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於《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详情]
《妙法莲华经》讲解内容(18)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
法华经有很多故事很多比喻,这里是第一个开始,这里是给舍利弗授记(法华经有三品授记,第六品、第八品、第九品),这意思很深,也就是给我们一切众生授记,经典上讲,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大家记住,这个授记是给我们的心授记,不是身体,身体是生灭法,其实再讲透彻一点,佛不给我们授记,我们也是佛,这个道理很深。舍利弗来世,成佛普智尊,号名曰华光,当度无量众,供养无数佛,具足菩萨行,十力等功德,证于无上道。
我们四弘誓愿里面最后讲,“佛道无上誓愿成”,再落实第一愿叫“众生无边誓愿度”,只有成了佛才能究竟圆满,因为如果没有成佛,度众生的能力是不够的,好像我们讲“下济三途苦”,人道只能帮三(恶)道,人道上面还有,六道上面还有四圣法界,只有成了佛,才能帮助虚空法界法界一切众生。
过无量劫已,劫名大宝严,世界名离垢,清净无瑕秽。
每一尊佛,他度众生的环境是不同的,这也和他的愿有关,像阿弥陀佛是在清净世界度众生,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在五浊恶世度众生。环境不同,对佛来讲没有分别,度众生的缘不同,发的愿不同。我们来看舍利弗成佛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以琉璃为地,金绳界其道,七宝杂色树,常有华果实,彼国诸菩萨,志念常坚固。
这是告诉我们,舍利弗成佛的时候,那边的菩萨“志念常坚固”。往生西方世界,也是志念常坚固,成佛的心很坚固。菩萨只有一个“精进”,菩萨善根就是一个,精进,什么是精进,精进成佛,反过来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我们的志念就不坚固,我们叫志念常退转。儒家大德讲,“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所以古大德讲,“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妖魔鬼怪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六根接触六尘,诱惑都是让我们退转、退心,遇到一点事情,众生没有是非善恶、邪正的判断能力,不知道哪个重要,哪个次要,经典上讲,没有智慧选择,抓不到重点。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能够不退成佛,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这种环境,能帮助我们志念常坚固、成佛。就像慧能大师到寺院道场,五祖问他,你来寺院做什么,就是一句话:我来做佛。我们到寺院是做什么,就是求一些世间的东西,世间的富贵,我们学佛要得到什么,要得到佛的富贵,人间的富贵和佛的富贵差很远。
神通波罗蜜,皆已悉具足,于无数佛所,善学菩萨道,如是等大士,华光佛所化,佛为王子时,弃国舍世荣。
佛放弃国位、舍掉世间荣华宝贵为什么,世间富贵不是真实的,是过眼云烟,告诉我们求无上的真理。
于最末后身,出家成佛道,华光佛住世,寿十二小劫,其国人民众,寿命八小劫。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于世,三十二小劫。
每尊佛都有正法、像法、末法(时期)。
广度诸众生,正法灭尽已,像法三十二,舍利广流布,天人普供养,华光佛所为,其事皆如是,其两足圣尊,最胜无伦匹,彼即是汝身,宜应自欣庆。尔时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大众见舍利旨于佛前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大欢喜;
因为弟子跟佛跟了几十年,在这个时候佛都给我们授记,其实这个意思很深,佛给身边弟子授记,给有学、无学授记,其实不在身边的也会授记,我们学到《法华经》都是授记,学佛是显现我们众生的佛性。
踊跃无量,各各脱身,所著上衣,以供养佛,释提桓因,梵天王等,与无数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等,供养于佛,所散天衣住虚空中,而自回转,诸天会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而作是言,佛昔于波罗奈初转*轮,今乃复转无上最大*轮,尔时诸天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昔于波罗奈,转四谛*轮,分别说诸法,五众之生灭
这个五众就是告诉我们,世间是生灭法。
今复转最妙
这个最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告诉我们有一个真心存在,有一个不生不灭,让我们求证,这就是我们的法身,法身没有动过。无上大*轮,是法甚深奥,少有能信者
为什么讲深奥,就是我们众生迷的太深了,很难回头。少有能信者,佛在《法华经》把真相说出来,真正能信的并不多,《华严经》讲:“信为道源功德母,能长一切诸善根”。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到达彼岸到靠智慧,要靠波罗蜜,但是要信才能入门,这个信要深信。我等从昔来,数闻世尊说,未曾闻如是,深妙之上法,世尊说是法,我等皆随喜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一:随喜功德。
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记,我等亦如是,必当得作佛
一切都是这样,众生都能成佛,但是要快快成佛,我们平时回向的时候都说,“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一生是最后一生,最后一生做凡夫生,最后一生业报身。
于一切世间,最尊无有上,佛道叵思议,方便随宜说,我所有福业,今世若过世,及见佛功德,尽回向佛道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有一个“普皆回向”,这个普皆回向不但(回向)自己成佛,回向众生通通快快成佛。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无复疑悔,亲于佛前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学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离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所以佛法才能离生老病死,世间法是避免不了生老病死。
是学无学人亦各自以离我见及有无见等,谓得涅槃,而今于世尊前闻所未闻,皆堕疑惑,善哉,世尊愿为四众说其因缘。
就是说弟子问佛陀,这样的大法以前怎么没有听过。以前讲的和现在讲的是怎么回事,以前讲的是方便说。为什么要方便说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
开始没有把这个真相最殊胜的讲出来,
诸佛世尊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
都是方便说法,经文前面一句话:“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佛讲方便我们就抓住方便,以为这个方便是究竟、是真实,其实通过这个方便达到真实,楞严经讲:“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禅宗也有个“指月录”,但是我们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义,没有看到月亮只抓到手指。
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故,舍利弗,今当复以譬喻,更名此义,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楞严经也有一样的经文:“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佛说的很多都是方便说,通过譬喻达到真实,“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意在言外,难就难在意在言外,但又不能离开文字、又不能执着文字,马鸣菩萨讲“离文字相、离言说相”,我们要开悟,要借文字、借言说,但是真正到最后,也要放下文字、放下言说,《法华经》讲,我们苦在处处著,著文字著言说,这是习气。下面是《法华经》一个重要的比喻。
火宅喻: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其家广大,唯有一门,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
家里很大只有一门,其实这里是表法,一至五百是代表六道众生
止住其中,堂阁朽故墙壁隤落柱根腐败,梁栋倾危,周匝俱时,欻然火起,焚烧舍宅,这是指旧宅起火
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
六道众生在里面,三界起火。
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即大惊怖
这个表法就是慈悲,因为起火,有生命安全,这里讲我们的法身慧命堕落。
而作是念,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
他没有问题可以出去,火对长者没有问题。
- 上一篇:《妙法莲华经》讲解内容(17)
- 下一篇:《妙法莲华经》讲解内容(19)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