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斋僧的目的何在
七月斋僧的目的何在
关于七月斋僧,出典是《盂兰盆经》,佛为目犍连尊者而说,因为目犍连的母亲死亡之后,身陷地狱,佛陀开示于结夏安居解夏之日,就是七月十六的僧自恣日,设盂兰盆,供施大众僧,由于三个月的定期修行中,定有许多人证得圣果,因此,在他们到人间乞化第一天之前供僧,必定有很大的功德。关于这点在《人生》复刊号第十三期的〈超度的意义与供僧的功德〉一文中,已提出申论。
可是目前的台湾不是当时的印度,结夏安居的制度并没有普遍地依循,也没有必要依循,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生活的方式也不同,印度三月安居是为了连绵的雨季,道路不良于行,也无法外出托钵,游化人间,所以,制定僧众,各自备妥生活所需,择地安居。
今日的中国,别说从未有僧众依赖每日托钵生活,也没有雨季严重到无法外出的程度,所以,除了少数的寺院,模仿古规,结夏修行,值得赞叹,多半的僧众仍以平常的生活方式修行,对他们而言,结夏、解夏,已无绝对的意义。纵然结夏,也不是完全和外界不相往来,尤其中国的寺院生活,并不仰仗沿门托钵,乞取饮食。再加上今天的工商业社会,衣食的取得,已较容易,不像古代的印度,在解夏之日,由于度过三个月节衣缩食的生活以后,在回到人间游化之前,若能得到较好的、较多的衣食供养,补充营养和衣物是有必要的,因此,布施者的功德就大。而今天中国民间多半是为了超度先亡、报答父母之恩,到寺院斋僧布施,配合着中国的中元节庆的礼俗,还是值得推行。
多年来,台北地区的居士团体,于农历七月发动斋僧大会,动辄千人以上,首先由普门文库开风气,接着是由城隍庙主持其事,各寺院也发动信徒于七月供僧。在原则上说,这是值得鼓励的,能够使得在家居士们提高对于僧宝的恭敬之心,要比请僧念经,以工计酬的风俗好得太多。
可是七月大规模的供僧法会,如果其目的仅是为了邀集信徒出钱,邀请僧众赴会,布施、供养一餐丰盛的午斋及若干金钱与日常用品等的衬物,则无积极的意义。在筹备斋僧大会之前,要付出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斋僧之日,僧众们由全省的各地赶到会场,在佛前上供及午餐之外,仅仅是彼此互相见面,类似古代的赶集以及本省民间的拜拜,便没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意义。
今日的佛教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就是人力与财力不能集中,若能够以一年一度的斋僧大会为名,而来聚集信施及僧众,实在是值得鼓舞的事,不过,应该赋予教育的意义和弘法的效果。若能以斋僧的机会与各级教会或某些特定的教团配合,筹措经费,计画性并持续性地倡导僧尼教育,提供僧尼教育的基金和环境,培养主持三宝,弘扬佛法的僧尼人才,同时,若能举办为期三天、一周,乃至于一个月、三个月的僧众的生活讲习,分级进修,也很有必要。因为,时代在进步,环境在变迁,佛教界的因应能力始终无法跟上,唯有促成提高僧众的教育水准,改善设置佛法的修学环境,才能够养成后继的僧尼人才,以因应时代和环境的需要。但愿从明年起的斋僧大会,继续推动,不过它的实质和目的,应该有所不同。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五日《人生》五○期)
- 上一篇:关于受戒烫戒疤的规定
- 下一篇:佛道与神道
- 禅定是达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种过程
- 生儿不为防老,积榖不为防饥
- 佛法是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 因为不和谐,所以需要彼此关怀
- 我们的生命跟宇宙是结合为一的
-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下这四句话
- 佛经难懂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经?
- 何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净?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尽全力完成
- 对于家庭暴力需谨慎处理
- 不要带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吗?佛教有世界末日吗?
- 积极而不紧张,工作要赶不要急
- 沉缅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醒悟呢?
-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 如何在工作中与人相互体谅?
- 如何离苦?远离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会”与“爱别离”?人际关系的痛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