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3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43)
◎ 印海 著
三、不堕邪见,邪见是不信三宝功德,不信因果业报,不信有凡夫、圣贤,不信有六道轮回。因此广造众恶。所谓:“无恶不作,无善不废”。由此,永无解脱之分。学佛者是求正见,由正见起正行,自然不会造恶业了。四、不堕诸恶律仪:恶律仪是专以杀生害命,偷、盗、欺诈为职业的人。对法论第八卷中说有十四种不律仪:“谓屠羊、养鸡、养猪(为图利故养、肥已转买。)、捕鸟、捕鱼、猎鹿、罝兔、劫盗、魁脍、害牛、缚象、立坛咒龙、守狱、谗构等”。这十四种皆属于恶法。以此十四种恶的方法去谋生,属于三涂之因。若能听闻弥勒名号,自然不会生到不善之家。眷属和合,幸福愉快!
上说去恶,下说得善,有三类:一、恒生正见,正见即正当的见解,若见解一有错误,则所说所行皆是颠倒恶行,害人害己。正见增上者,即使现生遭遇种种苦难,这是过去的恶业所感,果报酬毕,自能离苦!学佛重在正见。如大智度论说:有一屠夫生一独生子,年纪长大后,父母想他承继父业,以屠羊为生。有一天,其父牵一只羊,拿一把刀,要他学杀羊,儿子不肯杀,父亲即生怒,将他禁闭在一间房子里,限定他三日内非将羊杀死不可,否则不准走出房间,并且不给饭食。儿子被父亲幽禁在房里,第一天未见儿子杀羊,第二天亦未见动静,第三天儿子没有杀羊,将自己杀死了。羊还是活活的,在儿子身旁。父母打开门一看,心焦如焚,悲痛不已!但事已晚矣,回生乏术。儿子为什么不杀羊?要将自己杀死?他经过三天的深思熟虑,若依顺父母的意见,杀了第一只羊,成为屠夫,一生当中,将要杀尽上千上万只羊,如此杀罪,无量无边,血债何时可了?但不杀此羊,父母又放不过他,因此只有自杀。有此正见缘故,正当生命结束时,随即证得了初果。当然此儿是多年以来深具正见,否则没有这样的勇气!这说明正见重要。此处恒生正见,是修学智慧,即使由于过去种种恶业,今生一切不能顺利、如意,恶业果报酬尽以后。自然否极泰来,深信业果不爽。则身心泰然,积极为善,不作众恶了。二、眷属成就,约佛法果报说,由于不作种种杀生害命之杀业,不使其他动物家庭拆散,母子离别,因此今生感召眷属和乐,不相舍离!社会上一些家庭不得谐,常生口角,打骂者,都由过去杀业太重。今生遭遇种种恶的眷属,弄得家庭乌烟瘴气,痛苦无边!若信仰弥勒行,修慈悲门,自然不杀生,则亲近善士,学法精进,家庭幸福了。三、不谤三宝,听闻弥勒名,不生厌恶,自然对佛法僧三宝心生恭敬,由此善缘,自不会堕落三涂,乃至边地。常遇三宝,求福增慧!
又此中品往生不但具有此三种善果,消除上文所说四种恶业,即使上品,下品之人,亦应有此功德。不过此处的闻名生喜之天龙八部,能以此闻名功德,可以改变八部之异类形态,故于此中品中特别说明之。
己三 犯戒者忏悔下品生
庚一 明忏悔
佛告优波离:“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
此说下品往生,是从悔过得生说,因众生虽受禁戒,不能护持清净戒品而造众恶,但是只要闻弥勒菩萨而悔过,恶业消除,亦得下品往生。犯诸禁戒者有两类:一类是信佛弟子已受持五戒,或菩萨戒者,由于一时烦恼冲动,无法控制自己而犯了禁戒。一类是从未皈信三宝,亦未受持戒品而犯了杀、盗、淫、妄,这两类人犯了禁戒皆得忏悔。所谓:“有罪即忏悔,忏悔则清净”。佛教有种种修持法,忏悔是修持法门之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有罪则改,功莫大焉。作诸恶业由身、口、意,忏悔恶业亦由身、口、意。众生无始以来恶业重重,若不忏除,就无法修行,如同器皿,要盛美馔,必先清洁一番,否则器皿不净,所盛美馔,亦成有毒之物。何况已知犯了禁戒,更要志诚忏悔了。罪业是由众恶缘所生,今以众善缘来忏除之,自得清净,不如耶教所说,人有“原罪”,有“原罪”即无法忏悔了。因此佛教不同于耶教之忏悔。佛教忏悔,意业重于诚心发露。身业要两手、二足以及头首五体投地之忏悔拜佛。此处忏悔又重于闻弥勒菩萨之名。菩萨具有大悲愿力,摄受犯罪众生,只要志诚忏悔,从此改忏修善,悔往修来。当得蒙佛接引。
- 上一篇:《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2
- 下一篇:《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4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