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法舫法师函
致法舫法师函
明真法师
(一)
舫公:
寄沪数语,想邀绀目?承询三湘佛教情况,应补数事者:
国立师范学院,前夏由溆浦迁岳,报端曾一度披露有利用福严、南台以作院址之消息,群情惶骇,共谋应付。现省主席王东原氏亦不以教育部特派员某君之意为然。迁来后,承该院周邦式、李月浦、洪韵数教授见访,与语甚洽。且悉在溆浦曾发动创办居士林,以为集体修学并推广佛化之举。周丈随任训导长,该院信仰佛法同学十余人,并得允可组织佛学研究会,近闻已有六十余人矣。
又,湖南大学教授、学生,信佛者亦有三十余人,近逢星期例假,亦相集于岳麓山万寿寺礼佛念佛。并思礼请大德为说法要。设因缘成熟,学人极思上人能不吝慈悲,施洒甘露,用增植净信也。
尤堪喜者:湖南理学院长杨卓新先生,任职近二十年,国师理化系主任葛祖良先生,曾留美两获博士学位,皆为科学名宿,提倡佛法,尤具热情,足使皮相者刮目结舌。此实三湘佛教最佳之消息,上人闻及,其亦跃舞乎?设能回湘一行,不独我辈缁流获慰渴慕,更不知若干宿植德本者,又得获胜增上缘也!
赵炎午先生,在大师曩年人湘,曾集议创办南岳佛学院,无如随陷战乱,近此老事又过多,无佐助人,致终未实现。近如回岳,或有发起创办南岳佛教居士林之望。祝圣现住持道安法师,谋改讲习所为南岳佛教学苑,众议请此老为董事长,惟渠新由京回,滞留省垣。即此,顺颂
法乐!
明真和南
三十六年六月廿六日
(二)
舫公:
远承奖勉,愈深惭惶。学人滞留南岳,并无远大理想,惟觉身残时艰,展转逃避,亦殊苦耳。刻南台因时代所迫,不容不变更已往生活方式,砍柴、春米、种菜、开山,皆需大家集体工作。此亦做日和尚撞日钟,时局如何变化,亦但付诸因缘。余情详见安兄函中,当能闻及。改革佛教方案,无论如何圆满,然徒法不足以自行,使无坚强干部,将终空喊一顿。如机缘成熟,尚恳公助巨赞兄以一臂力。即或文字内容偶有缺陷,当亦能徐谋补救。昌言法师近居此,体亦日健。顺颂法乐。
学人
明真和南
三十七年年六月廿七日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