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详情]

华严宗简论 第二章 华严宗的传承 第四节 四祖清凉

  第四节四祖清凉

  清凉(七三八—八三九),名澄观,别号大休。俗姓夏侯,越州会稽(今绍兴)人。身长九尺四寸,双手过膝,口四十齿,声韵如钟,目光夜发,日记万言。精通六艺,四吠陀典,梵文等世学。师著作共四百余卷,以《华严疏钞》百卷,著称於世。身历九帝而为七帝之师,将华严宗推为极盛时期。他虽然是一位显赫一时的大人物,但能严格要求自己,生平以十事自励:

  一、体不捐沙门之表。

  严守戒律,僧装、素食,县足威仪。勤理须发,整洁卫生。对人和气可亲;语言简练,不苟言笑。

  二、心不违如来之教。

  时时以戒律对照自己的言行,以普贤十大愿王为实践法门。天天诵经、礼佛,常随佛学。住心毗卢性悔,游意法界缘起。

  三、坐不背法界之经。

  法界经即《华严经》,以此经集中阐明四法界,十玄门的道理,故名。“坐不背”意即整天面对《华严经》,或诵读,或注释,或宣讲。

  四,性不染情爱之境。

  情爱:泛指色,声,香、味,触,法六欲。性指心性,意思是说心不缘六欲之境。於此可见清凉大师是一位离欲的菩萨。

  五、足不履尼寺之尘。

  尼寺即尼众的寺院,戒律规定比丘不得一人到尼寺说法

  六、脇不触居士之榻。

  不住在居士家里,身体不能碰到居士的床铺。意思是说出家人寸步不能离开僧团。

  七、目不视非仪之彩。

  —非仪之彩:不合乎佛教仪式的色彩。即不视俗人喜见之色。

  八、舌不味过午之肴。

  戒律规定比丘过午不食

  九、手不失圆明之珠。

  指手不离念佛珠。

  十宿不离衣钵之侧。

  律制比丘宿不离衣钵。

  从十事来看,清凉大师是一位外现比丘身,内秘菩萨行的大菩萨。位居国师之尊,在修持上要求更加严净,堪称万世师表。

  法界说和性起说,是清凉思想主要特质之一。据《高僧传》载:一天,宪宗问师:《华严》所论,何谓法界真?”

  师曰:“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从本已来,灵明廓彻,广大虚寂,唯一真境而已。无有形貌而森罗大千,无有边际而含容万有。昭昭於心目之间,而相不可睹;晃晃於色尘之内,而理不可分。非彻法之慧目,离念之明智,不能见自心如此之灵通也。故世尊初戍正觉,叹曰奇哉!我今普见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於是称法界性,说《华严经》,全以真空拣情,事理融摄,—周遍凝结,是之谓法界大旨”。清凉的法界,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具的本体。从此出发,他提出性具说:“善恶二法同以真如为其性。若断善即断真如,真不可断,故性善不可断。佛性即是真实之性,真实之性即第一义空,如何可断?性恶不可断,即妄法本真,故为无尽”(见《大疏钞卷四二》)。澄观在这里对法藏大师的“性起唯净说”,加以修正,提出“性起染净(善恶)说”。“然心是总相,悟之名佛,成净缘起,迷作众生,成染缘起。缘起虽有染净,心体无殊……以妄体本真,故亦无尽。是以如来不断性恶,亦犹阐提不断性善”(见《华严经疏》二十一卷)。“言不断性恶者,恶同以心性为性,若断性恶则断心性。性不可断,亦犹阐提不断性善”(见《大疏钞卷七十九》)。可见清凉又由“性起染净说”发展到“性恶说”。

  从此出发,清凉建立了他佛性学说,成立了灵知佛性说。什么是佛性?古今著作家,大都讲不清楚,所谓瞒盰佛性,儱侗真如。而清凉将佛性分为性相两部分,以性的佛性为法性,以相的佛性为灵知。因此如约法性说佛性,则含无情有佛性之意;如约灵知说佛性,则无情无佛性可言。《大疏钞》卷二十五说:“佛者是觉人,有灵知之觉,今第一义空与之为性,故名佛性。无情无觉,但持自体,得称为法,今真性与之为性,故名法性气寥寥敷语,将佛性义诠释得明明白白。

  与佛性有关,不能不涉及到真妄问题。清凉提出真妄交彻论。其理由:

  一、真妄二法,同一心故。一心以贯真妄,故成真妄交彻。

  二、妄揽真成,无别妄故。真如随缘,成一切法,故真彻於妄。无妄则无真,真妄虽对立,但又交彻。

  三、真妄名异,体无二故。名虽有异,体实无二,故能交彻。

  四、真外有妄,理不遍故。不能真外有妄,真是彻於妄的。

  五,妄外有真,真无依故。妄是彻於真的。

  “真妄虽经常交彻,但仍不坏真妄之相。则赅妄之真,真非真而湛寂,澈於真之妄,妄非妄而云世”(见《演义钞》卷一)这清凉真妄交彻论的结语。他成立真妄交彻论的目的,旨在说明,真妄相对而能彻,交彻而下相失,在众生凡夫心中,能见佛心

  清凉於文宗开成三年(八三八)三月六日,召上足弟子法印等,说遗嘱曰:“吾闻偶运无功,先圣悼叹;复质无行“古人耻之。无昭穆动静,无纶序往复。勿穿凿异端,勿顺非辨伪。勿迷隔邪心,勿固牢斗争。大明不能破长夜之昏,慈母不能保身後之子。当取信于佛,无取信于人,真界玄微、非说所显,要以深心体解,朗然现前。对境无心,逢缘不动,则不辜负我矣”。言讫,跌坐向逝。世寿一百有二。门下弟子有一百余人。其中以圭峰宗密,东部僧睿、海印法印,海岸寂光为四哲。一生讲《华严经》五十遍,遗著有:

  《华严经疏》六十卷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九十卷

  《华严经行愿品疏》十卷

  《华严经略策》一卷

  《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一卷

  《华严经入法界品十八问答》一卷

  《三圣圆融观门》一卷

  《华严法界玄镜》二卷

  《五蕴观》一卷

  《华严心要法门》一卷

  《华严经纲要》三卷

  此外还著有《法华》、《楞伽》、《中观》等疏,今不传。门人清沔记师平时行状说:清凉恒发十愿:

  一、长止方丈、但三衣鉢,不畜长。

  二、当代名利,弃之如遗。

  三、目不视女人?

  四、身影不落俗家。

  五、未舍执受,长涌《法华经》。

  六、长读大乘经典,普施含灵。

  七、长讲《华严》大经。

  八、一生昼夜不卧。

  九、不邀名、惑众,伐善。

  十、不退大慈悲,普济法界。

  清沔所说的十愿与前面所讲的十事自励,内容相同。告诉人们,清凉大师是一位严净毗尼的大乘学者,因此益发受到尊敬。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