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应极力助念而非求医问药(文白对照)

  复曾怡之居士

  原文

  观姚荷生所叙其父节卿临终各节,盖其平日实未决欲往生者。使决欲往生,何得令家人念观音求病愈,待气绝始念佛乎。念佛之人,有病,即作将死想,一心念佛。寿若未尽,反能速愈。若唯望病愈,则是怕死。有怕死之心,便难感佛。节卿临终幸有人助念,荷生不以未竭力助念为歉憾.反以医药未能精到为歉憾,直是无谓之极。其父将终,尚不须讲医诊视,(因诊视,瞎打差。)何可以去后说此种无谓之废话乎。按节卿临去,得助念之力为多。助念之人,当率其全家眷属,同皆念佛。张居士何得以嫌烦问其子,此皆不知助念之事体者。以后当注意,极力劝其全家,再为专心念佛。节卿因得助念力,故临终有瑞相。化后骨洁白,又有红若莲华者,此皆佛法因缘、与善行、所感致。至云观音骨通是红莲华色,此语乃从外道伪造之书所出,不足为训。(观音乃过去古佛,谁见其骨色如何,佛经实无是语。)荷生谓以立方不善为咎,及以后纵能屡起沈屙,不能消此遗憾等语,皆属废话。何不率其家人,废寝忘餐,志心念佛。俾其父,若未往生,则直下往生。如已往生,则高增莲品。光目力、精神、均不给,因荷生父子,及张居士之误点,不能不一一指出,以冀以后人人同得往生西方也。——印光大师《文钞》之《复曾怡之居士书》

  白话文

  看了姚荷生所叙述的他父亲节卿临终时的种种情形,可能他父亲在平日实际上没有下决心想要往生的志向,假如下决心想要往生,怎么能让家人念观世音菩萨来求病愈,等到气绝后才开始助念呢?

  念佛人有病的时候,就当做自己将要死去来想,只是一心念佛求生西方。能这样做,如果寿命还没有尽,反而能迅速痊愈;如果只希望病愈,那就是怕死。既然有了怕死的心,就难以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了。

  节卿在临终时幸好有人助念,荷生不为没有竭尽全力助念而感到歉疚和遗憾,反而为父亲在医药方面不能精细、周到而感到歉疚和遗憾,这简直是没有意义到极点了。他父亲将要命终时,都没有必要请医生检查,(因为请医生检查就会瞎打岔,既然寿命将终,仙丹也没有用,反而却会因为求医问药从而打乱了助念的章程,和念佛人求往生的心念。)怎么可以在他父亲去世后说这种无聊的废话呢?

  从节卿临终情形来看,主要是得到了助念的力量。助念的人,应当率领他们全家人共同念佛。张居士怎么可以怕麻烦,却去问他的儿子助不助念呢?这都是不懂助念规矩的外行行事。以后为人助念应当注意,要尽力劝导临终人全家对于助念的重要性,然后再带领大家为临终人专心念佛。

  节卿因为得到了大家助念的力量,所以临终时才有往生的瑞相。火化后骨头洁白,还有如同红莲花的形状,这都是佛法的因缘和善行感应而成就的。至于说“观世音菩萨的骨头都是红莲花色”,这种毫无道理的话出自外道伪造的书籍,不值得一听。(观世音菩萨是过去的古佛,谁见到他骨头的颜色是怎样的呢?佛经中其实没有这样的说法。)

  荷生说,“给父亲下的药方不好,认为这是自己的过失”,以及“以后即使能经常救治重病的人,也不能消除这个遗憾”等等,这些都是废话。为什么不率领家人,废寝忘食的专心念佛?以使他的父亲,如果没有往生就直接往生;如果已经往生,就能高增莲品呢?

  印光的眼力、精神都不好,只是因为荷生父子,以及张居士对于送往生有种种谬误之处,因此不能不一一指出,希望大家以后引以为戒,以此都能获得往生西方的大利益。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