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二)
昨日讲净土法门,今天讲护国息灾法会之意义。欲言护国息灾,先要知国如何护,灾如何息。我谓欲达此目的,有二种办法,一是临时,二是平时。如能平时茹素念佛,以求护国息灾,诚有无限之功德。即临时虔敬而求护息,亦有相当之效力,不过仍以平素大家能护息为好。
盖平素若大众茹素念佛,愿力相继,则邪气消而正气长,人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自能国家得护而灾祸自消矣。古书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盖已乱之治易晓,未乱之治难明。夫治国亦如治病,有治标者,有治本者。治病者是已乱之治,若病成而求其速效,则不得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先治其标。其标既愈,然后再治其本,使之气血周流,营卫舒畅。本既痊健,自能精神振奋,可以奋发有为。
现时国家危难,已至千钧一发之际。余以为今日欲言治国,需标本兼治。兼治之法,莫善于先能念佛力善戒杀吃素,且能深明三世因果之理。盖现在世界之劫运,吾人所受各种灾难,皆由过去诸多恶业所招,以致现在感受苦果。故知此种恶果,即是过去恶因之所造成。欲免苦果须去苦因,过去已种之苦因,念佛忏悔乃能消除。现在若不再种苦因,将来即可免受苦果。何谓苦因?贪嗔痴三毒是也。何谓善因?济人利物是也。若人人能明此因果之理,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灾祸自无从起矣。
惟以今人不明因果之理,故多私欲填胸,无恶不作,只知有己,不知有人。讵知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故余平素常言,因果者,圣人治天下,如来度众生之大本也。舍因果而欲谈治国平天下,何异缘木而求鱼,吾未见其能有得者也。佛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如今生所作所为皆是恶事,来世安能免受恶果。若今生所作所为皆是善事,来世何患不得善果。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其理与我佛所讲之因果正同。所谓余者,乃是正报之余,并非正报。本人来生后世所享受者,乃所谓本庆本殃。余报则在其子孙,余庆余殃皆其先代所积,而流被者也。
世人不知因果,以为人死后即皆了脱,无所谓再有善恶果报,此为最误天下后世之邪见。需知人死之后,神识并不随灭。若人能知神识不灭,则必乐于为善,不敢为恶。若以为一死即了,则可且快目前,任意纵欲,无恶不作。此种极恶大逆之作为,皆为断灭邪见所致之结果。果能尽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自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然此尚非究竟法,如何乃为究竟法,是即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并需闲邪存诚、敦伦尽分。则不但国运可转,灾难亦可消。
盖今日之灾难,皆大家共业之所招。若人皆能念佛行善,则共业可转,而劫运亦消矣。如当一二八沪战时,念佛之人家得灵感者甚多。彼一己独修,尚能得如此灵感,况尽人皆能共修者乎。故知国难亦可由大众虔恳念佛挽回也。
又如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二应身,入诸国土,寻声救苦。如能至诚诵观音圣号,自能即得感应。古今之得灵感而见诸载记者甚多,诸君可自翻阅之。除普门品中所述外,凡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救度之。应以山河大地桥梁道路身得度者,亦现山河大地桥梁道路身而救度之,至诚之不可思议真实无虚。现在之人,真发信心者少,不发信心者甚多。若尽人能发信心,又能行善,则何灾不可消哉。
且人之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故为父母者,于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尤重者必在于胎教。孕妇果能茹素念佛,行善去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身不行恶事,口不出恶言,使儿在胎中即禀受正气,则天性精纯,生后再加以教化,则无不可成为善人者。
昔周太姜、太任、太姒,相夫教子之淑德懿行,竟基成周朝八百年之王业,即其先范。故印光常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良以家庭之中,主持家政者,多为女子,男子多持外务。其母若贤,则子女在家中,耳濡目染,皆受其母之教导,影响所及,其益非鲜。若幼时任性骄纵,俾其自由,绝不以孝弟忠信因果报应为训,则长大不难为无恶不作、无作不恶之魔王眷属。是故子女幼小时,切须养其善心严加约束。要知今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之辈,即多从彼父母之骄生惯养而来。夫以孟子之贤,尚需其母三迁,严加管束乃成,况平庸者乎。
进入好倡男女平权,谓为抬高女人之人格。其实男女之体质既不同,其能力责任亦自各异。圣人所谓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正位乎内者,即实行烹饪纺织,相夫教子等内事。今令女人改任男子之事,则女人正位之事荒废,家事无人管,子女亦无人教,其害无穷。名为抬高女人人格,实则不但推倒女人之人格,并家庭基础而亦破坏,曷胜长叹。愿女界英贤,各能认清自己人格之所在,若家庭子女,皆成贤善,天下安有不太平之理者。故知治国平天下之要道,在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母实任其多半。子女在胎禀其气,生后又视其仪、受其教,故易成贤善。此为不现形迹,能致太平之要务。惜各界伟人,多未见及。愿女界英贤于此节各注意焉。
今人每称妇人曰太太,需知此太太二字之意义甚为尊大。盖此二字之渊源,远起周代,以太姜、太任、太姒皆是女中圣人,皆能相夫教子。太姜生泰伯、仲雍、季历三圣人。太任生文王,太姒生武王、周公。此祖孙三代女圣人,生祖孙三代数圣王,为千古最美之盛治。后世之称妇人为太太者,盖以其人比之三太也。由此观之,太太实为妇女无上之尊称,妇女须确有三太之德,方不负此尊称,当之而无愧。甚愿当代诸女贤,均能实行相夫教子之道,使所生子女,皆成贤善,庶不负此优崇之称号焉。
其次须认真茹素。人与一切动物,原是同等,何忍杀其性命,以充自己口腹?己身微受刀伤,即感痛苦。一念及此,心胆凄裂,又何忍杀生而食。况杀生食肉之人,积渐感染,易起杀机。今世之刀兵灾劫,皆由此而来。古语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信不诬也。但世竟有许多人,虽亦明佛法道理,而仍视戒杀茹素为难行。
民国十年,余往南京访友,其人请魏梅荪来见,魏以信佛念佛,而尚未能吃素告。余嘱其熟读文钞中,南浔极乐寺修放生池疏数十遍,即能吃素矣。因文中先说生佛心性不二,次说历劫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互杀。次引梵网、楞严、楞伽经文为证。熟读深思、不徒不忍食,亦不敢食也。后知魏居士未过二月,即绝不食肉矣。
又上海黄涵之居士之母,不能食素,且不信食素为学佛要事。黄涵之函问劝信之法。余令其在佛前朝夕代母忏悔业障。因母子天性相关,果能至诚,必得感应。涵之依之而行,月余,其母即能吃长素。时年八十一,日课佛号二万声,至九十三岁乃逝世。故我望一切大众,从今日起皆注意戒杀茹素,并劝自己之父母、子女及亲友共同茹素。要知此亦是护国息灾之根本方法也。
今日余所讲者,为护国息灾之意义,而其实行方法,乃在念佛茹素。诸君幸勿以为浅近而不加介意也。
- 上一篇:印光法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三)
- 下一篇: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什么是诽谤正法?
- 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