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即色宗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总第十五讲之:即色宗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

  时间:2009年5月10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即色宗

  在心无宗之后还有支道林的即色宗。

  即色宗其实原本是即色家,后来所谓的识含家、幻化家、缘会家,这三家都是来源于它的,所以这四家都可以说成是即色家。大理论差不多,小的区别也还是有不少的。比如说第一支,支道林的即色宗,他自己原先来构建即色宗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

  “色不自色,故虽色而非色,色复异空。色不自有,虽色而空。”

  什么意思呢?还是用我们前面学过的基础知识来替它补充,进行白话解释,我们才能够懂。“色不自色”,就是说,“来证明、来了解”。世间的色法有一个被了解的过程,有一个本体存在还是不存在的过程。虽然我们说它是黄的,但它本身是不是黄的呢?那是另一回事,所以赋予它名义和它的本体,有两个问题。

  “色不自色”。“自色”,就是自我的这个本体的确认。“色不自色”就是说,所有的色法,不管是给它本体一个确认还是不给确认,它这个色仍然还是这样已然存在的。就是说,对于色法,我们给它这一个判断,与它的本身,这中间其实是两回事。就像镜子,用因明学的词,就很容易懂(那个时候没有因明学),所谓“有境”和“境”的区别就很容易懂了。“色不自色”,意思就是说,境本来是空,即使你心里已经有了“有境”,也不会因为你有了“有境”而这个境界就真的 “有”了。“色不自色,故虽色而非色,色复异空。色不自有,虽色而空。” 色不是因自诩的概念而后有的,所以在分别层面上,即使它有了,它也还是空性(无自体)。

  这里,“时”和“处”的概念我们说明一下。

  大乘佛教里经常说“十方三世一切佛”。“十方”的“方”,就是指“处所、方位”,方位总共有十个: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还有夹缝的两个方向,总共十个方向,它们都是空间位置。东南西北,这些都是空间位置。这个空间位置,我们要用一个汉字来说明它,就是“处”,处所,“处所”确定指“方位”。时间在佛经里常常说是“世”。“世界”是什么意思呢?时间就是这个世,有着明确区间分别的空间指这个“界”,“世界”就是指我们所处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它是不是具体只是说,东方世界就限定东方只有这样一个世界,南方世界就限定南方只有那样一个世界?

  不是的。南方你所在的时间空间,东方你所在的时间空间,任何人所处的任何时空,全都是世界,一人一个世界。(指板书表格)

  “并以‘处\’上加不加假名,而转移了色‘暂时有\’的如理判断。”

  这是即色宗的一个问题。

  它让我们来讨论,这个“处”上是有假名还是没有假名的。我们现在暂时看到,这张纸是有的。即使暂时看到,它也是一个存在。如果全盘给予否定,那就是错误的,因为暂时的这种存在,我们没有办法去否定它。对于暂时存在的如法的判断,就被这个问题转移了,就被这个加不加假名转移了。

  所以僧肇大师后来破:

  “当色即色,岂待色色而后为色哉,此直语色不自色,未领色之非色也。”

  “当色即色”,在暂时的时候,你认可它就行了,它就是有这么个东西,你不要说:“我头脑里分析它,到底是应该有还是不应该有。”它已经有了,不是可以有或是可以没有的,它就是已经有了,既然是已经有了,就直观地承认它。月称论师所承认暂时名言的诀窍就在这个地方。 “当色即色”,是依“正世俗梯”上“正高楼”。当体即是,回归当下,此乃“平常心”,这也是僧肇大师一再给予强调的。如果不是“当色即色”,你还在讨论它,“因为概念的问题,然后……”,那就是错误的。“岂待色色而后为色哉”,不需要你后面给它色的名义和不给它色的名义,它这个色法就是存在的,和其光、同其尘、深度认同,你看到了就承认它就好了,而后可以入道。这是第三个宗派。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