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理教用
教育教理教用~2
唯有付诸行动,才能达到目标;唯有真修力行,才能航行彼岸。(092)
探索真理是人类最高贵的希望,传播真理是人类最高贵的使命。(093)
教育的课程在启发心智,教育的要诀在观机逗教,教育的基础在生活习惯,教育的目的在完成人格。(094)
理不明,事难办;事不举,理难证。(095)
学问,学了要会问;参学,参了还要学。(096)
粗心大意固然容易做错事,太过细心执着也容易误事。(097)
处处留心,能够发现问题;事事研究,能够解决问题。(098)
最好的谈判,是从对方的利益着手;最大的结缘,是帮助别人获致成功。(099)
对外境之诱惑,必要如止水死灰;对学识之仰望,必要能如火如荼。(100)
立德、立功、立言,乃长寿之道;信用、责任、勤劳,乃发财之道。(101)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给,有无限的妙用。懂得包容、懂得和平、懂得谦让、懂得尊重;懂,有无限的妙解。(102)
会「闻」,于道才能接受;会「思」,于道才能受用;会「修」,于道才能奉行。(103)
智者养神,愚者养身,君子养德,小人养威。(104)
无钱无缘由他去,只修福慧作慈航;少衣少食不计较,只求心内有宝藏。(105)
发言不惧粗浅,只惧幼稚无义;下笔不愁无文,只愁辞穷无物。(106)
善用琐碎的时间,是进步的良方;珍惜点滴的因缘,是处世的妙药。(107)
势力不可使尽,势尽则倾;福德不可享尽,福尽则衰。(108)
感动是一时的,真正的感动是一生的。受用是一时的,真正的受用是一生的。(109)
无言、心心相应,是谈话的最高艺术;无相、事事默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110)
会读书不如会读人,会读人不如会识人,会识人不如会用人,会用人不如会做人。(111)
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112)
经验能教人聪明,吃亏能教人谨慎。(113)
义之所在,不落人后;利之所在,不居其前。(114)
诚不一,则心不能专;信不一,则言不能行。(115)
从谦虚中体验乐趣,从忍辱中培养美德,从自制中克服物欲,从宁静中安顿身心。(116)
聚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之乐事也;得亲近一明师而学习之,乃人生之福报也。(117)
道德不厌其旧,知识不厌其新。(118)
梦想打开理想之门,理想开辟成功之路。(119)
满足之乐乐无强,多欲之苦苦难了。(120)
疑于人者,人亦疑之;忘于物者,物亦忘之。(121)
微尘不算小,虚空不算大;一个不算少,万亿不算多。(122)
乐莫大于无忧,苦莫大于多欲,富莫大于知足,贫莫大于贪婪。(123)
迁善则其德日新,是称君子;饰过则其恶弥着,斯谓小人。(124)
乐智者,经营利益,更经营文化;求仁者,经营自我,更经营道义;好礼者,经营财富,更经营善友;慕道者,经营快乐,更经营法喜。(125)
学而能用,是真学;知而能行,是真知;真学真知,是智慧。(126)
学「禅」,先要学惭愧,自知惭愧才有禅心,修「净」,首须修恭敬,能恭敬人才有净土。(127)
学佛,主要是学自己,所以要向自己本心寻问;学禅,主要是参自心,所以要向本来面目探究。(128)
学问使人谦虚,无知使人骄傲;虚心使人高贵,自负使人肤浅。(129)
学问是从经验中获得,才华是从事实中表现。(130)
学习,应向圣贤看齐;比较,当以圣贤为准。(131)
拥有一些佛缘,才会精进不懈,成就道业;拥有一些天地,才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拥有一些修行,才会随喜自在,不受拘束;拥有一些功德,才会随意所需,随意所取。(132)
担当「老大」,能够领导群伦,固然很好;作个「老二」,配合成就他人,也很伟大。老大要能爱护弱小,老二要能尊重前辈。(133)
树木不经日晒雨淋长不高,人格未经干锤百炼不健全。(134)
懂得「无我」,能够放下小我,融入大我,方能拥有更多;体悟「无我」,懂得布施喜舍,分享众生,就能处处有我。(135)
我与大众要融和共处,我与金钱要能知善用,我与衣食要惜福不舍,我与身心要净化庄严,我与自然要同体共尊。(136)
懂得利用时间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间的人,便是懂得无边的圣者。(137)
药无好歹,愈病者良;法无胜劣,相应者胜。(138)
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理;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139)
改革来自决心,创造来自用心,教育来自爱心,服务来自发心。(140)
读书的窍门无他,多读、多记而已;写作的门路无他,多思、多写而已。(141)
读书能进步,教书更能进步; 拜佛有信心,行佛更有信心。(142)
显正首要破邪,扬清必先激浊。(143)
观树之阴影而知其高大,观人之存心而知其德行。(144)
净化人心,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变化气质,是读书的最大受用。(145)
要有时空观念的真实认知,要有传统观念的历史认知,要有文化观念的普遍认知,要有信仰观念的真理认知。(146)
能勤,时间自然比他人多;肯动,空间自然比他人广;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147)
佛陀的主张是超越神权的控制,掌握自我的命运;净土的理念能达到生权的理想,建立平等的国度。(148)
若能受用佛法,才能解决事情;若能依止佛法,才能自在生活。(149)
戒不可不持,戒不持则人天路绝;行不可不修,行不修则功德不圆;经不可不读,经不读则理路不明;禅不可不参,禅不参则心地不透;道不可不悟,道不悟则触目成滞。(150)
一句真理无价宝,比金比银万倍好;人间道德无价宝,比山比岳万倍高。(151)
包容的心胸,要包容大与多;承担的勇气,要承担荣与辱;决断的智慧,要决断是与非。(152)
刹那的善心可得无尽的福报, 刹那的净心可得无量的功德,刹那的悟心可得无限的妙觉,刹那的空心可得无相的寂灭。(153)
有用的话一句,胜于无益的千言万语;有益的事一件,胜于无用的千辛万苦。(154)
一句善心美言,即是天堂的花香; 一声瞋恨恶语,即成地狱的刀剑。(155)
安乐是鸩杀志气的毒饵,苦难是陶铸圣贤的洪炉。(156)
举一知十,未必是聪明之辈; 举十知一,未必是愚蠢之人。(157)
诡言标异,未必有卓越之处;言行平淡,未必非睿智之士。(158)
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博要能高;为人要如圣贤德,要有福慧有根基。(159)
一念诚心,诸缘感应;十分怀恩,人天欢喜。(160)
要劝化别人,首须端正自己,此乃「身教胜于言教」;要辩解讥毁,先要健全自己,所谓「事实胜于雄辩」。(161)
欲求正道,须先正心;欲入正道,须能放下;欲行正道,须运悲智;欲证正道,须悟无我。(162)
法在则佛在,信法就是信佛;僧住则法住,信僧就是信法。(163)
不修行,无以度自己;不说法,无以度众生。(164)
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信徒。(165)
功名富贵转眼空,唯立功、立德才是真受用;世间三界皆火宅,唯安身、安心才是好净土。(166)
明古训可以惩心,寡酒色可以清心,袪私欲可以养心,悟至理可以明心。(167)
微风吹人只觉清爽可爱,爱语告人何等温柔可亲。(168)
心地富有者,滴水之恩涌泉以报;心地贫穷者,一物之施难如登天。(169)
未知时,宜一心一意求其所欲知;既知后,当一心一意行其所已知。(170)
语言重流利,更重得体;衣着重朴素,更重合宜。(171)
文章重通畅,更重内涵;表达重明确,更重真诚。(172)
精进是成佛的快捷方式,结缘是办事的资粮。(173)
宁可持戒不圆满,不可破见失道心。(174)
以无益的话语去占有用的时间,不仅使人讨厌,简直是无德之行;以有用的时间去做无用的事情,不但无补时益,简直是糟踏人生。(175)
不急,不急,安全第一!不急,不急,谦让第一!不急,不急,礼貌第一!(176)
放逸是众恶之本,勤勇是善行之要。(177)
以有念对治邪念,以正念对治妄念, 以无念对治正念。(178)
勿以少分的学德,博取多分的荣誉; 应以十分的才干,担负八分的任务;要用万分的准备,教授全分的课程;虽受一分的恩惠,也报百分的心意。(179)
道之成在我,道之行在时,道之美在人,道之证在修。(180)
受得起别人的冷落,禁得起外境的磨难,困难就会向你低头。(181)
以鼓励代替责备,以慈爱代替呵骂,以关怀代替放纵,以同事代替隔阂。(182)
- 昔生未了今须了,此生度取累生身的解释
-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的解释
- 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的解释
- 修桥铺路又斋僧,戒杀放生第一因的解释
- 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的解释
-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的解释
- 金鸭香消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的解释
- 天地销归何处去,微尘幻现奈他何的解释
-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的解释
-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解释
- 性定伏魔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的解释
- 多年古镜要磨功,垢尽尘消始得融的解释
- 梦里堆藏总是金,一场富贵喜难禁的解释
- 人来谤我我何当?且忍三分也无妨的解释
- 生死河边箇破舟,七穿八落半浮沉的解释
-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的解释
-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的解释
- 怀恨难入菩提道,应修宽恕及慈悲的解释
-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的解释
-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的意思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发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
- 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什么是诽谤正法?
- 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