太子。国王得知来者是阿私陀仙人,便让人抱太子出来。仙人双手接过太子,安于头顶,又放置膝上,然后对国王说:“太子生来具备清晰圆满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将来一定会出家学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转无上*轮,为一切众生阐扬正法,凡有缘听到佛法的人,皆得解脱。”但他知道等太子成道时,自己寿命已尽,将错过正法教化,想到此仙人不禁哀伤悲泣起来!
阿私陀仙人如此肯定的预言令净饭王感到深深的苦恼,但对太子更加生起敬重之心。他下令大赦全国囚犯,并命国师从四方召来成千上万的婆罗门,分批进入王宫,接受布施,足有七天七夜,所有功德都回向给太子。
太子出生后七天,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因为巨大的福报,上升至忉利天。此后太子由她的姨母,摩耶夫人的妹妹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抚养。考古学家曾在迦毗罗卫宫殿遗迹中挖掘出大量摩耶夫人及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生前使用过的金银饰品,其类别不下数千种,奇珍异宝数之不尽,远远不止七宝[1],有的白如珂雪,有的粉若鲜花,虽时隔千年,今天看来仍然展现出非凡的高贵气质。
太子渐渐长大,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时常带领孩子们在园内玩耍。他们驱赶象车、鹿车,与驯顺的狮子、大象、仙鹤、孔雀一道追逐、奔跑,或者以真玺为鞍,请太子骑在羚羊身上,那些活泼的女孩就在一旁拍手。太子对这些游戏并不感兴趣,常常喜欢一个人在僻静的地方用沙土造塔,或尽量避开那一群花团锦簇的孩子,面对清池、小鸟、大象、狮子而陷入沉思。
净饭王见太子如此, 更加担心他将来舍弃王位出家,于是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太子安于荣华富贵的生活。净饭王建立了温、凉、寒、暑四座宫殿,每座宫殿都用各种宝物装饰起来,又挑选五百名容貌端正、乖巧伶俐的宫女,分成五组轮班伺侯太子,并令车匿[2]等五百人侍奉太子,还在宫殿的外面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清流池沼,草木香花间,各种吉祥的鸟雀歌唱嬉戏,与太子朝夕相伴。
这一时期,迦毗罗卫国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民众也都争做宽厚仁惠的善人。
太子八岁那年,净饭王请毗奢婆密多作太子老师,并令释迦族中所有童子伴随太子读书。授课的第一天,毗奢婆密多远远看到太子走来,由于太子的威德,竟不自禁地屈身向太子顶礼。
当天,太子便把当时最具权威的六十四书一一背诵出来,并请教老师准备教哪一门功课。老师惊呆了,因为这六十四书自己也未必尽知,心中惭愧,再也生不起贡高我慢之心。自此,太子同许多童子一起读书写字,由于太子威德力及诸天神力加护,所有学生进步奇快,都能通达一切书数经论。
有一次,净饭王与诸大臣为了考核释迦族诸王子中谁武艺最高强,举行了一次武术比赛。由大臣娑呵提婆任裁判。
第一个比赛项目是射击。在广场上安置铁鼓,看谁射得最准、最远、最有力。首先由提婆达多射击,一箭射穿三鼓,落在四公里处。接着由难陀射击,也射穿三鼓,落在六公里处。轮到太子时,他试遍所有弓箭,都觉弓力太弱。国王即命人到内库取出祖上师子颊王用过的大弓。太子手执弓箭,安坐不动,微用少力,平胸而射,一箭直穿七面铁鼓,射达十六公里外,力道不衰,一直没入虚空。此后又比赛射铁猪。太子一箭射穿七只铁猪,其箭入地,清泉涌出,后来这里便被人称为“箭泉”。
通过种种项目的比试,众人领略了太子的高超武艺,欢喜雀跃,共庆未来的国王定能成为一位伟大的君主。
净饭王见太子技压群雄,心中大喜,立即命人回宫牵来白象,用种种璎珞装饰端严,让太子乘坐入城。那时提婆达多刚从城外回来,见有人牵着白象正要出城,就问:“这象为何出城?”答:“让太子乘坐入城。”提婆达多平时自恃力大,贡高我慢,无所忌惮,比武败于太子,心怀妒嫉,于是上前一步,右手牵住象鼻,左手挥拳在大象额头上一击,竟一拳将大象打死了。象身塞住了城门,众人往来受阻,发生拥堵。
随后到来的难陀看见大象塞路,碍人行走,便用右手牵住象尾,把象尸拖离了城门。
太子见后,知道提婆达多心怀不善,以力示威。然而此象粗重无比,日后腐坏会臭气熏天,于是就用左手举起白象,右手托住,从空中掷出城外。象身直飞五里以外,方才落地,即成大坑,后称“堕象坑”。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