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云法师开示录
绍云法师开示录二
参禅如何起疑情、话头的来源
(一九九九年七月六日开示于宝林禅寺斋堂)
老和尚慈悲,各位法师们慈悲:
参禅用功这一法,首先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呢,就是路头。如果你道理不明白,路头就辨不清楚了,一旦你走错了路,就会离开正道越来越远。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头,路头识得了,生死一齐休。”那么就是路头明白了,在用功上面,还要注意善调身心啊!
在用功的时候,坐的姿势,以自然为好,不要故意地把腰挺得很直。应该顺其自然,端身正坐,头靠衣领,两目微开,然后把身心放下来。这样一切调整好了,再心平气和地提起一句话头来参。
有的人,坐下来便打昏沉,左摇右摆。昏沉呢,老是打不开,这个事要靠自己来觉察,因为昏沉多是来自妄想。有的人坐下来,妄想很重,他总想去除妄想,但老是去不掉,就像两个人打架一样,时间一长,就疲倦了,那个昏沉又来到了。所以去除昏沉,首先要注意妄想。
有人问:那么如果妄想去掉了,那个昏沉又怎样对治呢?实际上,那个昏沉很多时是裹着妄想的,只是你在昏沉中不觉察有妄想罢了,你如果把正念一提,你就发觉妄想在不停地翻腾。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觉察你的本参话头在不在。你要是不专心觉察这话头,老是和妄想对拼,你始终拼不过它的。你只要不睬它,不随它转,单单的的地,时时照顾着这个话头。
如果在这个时候,还有昏沉呢?可把眼睛睁开,把两边肩膀动一动,腰部挺一挺,这个昏沉呢,自然就会消失了。千万不能认为那个昏沉是修行一个舒服的境界,不然你就会执着舍不得放,以致一坐下来,很快就会昏沉,左右摇摆,这个毛病就在这个地方。如果这样子长期下去,宝贵的时光都会被浪费掉了,你就被昏沉给度过去了。
又有人问,起疑情是什么状态啊?如何能起疑情呢?这个疑情啊!不是开始用功就能提起来的。开始用功的人,你不要管它得力不得力,只要把这一句话头随时照顾好,不让它被妄想打失。如果出现妄想,你就赶紧觉察,久之,你那个妄想心自然减少,照顾话头就能专一,你的心便静下来了。《楞严经》云:「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很本无明。」这就是譬喻我们用功的过程。你把这一念话头,照顾得不让它打失,就如同那个浊水,放在那里长久不动,那浊水里面得沙土自然便向下沉淀,清水就现前了。清水现前就比喻我们的自性清净心啊!当自性清净心一现前呢,就名为初伏客尘妄想。
为什么叫初伏呢?因为那个沙土沉在低下,如果一搅动呢,那个沙土又翻起来了。就比喻我们这个妄想心,虽然暂时因为看话头而伏住了,但是我们这个妄想心还没有断根,这只能说是初伏客尘妄想。要把这个妄想心全部断根,这才叫永断根本无明,才能叫了生脱死啊!
参禅用功的人,出现了清净境界,身心出现无尽轻安的时候,千万不能得少为足,认为这个就是禅定境界,有的甚至把它当作三禅、四禅,那便会生起增上慢了。这时,如果不懂得加功进步,你就会倒退,或是走到歧路上去了。所以用功的人要具金刚眼睛来观察,简单来说就是要有正知见啊!有了正知见呢,就不会走瞎路了。
有的人又问禅堂里面跑香,是不是跑得愈快愈好?这个不能一概而论的,古来祖师是明眼人,过来人,他们制定这个规矩当然是有其道理的。因为跑香作用就是调和身心,我们这个色身,如果长坐不动,身体血液就不能畅通;因此下座走一走,就使血液能够恢复运行畅通。那么应该跑得快还是慢呢?那个也是不一定的。因为过去得修行人工夫用得好,能利用跑香这个动作来锻炼自己的工夫。光是在静中能有工夫用,动中没有也不行啊!要了生死,一定要把工夫用到动、静一如,所以就要在动中来锻炼。在动中锻炼工夫起来,有的跑得很快,因为他的心念已没有妄想了,他只是光照顾着这一句话头;他跑起来,身体都是轻飘飘的,甚至于不感觉到自己在跑。所以那些老参师傅跑起香来非常快,但是一声站板打下来,他一下子便站住,如同死人一样,没有粗气呼出啊!如果是一般的人,工夫没有用到那一个地步,快跑了一会儿后,停下来就喘粗气了。工夫纯熟了的人,跑起来和坐下来都是一样,你站在他身边,听不到半点呼吸声。
古人说:“静中工夫十分,动中绕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工夫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因此,动中有十分的工夫,在病中就只能够有两三分;病中有十分的工夫,到生死关头,就只能作得了一半的主。所以,若想了生脱死,定要清楚知道自己是否已到了那一步。
首先要从静中做起,当你打坐时,是否没有一念妄想,明明了了,历历明明,没有昏沉,没有无记。静中就是有了这个工夫,动中也不一定有。动中不单指跑香,出坡干活都是动啊!出坡干活有十分工夫的话,病中只能有几分工夫。病中能够真正有十分工夫的话,到生死关头,像活龟脱壳一般的痛苦才能止得住,你在生死关头才能做得主。所以用功的人,要自己考验自己,不能得少为足,不能有后退的心,要勇猛精进,一直用功下去,不达到目的,绝不能退失信心。如是十年、二十年的坚持下去,总会有成就的。
那么疑情又是怎样生起来的呢?当你把话头照顾到没有妄想的时候,你那个心就静下来了。那时,你再反问这个念佛的究竟是谁?就好像有一样很贵重的东西遗失了,不知道丢到哪里去,那么心里面就老是在思维这件事,当下就自然地产生了疑情。但是必须要注意,这个疑情只是一念,就是一个念头;并不是要你思量卜度的、东想西想的思维念佛是谁、究竟是谁,那样就不是在做工夫了,也不是起疑情啊!那时根本就在打妄想了。你只能在你的妄想心没有了,在不明白处生起这个疑情,当疑情一起,那么外面就没有世界了,对你自己来说,也不知道身心了,就只是这一念疑情在啊!好比那个冷火抽烟,一线绵延不断,在这个时候才叫真疑情现前。如果空空洞洞,清清净净,非常舒服,也没有话头疑情在,那个只是无记境界,它不是疑情,也不是工夫,这是用功的人要特别注意的。
一旦真疑现前,就会不分昼夜,不分闲忙,也不分病时,只是单单注意疑念,二六时中,不间不断,久而久之,若碰到因缘,就咚的一声开悟了,到那个时候,你就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了。最低限度,你就是证到见道位了,在宗门下就是破了本参,生死了了一大半,你的道眼也就打开了。所以说宗门下这一法,你要是真实行持,当生就能了脱生死!
古来这一法,了生死的人很多很多!祖师们说的话不是骗人的,就是我们信心不足,如果信心具足呢,一定能够办得到的。
又有人问,沩山祖师他教人的用功方法是怎么样?他的宗旨又如何呢?好吧!我就在这里和大家谈一谈吧。
沩山祖师又叫灵佑禅师,他是唐朝的人,是百丈怀海禅师门下的弟子。但是有一位异僧,人称司马头陀,本是三国司马懿的后裔。他虽出生名门,却不幕世荣,年少便于南岳衡山出家了,后来住于江西黄龙山永安寺,持头陀行。他认识典座,负责掌柜大寮炊煮饮食诸事。每次当他汲水时,都见到一只灵龟出现,咄食他簸箕出来的米饭余粒。因此,他每次汲水,总把余饭放置于水边石上,留待那灵龟食用。如是过了很久,一晚,他忽然在梦中见到那灵龟对他说,由于长久以来受其施食供养饭粒,心中感恩殊深,现在它快要离开别去了,因为知道他有厄难,故特来相报。他在梦中便追问究竟有何厄难?灵龟说他将会患上非常严重的目疾,他便请求灵龟解救免难的方法。灵龟告诉他,为报他施饭之恩,会将其唾液流放在他所知道的水边石上,只要把它涂抹在眼目之上,病患即可痊愈。次日早晨,他醒来即觉双目非常疼痛,几至不可支持。他便依梦中灵龟所示,摸索到那水边石上,将唾液涂抹双目。须臾之间,不但剧痛消失了,而且目力超胜过昔日万倍,以致能够上察天文,下知地理,勘与风水通达精微,时人皆称为神眼头陀仙。
一天,司马头陀来探访百丈禅师,对他说在湖南的沩山,找到一处会出一千五百人的善知识的地方,并要求百丈禅师拣选一个人去主持,百丈禅师就派灵佑禅师去了。灵佑禅师到沩山开辟道场的时候,得到当时的裴休宰相护法帮助。裴休宰相给他在那里盖了五千四百零八间的房子,又开了五千四百多亩田,还请了一部大藏经。办妥这些事情后,他问灵佑禅师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灵佑禅师说:“你应办的都已经办了,但尚欠一件事没办啊!就是我还没有徒弟呀,就请你把你的儿子送到我这里来当和尚吧!”裴休宰相说:“这件事情,我现在不能立刻答应你,因为我只有这个儿子,他现在已经是翰林官阶了,我要回去请示皇上,还要和夫人商量。”回去以后,皇上也同意,夫人也同意,裴休宰相就把儿子送去沩山出家了。
他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法海禅师,就是开辟扬州镇江金山寺的第一代祖师,而白蛇传里面讲的那位法海禅师,只是章回小说中的虚构人物,是杜撰出来的。这位法海师到沩山后,虽然他以前是当官的,可是灵佑禅师对他要求很严格,命他每天都要负责挑担一千多人吃、用的水。一天,他担水担得很是劳累疼痛,他坐下来休息时不禁埋怨地说:“和尚吃水翰林挑,纵使吃了也难消。”此话说过以后,当时那里的僧人的肚子竟然都发胀了,大众僧便把这件事情禀告灵佑禅师,禅师就召法海来问:“你究竟说了什么话?”法海就把这番话复述了一遍。灵佑禅师就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你挑一点水,算得了什么?”从此以后,大众僧的肚子便不胀了。后来灵佑禅师又准许法海闭了三年关,闭了三年关以后,才叫他去金山开道场。
当时沩山祖师有一位师弟叫香严禅师,他本来跟沩山祖师一样,都是在百丈禅师门下的。香严禅师文化很好,辩才很高,当时他还没有开悟,他只是文学辩才了得。他在百丈会下呢,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聪明伶俐。百丈禅师晚年,知道自己快要圆寂,他就对香严禅师说:“我圆寂之后,你就到你大师兄那里,依止他去。”两年后,百丈禅师圆寂了,香严禅师就遵师命,到沩山依止灵佑禅师了。
当时沩山门下有一位杰出的弟子,名叫仰山慧寂禅师,师徒俩加起来就成立了沩仰宗。那位仰山禅师已是彻悟了的人,他听说香严禅师来到,就跟沩山禅师说:“这个人啊,辩才大得很,他在先师公门下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沩山禅师就说:“明天上堂,你叫他来,我来问他。”
第二天上堂,就把香严禅师请来了,沩山禅师问:“听说你在先师门下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是不是真的呀?”香严禅师答:“不敢啊!”沩山禅师说:“我现在不问你生平所学所解,及经卷册子上所记得的言句,只问你本分事上一句话,你要是道得出来,你就行了。”香严禅师说:“请大师兄先问。”沩山禅师就问:“父母未生之前,如何是你的本来面目?”就要香严禅师回答,香严禅师懵懵然答不出话来,窘迫得面红耳赤。沉吟很久后,尝试尽其所知解者酬答沩山老人说问,都为他所不肯。香严便说:“请和尚为某甲说破吧!”沩山禅师说:“我若是现在给你说破,将来反会遭你埋怨责骂的。况且我就是说出来,也只不过是我的见解,于你有何相干,有何益处呢?”
香严禅师回去以后,翻查了自己收藏的所有经书,都找不到答案,他不禁叹息说:“画饼不可充饥!”于是将所有经书都焚毁掉了,并说:“此生不学佛法文字了,但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
于是便离开了沩山,息止于南阳慧忠国师遗迹之处,在那里住茅棚了。
住茅棚要自己弄饭种菜,所以他又挖了一片地种菜。过了两年之后,一天在挖地种菜的时候,挖到了一块瓦砾,他便拾起瓦砾向外面丢去,凑巧丢在竹子上,“啪”的一声,就在这一瞬间,他豁然开悟了。他便沐浴更衣,焚香遥向沩山方向,礼拜赞曰:“和尚大慈大悲,于我之恩犹过父母,假使当时就为我说破,我又如何会有今日之事啊!”他就说了一首偈子:“一击忘所知,便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到者,咸言上上机。”
这个偈子后来就传到沩山祖师那里去了,沩山就对仰山慧寂禅师说:“香严开悟了啊!”仰山禅师就说:“这个人聪明会讲,我要亲自去勘试过他。”于是仰山就去到香严那里,对他说:“和尚说师弟你开悟了,是不是啊?”香严禅师就把偈子再说了一遍。仰山禅师说:“这是你往昔习教记持而成,若真是证悟了,且再别说一偈试试看。”那么香严禅师又说:“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山禅师说:“这是如来禅啊!祖师禅,你还没有梦着啊!”香严禅师又说:“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山禅师就说了:“且喜师弟,你开悟了,你会祖师禅了。”
所以说,参话头这一法,在唐朝沩山灵佑禅师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他说“父母未生之前如何是本来面目”这是不是话头呢?
其实话头的起源可追溯至六祖时代。在《六祖坛经》中记载:惠能大师密接五祖弘忍大师衣钵后,便向南潜逃,被数百人所追逐,命如悬丝。至大瘐岭,被一位名叫惠明的僧人所追及,惠能将衣钵放在石上,说:“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跟着便藏身于草莽之中。惠明唤:“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大师便出来盘坐于石上。惠明作理说:“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大师说:“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之后,惠能大师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即于言下大悟。这个坛经上的公案可说是看话头一法的苗头了。
一直到南宋时期,大慧宗杲禅师在云居山真如寺任住持。当时住了五百多人,只有两百人参禅,其他人都是念佛。为什么呢?因为江西九江的庐山靠近云居山,而庐山东林寺是有名的念佛道场,受到它的感染,念佛的人就多了。
大慧宗杲禅师看到这个情况,他便上堂对大众说法:“你们只知道念佛,念佛的究竟是谁啊?若说是我自己念,你是口念还是心念呢?如果口念,睡着了你口还在怎么不念啊?刚死了口还在怎么不念呢?如果是心念,心又是怎么样子啊?如果是肉团心在念,睡着了肉团心还在,怎么又不念呢?”所以就在这不明白处,他要大家来参。
当时由于参究这个“念佛是谁”的话头,开悟了几十个人,就把禅宗又振兴起来了,原来念佛的人也转过来参禅了。
这便是一句话头的来源,今天就跟大家说到这里吧!
- 上一篇:佛教与科学的三大交涉点
- 下一篇:断除妄念亦能健康长寿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济群法师: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其他汉传法师]修行的秘诀就是早发现并除掉自己的习气毛病
- [红茶]红茶有哪些?红茶的种类
- [禅宗公案]只履归西的故事
- [生活故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 [哲理故事]生命只在呼吸之间
- [佛与人生]远离颠倒梦想
- [佛学常识]过去七佛都有谁
- [其他汉传法师]修行的问题就是由于粗心大意而犯下的缺点错误
- [华严经]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 [绿茶]六安瓜片产地在哪里?功效有哪些?
- [禅宗五家]临济宗杨歧派创始人方会大师简介
- [生活故事]明心见性,缘起性空
- [哲理故事]心体澄澈,意气和平
- [哲理故事]享受人生,珍惜活着的光阴
- [佛与人生]生灭无常
- [佛学常识]佛有哪三身
- [其他汉传法师]把了了常知比喻成第一人格那“我”就是第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