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云法师开示录

绍云法师开示录三

  禅堂内行住坐卧的规矩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九日开示于宝林禅寺禅堂)

  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师傅们慈悲,各位首堂、二堂师傅们慈悲:

  今天我们是从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来到贵寺参访的。老和尚、大和尚和班首师傅们慈悲,要我在禅堂中跟大家说几句话。本人觉得很惭愧,既无修证,亦无见地,怎可以谈得上有什么可以讲给各位师傅们听的呢。但是老和尚、大和尚和师傅们的一片诚意,难以推却,不得已只有把我自己所见到的,所听闻的,跟各位简单地说一说吧!若有差错的地方,还尚请老和尚、大和尚和各位班首师傅们多多慈悲指正。

  首先我想谈一谈禅宗的起源及特点。宗门下这一法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说法时,手拈大梵天王供养的金檀木花举示大众,当时百万人天黯然,不解其意,只有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领悟到世尊拈花示众的妙旨。释迦牟尼佛便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嘱咐摩诃迦叶。”从那时起,这个法门就称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直下承当的无上法门。自此以后由摩诃迦叶尊者传与阿难尊者,在西天一直传到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

  当时达摩尊者观察到东土震旦有大乘气象,便于公元五二年九月航海来到中国的广东。然后到了金陵(即现在的南京)遇见了梁武帝,但与梁武帝话不投契,便渡江北上洛阳,在少室山面壁九年。后来他将这法门传给二祖慧可,慧可传三祖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道信传五祖弘忍,弘忍再传六祖慧能大师。到了六祖时,因继承衣钵而发生争夺,故自六祖慧能之后,衣钵再也不往下传了。六祖慧能大师门下,出了一位南岳怀让禅师和一位青原行思禅师。因为有这两位宗门龙象,禅宗便逐渐发展、演化成五家宗派。南岳这一支演化形成两个宗派。南岳怀让传给马祖道一禅师,道一传给百丈怀海禅师。

  怀海门下分作两支:一支传到沩山灵佑及仰山慧寂而成“沩仰宗”。另一支从黄襞希运传至临济义玄而成为“临济宗”。自六祖算起,传至临济宗已经是第六世了。青原行思这一支,传至第七世的洞山良价和其弟子曹山本寂,成立了“曹洞宗”。传至云门文偃成立了“云门宗”。另一支传至罗汉桂琛,再传清凉文益而成立了“法眼宗”。以上便是禅宗五家宗派的来源。我们现在谈谈禅宗有什么特色吧!从百丈怀海禅师以后,就制定了禅宗丛林的规矩法则。因为在马祖时期,他在江西一带创建了四十八个大丛林。有些丛林住上好几百人,人住得多了,若没有规矩法则就不好管治。但是宗门下这个规矩法则与其他的法门不同,就是要语默动静,不讲话。那么既不讲话又要统一行动,怎么办呢?那就只有制定一些清规了。清规就是指挥大众的号令。例如打三椎木鱼子表示“止静”,而在设有钟板的丛林则以打三板一钟表示“止静”。宗门下常道:“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自从百丈禅师制定了禅宗丛林的规矩法则后,便一直沿用至今,但当时的规矩没有现在那么多。

  清代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因为雍正皇帝信佛、好参禅,而他本人参禅也有所证悟,所以他对禅宗的规矩作了一番比较细致的制定。他在皇宫内设有禅堂,并经常打禅七。高旻寺的第一代祖师天慧彻祖,就是在他手里逼着开悟的。现在我将禅堂里面简单的“行住坐卧”规矩跟大家说一下。因为人多而要行动统一,这在宗门下说就是“一合相”,一合相便是统一。首先我们谈谈“行”相。这里不是一个真正的禅堂,因为老和尚慈悲,在这里方便接引大家。真正的禅堂中间是由四根小柱子撑起来,周围都没有柱子。想要到禅堂参加坐香的人,都要穿着长褂子。那么有人问:没有长褂子改穿海青行不行呢?那不行!因为穿海青便和其他人不一样,就不是一合相了。穿了长褂子进入禅堂,不合掌、不问讯。看到师傅们在行香,便应随便着圈子行香。先跟内圈子,内圈人满便跟第二圈子,第二圈人满了便跟第三圈子。

  在禅堂内行香是有规定的:年青的、行得快的行内圈、二圈;年纪大、行得慢的行第三圈。维那师、当值师挨清众圈行,班首挨维那圈行,大和尚、老和尚挨班首圈行,走在子单边。这些圈子位置是有规定,不可以乱行的。行香时两手摆甩也有规定:左手摆三分,右手摆七分。摆动的袖子不可以触到前、后面的人。在行香时,不得东张西望,不得低头昂脑,不得掉头顾视,不得交头接耳,必须头接耳,必须颈靠衣服,端严整肃。行走与前人相距三块砖,不得踏前人的脚跟。不可争先恐后,乱走圈子。前面的人若走的快,后面的人也便要跟着走的快了;前面的人走的慢,后面的人就有跟着走的慢了。这便是“行”相。行香时,当听到当值师打一椎站板,便要立刻站住不动,双手垂直,脚跟对齐,身子如松树般挺直而无有偏斜。亦不能左盼右望,要好像死人一样。这便是“站”相。维那师傅把香板一卓,喊:两边坐!那么大众分两边找位坐下来。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