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天蓝
【前集二二二】
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夫之胚胎;此时若火力不到,陶铸不纯,他日涉世立朝,终难成个令器。
8月13日
不忧患难,不畏权豪
小人有患难才担忧,心中只想沉醉于宴乐,不考虑后来的祸患。君子遇患难,也绝不担忧。他心中只有平心静气的思想,和如何排除患难的方法。如果事情已经到了不可勉强的地步,他也只有任其自然,慢慢处理,心中绝没有一点动摇。当他宴饮的时候,也绝不耽溺声歌,留连忘返,并且时时警惕,留心有所失误之处。
小人遇到比自己有权力的豪门权贵,心中就十分害怕,便趋炎附势,一意逢迎,顺著有力者的意思来捏造黑白,颠倒是非。对于孤儿寡妇无依无靠的人,则仗势欺人。压制别人受苦,自己则享受幸福。
君子则不畏惧权门的势力,因为他心地公正光明,所以无畏无惧。对于孤寡无靠的人,不但不去欺侮压迫,反而同情、救济他们。
总之,小人受环境驱使而动乱了他的心,因人之贫富贵贱不同而生两样的态度,即‘欺软怕硬’,君子则不是这样。
【前集二二三】
君子处患难而不受,当宴游而惕虑,通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
8月14日
浓夭淡久,大器晚成
桃花李花,虽然艳丽好看,但一经风吹雨打,落花狼籍,那鲜丽的姿态就消失了。松树柏树只有青青的颜色,不受人的注重欣赏,但经过了盛夏的炎暑和严冬的霜雪,都保持四季常青的颜色,因此,松柏坚贞的节操是桃李所不能相比的。
梨子和杏子的味道虽然甘甜适口,但还赶不上黄橙绿橘味道的馨香芳例。所以,一时的浓夭华丽,不如淡泊来得长久。同样的道理,早岁的头角峥嵘还不如大器晚成来得纯实。
再说,逞现一时的才华,转眼到了凋谢之期,到底不如坚贞的节操能够耐久;少年立身出世过早,则其凋谢之期亦必早,不能成就大业。三国时候的周瑜,虽然位重惧高,早年得志,但因他死得太早,除了赤壁一战之外,没有留下什么大的基业。
【前集二二四】
桃李虽艳,何如松苍柏翠之坚贞;梨杏虽甘,何如橙黄橘绿之馨冽。信乎,浓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
8月15日
静中见真境,淡中诚本然
热心奔走事物的时候,像在大海的巨浪里行船一样忙碌;到了无事的时候,像是海上风平浪静一样,水的静止如一面镜子。当大海波浪四溢的时候,人不容易分辨出大海的形态。这就像人受环境的支配而奔走事业,不知道本身的境遇,在平静无事的时候,才开始意味人生的真实境界。
又,人在吃山珍海味和听管弦乐,当时心被外物所动,受珍馐美味悦耳声歌诱引,不能认出本然的心体。只有在接触淡泊的味道,一切静寂的时候,才开始认出本然的心体。也就是说,默坐在松树之间听松树的风声,心中一点也不为所动,才能够认识出自然的本体。
所以,想要认识人生的真境和本然的心体,不是在动摇的境界,而是在寂静的境界才能体认出来。
【前集二二五】
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
8月16日
言多者多不顾行,谈者未必真知
对任何一件事,总喜欢在口头上表示的人,末必能够窥见其中的堂奥。反之,真能入其道而体会其中妙旨的人,反而不现于色、不形于言。
每天在都会热闹场合竞逐名利的人,口口声声讲述山林田园生活如何趣味,以表示他既高贵又风雅的气质,像是真正体会了山林趣味,不过是自高身价的一种掩饰烟幕罢了。比方在楼阁的外面装饰一些花草庭园以为点缀,怎能说是真正得到了山林的真趣呢?还有一些达官贵人权威显宦,每天都忙于应酬接待饮宴,但他们常常对人表示厌倦了名闻利禄的生活,恨不得早日脱离。他们嘴里虽这么说,真要他们脱离尘世远遁山林,恐怕没有一个人能舍得放下。
诚如曹操说的:‘欲罢不能耳!’嘴上谈著讨厌名利,而心中正在打算名利,这不能说是尽忘名利之情。社会的事,往往是能说不能行,言行多不能一致。
【后集00一】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8月17日
无为无作,悠游清逸
忘却了世间的杂事,坐在河边去钓鱼,远离浮世扰攘的烦恼,可以说是相当高雅的行为;然而手握鱼钓竿索,仍然操弄生杀鱼鳖的权柄,心中怀抱得大鱼的欲望,这是变更了争逐的境界,并未改变争逐的形式罢了。
在下围棋的时候万念俱静,一心争逐于棋盘上的黑白棋子,可以称作清雅的游戏。然而,对于胜负的观念、竞争的意识,并不比对其他事情的成分少,这其间如战争一般的大动杀机,不过是范围不比战争大,也不会弄出伤人的事来。可是,在互相对奕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无形中消耗的精神也不减于战场上的行为。
因此,喜好多事不如减少来得适宜,多能多技不若无能与技来得天真无邪。
【后集00二】
钓水,遂事也,尚待生杀之柄;奕棋,清戏也,且动战争之心。可见喜事不知省事之为适,多能不若无能之全真。
8月18日
春色为人间之妆饰,秋气见天地之真吾
莺啼鸟啭,花发草茂,在大地山谷间,布满了浓艳的彩色,由外表来看,诚然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但仔细的向里推求一下,这不过是天地的一种幻相,一种装饰。莺啼鸟啭不过是一瞬间的声音,花发草茂不过是一刹那的景象,等到了花落草衰、川水枯竭,崖岸岩石都露出本来的面目,赤裸裸的毫无掩饰,这时候就出现天地的真体。
人生也是如此。所谓名誉,所谓权势,都不过是人生的装饰,一种假的姿态,等到名誉失掉了,权势也衰败了,才看出来人生的真正价值。所以,朱子说的真吾,就是人的真正价值。人能永不失其真吾,则价值虽历千古,亦不能磨灭。占代的圣贤不失其德,忠臣不失其节,都是不失浑厚天真,所以能传名百代而不衰,历时千年而不灭,所谓与天地参永垂不朽。
我们如果不失天真,就一定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像孟子说的‘善为养吾浩然之气’,以达到返回真吾的境地。
【后集00三】
莺花茂而山浓谷艳,总是乾坤之幻境;水木落而石瘦崖枯,才见天地之真吾。
8月19日
世间之广狭,皆由于自造
岁月的时光,本来是很长久的,然而人为生活所迫,终日奔波忙碌,自早到晚,在这漫长的岁月当中,反而觉得时间是短促的。李白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是形容人生的短促。这种观念我们不以为然。
人生寿命不过百年,时间不算太长,但在这百年岁月当中,人应当做的事太多了。整天埋头苦干,恐怕还是做不完,若只管去纵情享乐,嫌日月时光太短,这种人生毫无价值、毫无意义。
我们生于天地之间,是顶天立地继往开来的,以人数十年短促之寿命,为后来的人立万世不拔的基础才对。其次以天地的宽阔广大,日月星辰山川河岳都无所不包,人间到处都可以横行阔步自由的活动,如果以为世间狭隘,未免太愚笨!
那春天的百花烂漫,夏日的凉风徐徐,秋天的明月咬洁和冬季的白雪晶莹,这四时的天然美景任何人都可以任意欣赏;但日夜为名利扰攘、奔驰在世间的人们,连去欣赏一下的时间都没有。他们不知何时是花开花谢,更不知何时是冰冻雪融。在他们看来,风花雪月都匆忙的消失掉,这是为自己的名利而顾不到流览自然的风光。因此,人看世间的一切,应当有静心的工夫、安定的智慧,千万不要受外物的牵累。
【后集00四】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攘者自冗。
8月20日
乐贵自然真趣,景物不在多远
一般的人往往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求很多的地方名胜古迹,以为只有如此才能理解事物的风情与雅趣。殊不知得趣不在多,会景不在远,在你的身旁附近庭院之间,哪怕是不大的池子,拳大的石头,都可以具有山谷烟霞的宏大景色。
古人作《陋室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会景适趣的地方,不在多处与远处,而在心的深处,物的近处。
在茅棚草舍的窗前,栽花种竹,到了夏日也有乘凉纳荫的快乐。秋日的天高气爽、晴风明月,内心深处自有一番悠静闲然的情趣发生。
【后集00五】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问,烟霞具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8月21日
心静而本体现,水清而月影明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这悠久无限的宇宙空间,人的一生活动期限不过五十年的寿命,如梦一般很快的过去。
在这如梦的一生当中,一切吉凶祸福哭笑歌泣,为种种事物实在可算是梦里的梦。在日间里,为种种的事情所逼迫而奔走劳碌,不起什么思考,等到夜静人寂、万籁俱静的时候,听见了远寺的钟声铿然作响,此时恍如大梦初醒,觉此身所作所为,真知梦中的梦。
而我的身体虽仅仅是五尺之躯,但放开眼界一看,才知道天地万物都是我的全身。在平日匆忙的时候,难以留意自觉,等到潭水澄清,天上的月影照耀在潭内,就可以知道月亮不仅在于天上,同时也能现影于水中。而我的五尺之躯不仅是我的全身,同时到处可以呈现出我来,这时候就可以窥见了身外之身,才明白了梦中之梦。才能如大梦初醒,不执著于虚相幻身,如此方可称为明达事理的人。
【后集00六】
听静夜之钟声,换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8月22日
天地万物,皆是实相
如果不用文字和言语就不能传授出宇宙的真理和天地的大道。但是释尊说法达四十九年之久最后终于一字不说,后世根据释尊所说的经文和祖师所讲的论证,经过种种的研究,认为仅凭文字言词尚不能悟得释尊的真意;因此,禅宗又有不宜文字的教外别传,倡‘以心传心’之说。就是一切不以经论为本据,由师尊之悟道处,其弟子亦自行解悟。所以禅宗不以经论的法门相传,只以佛心代代相传。
所谓‘佛心’即宇宙的真心,天地的大道。释迦牟尼佛悟解了这个道理,就是佛心,至于怎样才能够觉悟,原来万物都基于此一真理,亦即由此佛心出现,除了理解万物的道理之外,别无他路可以寻找;仰起头来看天,则有星辰日月,低下头来看地,则万象峥嵘,这都显露出天地的真心。因此树间的鸟啭,草里的虫鸣,都是传心的要诀。还有花的英萼、草的颜色,也都是见道文章。释尊看见明星的闪光而悟道,灵云和尚看桃花开放而悟道,香岩和尚听打击竹子的声音而悟道,这都是根据物理而看破了传心要诀和见道文章。
如此看来,天地万物现存著历历分明的真理大道,为什么不能彻见了悟呢?因为人人的胸中被烦恼和妄想的愚浊所混,以致真理大道不能映现出来。因此,学者要清澈天然的心机,要使自己胸怀,如同玲珑的水晶映现外界的一切事物,然后使万物与自己的心合而为一,能这样的体会它,自然而然会得领悟。
【后集00七】
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包,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8月23日
观形不如观心,神用胜过迹用
世人只能读念理解有字的书,而不能读念理解无字的书。文字是代表思想的符号,但仅去捉摸符号而不去研究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就没有什么用处。世人只能了解字中的意思,而不能看破字的妙理。假如我们放眼四乃,则宇宙的万象、诸般的人事都是没有文字的活书籍。多数的学者虽然看到这些活书籍,仍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
其次,世人只知道弹有弦的琴,而不知道弹没有弦的琴,只知道应用物的外形,而不知捉摸物的精神,这样就不能领会出来其中的趣味。陶渊明抚琴表示自己的快乐,有的人看见他的琴上没有一根弦,觉得奇怪而问他,他答覆说:‘若知琴中趣,何弄弦上音。’这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知道琴里的趣味,就不必去听赏弦的声音了。
总之,仅仅取用物的形象尚不能了解真味,唯有捉摸其中的精神才能得实际的妙用。
【后集00八】
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之趣。
8月24日
心无物欲乾坤静,坐有琴书便是仙
人被物欲所控制,妄想与烦闷常在胸中翻腾不绝。如果心中没有物欲,心就不被外物所囚系;其心如秋日的天空澄澈高洁,如平静的海面广阔明亮。在人的身边放置琴和书籍,则心常被琴书所净化。
因此这一念,就会差之毫厘而有千里之谬,所以古人说去人欲在天理,也就是一种养心的最好方法。
座旁有琴书,屋中便充满脱俗的气氛。又何必一定要远入深山,住在丹丘洞穴呢?
【后集00九】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8月25日
欢乐极兮哀情多,兴味浓后感索然
人在宴会的时候,宾客如云霞集会往一起,饮酒作乐,酣畅淋漓,兴会尽致。等到宴会完了,客人散去了,这时候夜深人静,漏水滴尽,残余的蜡烛烧不久,香也销了,茶也冷了,于是,这盛宴的乐趣反而变成呕吐呜咽的悲泣情景,想起来不觉索然无味。
不仅宴会是这样,天下的事大都是如此。汉武帝(秋风辞)说:‘欢乐极兮哀情多。’天下事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盛时是极一时之乐,衰时是悲情四起,然而世人却不及早的回头。虽然明明知道那些虚荣浮华是一时的景象,但大多数人仍是执迷不悟,这实在是可怜又可悲的事情!
【后集0一0】
宾朋云集,剧饮淋漓乐矣,俄而漏尽烛残,香销茗冷,不觉反成呕咽,令人索然无味,天下事率类此,奈何不早回头也。
8月26日
知机其神乎,会趣明道矣
‘五湖’是中国五百里以上的大湖,一共有五个;一、饶洲的沉阳湖,二、岳洲的青草湖,三、润洲的丹阳湖,四、颚洲的洞庭湖,五、苏州的太湖。这五处都有烟霞风月的景色,古来的诗人墨客多半要到这些地方来游玩和欣赏,但这些名胜的风景也要因人才生趣,如果来游览的人没有什么风雅的趣味 这些风景也就没有什么兴味了。如果有风雅趣味的人,就能领会其中的情趣 可以把天下的名胜,如苍茫可观的五湖烟月景色,尽情的收入眼底一览无遗。孟浩然诗说:‘八月湖水平,涵空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由以上这首诗,洞庭的名胜立刻就出现眼前了。诗人想要领会其中的趣味,不一定要亲身到那个地方,也不一定要亲眼看见那个地方的景色。在斗室之中就可以把天下的名胜大观,自由自在的赏玩观览了。
同样的道理,能够看破了眼前的天机,则千古的英雄豪杰。都可以收归自己的掌握。这话的意思是:古往今来的豪杰英雄都可以和他们握手谈笑,促膝谈心。也可以依赖他们作为肱股而建立功勋与伟业,这岂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吗?无论古今或远近,都是由空间和时间比较而来,如果超越了这一个比较而采取达观,则大至宇宙小至尘芥都可以了若指掌,所以能了悟目前之机,便能够领会万古之道。
【后集0一一】
会得个中趣,五湖之烟月尽入寸里;破得眼前机,千古之英雄尽归掌握。
8月27日
万象皆空幻,达人须达观
佛家说世界有‘成住坏空’四劫,世界最初是空虚的。由空虚之中而生出天地万物,这一个时期叫‘成劫’(‘劫)的意思就是时间)。于是人畜等物继续的发生,这一个时期叫做‘住劫’。等到万物都生长完毕,大水大火大风相继的破坏世界成了微尘,这一个时期叫做‘坏劫’。破坏了以后,又成了什么都没有的空虚,这一个时期叫做‘空劫’。
在空虚之中世界又发生,发生出来又破坏,破坏了以后又成了空虚,这样成、住、坏、空循环不已,以至于无穷,世界的状态就是如此。这一种说法和近世科学家的说法是一致的,已经成了不可变动的事实。
所以,现在的山河大地无论如何扩大,早晚必定要破坏成为微尘。何况那山河大地之间存在的尘中的微尘,是所有的万物都将成为灰烬。至于我们的身体,乃是皮肉血液结合而成,不待到百年即消失而成泡影了。何况属于影外之影的功名利禄等等事物,也都随之而消失净尽了。
这样说来,宇宙的事物不是永久不灭的。如果悟得这个道理,就丝毫不会执著了,应当洒洒脱脱的度此一生。但是这个高深玄妙的道理,除非是有大智慧的人难以明了悟得其中的奥妙。所以说,非上上智即无了了心。
【后集0一二】
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身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8月28日
泡沫人生,何争名利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古语是说人的寿命太短促了。就是上寿也很难超过百年,以百年而论,时间不为不长。然而,宇宙是无限的,是无始无终的。以宇宙的时间而论,百年的岁月好似电光石火一样,悠悠之间就消逝了。
所以说,人间世界的争夺,几时休呢?只此一念,不争长短是非。天下的英雄互相争逐,较量雌雄胜败,好像是蜗牛角上的战争一样。无论哪一方面胜与败,在达人的眼里看来,均不足以论道。
看破了宇宙问的一切,对于世间一切利害得失均不为之所动,也不为那些无谓之争而劳累心思。一生悠然的度过,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也才是真正的人间丈夫啊!
【后集0一三】
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8月29日
极端空寂,过犹不及
孤灯在寒天的气候摇摇欲灭,一件破衣穿在身上无一点温暖可言,如果人被这种情景所撼动,无论你多么淡泊和质朴,这样的人生也是凄凉乏味的。其次,人如果没有一点活气,形体和枯死的树一样,心中毫无温暖,如同冰冷的死灰,就是佛家所说的‘堕入顽空’的境界。佛家是以‘远离我执,断除物欲’使人归之于空寂,这是为了要解脱执和欲两件事。
至于二乘声闻的学者,他们认为人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结合而成。心在身中,但心身是相伴而成的。只要实体一空,此身此心就都空了。于是他们修到无我观的境地,开启了空寂的悟性,达到这个境界就认为满足了,但这正是落入顽空的境界。
本来佛教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所谓‘空’不是一物都没有的顽空。但是,像二乘声闻的学者们的死灰枯木无一点活气,这虽然断除了我执和物欲,但不过是自己不做恶事罢了,如果不能进一步济世渡人,便无善果可言,这样的活著等于死了一样,一点也不可取。
因此,所谓‘无我无欲’并不是身心的枯木死灰,要为人为世尽到一切的善果才是。
【后集0一四】
寒灯无焰,敝裘无温,总是播弄光景;身如藁木,心似死灰,不免堕在顽空。
8月30日
得好休时便好休,如不休时终无休
人应当自己决定一个适当的思想。认为当停止便要马上停止,这样才能领悟世界真正的真理而得到安心。假如想寻找一个安闲的时候,等那个时候到来再停止,那你将永久找不到安闲的时候。
所谓‘公事未完还有私事’,比如娶妻和嫁女,忙个不休。等到婚嫁完了,认为没, 有事情了,仍然还有其他事情急待处理。所以硬是等待,则什么时候都不会有结果。古人说:‘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这就是古人见解高明的地方。
世间多数的人都是不到休止的时节不能够休止,等到死的时候,那休止的时期也不会到来。伟人或明达事理的人大都能够看透这一关,他们对于大事了悟以后,万事都可以罢休。这是高于常人一等的地方啊?
【后集0一五】
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
8月31日
冷静观世事,忙中去偷闲
人被热念情绪骚扰,昼夜东奔西走,自己分不清利害,旁人的劝告也难以相信,一心只为名利而奔波劳累。等到他受了意外打击,遭遇失败,则心灰意冷悔不当初了。在这时候能够以冷静的头脑把热中时候的事情好好考虑一下,就会感觉到过去的奔走,都是无益了。又当我们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对于那些纷扰的境界,感觉非常有趣。等到由繁忙的境界转到闲散的境界。就感觉到闲散的趣味是悠然而自得,长久而安静的了。
这对于热中功名利禄、野心勃勃的人,又当别论,这种人对于一时的闲逸安静,都是不甘寂寞的。但是,青年时代血气方刚急于事业功名的时候,对于损害利害是不会计较的,这往往容易招致失败。年轻人对于以上的话仔细玩味一下,就可避害逃祸。
【后集0一六】
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 上一篇:夜夜夜思
- 下一篇:云深不知处──说剎那无常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济群法师: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其他汉传法师]修行的秘诀就是早发现并除掉自己的习气毛病
- [红茶]红茶有哪些?红茶的种类
- [禅宗公案]只履归西的故事
- [生活故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 [哲理故事]生命只在呼吸之间
- [佛与人生]远离颠倒梦想
- [佛学常识]过去七佛都有谁
- [其他汉传法师]修行的问题就是由于粗心大意而犯下的缺点错误
- [华严经]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 [绿茶]六安瓜片产地在哪里?功效有哪些?
- [禅宗五家]临济宗杨歧派创始人方会大师简介
- [生活故事]明心见性,缘起性空
- [哲理故事]心体澄澈,意气和平
- [哲理故事]享受人生,珍惜活着的光阴
- [佛与人生]生灭无常
- [佛学常识]佛有哪三身
- [其他汉传法师]把了了常知比喻成第一人格那“我”就是第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