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悟入渐次
佛法悟入渐次
──民国十二年七月在庐山世界佛教联合会讲──
一 明业果不断故有情续生二 明唯有根尘故人我本空三 明诸法本空故唯识所变四 明本非空有故入佛知见
佛教以圆寂以大觉为究竟目的。藏海虽渊,但求由之而能开悟;法门固多,但求由之而能证入。拈花一笑,直契实相;击竹闻声,悟彻无生;非必有所谓惭次之阶也。然资粮备习,三劫五位,由生而佛,进程不应躐等;五类种性,有学无学,转迷而觉,悟入遂有渐次。约其渐次,可有四级:一、明业果不断故有情续生,二、明唯有根尘故人我本空,三、明诸法本空故唯识所变,四、明本非空有故入佛知见。
一、明业果不断故有情续生 有情依其身语意三者所发动之善恶染净等行为,皆谓之业。有如是业,即有如是感招后异熟报之力,所感之后报能酬前业,是谓之果。异生二执俱生,于异熟果不达依他无我之理,遂起四颠倒而造善恶等种种之业。业持于识,为识增上;业为识造,识为业牵;此善恶之业,依有情之识,异时变异,遂得异类之总报。报体即识,报名曰果;复依此果而造诸业,更感后果。由斯前前后后业果不断,亘古历今,各随所造之业得其所应得之果,异生遂长夜沈沦于生死海底,相续于六道趣中矣。或曰:理既如斯,其相若何?曰:若示概相,可依十二因缘以明之。十二因缘者,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此十二因缘亦名十二缘起,以业果之相由十二种之因缘而起故;亦名十二有支,以此缘起有十二支故。此中所谓无明者,即不明之谓也。其所不明者有二种:一者真实义,谓诸法生灭无常,缘生无我,性空无为之义;二者异熟果,谓诸所作业异时必变异异类而成熟为果,曰异熟果。异时是所难究,变异则相不识,性空故理趣玄深,无我非妄心所缘;异生无正比量智以通此理,无真现量智以达此事,故曰无明也。以无明为增上缘,贪嗔等种遂尔现行,身语业于斯而起行为动作,是之谓行。以无明行为增上缘,命终之时惑业感牵识心,识心被牵遂复趣生,是之谓行缘识。当其趣生得命之时,此识即与父母爱情之精血合为一团,此一团中之物质即色,其精神──受、想、行、识即名,合此二者谓之名色。由名色展转之力,有情遂能吸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能吸入者是之谓六根。当此六根既已成熟,遂由母腹中出而与外界接触,是之谓触。当此触时,即有逼近之苦乐与舍等之感受,是之谓受。于现所受不明其为虚妄,遂依之于境而生爱憎,是之谓受为缘生爱,以爱迷为缘故,于现前境认定而欲保取之或欲摧灭之,是之谓取。以取迷为缘故,造作诸业,以业有引来世之力,是之谓有,盖谓此报虽未舍,而来世应有之业因已有也。依此有故复得后报,是之谓有为缘生。报得曰生,果坏曰死。斯之谓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即业果不断有情续生之概相也。
┌─→惑──┐
│ ↓
苦 业 (此图为圆形)
↑ │
└─────┘
别作者既别受,共感者必共得。别异之报果乃别异之惑业所致,共同之果报即共同之惑业所感。根与身为别异之正报,器世界即共同之依报;国家乃共别之业招集,世界即共共之业所陶成。生老病死,一期复一期别异之业果相续;成住坏空,一劫复一劫共同之业果不断。诸有不达此义者,遂依其现见之果法上起诸断见或起常见,或计其为无因而然,或计其为有因而然。计无因者,谓去来今宇宙一切参差之现象森罗环列,人生一切变化之休咎富贵贫贱,皆何由而然耶?曰:皆自然而然,非有因而然也;即庄子所谓“然乎然、不然乎不然”之计也。计有因者有二支:一计宇宙人生为神造的,一计宇宙人生为物集的。计为物集,中士则说为阴阳二气、五行生克;印度则说为地水火风,极微造色;西土则说为原子电子,物质物力;然彼所说皆谓物集则相显,物散则相没,人生宇宙所言一切之果相,莫不由物理之因果律所致也。计为神造,东土则计为天,西土则计为上帝;然彼等皆谓宇宙之所以有此森罗万象,人生之所以有诸存亡休咎者,必有一独尊万能全知之天神主之宰之造之作之也;岂无而能然耶!何以故?以现见能活动之人之畜,不能如此故耳!不然者,则人畜等何以每不能遂其所乐欲而常为环境之苦所支配乎?故必有上帝也。合此二支与自然一派,又可约为二种邪见:一者断见,二者常见。计常见者即神迷派,彼谓上帝既为吾人之主宰,万能而全知,是以信之敬之念之祷之,当必赖之永生天堂,享快乐于无穷;若不信而忽之侮之慢之背之,自求永堕地狱,终伪撤但。常流于化外而莫之救药。噫!此教此见,一梗于胸中,其最善者或幸能生天享一期之福报,但报尽则仍不免于六道轮回,三途之痛苦;次之者则什九不免鬼道幽冥之苦矣。计断见者,即自然迷派与物集迷派;盖谓自然如是,本无因果,好丑固定,佛岂可致?遂顺其贪嗔慢之流而不复求其解脱之力。又谓人由物集,物散人亡,人生无常,应即时行乐;苟得以满吾贪嗔慢之狂壑者,虽五逆十恶亦何惮而不犯!虽杀尽天下人,亦何所顾忌而不为!苟不得遂吾之所欲为,闷闷一生,则无如自杀速死之为快耳!吁嗟乎!此见一印入脑中,其不长沦恶趣注册地狱者鲜矣!噫!不明十二因缘之概相,别共业感之正理,则不落于常,即流于断;既落断常而欲保持人类之地位尚乌可得耶!故吾人若真欲做一个人,昧此则无轨道之可循也。故此业果不断有情续生之理,吾尝谓之为“做人的要义”;推而广之,做天乃之做佛,亦莫不基此为出发之点,奉此为根本之理。故在佛法应谓之曰五乘之共通教义,为学佛之最低限度也。
上来所说,非如世俗模糊影响之谈因果。若能以之普及于今世之人类,则虽不倡世界和平而世界必趋于和平矣。且儒家虽不深明佛法,亦常谓佛教之谈因果,有裨于世道人心,足以补儒之阙也。
记者谨案:中国庸儒,每耳食佛家有因果之论,辄谓佛教之谈因果,其于世道人心亦不无小补;实属乖谬已极,可知彼辈于佛经佛论必未曾寓目,于因果之理,必完全不能仿佛其粗义也。夫释氏所云因果之理,乃如实而言,岂彼横记妄说为如是如是哉!释氏之意,亦非借此论以骇惧世人,使勿杀人放火也;亦非待释氏道出因果之论,而后世间方有因果报应也;惟因事相本来实现为如此如此,故释氏说为如此如此。盖以于事实上虽因果昭昭不爽,然异生身为异熟之报所碍而不能见其底蕴;心为种种戏论所障而不能明其正情;故释氏集合异生分上所有之种种事情,于其共同点上指出其因果之公理,次复告之以人生轮回之事情,使之由此理上比知必有六道轮回之事实。世人不晓,而谓因果之教,唯是释氏所施设,唯是佛教徒所迷信,岂人生真有所谓因果轮回来生来世哉,纵闻有二三现见之果报等事,亦不过适逢其会耳!总之,轮回非现前可见证,来生亦渺不可亲觉,吾不信焉,吾不信焉。吁嗟乎!中国人之未出国门者,不见有美国,不信有美国,而美国岂即因其不信而即消没乎?彼辈不信有业报,而业报岂即因其不信而遂无乎,知与不知,信与不信,而因果之理,业报之事,本来如是如是;吾甚为昧者危焉!
二、明唯有根尘故人我本空 凡夫鲜具宿命之慧,菩萨尚有隔阴之迷,且贪嗔内扰,浊境外眩,吾人若不亟求所以出世之道,则福果一尽,人生之再报,将难乎为继矣!是以既晓业果之五乘通义,继则应达我空三乘圣教。此三乘出世之学,最初所明者,即人我本空之理、五蕴幻聚之相。盖以生死因于惑业,惑业原于执我,而庸人所执之我,则皆由不达五蕴假相而妄计之以为我之故也。或计色蕴是我,或计受蕴是我,或计想蕴是我,或计行蕴是我,或计识蕴是我,或计五蕴和合是我;要皆是误绳为蛇,顾影觅首也。若就其所计而推研之,彼将彷徨而莫知措其手足矣!盖以即如彼所计之五蕴而言之,其中亦唯见有色受蕴等,而未见有我也。或难曰:若但是五蕴而无我者,则谁是作者,谁是受者?若无作亦无受,则岂不违于业果不断有情续生之义耶?曰:应知“诸蕴从缘生,和合相续故,假现为我相,但唯有根尘”。所谓尘者,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根者,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盖由根尘构接,见相假现,五蕴和续,惑业滋起,起业受果,仍在五蕴。蕴谓积聚,和合有相;此假合相,唯依根尘内外六处,觅我不得;为明斯义,是故说言唯是根尘,人我本空也。若无我执即无惑业,若无惑业则无所报,无三界报是曰出世。若明我空即无无明,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亦灭。灭染还净,缚乃解脱,此即出世之根本,三乘之共通教义也。诸有欲超出世间。离脱苦海,于唯有根尘人我本空之义,盍细味之!
三、明诸法本空故唯识所变 依上所明,虽可出世,若深究之,义犹未详,言犹未至也。夫一切诸法不越五蕴,而色蕴等根尘诸缘亦从缘生亦无自性,体空而性寂,故曰诸法本空也。难者曰:诸法若空,即无有诸法,何以世间共见有种种差别之相,而圣教亦说有五位百法耶?曰:体虽空寂幻相非无也。然非无之相,不出能变能了之心识,故一切皆所变,唯识能变、唯识能了,故曰唯识。以体空而相有故,故曰诸法本空,唯识所变也。但此法空识变之义,非二乘定性者所能领受所可悟入者,故此义亦曰大乘不共教义也。
四、明本非空有故入佛知见 有执即生执除即佛。除执即是佛法。众生妄情所执之妄相虽非有,而诸佛妙智所证之实相则非无;证与未证,诸法之真际本来如是。以是义故说之为本非空有。法华经云:“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令世间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所谓悟入佛之知见者,即是亲证此非有之空非无之真也。然启发此亲证实相之智,非由先明诸法本非空有之理,不得而入,故曰明本非空有故开佛知见也。应知上三所明,皆为除执之方便谈,非和盘托出直示目标之论。然诸佛所以说五乘通理、三乘共教、法空识变之大义者,皆为众生根钝福薄,不得已而降低其教程,以之为阶渐耳,非直探其本怀之谈也。故吾明佛法之悟入,而以此居于最后也。
上来所言,不过略示梗概,粗谈纲要,使学者有轨道可依,阶梯可循,不致东讨西摸耳;若真欲切实研究以求悟入者,则应详之于各宗之经论。
(陈维东记)(见海刊四卷十期)
- 上一篇:律禅密净四行论
- 下一篇:佛法一味论之十宗片面观
- 仁德上人:体会体验落实实践佛法的道理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净慧法师:修学佛法的关键就是从自身烦恼入手
- 星云大师:佛法在哪里?佛法遍在虚空之中
- 如瑞法师:修学佛法,要大胆的亲近善知识
- 仁德上人:世间法与佛法有什么不同?
- 梦参法师:护持佛法功德无量,人人都能弘扬佛法
- 如瑞法师:人命无常,人身难得,听闻佛法要及时
- 仁德上人:四首通达歌
- 体方法师:佛法是要铲除欲望破除我执
- 仁德上人:佛法的根本宗旨是为了明心见性
- 本源法师:如何得到佛法的智慧辩才?十种修持方式
- 静波法师:心态决定命运,不要把法当作定法
- 太虚大师:学佛者第一步需要对佛与佛教有种认识
- 正慈法师:大足石刻,将佛法的真谛讲述给一代又一代人
- 仁德上人:为什么佛法要以戒为师?
- 仁德上人:佛法的根本是让众生都能明心见性
- 静波法师:“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是什么意思?
- 梦参法师:听闻了佛法需要去修才有用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与人生]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 [佛化家庭]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佛与人生]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学常识]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人物故事]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黑茶]认识黑茶,黑茶的分类与营养功效
- [禅宗思想]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宗门故事]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红茶
- [佛理禅机]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生活故事]因为有禅,所以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