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的万国佛寺
尼泊尔的万国佛寺
今天的蓝毗尼园早已不是历史记载中那个日渐残颓的花园。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上开始重视开发和保护蓝毗尼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蓝毗尼进行了考察,尼泊尔王国政府也成立了蓝毗尼开发委员会,古老的蓝毗尼园重新焕发出了生机。日本的建筑工程师将蓝毗尼园规划为三个部分:一是花园圣地,为文物保护区,以阿育王石柱、菩提树、水池、摩耶夫人祠和遗留下来的砖墙为主;二是寺院区,以各国佛教组织援建的寺院为主;三是花园区和寺院绿化区,除建筑物和路面,其它地区皆为绿化区。
二千多年后,五洲四海的佛子回到这里,带着对佛陀的无比崇敬和对佛法传承的使命,建设起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庄严的寺院,驻守着这片神圣的心灵家园。这些洋溢着各国风格的寺院成了蓝毗尼地区最显眼的风景。行人往蓝毗尼方向行进,可谓三十步一寺,五十步一庵,无人认识的树丛当中冒出一座建筑物的尖顶肯定是佛教寺院或塔。摩耶夫人的娘家受到了如此重视,跟释迦牟尼佛出生的地方和成长的地方的待遇大不相同,令人感慨不已。寺院区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目前已经有15个国家建起了27座寺院。东西区之间以一条人工开挖的小河为界,往南到蓝毗尼园圣火处,向北到靠近世界佛教图书馆的尼耐河。东区是南传佛教的寺院,来自泰国、缅甸、老挝等国家。西区则是北传佛教的寺院,来自尼泊尔、韩国、德国、法国等国。这些建筑自成一体,如果一千年后有人重新发现了这里,他们会看到十几座能够反映21世纪全球佛教文化的寺庙群遗址。
在西区,如果以中国建造的中华寺为参照点,可以看到如下颇具特色的寺院:
中华寺对面是韩国寺院,尚在修建中,是四进式的院落,其大雄宝殿占地宽60米,深42米,殿高32米,是两层的重檐式建筑,设计颇似北京故宫太和殿,十分气派。该寺由曹溪宗经营,常住一位比丘,两位居士,每年都有韩国佛教界人士来定期住寺。平时寺院会举办济贫法会,供给缺衣少物,鳏寡孤独及待业之人以衣物和其他生活物资。
在韩国人的寺院修成以前,德国人修的莲花寺是所有寺院当中规模最大的。该寺院位于中华寺正后方,属于藏传红教的寺院。该寺坐北朝南,有八相成道的群雕自左向右围绕在大雄宝殿周围,大雄宝殿的顶端上方是一个佛塔的结构,下面是一个大殿的结构,四个角有四个不同形式的转经轮。每一边的中间都是带着莲花的喷泉,这里所住的出家人都是藏传佛教的喇嘛。
德国寺院右边是日本寺院,位于西区的乾位,也就是尊位,可见日本的设计费了一番心思。该寺面积约12000平米,大雄宝殿是单檐庑殿式屋顶,唐代风格,除了瓦面有所改变外,其余斗拱和油漆都按照唐式古典营造法式。
中华寺斜对面,马来西亚人在这里为尼泊尔藏传佛教噶举派援建了一座寺院。这是一座连体的多功能建筑,屋顶为歇山式,屋脊中央置一个葫芦,以金黄色油漆装饰屋面,白色间红色装饰墙体。主建筑平面呈“凵”形,两层楼房,中间是正殿,两侧配殿,占地约800平米。正殿中供奉释迦牟尼像,两边是噶举派的祖师和《藏经》,墙壁上绘有许多佛经故事,图像精美。寺里常住一位喇嘛,平时有其他喇嘛来挂单。
马来西亚寺院东南,一位德国籍比丘修建了一座私人寺院,该寺是西式火柴盒堆积起来的样式。这位比丘出家于缅甸,拜缅甸班迪达法师为师,所以该寺也叫班迪达禅修中心,按照四念住进行禅观,主要体现在行走上。这种方法在缅甸佛教界十分流行。
中华寺左后方是一座越南寺院,右后方是一座法国寺院。这两座寺院都是个人建造的,各常住一、两位比丘或比丘尼。寺院建筑近似中国风格。
到了东区,可以看到最北端的是泰国寺院。泰国寺院是国家建设的,常住由国家委托僧王[1]派遣,也常有国家重要人物到访该寺。泰国寺院往往金光闪闪,但是这座寺院通体白色,不失为一大特色。
泰国寺院往南是印度寺院,由印度摩诃菩提会建立。该寺院大殿外有一口标有“中华民国十九年”字样的铜钟。起初该寺僧人不知叩钟偈,每天只是随便敲打铜钟。后来听到中华寺叩钟唱诵的时间和仪轨,就向中国僧人求教,也在每天早晚按照中国临济宗的方法敲钟。和中国僧人一样的是,印度比丘也是每日劳作的。
在众佛寺中除了中华寺外,最吸引人的建筑便是缅甸的金塔寺了。金塔寺由国家所建,占地约31000平米,由以金塔为主体建筑的前院和以殿堂寮房为主的后院组成。金塔形制模仿仰光大金塔而建,大小取其四分之三。塔为覆钵式,塔基高约6米,在四方各建一个佛龛,内各放一尊玉质释迦佛像,供人礼拜。金塔高30米,很远就可以瞻仰到高大的塔身。金塔四周有四根仿建的阿育王石柱,上面刻有佛教故事图案和缅文书写的功德主的姓名。金塔寺的佛殿精雕细刻,屋顶上微缩建筑了四大佛教名胜: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和王舍城。寺院的禅堂是最为典型的建筑,内供奉一座完整缅玉雕刻的佛像,坐禅者在禅堂中席地而坐,有时座无虚席。寺院中央有一个莲花池,因为尼泊尔一年四季气温较高,所以莲花四季常开。寺中的管理僧人实行两年轮换制。
缅寺东南有一座比丘尼寺院,这是蓝毗尼园唯一一座比丘尼寺院,共有五位常住比丘尼。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