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大地,净化人间
绿化大地,净化人间
《人生》月刊编辑部整理
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时,听过一部电影「阿里山风云」的主题曲「高山青」,里面有两句歌词:「高山常青,绿水常流。」描写台湾阿里山的风光。在我的想象中,宝岛台湾该是到处山青水绿。但经过四、五十年,台湾环境渐渐恶化,现在阿里山的水是不是能喝,我不知道。但梨山上流下来的,可能就有问题了。因为山上垦植,用农药杀虫及施肥,虽然生产了很多水果,却因此破坏了水资源。
日前,我在台北县金山乡法鼓山,问三十多位参与禅修者:「五百年后我们再回地球访问,地球会是什么面貌?」大家说:「那时地球可能已经翻了一个身。」「地球上可能已经没有山了,连阿里山都不见了。」「人口太多把山铲平填海了。」「山上树木都不见了。」但也有一位听众说:「五百年后世界会更美好,会出人间净土。」
这种种看法、想法,恰巧会完全相反。诸位也猜猜看,五百年后地球会是什么模样?会变更坏,还是真有人间净土出现?我们今天如果不及时剎车或及时调整生活观念、生活方式,我相信,五百年后的地球,可能到处都是垃圾山,所有的人类身上,可能都会害皮肤病。
但如果我们及时回头爱护环境,人间净土是可能出现的。以佛教徒的立场而言,只要努力、只要有心,未来的灾祸,不是不可以挽救的。我希望五百年后回到地球,我们的子孙都生活在人间净土里。
动物可能是现在菩萨未来佛
在佛教经典之中把所有的生命分成两类:一是有情,一是无情。有情的生命指动物世界,无情的生命包括植物和矿物。
在佛教徒来看,无论是动物世界或植物、矿物世界,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的身体无法离开大环境,大环境便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大环境,我们的身体就无法存在,而生存环境就包括动物世界和植物、矿物世界。
佛经中提到,所有的动物都可能是现在的菩萨、未来的佛。释迦牟尼佛在无量世以前,发菩提心之后,他一生又一生,都在不同的众生群中,广度众生。不同的众生里,他做过鹿、象、兔子、鸟及其他种种动物。
因此,我们看到动物时,应该设想:这些动物可能是发了菩萨心愿的未来佛,对待动物应该就像关怀、尊敬所有未来的佛一样。
但目前世间的动物世界究竟如何?许多珍奇的动物,由于水塘、池、湖受到污染,水鸟已慢慢少了。许多过去有的鱼现在也不见了。不仅在台湾没有容身之地,在世界各地也都不容易找到栖身之所。因为许多国家的原始森林,已在地球上急速消失了。
就佛教徒的观点来看,森林等于是未来佛居住的世界。因此,当我们看到森林失火,就好像台北市或者是一个人口聚集的村落、都市,发生大火灾一样。这是佛教徒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看法。
在水边、林下修行
释迦牟尼佛就是出生在一个公园里的无忧树下,出家后在森林中修道,而释迦牟尼佛成道的地方也在一棵树下──菩提树。成道后说法,首次度化五个比丘弟子的地方叫鹿野苑,也是树林,是野生动物居住的地方,此外他也劝导比丘们修行要在水边、林下。
在溪水边聆听淙淙水声,同时也欣赏水的清净境界,林下指的就是树林之下,释迦牟尼即将成佛之时,是在尼连禅河边上,成佛前尚在河里洗澡沐浴。在印度人的古老观念中,相信水是天上来的,能在水里洗澡,等于是受上天力量的滋润,而得到清净。在印度国王登基前的灌顶仪式,就是以水来浇头,说明国王已受到水的滋润与祝福,可见水和树林对佛教的重要性。
还有,释迦牟尼成道以后,有好几个修道和弘扬佛法的道场都在树林里。其中有一个祇园精舍,一个大林精舍,都在林间,一个叫竹林精舍,就种满了竹子,甚至他在涅槃时,也是在两棵叫作娑罗的树木之间。
今天我们要考虑许多环保问题,我想从法鼓山、农禅寺推广起来,不要多用纸张。就以吃饭用的餐巾纸为例,没有餐巾纸是不是照样可以过日子呢?我想还是可以的。以后到农禅寺用斋的人,我们不供应餐巾纸,改送一条小手帕,或者以成本价卖一条环保手帕给他们,来推广环保的理念。
我看到报纸报导,台湾一个五口之家的家庭,一天用纸,包括:卫生纸、包装纸等等的种种纸张,加上信箱中塞满的垃圾邮件,相当于用掉要生长十五年的一棵树。台北市二百多万人口,那相当于每天用掉四十万棵树啊!
二十多年前,我去日本留学时,当时是以用纸量多少来衡量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台湾由于印书、印报纸、包装纸的用量少,日本的用纸量大,所以日本是先进国家。现在这个世界,观念应该倒过来了,用纸用得最多的地方,是最野蛮、最不知爱惜资源、制造最多脏乱的地方。现在日本已在减少用纸量,而台湾却还没有做。我呼吁各厂商,注重品质,减少包装量,商品包装越朴素越好。
过去在市场用叶子包鱼、包肉、包蔬菜,用过了便成为堆肥,而今天用的塑胶袋是消化不掉的垃圾,如果说不能再用叶子来包菜,那么至少可以用棉质的环保袋代替塑胶袋。环保袋只要稍加清洗后便可继续使用。
我们也在推行用环保餐具,包括:碗、盘、筷子、汤匙。现有的保丽龙餐具相当简便,用完就丢,但对我们环境造成非常大的破坏,我们用的环保餐具是不锈钢的,用完洗过还可以用,用一辈子都不会坏,还可以传给我们的后代。人家说佛教衣钵相承,我要把我的环保餐具也传给我的弟子。希望大家也都能响应,平常都带在身上,随时可以用。
水质保护刻不容缓
我的家乡在江苏省常熟县,本是所谓的鱼米之乡,水质非常甘美,水中可以养鱼、种莲藕、莳菱角等。但前几年我回大陆探亲时,到我的故乡老家一看,前后两条河流真是「绿水常流」,水是墨绿色的,水里没有鱼虾,连植物都生长不出了,而生活在那里的亲人,还是饮用那里面的水。
我问俗家哥哥,田里收成如何?他说:「好!因为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社会,使我们大丰收。收成是解放前的二到三倍。」事实上,也是使用化学肥料、除虫农药的结果,农作物的收成较好,但是也把河水染成墨绿色了。
台湾这个问题也很严重,以北投农禅寺为例,过去我们井水是可以喝的,现在受到邻近工厂污水、稻田肥料、农药的污染,井水早已不能喝了,而且成了臭水。
记得小时候,我曾因用一大盆清水洗脸,被师父责备,我不解:「水那么多,为什么不能用?」师父告诉我:「你现在不节省用水,旱季来时就没有水用了。」的确,人的福报有一定的限量,你这一生带来的福报如果提早用完,下半辈子就没有福了。就像饿鬼,有食物吃不得、有水不能喝,这就是因果报应,如果不知珍惜而浪费福报,下场会跟饿鬼一样。
环保工作要从心灵做起,所谓心灵环保,就是真正彻底的从心灵深处做环保,不只是呼吁大家少用点纸、水,多种几棵树……,还要从每个人内心的观念、信仰改变起。
佛法讲因果、福报,就是心灵的环保。所谓「因果」,是指我们所作所为与将来所得到的结果有关。也许是自己的这一生,也许是下一生,也许是后代子孙,会受到果报。再从佛教信仰来看,我们一定要为未来生作准备。因此我们不仅要珍惜现有的福报,同时要为来生培养更多的福报。
培养福报的作法为何?无非是少浪费、多付出、多奉献。以用水为例子,当水不虞匮乏之时,就要节省用水,免得旱季时无法忍受缺水之苦。
少欲知足,知足常乐
佛说人要少欲、知足,知足则常乐。物质的贪求是没有止境的,已经有了的,希望多一点,多了又希望更多,永无满足。佛经里对欲望有一比喻,就像是口渴的人喝盐水一样,越喝越渴,越渴越喝,最后变成死路一条。物质生活不能没有,但要适可而止,要知足、惜福,就满足快乐。
少的希望多,多的又希望更多,你这一生拥有的,又希望你的儿孙也能继续拥有,这并不是很坏的事,如果因贪得无厌而浪费了资源,那不仅不能造福后代子孙,反而是加害于他们。
人间净土的推动,要从人的品质提升开始做起。如何提升人的品质?就是要多奉献、少贪求。人类就像是共同活在一只鱼缸里的鱼,生存条件是相同的,如果其中的一条鱼多撒点粪,自认为是别人受害,无损于自己,岂不是非常愚蠢的事?他忘了自己也身在其中。
多为他人设想,少为自己贪求,人间净土才可能实现。以家庭为例,如你先把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照顾好,那么身在其中的你,必定有一个美好的家庭环境了。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二日讲于台北市中正纪念堂广场,《人生》月刊一二一期刊出)
- 禅定是达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种过程
- 生儿不为防老,积榖不为防饥
- 佛法是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 因为不和谐,所以需要彼此关怀
- 我们的生命跟宇宙是结合为一的
-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下这四句话
- 佛经难懂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经?
- 何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净?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尽全力完成
- 对于家庭暴力需谨慎处理
- 不要带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吗?佛教有世界末日吗?
- 积极而不紧张,工作要赶不要急
- 沉缅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醒悟呢?
-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 如何在工作中与人相互体谅?
- 如何离苦?远离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会”与“爱别离”?人际关系的痛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