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圆觉经》,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详情]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清净慧章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清净慧章

  ▉第三十三次修学

  师父:修学经法,大家知道我们的路是什么?借助于谛理。要想通达谛理,通达谛理以后叫得法,叫餐法味。要想餐法味必须要有清净心。要想得清净心也有一条路,断二障,一下手是断烦恼障,进一步断无明、所知,再进一步除二我,先除人我,后除法我。所以先修学的是声闻二乘,这个样自然会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境界不同,这是不思议法。

  如果你不能断二障,不能除二我,无有是处。要想断二障、除二我,一定要 以清净心,烦恼心、染污心办不到。要想得清净心,一定要断二障、除二我 。大家切实相信,这是修佛道的路,怎么能够这么修学呢?我们藉净土念佛 法门。修我们的清净心也好,断二障也好,除二我也好,都以一句阿弥陀佛 。如果你不能做到断二障、除二我,念佛可用啊!这个样,你会入经法以后 得无量福、无量慧,大家可以看看圆觉经后面它有说到受持圆觉经可以得到 多少福,这是校量功德。所以大家要精进,正心诚意地来修学佛法

  现在看清净慧这一段: 清净慧章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 。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 。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愿为一切诸来法众。重宣法王圆 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令末世众生闻此 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师父:这段文我们了解,不去修学它,不是经文的重点。他这问,一切众生及菩萨 ,甚而言之,如来所证所得,有什么差别?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 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师父:这段文我们也不修学它。

  「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师父:下面是佛的开示了。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 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 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 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师父:我们今天修学到此,大家看经文。大家注意到,这章清净慧请法,他有原因 啊!大家仔细想一想,所谓圆觉自性和这清净慧有什么关系?佛在答复他当 中,「于实相中」,清净慧和实相有什么关系?你慢慢就入这个法了。

  你们大家,第一个不打妄想,一定要保持清净心。第二个不看注疏,一看注 疏障住你,你所说的,完全是假的,不是你性里出的。

  甫师:这一章是清净慧章,我们晓得,清净就是空,这个空是缘起之空,所以空就 是有,一切法无自性就是空。二乘人偏空,不能证到空能缘起万法。菩萨他 能够证到缘起万法,所以菩萨的智慧是知道空不碍缘起,知道缘起不碍空。 所以我想这清净慧就是得到这种智慧,这种智慧到究竟处──佛智,也就是 圆觉妙心。

  这里是清净慧请佛开示,既然是圆觉妙心,一切的缘起差别是怎么显示它差 别?佛就回答,其实,「圆觉自性」,一切法都是以无性为性,这个自性就 是指无性,可是这个无性不是有个无性,它说「非性性有」。「非性」是指 无性,性本常然,也不可以说无性,所以说「性有」,也就是性具的意思。 说它是没有,它遍一切,这是就缘起边来谈;可是它遍一切,在在都是无性 。下面说「循诸性起」,就是随缘起一切法,因为它随缘,所以「无取无证 」,因为随缘当下就是无性。这个取就是得,其实没有得没有证,因为一切 法都无性,不可证,不可得。如果有证有得,就是有自性。

  「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因为实相无相,如果有菩萨,或众生来取 证,都是落入遍计执。

  「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因为菩萨、众生皆是 缘起法,皆是幻化。幻化本来寂灭,所以没有取证。我们知道幻化不可得, 当然没有取证。

  「譬如眼根不自见眼」,这是譬喻说,其它经上也说刀不割刀,心不见心, 因为不可得、性空,怎么可见?「性自平等」,一切法都无性,无性当然平 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之所以不平等,有取证的差别,就是众生迷 倒的心,遍计执的缘故,计执它是众生就是众生,计执它是有为法,有苦可 出离,有灭可证,就是声闻。计执有众生可度,就是菩萨,所以这一切都是 计执的缘故,其实一切法平等。

  「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不能除灭这种幻化之心,所以说还要「于灭未灭妄 功用中」,本来是灭,可是他不能灭,因为妄心所起,所以要假功行。而假 功行是虚妄的,因为一切法本来是寂灭相,证到寂灭,像法华经讲的,诸法 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证到寂灭相,其实没有证,因为是本来寂灭,不是证 到才寂灭。因为不知道,所以要这样修行,所以说妄功用,「便显差别」, 缘起故各各有其差别相。

  「若得如来寂灭」,证到寂灭,就是到佛的境地,寂灭就是讲无性,就能随 顺,这是讲缘起。证到无性缘起,缘起无性,这样就没有寂灭,不是说有个 寂灭可得或是能证寂灭的人。

  师父:不错,慧甫一下手就找到它的要点,你们现在都很进步了,知道用二谛,「 非性性有」,会入二谛。我们知道,他提出二乘和菩萨的清净慧,二乘的清 净慧在四果,偏空。大家都知道,菩萨清净有实相慧,在六地所得。可是菩 萨六地具足实相慧以后,他同时具足七、八、九、十地的智慧,七地是方便 ,八地是愿,九地是力,十地是智。这么我们就看出来了,清净慧菩萨具足 这个智慧,可能是十地菩萨,密宗说十地菩萨就是佛。我们大略地猜他的意 思,猜清净慧菩萨可能是十地菩萨。

  同时,慧甫也有提出性具的问题。循诸性起,天台家别立性具,性具是出于 观音玄义,智者大师所说。到山家、山外起辩诤的时候,山家特别提倡性具 。

  性具主要是具恶法,一般的人,其它各家仅仅知道性具善法,性具菩提,不 知道性具恶法,这个说法其根本当然是无性随缘,可是它多少有点偏差,它 说一定具恶法,它的根据是什么呢?经上说烦恼即菩提,烦恼是恶法,菩提 是善法,如果性具菩提,具善法的话,烦恼即菩提,那当然可以具恶法。

  可是我们要知道,善恶,性具里没有啊!所谓性具是无性啊!随缘有善恶, 分善分恶是情见,众生的情见。譬如台风吹垮很多东西,台风是自然现象, 它没有善恶,善恶思想是人把它分别是善、是恶的。下雨,它没有善恶成份 在里头啊!天旱的时候遇到雨了,啊!好雨;雨要是太多了,再下雨的时候 ,怎么还下雨?啊!坏雨──人的情见分别。

  主张一定性具恶,就不对了,因为我们根据二谛,二谛是批判法,判出它不 恰当的地方。如果性具善,那么也具恶。第一个问题,善和恶是两个还是一 个?如果善恶是一个,那么善就是恶,恶就是善,那性具就麻烦了,没有分 别了。如果善和恶是两个,善是善,恶是恶,互不相关。要是互不相关,怎 么分出善恶?善对恶讲,恶对善讲嘛!那么现在我们大家知道了,凡是相对 法都是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策师:「圆觉自性。非性性有。」清净慧这一章就是在指示我们自性清净心,我们 自性清净心非有非无,非善非恶,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无性的缘故,无性 能随缘起善恶。无性法无取无舍,为什么?因为无有我人众寿相,无能无所 。这是实相法,实相无相。实相无相里没有我人众寿相,所以没有菩萨及众 生,随缘能成菩萨、众生,这是说它是幻化的。菩萨众生皆是幻化的,幻化 灭故,无取无舍。缘起法都是无性,无性法不可得。

  如果落入遍计执就有能取、有能证,为什么?因为自性本来清净,清净本来 没有分别,清净本来离一切染着,所以众生落入自性颠倒中,就是落入遍计 执,就不平等,起分别心。这是为什么?迷惑缘起法为实在有。

  「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不知道一切缘起都是无性,无性的法就是如幻。「 于灭未灭妄功用中」,所以就分别菩萨、众生,起我人众寿相。

  「若得如来寂灭随顺」,若能契入如来的圆觉妙性,能够随缘不变、不变随 缘,就不会取有能证、所证的寂灭及寂灭者。

  师父:你们找出要点就入这一章了,它要点在那里呢?第一句和你说「善男子。圆 觉自性。」什么是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从这里 先深入思惟。

  悦师:师父问清净慧菩萨和圆觉自性有什么关系?其实圆觉自性是大德本来的自性 清净心,你本来的面目。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圆觉自性就是我 们本来的自性清净心,本自清净的。「非性性有」,圆觉自性是无性的,也 就是清净,也就是实相。性有就是讲随缘,并不是断灭的,它能无性随缘, 缘起而起种种的大用。这种自性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在舌能尝,起种种大 用。所以这地方约法来讲,是起种种幻相,可是在这缘起当中,我们知道它 是无性的,无性法中怎么能说它有取有证呢?所以说它「无取无证」。如果 有能取能证并非无性自性清净义。

  接着讲「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在这实相法、无性法中,没有菩萨 及众生的种种差别,因为一切法本来清净无性,本自平等,没有种种分别。 因为万法就是缘起,菩萨和众生都是缘起,缘起的法皆是无性,无性法中那 有这种差别呢?所以它说「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缘起是如幻的。

  「幻化灭故无取证者」,如果你会到一切法是如幻的话,就不会落入遍计执 ,当下就是圆成实,也就是会入实相法。这样就无取无证,就是圆成实,实 相法就无取无证,就没有所证之法与能证之人。

  以下就举例,「譬如眼根不自见眼」,就好比无性不自见无性,换句话说, 在毕竟空法中怎么能见毕竟空呢?「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不会落入有平等 或能证平等的人,不会落入能所。更深一点讲,你不会落入平等,或者你认 为有一个平等这个法。

  「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众生迷而不会入这个实相法,我们的自性 清净心,幻化的一切假相,他认为实在有,所以「于灭未灭妄功用中」,在 这无性法、寂灭法当中虚妄用功。认为实在有,就落于凡夫,在毕竟空中落 入偏空就是二乘,会入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就是菩萨,所以在毕竟空法当 中就显出种种差别。

  「若得如来寂灭随顺」,你如果随顺如来寂灭、随顺寂灭性,实在没有寂灭 及寂灭者,寂灭是讲法,寂灭者是能证的人。所以无所证的法,无能证的人 ,因为在毕竟空法当中那有这么多的差别呢?

  师父:现在学佛的有两种人,一种人他把贪瞋痴当作佛法,由贪瞋痴生人我执,这 种人被烦恼障障住了。另一种人读了几篇书,他认为他知道一点道理,他不 知道那是世智辩聪,他把世智辩聪当作佛法,这两种人不得佛法。怎么说呢 ?佛说过八难,贪瞋痴,就是地狱、饿鬼、畜生,八难之一啊!世智辩聪是 八难之一,怎么得佛法呢?

  大家注意到,假使你有这个毛病,赶紧改过来。依法不依人,你们有的要注 意到,要是不改过来的话,那很可怜!此生一过,来生不堪设想。不错!慧 悦讲得不错。谁还讲?谁还发挥?

  观师:「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师父开示过要戒乘俱急,这 个乘就是自性,我们要会到自性,以我们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所以要求佛 力加被。「无取无证」,为什么无取无证呢?因为无所得。菩萨慈悲为众生 请法,请佛开示,佛开示「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实相无相无不相 就是无性随缘,所以其实无菩萨及诸众生。

  以下解释。「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菩萨和众生都是缘起的,如幻 如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幻化也就是无性,所以无取证者。

  「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自性是清净平等的,也无平等 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可是我们众生因为迷惑颠倒,不能除 灭一切幻化,不能体会一切都是缘起,如幻如化。所以在修行当中,「于灭 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起种种的差别。

  「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寂灭就是随缘,随顺就是无性,「实无寂灭及寂灭 者」,实在没有寂灭者。由此我们知道菩萨很慈悲,为我们请法。菩萨会到 无性随缘,所以以这种缘起法、无所得来度化众生,菩萨在自己修行方面, 会很精进地求智慧,才能起大悲度众生。

  这里主要在讲无性随缘,缘起法。会到缘起法,才能会到圆觉自性。譬如我 们学佛也是一样,其实佛是很慈悲的,佛寂灭随顺这种智慧,我们怎样才能 和他相应呢?就是清净心、恭敬心,可以和他相应,因为只有恭敬才能和慈 悲相应。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能够得到受用,就是我们的恭敬 心和他起这种缘起。所以我们只要老实地念佛,把佛号念得清楚,听得清楚 ,就可以学习到反闻闻自性。

  师父:大家知道,千万留神!不要堕入八难,你们已经很多人都入八难了。慧观刚 才讲的,已经提出要点了,他没有说清楚,我把它再重复一遍,大家想一想 这个道理,有什么关系?

  他说实相无相无不相,第一个我们知道圆觉自性是不是实相?他在后面讲过 「于实相中」,这好象是一个吧?大家看一看。所以「圆觉自性。非性性有 。」这和实相无相无不相有什么关系?非性性有和实相无相无不相有什么关 系?如果你通这一点,后面就很容易过关了。

  闻师:「善男子。圆觉自性。」圆觉自性,前面已经讲过了,圆满的觉性。圆满觉 性有很多名字,刚才有很多法师提到:清净心、佛性、中道义、毕竟空义。 圆觉自性人人本具,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也就是这里所讲 的清净智慧力。为什么我们不会?因为迷此法的缘故,所以前面讲到,本所 不见,本所不闻,没有因缘遇大乘法的缘故,所以轮回六道。假如觉此法时 ,此法本在目前,因为法法都是称性而起的,法法都是缘起,缘起即是无性 。所以人人本具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人人本具,我是个缘起法,大家同 是一个缘起法,同是平等法。此法能遍一切处,可是它没有增减,就是一真 法界性,量周沙界,横遍竖穷,只是我们不会而已。

  这里明明告诉我们,这个法是圆满的觉性,如果不是我们同具这个法性,我 们再怎么学也学不到。所以说「循诸性起」,就是本具之义。本具就是缘起 ,也就是毕竟空义。我们再讲,为什么叫法王?无性就是法王,因为无性法 总赅一切法,没有一法可以逃出无性之外。迷此法叫众生,觉此法是菩萨, 可是觉此法,见性不了了,在起行当中没有办法亲证,见佛性不了了。所谓 见佛性不了了,就是见无性不了了,假如究竟清净圆满,就证入这个圆满觉 性。刚才提到佛性遍一切处,所以不可以得,也不可以取。到底我们怎么会 入?事实上遍地都是,会了就是。所以刚才师父讲,如果你懂了这个法,不 断二障,是不可能的事。

  「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圆觉自性遍一切处,所谓遍一切处并不是有个无 性法遍一切处。这遍一切处,就是讲缘起当下遍一切处,它本来是法法无碍 ,不欠不缺,这是觉和迷的差别而已。虽然觉和迷,可是无性法不增不减, 非性性有。这无性不是有个定性有,也不是有一个可得,无性就是非性。可 是无性能缘起一切法,成就一切法,性不是断灭,就是性有,缘起而有的。

  「循诸性起」,这段文我看不懂。如果接着前面弥勒章那段文下来,「非性 性有」是不是可以讲,随着众生根性而起的?如果约法来讲,是约缘起性而 起的。无性法是称缘起性而起的,不是单单有一个无性,也不是单单只有一 个缘起,缘起就是无性,无性就是缘起。如果我们这么会的话,也没有能取 的人,就不会落入人我执,也不会落入法执。「于实相中」,能修、所修都 同一实相。「实无菩萨及诸众生」,因为同一法性的缘故。「何以故。菩萨 众生皆是幻化。」缘起的缘故,如幻如化,幻化就是三昧。「幻化灭故」, 幻灭是说缘起的法是无性的,知道无性,不再迷惑了,不是说有个法去灭掉 ,后面提到也是同样意思。「眼根不自见眼」,因为无性不能见无性,也没 有一个平等者。众生因为迷惑颠倒的缘故,未能除灭,没有办法把我们无始 劫的邪见、有所得心、取相心更正过来。「未能除灭一切幻化」,因为他落 于一切法实有。所以「于灭未灭」妄起种种的差别。

  如果能得「如来寂灭随顺」,这个法一下手就不会落入邪见。随顺法性,此 法非有非无,当下就对。我们以念佛为方便,应该不会有很大的毛病,这样 就「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师父:「循诸性起」,性起你们还不知道。慧观讲实相无相无不相,它前文讲「圆 觉自性。非性性有。」就是实相无相无不相,相即无相,无相即相,它是一 个东西啊!好比水就是波,波就是水,不是另外有东西起,才叫性起。

  你们要是不懂的,都是落入文字相,不入法性。落入文字相是什么?以世智 辩聪落入文字相。你不相信,你看看。「非性性有」就是无相即相,既然无 相即相,就是相即无相,这是实相。相即无相,那个相是不是幻化的?幻化 的是不是空啊?空是不是就是那个幻化啊?它是一个法啊!你们要这么会啊 !最后一个发言的。

  经师:这段文看了很法喜。我想到经上有一句话:「一切众生都因妄想执着,而不 能证得如来智慧德性。」众生由于妄想执着,所以不能和我们的自性相应, 也就是这里讲的圆觉自性。圆觉自性是下文所讲的「非性性有」,讲出实相 无相无不相。「循诸性起。无取无证。」正因为实相法在一真法界当中,所 以能随缘遍一切处,又随缘回入毕竟空,所以能无取无证。

  以下又分别说,在实相里没有一切相,「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没 有我人众寿相可得,为什么无有相可得呢?因为随缘的缘故,所以证到无相 ,下文就点出缘起,点出实相无不相。「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 证者。」如果我们能了达一切法都是幻化,都是法性所起,这时我们就能断 除人我执、法我执。要知道,妄想很可怕,妄想就是烦恼,不能让我们会到 清净心。如果我们知道一切妄想它本来就是缘起的,在法性当中是平等无二 的,这样就能入这个法性,无取无证。

  下面举眼根作例子。「譬如眼根不自见眼」,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如果我 们知道眼根无性,当下不会起执着,没有一个我能见,所以就「不自见」。 我们知道法无性,当下即是,因为妄想顿歇,歇即菩提。如果知道性本平等 ,无有所取着的法,无有可取着的人,就能知道性自平等,无二无别的。

  最后总归文意,在圆觉自性当中,「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 妄功用中便显差别。」众生执着一切法,执着人我、法我,所以起种种颠倒 。不能通达一切法幻化,幻化本来就是空,了达空就是菩提。因为他不能了 达幻化,所以没有办法知道圆觉自性。「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在 生灭法当中,妄起执着,所以显出种种差别相来,落入生死当中,轮回流转

  这里提醒我们,像师父开示我们的,如果不加紧用功的话,法身就沦落六道 ,随着生死转,很可怕!所以打得妄想死,许你法身活,就能和清净心相应 。「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如果会到法性,会到实相无相无不相,「实无寂 灭及寂灭者」,无有法可得,无取无证。

  师父:我最后说一句话给大家参考:「圆觉自性本无性,于中无性也是无。」和这 段文很有关系。经文说「于灭未灭」,这个期间最危险了,有人达到这个境 界,赶紧精进努力,佛说过,在这个时候,如果你稍一懈怠,魔杀掉你的慧 命。魔就在这个时候拿着大刀挡在你面前,相机要杀你,如果你急急通过了 ,它没办法了。如果你没达到这个阶段,那你慧命正在断当中。千万小心! 要是断尽慧命,断尽善根,叫一阐提。有人不精进的话,就被他拉走了。现 在查注疏。

  这个性起啊!这个波都是水吧?水现波,有两种人,一种人执着波浪实在有 ,波浪很大;一种人有深智慧,知道波都是水,水本不动。要是知道波都是 水,水本不动的,波好比六道轮回,水好比涅槃。所以佛会到了,常六道常 法身;众生不会,常法身常六道,以法身堕入六道。现在查注疏!

  悦师:前面讲无取无证,后来又讲性本平等,又说无寂灭、寂灭者,是不是都是一 样的?

  师父:都是一样的。这是从第一义讲,胜义谛讲无取无证,一切法毕竟空,有取有 证没有?一切法毕竟空,有寂灭、无寂灭者没有?一切法毕竟空,有平等和 平等者没有?如果你从世俗谛边讲,随缘就有取有证了,可是随缘就是无性 。要是随缘的话,就有寂灭、寂灭者了。它这是出入二谛,叫二谛融通嘛!

  你会入这个法就知道了,我们生死有吧?如果你会入第一义谛,还有生死没 有?有生死及生死者没有?没有,它不是平等吗?平等还有平等者吗?有平 等者,还是有差别。一切经文,你注意到,它不是从第一义谛边讲,就是从 世谛边讲。从世俗谛边讲一定会入第一义谛,才不落边见,他讲第一义谛时 ,一定会入世谛,不落边见,不着二边,不住当中,叫做中道义了。如果你 执着第一义谛,边见;如果执着世谛,还是边见。那叫什么?身、边、邪、 见、戒,五种邪见。

  六祖亲证二谛法,他与人说法出没两边,说有将无来对,说无将有来对,就 是这个道理嘛!说有,有是不是都是世谛啊?将第一义谛来对,它不落边见 啊!说无,无是不是第一义啊?将有来对,有是世谛,他说世谛法,问世谛 法,你说到第一义谛;问第一义谛法,你说到世谛,没有错!不落边见嘛!

  禅宗会入这个道理,叫见性啊!他不是从教门学的,从性中发。所以他如果 见性的话,功德力很大。我们从教门下,我说出一个道理来,可是你自己性 就发了。他说,天天吃饭,没咬破一粒米,谁知道这是什么道理?他从世谛 说到第一义谛。没咬破一粒米,天天吃饭。从第一义谛说到世谛,出没两边 嘛!譬如雁过长空,没有痕迹,从世俗谛说到第一义谛边了;没有痕迹,可 是雁过长空,又从第一义谛说到世谛了。

  悦师:「江河竞注而不流」……

  师父:就是性空宗说二谛啊!江河奔腾,世谛吧?而不流,第一义谛吧?那么我们 把它的话翻过来讲,水自不流而江河竞注,还是出没两边啊!劫末的时候, 大火烧,烧不烧?没烧就是大火烧。如果证到此法的,他不被大火烧了,是 不是?我们众生证不到此法,这还是刚才我讲的,众生常法身常六道;证到 的,常六道常法身。

  得此佛道有两种法,一种是定,一种是慧。起我执见的,没有定,没有慧; 起烦恼障的,没有定,没有慧。如果你从定上得的,小的;慧上得,是大的 。从定上得,你得初禅,还被火烧;得二禅,不被火烧;得三禅,不被水淹 ;四禅,水火风皆不遭受了,可是这个时候还是不究竟,还没有慧,还是堕 落啊!如果有慧,能入五不还天,入圣道,证无漏法。佛说仅仅得定没有慧 的人,始终在有漏法中,由定开慧的人才得无漏。

  在修学佛道上,你们如果不得定,不得慧,还有一个办法,持戒、修善,最 低限度保住人身,求往生就得往生。如果戒不持,善不修,那就难讲了。我 们现在吃的、穿的、用的,一来是佛的福报,二来是自己过去还存着一点点 善根,这个善根垮尽了以后──一阐提,定堕地狱。他善根要是再发的时候 ,是在出地狱、入地狱,佛说发善根。

  善根,有一般人被世智辩聪垮尽,还有一般人被烦恼、贪瞋痴、杀盗淫、恶 口、妄语、绮语、两舌垮尽了。出家众不会有严重的杀盗淫,可是不能说是 没有,恶口、妄语、绮语、两舌,严重的可能没有,轻的可能会有。所以你 如果不知道悔改,不知道修学,贪瞋痴、杀盗淫、恶口、妄语、绮语、两舌 ,把你的善根用尽了,那就惨了。

  (卍续一六?圆觉经集注卷下?四四下?一六)「圆满觉性三谛具足」,他 是从三谛边讲,二谛、三谛都是一样,大家都知道了。三谛边,我们知道三 谛是天台宗,这个人说三谛,可能跟天台有关系,不过佛在经上说过,仁王 般若经说三谛。 「自性中也。非性空也。性有假也。」假有是什么?缘起就是假有。「有是 具义」,具就是具备之义。「以性具十界」,哦!这个人和天台一定有关系 。「循界性而缘起」,不错!讲得对。「法法即性」,循缘起,法法即性。 「是则菩萨众生本是实相。复何取证于其间哉。……」对!这个人讲得对。

  「以性夺修故」,天台宗,这个人宗天台宗,他说的是性具说嘛!性夺修, 实在是什么?无性夺缘起,四明家所说的。「菩萨众生二皆如幻。指幻即性 。……」缘起就是无性嘛!「同一圆觉故」,这就暗示出来,圆觉就是实性 ,就是自性,就是实相。「不复有能取证者」,圆觉就是实性,谁取证呢?

  「若不明随缘不变幻化即性」,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大家都应该知道了吧 ?怎么叫随缘不变?随缘无性,所以它随缘不变。还有一句,不变随缘,怎 么叫不变随缘呢?无性随缘。「只作遣荡释上文者」,遣是遣除,荡是荡除 ,都是一个意思。「何当此喻。眼只是一谁为能见。谁为所见。」如果按世 谛法解释,这个见不可得,因为什么原因?有谁知道见不可得?因为见是因 缘生,龙树讲过,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它怎么可得呢?亦为是假名, 假名不可得,它是如幻的嘛!亦是中道义,中道义是圆满十方,没有分别, 是中道义。

  「圆觉自性」,就是实相,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性自平等」,这个是没 有高下分别的。「性不自谓无平等者。……」它没有平等者,要是有平等、 平等者是有分别的,实相无相可分别吗?不可分别,圆觉自性无性,不可分 别。

  「众生迷倒五住烦恼也」,五住大家知道了吧?那五住?四住地加上无明住 地。五住烦恼出于什么经?胜鬘经。「一切幻化九界因果也。……」一切幻 化是九界因果,六道轮回在九界因果里面,前六个是六道轮回,九界是声闻 、缘觉、菩萨都讲了。「未能除灭。灭未灭者达与未达矣耳。……」还没有 达到圆满的地步,要知道这个时候最危险了,小心!魔要来杀你的慧命。

  「诸佛同证寂灭之理。随顺者与本相应。无乖违也。后二句亡能所实无寂灭之 法。亦无能寂灭者。」无能所,这个人讲得很好!拿人家所说的,印证你自 己,你了解到这个地步没有?不管你说是没说,你了解了没有?如果你了解 的和人家的不同,以他印证你。

  (卍续十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一一二上.一)「云何圣凡修证差别不同」 ,觉性是一,为什么凡夫、圣人修证差别不同呢?我问你什么原因呢?无性 随缘嘛!慢慢就入法了。「故佛先示以觉性本来平等无二」,平等无二就是 无性啊!「菩萨众生。亦无取证次第。自性无性。」圆觉自性本无性嘛!「 故云非性。凡圣皆具故云性有。随缘而现。」性有就是随缘了,不只是圣人 所具有,皆具的,无性要是圣人所独具的话,就是定有,不是无性。不是圣 人所独具,因为无性能随缘,才有圣凡不同,他说得很清楚──随缘而现嘛 !「故云循诸性起。……」所以大家不了解性起就是缘起啊!有一般人迷惑 ,他认为有缘起了,风吹海起浪,那是缘起了。他迷惑了,他不知道浪是由 水所起的。「眼不见眼。喻觉性本无能所对待。」讲得很明显。

  「众生迷倒」,迷倒才有遍计执嘛!「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不知道一切幻化 ,他执着幻化为实有了。「此示因众生迷倒妄有差别。其实了无能所取证也 。」这把清净慧这一问,答复得彻底了。万法随缘无性,那有差别?因为迷 倒之见,见有差别。「下示无差别之差别」,无差别之差别是什么?无性随 缘,无差别而差别;差别而无差别,随缘无性。「旧解约天台六即以释之。 谓性自平等。凡圣不二故云理即。」理即佛是天台宗。「上云觉性平等理本 一味也。今因众生迷倒。幻化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由虚妄功用、虚 妄执着见有,才显出差别来。其实差别即无差别,随缘即无性嘛!「此显六 即差别。因迷而有也。若究尽穷源。寂灭无二。若委明六字。则不生上慢。 若悟即字。则不生退屈。」若委明六字,则不生上慢,大家看到这个文义, 应该怎么解释?你们大家看看这个怎么消文?如果明六字则不生上慢,委实 明白六即即一,不生增上慢,增上慢是有所得。「若悟即字。则不生退屈。 」如果悟到六即一,一即六,他这个「六」是讲六即佛,是不是?六即无六 ,无六即六嘛!「若悟即字。则不生退屈。」不生退转了。「此天台之圆旨 也。上总示圆理。下示六即。经义相符。故以释之。」憨山大师也是用天台 的东西。

  大家看看这段文,和你了解的怎么样啊?依法不依人,人讲得对,就对。不 要说,这和我想到的不同啊!那叫我执见。下课了! ▉第三十四次修学

  师父:凡是大成就的人、大学问家,他一定建立他自己的思想体系。要不然,没有 什么成就;虽然知道的不少,可是没有成就。佛法贵在入谛理,不管你知道 谛理也好,不知道谛理也好,不入谛理,不会佛法。不入谛理,纵然你多读 诵,都是闲文。因为谛理从一实谛出来,说二谛,二谛就是理、事,不论世 间法,不论佛法,不能离开理事嘛!所以华严宗会到理事无碍,最后达到事 事无碍。希望大家真实起修!我们能凑在一起修学圆觉经,修学佛法,时机 难得啊!因为世间无常,这一切不晓得什么时候失掉。现在大家看经文: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 憎爱。耽着五欲。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 。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 凡夫随顺觉性。」

  我们修学这段经文。大家慢慢慢地入,入理。你要是仅仅在文字相上,不入 义理,不会经义。得经义,得佛心,经是佛心,得佛心后才能算是随智和随 理。我们细细地深入这段经文。你不相信,你真正地得经义以后,文字相无 形中就不受它拘束了,好象忘掉一样。

  大家今天能够修学,很不错啊!有人说,佛法无多子,一部圆觉经。

  悦师:这里有很多名相,我不太懂,我先用猜的,等一下师父再指正。譬如法界净 ,净解,我不太清楚。「善男子。一切众生」这个众生如果从缘起边讲,是 六道众生,乃至九道众生。另一角度,众生是众因缘而生,如幻如化,不是 有个真正的众生。所以前面有讲「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菩萨和众 生皆是幻化的。「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以无明惑和见思惑,落入 轮回。「曾不自知念念生灭」,其实你认为那个「我」只是缘起法念念生灭 ,我们不知道念念生灭之法而认为它实在有,落入遍计执。于这一切缘起法 当中,起憎爱二心,违境就起憎心,顺境就起贪心。「耽着五欲」,前面「 妄想我及爱我者」,可以看出是「我」,「耽着五欲」是「我所」。五欲不 是有什么过错,本来五法而已,可是我们在当中起贪欲,所以落入生死。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善友是善知识。「净圆觉性」,我们知道 是讲圆满觉性,就是我们本来具足的圆觉自性。「发明起灭」,发明就是觉 悟一切法都是生灭,都是如幻的。「即知此生性自劳虑」,知道我、我所都 是生灭,如果我们执有五阴身,就生死疲劳。我所是指五欲之乐,五欲之乐 ,如果知道它的过患,就不会贪着它,自然修行就没有五欲,没有尘劳。他 知道它本性是劳虑,生死是疲劳。

  「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假 使有人能够会到法本无性,劳虑就永断,得法界净。怎么叫劳虑永断?因为 不是真的有个断可断,前面所讲的,我们不要贪着五欲,它本来只是五法。 所以在夏雨清凉里有讲到怎么销归自性呢?如果你能老实吃饭、老实睡觉、 老实念佛的话,也没有妄可断,也没有真可证。这样老实的话,就是会到一 切法如幻如化,叫劳虑永断,不是有个法可断。这样就得法界净,法界净就 是圆觉。为什么把它配成圆觉?下面接着讲「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 而不自在。」如果我们劳虑永断,就会入圆觉。本来我们本具圆觉,可是迷 惑这个道理,迷于实相法,在圆觉当中,在净解当中,「为自障碍」。所以 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本具圆觉,迷于当中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 性」,我们本来是圆觉,可是我们常圆觉而不自在。

  这一段文是回答上个礼拜那段文的问题,他问说「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 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这是第一种差别。

  师父:仔细看这段。「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无始就是没有原因啊!没有原因就是 没有开始,没有开始就是无生。如果知道它无生,就无所有、不可得。那你 怎么认为有得呢?一念不觉。不相信大家想一想,一念不觉是从那个原因开 始?它没有原因,所以叫无始。譬如说无明,无明是什么东西?你找不出无 明的原因来,无明假使有原因的话,它不是无明,它是真实。所以无始无明 实在就是没有原因,无始无明实在就是无生,你认为有生。无始无明实在是 无所有、不可得,你认为有法可得,那就叫无始无明。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由于一念不觉,无明一起,「妄想我及爱我 者」,这个大家很容易了解,好象我和我所吧?是不是?由于我和我所,产 生了很多麻烦。我和我所还有个名字,我就是我,我所就是法。所以说,我 和爱我者就是我法二执,是不是这个道理?一开始由于人我执和法我执,才 生出麻烦,我都和你们讲过了,唯识宗一开始就说「于假说我法」,那是假 的。我们由反证也可知道无始了,本来我法是假的,众生执着它是真的,所 以叫它无始,是不是这个道理?大家运用各人的智慧。讲吧!

  经师:「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无始就是无际,就是真际,就是本际。本 来在一真法界中是很清净的,由于众生不知道缘起法,落入遍计执,执着有 妄想的我,及打妄想的法,所以落入人我和法我,在我见当中出了烦恼障和 所知障。下面的「劳虑」就是烦恼,就是人我执和法我执所出。

  「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我们常常诵心经,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 蜜多时,照见五阴皆空。为什么会称为菩萨?因为他观一切法本来就是实相 ,众生就差在他不会观这个法,落入五阴。为什么他会落入五阴法?因为阴 有阴覆义,众生被烦恼所阴覆住,阴覆在烦恼里面,所以他不能自在,落入 苦厄里面,菩萨能度一切苦厄。众生沦落三涂六道,所以说「念念生灭」, 于顺境、逆境当中起心动念,执着我、我所,所以憎爱心就出现,「耽着五 欲」里,五欲是五根对五尘起五欲,这是凡夫的颠倒迷惑。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如果遇到善知识,教化令开净圆觉性。什 么是善知识呢?善知识是无所得,没有我见、无所覆,他能了知一切法本是 清净寂灭的,能够会入二谛法,就能教导众生不落入遍计执,观一切法无性 随缘,随缘无性,这样能会入圆成实,开悟净圆觉性,就能明了一切法本是 不生不灭的,所以「即知此生性自劳虑」。他能了解一切法,性本无性,本 来就是清净的,「性自劳虑」就是有一句话常讲的「烦恼即菩提」。众生因 为迷惑的缘故,被我们的遍计执所害,不能会到清净心,所以落入烦恼,菩 提落入烦恼里面,这就是所谓的常法身常六道。

  「若复有人劳虑永断」,我们在前面有讲到,劳虑怎么来?劳虑可以讲是烦 恼,就是因为众生起我执、法执,所以落入烦恼障、所知障,如果能断烦恼 ,能破这层执着,会到遍计执本来就是圆成实性,这样就能得清净的法界性 ,住净圆觉性。「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如果他对于这 个法不能了达,自己在清净法当中起烦恼障、所知障,就障碍我们净圆觉性 的发明,对于我们的圆觉性不能得到解脱,不能得到自在,这就是「凡夫随 顺觉性」,我们常讲的常六道常法身。众生迷的时候是常法身常六道,觉的 话就常六道常法身。

  师父:大家看一看,「曾不自知念念生灭」,生灭存在不存在?如果稍微有存在, 这个存在一定不生不灭,是不是?如果存在的话,它一剎那存在,这一剎那 就不生不灭。如果念念生灭,它就不存在,不存在就是假的。不存在,你认 为有,是不是假的?这不和唯识宗说「于假说我法」相符合吗?对不对?「 念念生灭」,它是形容词,有人说一念中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六十生灭, 有人说九十剎那,九十生灭。这个说法,你不要认为它有剎那,有念,有生 灭,那就错了。那好比打马,用鞭子打马,打马的目的是要它跑啊!牠不跑 ,光看马鞭子,那不是死挨打吗?所以「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 自知念念生灭。」这好象就是唯识宗的「于假说我法」的意思,对不对?慢 慢地,一点点地分析开。谁讲?

  策师:「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一切众生本来清净,在一真法界中。然后一念无明 ,一念妄想,便落入遍计执,取我人众寿相,起人我执和法我执。于遍计执 中起颠倒妄想,起憎爱二心,起取着心,所以五根就贪着五尘,贪着五欲, 而在生死当中。如果遇到善知识,善友是没有贪瞋痴,知道一切法都是缘起 ,都是无自性。善友开示他圆觉妙性,圆觉妙性就是净圆觉性,令他了知一 切法都是缘起无性,无性的法就不实在。所以「发明起灭」,众生就知道一 切法都是缘起,都是生灭,不实在的,这时才知道自性本来清净,本来没有 妄想颠倒。

  「若复有人」,若能离开妄想颠倒,「劳虑永断」,就能得到法界净,法界 净就是圆觉妙性,和圆觉妙性相应。「即彼净解为自障碍」,凡夫不晓得一 切法都是无自性,妄生净觉。本来妄想有一切法,都是颠倒,都是不实在的 ,你认为有我和爱我者,所以自己障碍自己的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 顺觉性」,本来妄想都是不实在的,如果凡夫能断除颠倒妄想,就是凡夫随 顺觉性。

  师父:大家再想一想。「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我们假定这是假的,凡夫以假为真 ,「故起憎爱。耽着五欲。」他不知道是假的,不知道我是假的,法是假的 ,由我而贪着于法,由贪着于法故,就起憎心和爱心,是不是这个道理?由 于憎爱二心,就发生五欲了。五欲不离一个贪求,是不是这个道理?谁讲?

  闻师:「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无始就是无生的意思, 因为任拈一法都是无生,我执、法执无非是因缘生法,它都是无始。可是众 生一念不觉,落入遍计所执,所以妄想我及爱我者。妄想我就是所谓的我执 ,爱我者是我所执,都是一念不觉而生的,不能会归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缘 故。

  「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曾不自知是无明的意思,具体讲,无明故产生见思 烦恼,都是以无明为根本的。「曾不自知念念生灭」,众生不知道缘起法, 缘起法就是无始,缘起法就是无生,于无始无生中念念生灭中落入苦道。缘 起法是无性,为什么说无性?缘起法本身是假种种因缘所成,缘起所成的就 是念念生灭,因为无性的缘故。念念生灭是没有一剎那可得,因为念念生灭 是无有实体,念念生灭就是无有自性,会归圆成实性。真正销归自性,念念 生灭其实就是一切法不可得。我们无始来由于妄想执着,落入我法二执,起 憎爱二心。憎爱二心是由一切顺境、逆境而起的。在心上讲是烦恼、惑,「 耽着五欲」,就是行业,烦恼就是我们众生的执着,在心叫爱,在行叫取。

  「若遇善友」,佛种从缘起,一切众生如果不假因缘的话,没有办法开悟。 「教令开悟」,开悟是告诉我们一切法是无始的,是无生的,念念生灭是不 可得的。「净圆觉性」,是以众生的遍计所执,会归圆成实,会归中道,会 归毕竟空性,会归圆觉净性,这时就没有我法二执。所以我们知道我法二执 是随情假安立的。「发明起灭」,悟到生灭无性的道理,「即知此生性自劳 虑」,「此生」广泛讲,众因缘生就是此生,约有情讲,约我们所修持的法 讲,都是无生的。「即知此生性自劳虑」,性自劳虑就是虚妄的,一切法无 性所表现的都是虚妄的,「性自劳虑」,就是性是虚妄,是无性的。犹如空 花,舍不得,取不得。

  如果有人解这个道理,真正起修行,「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劳虑是约烦恼 讲,因为烦恼是虚妄的。劳虑永断是离遍计所执,离人我执、法我执,不再 迷惑,不再贪着的时候,不再落入遍计所执。「得法界净」,法界净是毕竟 空,法界就空寂不可得。为什么「即彼净解为自障碍」?虽然劳虑永断,可 是执着法执,法执就是你有一个得法的解,法执未破,即彼净解,他还有一 个「净」的解,事实上,无性法中没有可取可着之处,如果有所得,不能会 归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即彼净解为自障碍」,障碍什么?障碍圆觉妙性。 「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没有办法圆融,所以叫「凡夫随顺觉性」。

  师父:大家想一想。「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大家都知道净圆觉 性就是圆成实,是吧?难道你忘了圆成实就是依他起,依他起就是圆成实, 对吧?圆成实是真实,依他起如幻,是吧?所以华严家说妄本空,真本具。 大家看一看「法界净」,法界是不是依他起,圆成实?法界无界,圆成实; 法界无不界,实相无不相,是不是就是依他起?

  再往下看,既然知道真本具,妄本空,「即彼净解为自障碍」,大家不妨用 水与波的例子思惟思惟!那个波固然是如幻的,你去掉了波,还有水没有水 ?灭了波,还有水没有水?离波,那不是连水也没有了?大家想一想,谁讲 ?慢慢一点点把全文贯通。

  策师:「即知此生」,这个此生是刚才慧闻师说的生灭法?还是「这一生」?

  师父:「即知此生」,实在他是为了文章通顺,应该讲「即知此生灭性自劳虑」。 生灭是什么?好比波一样,波浪有生有灭,可是水不劳虑啊!本来是生灭的 ,生灭两字文章不通顺,所以「即知此生」。

  策师:刚才师父说「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是不是说,法不可用言语说,而且不能 用理会的,不是心缘相,是不是?

  师父:「即彼净解为自障碍」,你要是执着水不是波,那个水就为自障碍,离波那 有水?那不是你自己找麻烦吗?你把所有的波灭掉了,还有水没有水?谁讲 ?

  观师:「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无始来是虚妄的,众生从无始来虚妄执着,「妄想 我及爱我者」,落入我执和法执,因为「曾不自知念念生灭」,不能体会到 一切法是因缘生、因缘灭。「故起憎爱」,于依他法中起憎爱二心,「耽着 五欲」。这里是讲我执、法执,古德这么讲过,假如我执不除,不能成为千 古至人;法执不除,不能弘扬正法。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法尔如是」,要 从心性上会归,因为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我们念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因为我们执着我、法,不能会到一切法无 性随缘,随缘无性,所以要仰仗善友的教导。假如有福报遇到善友,善友开 示令我们悟入圆觉性。善友没有我执、法执,就是菩萨、佛。「发明起灭」 ,使我们体会到一切法生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就能会到原来一切法 的生灭是缘起,「性自劳虑」,是无性随缘。刚才师父有提到水和波,我们 知道万重波是水起的。

  「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假如有人会到随缘无性、无性随缘,就能 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假如我们不从无性随缘,随缘无性体会 的话,落入我执、法执,那是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于圆觉就 不能会入,「此名凡夫随顺觉性」。由这里我们知道,要相信善友,要相信 正法,不要起疑心,这样才能会入无性随缘,随缘无性。

  师父:「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劳虑是不是生死啊?生死是不是如幻啊?如幻可断 不可断?「得法界净」,法界净是不是性空啊?圆成实性啊!圆成实性可得 不可得?如果有人以有所得心得圆成实性,怎么样啊?佛不是讲,无所有不 可得,你怎么可以得法界净呢?有一辈人得法界净,那一辈人?声闻、缘觉 入涅槃,不是得法界净吗?慢慢地全篇的文就贯通了。

  甫师:大家都讲得很清楚了,我再练习一下。一切众生由于无始的妄想,执着有我 、有法,不知道一切法如幻如化,一切法缘起不实在,于假相中执着,起憎 爱二心,耽着五欲,起烦恼。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有因缘遇到善友,善友教化的缘故,知道 一切法原来是生灭的,开发他的圆觉妙心。知道生灭法不可得,了知生灭是 清净自性,于中徒然受烦恼之苦,就认为烦恼应断。其实烦恼不可断,因为 说生灭要会到不生不灭,但也不是有个不生不灭可得,因为一切法本来寂灭 ,那有可得?

  所以他认为要断烦恼,会入不生不灭,这样的话,虽然「劳虑永断」,断了 烦恼,他认为得到不生不灭。其实这是有所得心,好比说「若人知般若,是 人被法缚。」因为本来法无所得,他起有所得心,于生灭外求不生不灭,落 入法执,所以为自障碍,于圆觉不能自在。圆觉是我们大家本来的自性清净 心,一切法本来自在,但是他以有所得故,落入不自在。所以叫「凡夫随顺 觉性」。

  师父:大家看「性自劳虑」,这好象和那波浪翻腾,水自己劳虑,是不是这个道理 ?讲吧?

  闻师:刚才听到其它法师讲,有点感触,因为我在经教上不能受益,归成两个重点 :第一个,逐文解字。譬如这「性自劳虑」,我们通常会随文,迷于文,想 知道什么叫劳虑。还有像六祖讲过,为人说法,要出没两边。那我们看到文 字写「性自劳虑」,就认为它是生灭,不能从有会到空。下面讲「得法界净 」,愚痴的人就逐文来寻这个理,逐文寻理的时候,圆觉这个本来清净的大 光明藏,就随着我们转,就不能会入法性义。在我们修学当中,这可能是个 过程。

  刚才师父提到水和波的例子。劳虑是虚妄,虚妄就是生灭,或者讲生死、六 道轮回、烦恼。有智慧的人听到烦恼生灭,他不会执着,不执有不执空,因 为常劳虑的水本是真实性,也就是众生的圆满觉性,所以他只要离遍计所执 就是。因为空本不生灭,生灭是虚妄的,虚妄即是无性,就会入法界性。法 界性不碍万重波浪,法界性就是一真之水,也就是我们的圆满觉性。一真之 水随缘起万重浪,所以性自劳虑;而性自劳虑当下就是法界性,可是必须离 开我们众生的遍计所执。性自劳虑就是实相诸法,法界净就会入诸法实相, 我们众生不是落于实有,就是落于偏空,不能会入如来的因地法行。因为这 个缘故而常流转,虽然法身常不失,可是还是「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 爱。」所以「于圆觉而不自在」,我们常常离水求波,离波求水,离开诸法 实相,求实相诸法,不能二谛融通。

  师父:大家想一想,性自劳虑,慧甫讲过,生灭不可得,不生不灭也不可得。我想 ,这是人在心里有一种闪烁作用,这个道理一来,一闪就过,它无所得。第 一剎那来的时候,好象有点明白,第二剎那过去,就胡涂了。为什么生灭不 可得,不生不灭也不可得?生灭是不是不存在啊?我和大家讲过,可得不可 得?不生不灭是不是对生灭而立的?生灭不可得,不生不灭怎么可立呢?也 不可得。

  大家再想一想,生灭是不是无常啊?生灭无常,对无常而立常,常是不生不 灭。无常既然不存在,常可立不可立?如果有人立无常或常,他怎么样啊? 立无常落于断边,立常落于常边,他会不会中道啊?常断二边,不得究竟。 所以这个妄想我和爱我者,我法是假的吧?因为它假的,所以空,是不是? 因为它空,所以是假的。我不是时常告诉大家,因为无性才缘成,因为缘成 才无性,是不是那个道理?缘成可灭不可灭?因为缘成才无性,那还有无性 没有?所以如果有人永断劳虑,是灭缘成。说法界性,法界性本不可得,他 有所得,执着有无性。执着有无性,无性不就变成有了吗?

  大家再仔细看这段文,从「妄想我」一直再到最后一句「凡夫随顺觉性」, 它一贯下来的。我和你们讲,世间法不是有个思想体系吗?那佛法就是讲谛 理了,它一贯下来的。你不相信,你从第一句看到最后一句,它是一贯的。 所以佛说法没有错,谁讲?

  乘师:这里讲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于圆觉不得自在,为什么不得自在?落入人我、 法我,对缘起无性、无性缘起法不了,不能随顺圆觉,以有所得心,所以不 得自在,这是讲凡夫随顺觉性。凡夫于依他起中落入遍计执,执着有人、法 ,事实上,法本缘起无生,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但是落入遍计执,于我人众 寿相中,起憎爱二心,落入生死。

  下段讲,假设我们遇到善友,知道法是缘起无性,能够不落遍计执,能以教 起修行,知道净圆觉性本来不生不灭,凡夫圣人都具足,这时就不会执着。 这时知道「性自劳虑」,生死本来如幻的,不可得,因为迷惑才会有生死, 所以迷时才会有六道,觉时就空无所有。这时你遇到善知识,就得到受益。

  假如我们能遇到善知识,但是对这个法有所得心,也不能得利益。所以「若 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虽然劳虑永断,缘起法是法 性。「得法界净」,害在有所得,就不自在,所以「即彼净解为自障碍」, 认为有净有觉,本来是依他起无性,落入有所得。也就是虽然知道缘起无性 ,无性随缘,还是不得自在,这叫「凡夫随顺觉性」。

  师父:大家看!「净圆觉性」,好象是说圆成实就是依他起,依他起就是圆成实? 如果灭了依他起,还有没有圆成实?执着有圆成实,它一定不是依他起了, 是不是?「法界净」好象就是法界缘起,缘起法界,诸法实相,实相诸法, 是不是那个道理?大家深深入!

  更深入一点。「妄想我及爱我者」,妄想从那里起?楞伽经说过,妄想由相 、名而生妄想。大家不相信,你看看,它这个文字好象一贯的,佛在这段文 是由生次第而说的,生次第还有什么?修次第。由妄想而生,妄想由名相, 执著名相,想我,所谓想者,取相为想相,所以我们更深入一层分析。想就 是取相,相里头有名,所以才产生妄想。由于取相的原因,着我想,着法想 ,所以着我想,着我所想。这生次第大家都知道了,由于二我不断,这下面 产生什么?二障,是不是?好象「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所知障,是不是 ?曾不自知,「故起憎爱。耽着五欲。」故起憎爱,是烦恼障,是不是?二 障起了。五欲落入生死,怎么知道五欲落入生死了?应该在六欲,因为意方 面说五盖,所以它文字简单,应该是耽着五欲、五盖,五欲、五盖就是眼耳 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六根贪着六尘,生六道,生死轮回,好象它这有 一个生次第。什么是六道?就是六根贪着六尘。好了,时间不早了,查注疏 。

  二谛,就是理和事,如果你初初入的时候,先入理,事难入。入理得无分别 智,小乘叫总相智,总相智易得,大乘在第六地得。入事叫差别智,差别智 难得。如果大家入理以后,真正入理,你可以看到生死边。如果从理再入事 ,你可以了生死。华严说理事无碍,是这样入的。所以入理,得无分别,在 佛叫实智;差别智,在佛叫权智。在菩萨位,实智是六地以前,权智是七八 九十地,不外乎二谛,但看大家善根如何?福慧如何?我们修念佛法门理事 双入,恐怕你仅仅见到理边,不了生死,所以事同时修,仗佛力

  大家听甚深实相理的时候,若起惊疑怖畏心,那永不了生死。有很多人说, 我听不懂就算了,有什么了不起!那叫卑下慢啊!卑下慢障你,落入生死, 不得度。所以求此法时要如饥如渴,好象没吃饭,想吃饭一样,很快就能得 到。所以我告诉大家,你千万不可认为甚深理我听不懂就算了,坐一坐就算 了,那你开自己玩笑嘛!佛再三地说过,有一般的人闻实相法,惊疑怖畏, 佛说我今现在世──我现在在世间,我说法还有五千退席,末法时更难预料 了。末法时期众生起十八诤事,法说非法,律说非律,非律说律,非法说法 ,佛说说非佛说,非佛说说佛说。

  你深深入以后,你至少看到生死边缘,那不是很好吗?看到生死边缘不了生 死,可是我们仗念佛法门也可以得救啊!有的众生说在地狱被火烧很舒服, 我不想出去,你们不真心求法,就是那类众生。

  知道那八难吧?地狱、饿鬼、畜生、盲聋喑哑、世智辩聪,认为我有学问, 我世间书读多了,那糟糕了,世智辩聪障你不见佛、不闻法。憍慢,贡高我 慢。总说都是我慢。邪慢,不信因果,不信这一套。其中一种就是卑下慢: 「你有什么不得了?我不如人就不如人嘛!」永不见佛不闻法。

  有很多人无意中起卑下慢:「反正我听不懂,有什么了不起,我不学了,不 听了!」就卑下慢了,不见佛不闻法,永在生死中。大家求法要如饥如渴, 佛过去生每次求法的时候,你没看经上说吗?给人家五通仙人作奴隶,国王 不当了,那五通仙人就是提婆达多嘛!法华经说过了,阿私陀仙人。

  人身难得今已得,大家都得人身,佛法难闻今已闻,什么佛法难闻?实相法 难闻。你虽然看了几本经,听了几堂课,不入实相法,还是不闻佛法啊!你 们大家各自努力,各自精进,当真有一天,你们真见到生死边缘了,你会大 哭一场,大笑一场。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一一二下?一)「此示理即也」,理即是理 即佛,天台判的理即佛。这个理即佛是一切众生皆具,理即佛,你成佛也是 理即佛,不成佛还是理即佛。甚而言之,一阐提也是理即佛。「以众生全体 在迷。约佛性在迷故云理。」佛性在迷是什么?就是常法身常六道。你不迷 的时候,没有六道可得,那有法身可得?「故云理」。这是憨山大师自己的 见地,这里我们看出他的见地来了,一开始讲理即,根据什么说理呢?他根 据这下面「以众生全体在迷。约佛性在迷」,众生之迷是佛性之迷,常法身 常六道嘛!这是他的见地。要注意到,看人家的东西,看他有见地,没有见 地,在此地。不要说死背文字,那不入理。

  「众生即佛故云理即」,众生即佛,所以叫理即。为什么说众生即佛?大家 用二谛去会。众生者缘起,缘起无性,无性就是佛啊!

  「以迷觉性而为妄想。背法身而认五蕴故。云由妄想我。执妄身为我。」妄 想我是执虚妄五阴身心为我。「我见坚固不舍故。云及爱我者。」爱我者, 我们知道我者是对我所,就是唯识家所说的法,我所不外乎一切法。我和我 者是什么?正报有我,依报有我所。「曾不自知念念生灭。造诸恶业。然造 业者乃佛性也。故云理即。」不自知念念生灭,是无明啊!不自知嘛!生灭 是假的,不存在嘛!怎么知道生灭不存在呢?有谁知道?介尔存在,就不生 不灭嘛!

  所以我们知道,生灭不存在,执假为真才造诸恶业。「乃佛性也。故云理即 。」要假使没有佛性,怎么造诸恶业?这佛性有谁知道这个道理,讲给我听 一听?佛性这个东西,在眼叫看,不是眼看,在耳叫听,在鼻子叫闻,在嘴 巴能说话,能吃东西,在身能接触,在意它能想,它不是六根作啊!在两个 脚能走路,在两个手能拿东西,在五阴身心能办事情,能起憎爱二心,都是 佛性吧?五欲、五盖、憎爱二心,都是佛性的作用。没有佛性的话,眼不能 看,要是没有佛性,眼还能看,死人应该能看啊!

  这段文是憨山大师的见地,他根据这番道理,判这段文是理即。「理即」这 个名称是天台立的,六即佛各家都认为不错,也可以采取。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此名 字即也」,这是他见地。「名字即」是修行开始了。「即知此生性自劳虑」 ,知道自己性自劳虑了,这是名字即,名字即佛了。「以众生迷已」,好象 是「己」吧?不是「已」。迷自己自性,应该是迷己啊!这个已和己要注意 到,要分清。「不知本有佛性」,不知道自己本有佛性。「若遇善知识开导 。了悟自性。」了悟自己的性,自性是实性。「生即无生」,生就是无生, 换句话说,无生就是生。无生就是生,法身常六道;生即无生,六道即法身 。为什么生即无生?谁知道这个道理讲给我听?生即无生,什么道理?生存 在不存在?生是生灭,生灭不存在,虚妄的,虚妄的就是无性,无性怎么还 有生?所以生即无生。「知本是佛」,知道自己本来是佛,虽然知道,办不 到,所以叫名字即佛。「以知名识字」,因为知道名,以名字而知的话,「 即知之一字。……」,就是知道了,明白了,叫名字即佛。这段文字,他的 见地很好。

  「凡夫随顺觉性。此观行即也。」名字是自己知道道理,从理边入;观行即 ,从事边修。「此天台圆教五品观行位人。圆伏五住。先断见思故云劳虑永 断。三毒不行。故云得法界净。」天台的圆教,五品弟子位在什么位?圆教 八位,五品弟子位在那一位?讲法华时都讲过,五品弟子位是八位第一位。 五品弟子位上面是那一位啊?六根清净位。六根清净位就是观行位,六即是 什么?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证即、究竟即──六即。这是憨 山大师他的见地。

  「凡夫随顺觉性。此观行即也。」那还不够相似。「此天台圆教五品观行位 人。圆伏五住。」五种观行人。圆伏五住。什么五住?无明住地加上四住地 了。「圆伏」,伏是没断,不起,还有根,叫「伏」。这个断,唯识宗说断 ,断种子,现行不起叫伏,大家注意到啊!华严宗说断,种子断了还不能说 究竟断,要断习气,才叫断。

  「先断见思」,这是断见思惑,断了。「故云劳虑永断」,断了见思惑。断 了见思惑是那一辈人呢?声闻、缘觉,阿罗汉、辟支佛,对不对?三果还没 断,三果上二界的无明还没断尽。「三毒不行。故云得法界净。」「耽着净 境。故云净解为碍。无明全在。」还是无明啊!耽着净境还是无明啊!「故 于圆觉。而不自在。天台判圆观行位与别信位。同断见思。名为外凡。故结 名凡夫。」天台宗判圆教的观行位和别教的信位,同断见思。

  我们再看这一位。(卍续一六?圆觉经近释卷三?一八一下?九 )「谓一 切众生皆由意识妄想所执之我及七识所执之我。由此二识执我执法。」执我 、执法就是爱我、爱我者。「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他这是根据圆觉经直接 下来的,「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很好!他根据圆觉经下来。「曾不自知念 念生灭」,不知道念念生灭是假的!不知念念生灭,是不知道我和法是假的 。「故起憎爱。于五尘境耽着不舍而起五欲。故有三界生死轮回。」三界生 死轮回就是六道轮回,有人说六根对六尘是六道。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不生不灭净圆觉性是寂灭法。复为发明念念生灭者是? 计性。」?计性就是遍计性,双个「人」,不是单个「人」,是遍计性,遍 计执性。「由彼一闻此教。悟知此生尘劳思虑皆是自己狂痴乱想。然未能伏 断二执。」二执是什么?人我执、法我执,未能伏,也未能断。「未能随顺 觉性」,要是断了二执,就随顺觉性了。「虽复名觉即是不觉」,这是说觉 就是不觉。「故名未成佛。亦名异生性。」异生性就是众生性,天、人、阿 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异生不同。

  「若修奢摩他断见思二惑永除事障」,见思二惑,为什么是事障?大家还记 不记得?见思惑为什么是事障?它从爱取有下手,断了见思。「便能内发寂 静轻安。尔时便得无方清净。」这都是圆觉经说的。「故曰劳虑永断」,他 也是判见思惑是劳虑永断。「得法界净。……由彼断劳虑得净法已。即守此 净解。复为自己作障作碍。」净本不可得,妄本不可断嘛!所以华严经讲, 妄本空怎么可断?真本具怎么可得呢?「故于圆满觉性不得自在」,怎么于 圆觉性就得自在呢?有谁知道,讲讲这个道理给我听一听?怎么于圆觉性就 得自在?于无性知道是缘起,于缘起知道无性,就得自在了啊!无性不可得 ,缘起不可断嘛!

  「故先德云。神光不昧。万古徽猷。入此门来。莫存知解。」不可在知解上 ,六祖说知解之徒不得法性。「以存知解是名二乘随顺觉性。以但断我执名 相似觉。不曰二乘而曰凡夫者。以法执未除同凡夫故。先德云。得到法身。 为法执未忘」法身不可得啊!「已(己)见犹存。堕在法身边亦是病。又云 。骑驴不见驴是病。骑驴不肯下亦是病。前病是异生所患。后病是二乘所患 也。」很好!各人印证自己,你了解如何?你达到这个程度没有?以人家来 印证自己。下课了!

  真正有进步的话,你自己也可以发现自己的见地,有一天你自己发现自己见 地的时候,他印证我,我也可印证他。 ▉第三十五次修学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 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 。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 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 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

  案:缺录音带。 ■第三十六次修学

  师父:佛法重于修学两足,佛说过,修而不学是外道,学而不修,狂慧。有一般人 是卑下慢,「我不懂,我就不听了。」卑下慢!障住不得佛道,不得定,不 得慧,临命终之后还是六道轮回。还有一种人,他自己不如人家,他就说了 :「修有什么用?学佛要学经、学论啊!」这是卑下慢。还有一种人,他学 讲经说法不如人家,他就说了:「学有什么用,讲经说法有什么用?」这完 全不符合佛所说的,佛说修学二道,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行。所 以这种说法,犯这种卑下慢的人,上迷佛旨,下误众生,罪过甚大,千万不 要犯!大家记住,千万不要犯。

  大家要深入谛理。入谛理是那种人呢?如果说,不入谛理,凡夫位叫理外凡 夫;入谛理以后,也是凡夫,像我们都是凡夫,叫理内凡夫。我们不敢说是 理内凡夫,我们还不够那个程度,我们向这条路上走就是了。理外凡夫,叫 做外凡;理内凡夫,叫做内凡。大乘、小乘皆有,小乘叫外凡,在三贤位; 内凡,在四加行。大乘外凡也在三贤位,内凡在四加行。

  我们不要说是大乘,小乘都不够资格。大乘四加行,内凡过了以后,分证成 佛了,我们差得太远了。我们是往这条道路走,尽己所能,往内凡路上走。 小乘的内凡,通过内凡以后就证初果位了,我们也可做,这叫虽无其力,而 有其心就是了。大家认清了,各人检讨自己,如果有这种毛病的,有这种慢 心毛病的,赶紧改过来。

  所以,我们修学以谛理为根据。先不决定一切法,依照四依渐次而入,因为 我们都是渐根,不是顿根。四依是什么?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 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是佛所说。四依不出二谛,所以如果要明了四 依,要先明了二谛。在谛理当中,二谛最通用了。一切法因缘生,因缘生无 自性,就是空;一切法空,所现皆是假相,谓之假。此中空即假,假即空。 换过来讲,空即假,就没有空,非空;假即空,就没有假,非假。非空非假 、亦假亦空,这是二种中道。所以依法是依中道义,不依人。不依人主要是 不依声闻、缘觉,这就是依法不依人,二谛所出,依法不依人。

  智是什么?无性就是随缘,第一义谛就是世俗谛,随缘就是无性,叫做理事 无碍,无有分别。一切事相皆是缘起,缘起无自性,无碍,也无分别,这叫 依智。识是了别,起了别心的时候,就说无性不是随缘,随缘不是无性,有 所分别,了别为识。我们修学,依智不依识。随缘就是无性,所以随缘无相 ,无性就是随缘,无性是无相,无相法叫做义理。言语是执着言语相,执着 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的人叫依语;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叫依义。这 就是二谛出,依义不依语。无性就是随缘,无性不可得;随缘就是无性,随 缘不可得。

  既然是无性随缘,皆不可得,无性随缘,随缘无性是一切法,一切法皆不可 得。甚而言之,不可得也不可得,这叫了义经;凡以有所得心取着于相的, 皆不了义经。以有所得心,取于相的有几种:落于邪见的,有所得,违背于 理,是外道。学正法,执着正法,有所得,叫凡夫。内凡就是这个阶段。理 外为凡夫,叫外凡;如果入理,知道一切法不可得,求正法,而未证入的时 候,叫内凡。内外凡在圆教里头,通通在十信以前。

  谛理,依循四依,渐次而入。有一辈顿根人他可以顿入,我们不是那个材料 ,我们渐入。虽然我把这个法再三讲,再三讲,重复又重复,讲了不知多少 遍,可是大家恐怕还是不甚了了,大家各自用功。

  现在我们修学圆觉经,看经文: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 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 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 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 性。」

  师父:今天修学到这里。这段文大家看了迷迷糊糊,不知所云。刚才我讲过了,以 谛理顺着四依,渐次而入。

  我提醒大家,「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你想一想,一切障碍是不是随缘起啊 ?随缘是否无性啊?究竟觉是不是无性所成?以下的,以各人的悟性去探讨 。你本着谛理四依,渐次而入,就可知道了。入理以后,有一个名字,一法 多名。这个法入了以后,叫第一义、毕竟空,叫诸法实相、法界缘起、一真 法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般若波罗蜜,有很多名字,其实都是一个。又 譬如说中道,都是一个。讲吧!

  悦师:试着学习看看。「一切障碍」是在缘起边,「究竟觉」是无性。「得念失念 」是随缘边,「无非解脱」是无性。下面成法破法、智慧愚痴、菩萨外道、 无明真如、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众生国土、地狱天宫、有性无性、一切烦恼 ,这些都是随缘边。涅槃、般若、无异境界、菩提、净土、法性、一法性、 佛道,这些都是无性。所以这段话是要我们从随缘会入无性,就是说随缘当 下就是无性,这样法法皆同一无性,法法都是实相,法法都是毕竟空,法法 都是无二无别,因为在一真法界当中没有这么多差别。可是反过来说,从无 性会入随缘,也不碍有得念失念、成法破法,……这种种的差别。

  为什么他会把「智慧愚痴」配「般若」,「菩萨外道」配「成就法同」呢? 详细消文,我不会消。下面一句比较重要的,「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 」,我猜是佛的智慧,以佛的智慧照了诸相,就是以上的诸相,犹如虚空, 如幻不可得。这句使我想到师父以前讲过「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空 生大觉中那个空是刚才所讲的诸法随缘边,于大圆满觉中「如海一沤发」, 大海被风吹而有波浪。大海有万重波,万重波皆是一水,所以我们知道「一 切障碍」、「得念失念」,皆是同一无性的法。

  这段话告诉我们,缘起的万法,乃至认为有生有灭,这些都是不可得的。在 大圆满觉中,实在没有这些分别,这些都好比是大海的一沤发一样。可是本 经的讲法不是这样,它说「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它是把诸相比作 虚空,随缘会入无性,如海一浮沤一样。

  「此名如来随顺觉性」,这样的智慧照了才是如来的智慧,才是如来的随顺 觉性。

  师父:我多讲话啊!慧悦不错,他把它贯通了。如果我不讲话,你把它贯通,你是 另一番境界。谁再发挥?

  闻师:这地方是二谛法,因为二谛法是一切的佛法,譬如说,一切障碍是一切的诸 相,一切诸相同一缘起,同为无性大海所印,同于海印三昧所印,可以讲是 如幻三昧。一切的障碍都是如幻的,为什么说是如幻的?缘起的缘故。你懂 得如幻的话,就是定心,就是如幻三昧,如幻三昧事实上就是海印三昧,因 为如幻三昧同为无性大海所印,所以一切障碍即究竟觉。

  如果约法来说,一切缘起诸法同一无性,即是圆成实性,究竟果德。同时, 一切的缘起法即是毕竟空义,一切的诸法即是实相,这是约法来讲。约人来 讲,法界众生只是粗细的不同,皆未破无明,所以皆有障碍。这里讲「一切 障碍即究竟觉」,会到法性,一切的缘起即是性空。

  约人来讲,「一切障碍」即法界众生,一切众生毕竟成佛道,都是同一法性 的缘故。什么是障碍呢?得念、失念,它是二法,是相待而有的,都是落入 有所得法,不会无性法。解脱就是觉悟的意思。成法、破法,它是相待而有 的,是有所得心。事实上,成法、破法同一缘起的。智慧愚痴、菩萨外道、 无明真如、戒定慧、淫怒痴、众生国土,皆同一法性。「乃至地狱天宫皆为 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也都同一无性的缘故,一切法毕竟解脱。

  我们整个贯穿起来,如果约缘起边来讲是如幻三昧,会到它的真谛就是海印 三昧,同一海所印。有一点,我们认为有实在的障碍,事实上是不会缘起边 。

  「照了诸相犹如虚空」,一切的相都是障碍,得念、失念、成法、破法、智 慧、愚痴,都落于相边。其实法是如如的,不二不别的,如果会到一切障碍 ,也就是要会入如如法性,同是一味的。

  师父:你们大家练习,不依他力自己觉,境界就不同了。这里有两种三昧,我提醒 大家。上面的文,得念失念、成法破法、智慧愚痴、菩萨外道、无明真如、 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众生国土、地狱天宫、有性无性、一切烦恼,这些都是 随缘边讲的。后面的解脱、涅槃、般若、菩提、无异境界、梵行、法性、净 土、佛道、解脱,是会通它的法性,总说就是「一切障碍即究竟觉」。

  一切障碍、得念失念、智慧愚痴,因为慧闻讲出来了,我才讲,都叫如幻三 昧。究竟觉、解脱、涅槃、般若叫金刚三昧。为什么叫金刚三昧呢?金刚三 昧者,能破一切烦恼,不被一切烦恼所破。你们就知道了,还有一种三昧, 在一切障碍中行功德,得念失念当中行功德,成法破法、智慧愚痴当中行功 德,「成就功德」是事相,叫华严三昧。究竟觉、解脱,这部分叫海印三昧 。大家注意到,这海印三昧和法界海慧有什么关系?谁讲?谁发挥?

  乘师:前文讲到清净慧菩萨请佛开示不思议事,我们知道不思议是不可说,法本不 可说、不可得,既然不可说不可得,佛还说法四十九年,就是以二谛来说法 ,为了开示众生悟入圆觉妙性,所以开出世俗谛。凡有所说──世俗谛,也 是要归于第一义谛。第一义谛不可说,因为法不可得,所以不可说而说是方 便。佛、菩萨乃至众生根机所证都有差别,这是缘起边来说,为了令悟入如 来圆觉妙性才有这些方便。

  这边我先看它的前文讲:「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 圆觉自性本来就无取无证,因为于实相法中,本来没有菩萨、众生的差别, 为什么?因为众生都是幻化的。既然是幻化的,都是毕竟空,有这些分别, 是于毕竟空中落入遍计执,一切障碍都是于依他起法中落入遍计执。

  所以障碍是依他起,究竟觉就是无性。得念失念,其实法不可得,那里有得 念和失念?乃至成法、破法都是不可得。众生会轮回就是因为落入对待法, 其实毕竟空中不可得,法本来不可得,就是涅槃。智慧愚痴通为同般若,因 为都不可得的缘故。为什么说菩萨和外道都是菩提呢?以下有讲,无明和真 如本来是清净,没有差别的,都是一真法界,都是一法,因为佛说一法,二 法是魔说。

  戒定慧、淫怒痴都是幻相,都是一真法界,不可得。「众生国土同一法性」 ,法性就是无性,无性随缘才有众生国土,所以众生国土同一法性,众生起 分别才会落入差别。「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都是同样 的意思。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这样就会归一真法界 ,如果执着就落入十八界,还有凡夫、菩萨的差别,其实本来是如幻的。

  师父:这个地方有一点点很微细、很深的境界,我和大家讲。刚才慧乘讲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实在说,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叫不可议,心行处灭 叫不可思,这是顿教说法,它不是圆教说法。顿教说法已经合中道义,你们 谁知道它得什么中道?(答:真谛中道。)欸!对了。它仅仅得真谛中道, 还没有得俗谛中道啊!应该不可思议也不可思议,言语道断也断,心行处灭 也灭,那就会入真谛中道,也会入俗谛中道。这真俗两个都具足,叫圆教。 这就是很微细的顿教、圆教,分别只有那么一点点。顿教不过得了真谛中道 ,圆教,真谛中道、俗谛中道俱得,所以并称为圆顿大乘。

  圆顿大乘这不是根据华严宗的说法,是天台宗的说法,因为天台宗没有分别 顿教,藏通别圆皆有顿,华严宗把顿教列出来了,它列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它也得中道,所谓一半中道。谁发挥?

  观师:这段讲如来的随顺觉性,因为我们常常熏习的缘故,所以这段文大意可以了 解,我从心里很感激师父这样教我们,觉得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法。譬如后面 讲「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如果我们没有熏习二谛的话,戒定慧和 淫怒痴是非常不同的,怎么会俱是梵行呢?原来要从二谛来会。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一切障碍是讲无性随缘,究竟觉是随缘无性,以下 都是这样。「得念失念无非解脱」,得念是缘起,失念也是缘起;得念无性 ,失念也无性,所以无非解脱,因为解脱是无性,得念、失念是无二的。「 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成法、破法是缘起,涅槃是无性,成法无性所以是涅 盘,破法无性是涅槃,所以成法破法无二。「智慧愚痴通为般若」,智慧无 性是般若,愚痴无性是般若,所以无二。

  「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因为菩萨成就法是无性,外道成就法也是 无性,以无性故,所以菩萨、外道不二不异。「无明真如无异境界」,真如 是佛菩萨的境界,无明是凡夫的境界,竟然是同样的境界,因为真如无性, 无明也是无性,所以真如无明不二。

  「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这是很特别的地方,我们修行都是要学戒 定慧,来对治淫怒痴,戒定慧是缘起无性,淫怒痴也是缘起无性,所以戒定 慧与淫怒痴不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众生有佛性,国土也是法性,所 以是不二。「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本来地狱不是净土,以如来随顺觉性, 地狱是净土。地狱是无性,天宫也是无性,所以都是净土。「有性无性齐成 佛道」,这是讲到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对有情起善心,对无情也要起善心, 情与无情才能同圆种智。「一切烦恼毕竟解脱」,烦恼无性,所以毕竟解脱 。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能够观照一切诸法实相,犹如虚空。「此 名如来随顺觉性」,其实这都是佛的境界,所以佛能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这是甚深妙法,我们借着师父的教导,只是沾到一点边而已。其实这是佛的 境界,我们只有求愿往生才能从心性得到受用。

  刚才师父有提到很多三昧,这些三昧都从念佛三昧出,所以我们还是老老实 实地和师父学念佛三昧。从基础做起,要念得清楚、听得清楚,实在是不容 易的事情,和大家共勉!

  师父:我提醒大家,这个境界你知道是知道,不要执性碍修。因为这个境界是什么 人修的?圆顿大乘人修的。像我们这个理外凡夫,那根本不能修行这个道。 不过你可以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呢?可知道,不必办到。虽然没办到,也能 知道。我问大家,人死是不是很痛苦啊?你没死怎么知道很痛苦?这是可以 知道,并不一定办到,这是圆顿大乘人修的。

  因为慧观说出不二来了,我提醒大家。如果早讲障住大家,现在讲是引导大 家深入。我改变个题目,大家看看是不是通?一切烦恼是为二法,即究竟觉 ,是为入不二法门;得念失念是二法,无非解脱为入不二法门;成法破法是 二法,皆名涅槃是为入不二法门;智慧愚痴是二法,通为般若是为入不二法 门;菩萨外道所成就法是二法,同是菩提是为入不二法门;无明真如是为二 法,无异境界是为入不二法门;戒定慧及淫怒痴是二法,俱是梵行是为入不 二法门;众生国土是二法,同一法性是为入不二法门;地狱天宫是为二法, 皆为净土是为入不二法门;有性无性是为二法,齐成佛道是为入不二法门; 一切烦恼是二法,毕竟解脱是为入不二法门。

  策师:从这里我们知道,要会归于无性,不然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我们 如果会到无性,就知道一切障碍都是缘起,不实在的,所以究竟觉。得念失 念无非法界,法界中本来没有得失,所以无非解脱。刚才师父说这无非二法 ,所以就知道二法是生死,我们如果知道二法无性,就能入不二法门。

  成法破法是二法,本来一真法界没有生灭,所以皆是涅槃。智慧愚痴,智慧 是因缘,愚痴也是因缘,都是无性,所以通为般若。下面我们就不用讲了。 众生国土可以说是正报、依报,正报、依报皆是无性,所以同一法性,同于 一真法界。「地狱天宫皆为净土」,下面讲依报、正报,就是有情无情皆同 圆种智。有情无情皆是缘起无性,缘起无性的法,皆是佛法,皆能成佛,皆 是一真法界。所以「一切烦恼毕竟解脱」,烦恼是假的,烦恼是缘起幻化, 所以毕竟解脱。其实也没有解脱这个名词,是假名安立解脱。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我们可以说法界无界。法界无界就是实相无相,无 相的法犹如虚空,不可得。这里是如来随顺觉性,可以讲是无谛。

  师父:你不是要讲吗?

  修师:「一切障碍即究竟觉」,有障碍就是迷惑,「即究竟觉」,因为迷惑是一心 所显,它是无性的,所以一切的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因 为得念失念是唯心所现,所以无非解脱,迷惑才会有得念失念的分别。「成 法破法皆名涅槃」,一心中成法不生,破法不灭,本来不生不灭的。「智慧 愚痴通为般若」,智慧愚痴都是本性所显现出来的,迷惑时为愚痴,不迷惑 即是智慧,所以通为般若,都是本性所具,不是从外来的。「菩萨外道所成 就法同是菩提」,也是一心中所现的,是不二法。「无明真如无异境界」, 都是一真法界,没有分别,都是一心中所显的。

  「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一心中本来清净,因为众生落入遍计执, 所以起淫怒痴,假如知道是依他起的话,就是戒定慧,它的究竟处都是无性 ,所以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众生国土都是一心中所现,都是 一真法界。「地狱天宫皆为净土」,皆是一心所显,都是无性的,所以「一 切烦恼毕竟解脱」。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我们的大圆觉海能显 现一切诸法,犹如虚空。

  师父:刚才慧观提到念佛法门,慧修也提到一心,我可以讲了。净土宗六祖永明大 师他说,心念佛,佛起心,同归一心。心念佛时,是心成佛,心入佛;佛起 心,是佛入心,佛成其心。这叫什么中道啊?俗谛中道是不是?心念佛时, 心入佛,佛摄心。佛摄心,则无心,非心。佛入心时,就非佛。非心非佛, 是什么中道?真谛中道。所以说,净土念佛法门圆顿大乘,它是圆教中道义 嘛!

  永明大师所说,你会入一心啊!此法有全是空。有全是空,不就是缘起无性 吗?空全是有,空全是有,不就是无性缘起吗?所以我们确实知道,净土法 门是圆顿大乘,它是二谛中道啊!有人不知道,执着净土法门,执有,不对 了;有人执空,也不对。他不知道,全空成有,全有在空啊!全有在空,用 不离体;全空成有,由体起用。大家可以探讨!好,慧明讲!

  明师:我讲一句。「法界海慧」,就是师父常常讲的实相慧,因为实相无相无不相 ,它就可以照了诸相;无不相是无相,它就是犹如虚空。前面「众生国土同 一法性」,是讲到前天所研讨的弥陀要解,它说的举体作依作正,众生是正 报,国土是依报,同一法性是同一实相,实相法就没有分别,那些障碍究竟 觉、得念失念,都同一无性。

  师父:慧明讲过了,我可以讲。这个「法界海慧」叫海印三昧,为什么「法界海慧 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海水是一,一水之性不动,可是它起万重浪。万重浪 皆是空,因为什么?因为万重波浪皆是一水嘛!所以以海印三昧照了诸相, 照了一切波浪,凝然不动,所以说犹如虚空,是这个意思。

  「地狱天宫皆为净土」,这不是告诉你,净土者是一真法界吗?你怎么还要 起分别心呢?这段文讲两种三昧,如果是一水起万重浪,叫海印三昧;万重 浪皆归一水,叫华严三昧。华严三昧,全事归理;海印三昧,全理成事,理 事无碍,事事无碍。谁还要发挥?

  修师:法界海慧是佛的大圆觉海,是毕竟空寂,能够显一切法。虽然显一切法,可 是无法可显,都是毕竟无性,所以犹如虚空。

  师父:海印三昧有很多名字,大圆镜智、圆成实性、中道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都是它。慧甫讲!

  甫师:二谛法,一法有多名,下面都是讲分别法都是对待的名相,要让我们会通无 性,一切障碍、得念失念、成法破法,这些都是分别法。下面究竟觉、涅槃 、菩提、般若,这些都是无性,就是佛的无分别智,也就是说这些法无性, 所以在无分别智中是分别而无分别的。我们都是分别相,所以不能会入佛的 智慧。这边就告诉我们一切分别相都是无性,以无性的缘故,都是平等的。 所以下面的究竟觉、涅槃、菩提、般若等,其实是一法多名,实在是一个东 西。

  这是诸佛的境界,虽然我们理解到,可是做的时候如果不藉方便,不能得到 法益。有一句话说,「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也是契合这个道理。乃至 于无所住而生其心。譬如,看到比较愚痴的人,不起轻慢心,对比较有智慧 的,不起特别恭敬的心,这种平等心,就是修无分别智。要做到这种平等心 ,就是要恭敬一切,也就是知道一切的分别,但是不起贪瞋痴。

  师父:慧甫讲出来了,分别一切法。我把这个文改一改,大家开智慧,不要拘泥。 一切障碍,分别法;即究竟觉,不作分别想。得念失念,分别法;无非解脱 ,不作分别想。成法破法,分别一切法;皆名涅槃,不作分别想。智慧愚痴 ,分别一切法;通为般若,不作分别想。下面大家就知道了,是不是这个道 理?

  闻师:「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你要会到实相法,可是到底什么是实相?解实相法 ,就是你把本来这个法看清楚了,不再迷惑。从这里我们发现缘起法是真正 的纲领。我们怎么能证这个无性?为什么「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因为缘起 法非有,它无自性,所以一切法都是缘起。下面用一句话来结束──「一切 烦恼毕竟解脱」,我觉得这个法则可以一直用到我们成佛为止。所以我们要 拿来修行用,刚开始信中道法,再来解中道法,行中道法,毕竟我们会得到 成就的。

  实相法是用缘起法来开展的,实相开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世谛边。世谛边 是凡夫所修的,可是我们迷惑,迷惑缘起边,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根尘 识,这一切的法都是俗谛所开演的,本来是圆满的法性,所以圆觉经讲,「 有大法王名为陀罗尼门」。事实上,法法本来是圆成实性,本来是无性的。 可是众生落入执着,落入遍计所执性,所以叫一切障碍。

  事实上,一切障碍要会归修行,要解中道义,不解无法入。知道缘起法无性 ,才能开出正修行路,才能随顺如来觉性,随顺佛的大圆满觉。缘起法无性 ,一切法则虚妄,烦恼则不会起。

  刚才师父开示,果地圆满叫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我们不可能做到。刚开 始烦恼不起是止的情形,止的时候,你的心里清楚明白,这就是观。以念佛 来讲,你念得清楚就是止,就是观,就是止观双运。一切法缘起无性,无性 法那里求呢?在一切障碍里,我们不再迷惑了。

  师父:我刚才和大家讲了,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这是顿教,还差一点。他会 到什么?真谛中道。可是顿教里有圆教人,六祖永明大师他是圆教人,他说 一句话,他说:「得无分别智即能分别一切法」,那俗谛中道,二谛中道, 完全具足。

  不相信我们看这段文,把它改变一个方式。「即究竟觉」──无分别智,得 这无分别智即能分别一切障碍。解脱是无分别智,得无分别智即能分别得念 、失念。涅槃是无分别智,得无分别智即能分别成法、破法。般若是无分别 智,得无分别智即能分别智慧、愚痴。菩提是无分别智,得无分别智即能分 别菩萨、外道所生的法。下面都是一样,是吧?它一反一正,是二谛中道。

  大家深深体会,深入法性。你可千万不要执着文字相,你现在已经知道了, 还有必要再分别得念是什么?失念是什么吗?还有必要再分别成法是什么? 破法是什么吗?如果那么解释的话,多余的,完全废话连篇,是不是?

  所以你们就可想到了,修学弥陀要解的时候,慧悦按照注疏本讲,那不是多 余的吗?还有没有讲的,没讲的,我们查注疏了。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一一四上?八)「此究竟即。以示平等佛慧 也。」平等佛慧是无有高下,没有分别。平等,它不是有平等者,大家要会 到。所谓平等,经上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可得是平等,空是为平等 ,无相是为平等,无分别是为平等,中道义是为平等。大家要注意到,无上 菩提,经上说无上菩提是什么?了达于空性,是名为菩提。不是有个菩提啊 !大家知道吧?空性叫菩提,毕竟空叫菩提,毕竟空就是平等。

  「其得念失念等。十对等法。」对,他不需要解释什么是得念、失念,什么 是地狱,什么是天宫,什是戒定慧,什么是淫怒痴,没有必要解释。「皆迷 悟边事」,着两边之事,着常边、断边之事。什么是着于边事呢?执着定性 有叫常边,执着断灭空叫断边,这都是迷悟边事。

  「良以圆觉妙性不属迷悟对待因果故」,迷悟是对待,对待不是绝对的。有 人说佛性是绝对的,大有商量处了。「对待因果」,绝对对待是什么?甲对 乙而有,乙对甲而有,这我们知道是毕竟空。怎么说呢?大前提知道,对乙 才有甲,对甲才有乙,如果先有甲则不对乙,不对乙怎么会有甲?不对。如 果先有乙,不对甲,不对甲怎么会有乙?不成对待嘛!如果甲和乙同时有, 那同时有了就不成对待了,不需要对待了,不成对待没有甲和乙,所以讲毕 竟空。有一般人执着相对不对,绝对对,其实也是错。

  「一切寂灭。平等一如。」是不是无性、毕竟空、不可得、无所有?在三三 昧中讲空、无相、无愿,三三昧大乘比小乘高,大乘修三三昧得无上菩提, 小乘修三三昧得无漏。「以妄见而观。则有二相。若以法界海慧照之。则犹 如虚空。」这是不是就是一切二法,知其性空,皆入不二法门,对不对?「 一切诸相。了不可得矣。」好比大海水一样,要会入海印三昧的话,一切波 浪是一水,一切波浪皆不可得。水可得吗?也是不可得,一水即是一切波浪 ,水也不可得。你如果有所得心的话,是外道。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四二上?七)「列十对法。皆同真实。一 识智对。无念则得其正念是智。有念则为失念是识也。」有念就有所得了, 是失念。他是说无所得为智,有所得为识。「念本自空。元是无念。故皆解 脱。」还是会归无性,得念失念彻底讲的话,得念失念皆因缘起,一句话就 到家了。

  「二成破对。众缘相会曰成。缘离曰破。缘无自性。成破一如。」这个大家 清楚吧?缘来则聚,缘去则散,这个境界是三乘境界,不是一乘境界。一乘 境界是什么?缘来不聚,缘去不散,那才是一乘境界。

  「三愚智对」,智慧愚痴一对。「痴从分别生」,分别执着叫遍计执性。「分 别亦非有。智慧与愚痴平等无差别。」结果还是会到缘起无性啊!「四邪正对 。若在道者无分邪正。」什么是道?道是觉,什么原因呢?道是翻成我们的话 ,梵文叫菩提,菩提翻译两种,一个翻译为觉,一个翻译为道。菩提即是空, 毕竟空即是菩提,所以说,在道者无分邪正嘛!「五真妄对。迷时真如是妄想 。悟则妄想是真如。」这想起一句话来了,真如随缘起妄想,妄想无性是真如 。

  「六染净对。夫戒定慧翻于三毒。」翻是翻改、对治。「三毒本空。元是梵行 。七依正对。」依正二报为对。「涅槃云。我以佛眼?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 人法悉皆究竟。」一切人法悉皆毕竟空。 「佛眼观」,佛眼我们讲过了,佛 眼圆具五眼,圆具五眼是谓佛眼,肉眼是什么?见粗色、见近色。天眼是什么 ?见细色,见远色,不受隔碍。慧眼是什么?不见一切法,叫慧眼。有人说慧 眼可见,那是他不知道,不见有为法,不见无为法,不见一切法,叫慧眼,它 无分别。法眼是什么?分别法、分别智叫法眼。佛眼是圆具这五眼。

  「八苦乐对。极恶业成。天宫即见地狱。极善业熟。地狱即是天宫。二业之念 由心。地狱天宫岂定。」这是慧修所讲的同是一心。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都是一心所出,它本来没有法,法本是心。

  「九有性无性对。有性者三乘性。无性者阐提性。非惟他日回心。现已齐成佛 道。」不必等到以后的日子,回心向善,现前就齐得佛道,为什么?现前皆无 性嘛!这个阐提有几种阐提?第一种阐提是断善根,下地狱。第二种阐提,不 见佛性。一阐提是永不成佛,不见佛性是什么?定性声闻、缘觉,他不见佛性 ,永不成佛,和一阐提不一样啊!还有一种大的一阐提──地藏菩萨,地狱不 空,誓不成佛。地狱怎么会空呢?这么说起来,地藏菩萨永无成佛之期,那不 是一阐提吗?所以一阐提有这三种。

  「十缚解对。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这句话大家了解,根和尘怎么同源?同 源是:根是缘起,尘是缘起,缘起无性,当然同源。缚和解脱,不二,缚也 是因缘缚,解脱也是因缘解脱,因缘无性,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所以 不二。

  「识性虚妄犹如空华」,我们的分别识性是虚妄,为什么虚妄?分别识性是 了别,了别是根据外面尘相分别,外面有没有尘相啊?一切尘相毕竟空,它 以毕竟空引为了别性,当然这是虚妄的,犹如空华。

  「然烦恼依识。识性既空。烦恼何缚。……」识性空,烦恼那有束缚?「如 上十对。其意不殊。」以上十对,它的意义完全一样,没有差别。所以大家 知道,看这段文不必解释,什么是地狱,什么是天宫,大地狱多少,小地狱 多少,……那不要,那不是真正法在处。「佛证觉心。心无取舍。……」佛 证觉心,大圆觉海,就是海印三昧,大圆觉智。

  「法界海慧」,「慧深如海。照了一切。诸法皆空。」

  「此名如来随顺觉性」,「结果位也。论云。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 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心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 竟觉。」菩萨地尽,十地已尽,再广说,等觉菩萨尽。「满足方便」,是在 七八九十地,七地是方便波罗蜜,八地是愿波罗蜜,九地是力波罗蜜,十地 是智波罗蜜,这是方便,十地已经满足一切方便了,叫后得智。七地以前的 六地,叫根本智,根本智得佛的实智,后得智得佛的权智。

  「一念相应」,没有二,一念就是佛的海慧,大圆觉智,一念无分别,相应 。「觉心初起」,觉悟心初起的时候,「心无初相」,没有始,没有终,为 什么心无初相?一切法不生,一切法就是心,心外无法,所以一切法不生, 心怎么会生呢?所以有一个出家人到人家尼庵里去住,吵吵闹闹的,谈论六 祖讲的,非幡动,非风动,是仁者心动。那个住持很有道,说他们吵什么? 说:「这些比丘们在抬杠,说到底是风动、幡动?」住持说:「这些愚痴汉 ,我去看一看。」他看了,说:「大德!我有一个问题,如果能答复上来的 话,供养比丘僧,如果答不上来,对不起!请诸位马上离开。」这比丘想, 我们大家怕你一个比丘尼问吗?你问吧!比丘尼就问了:「非风动,非幡动 ,心怎么会动呢?」比丘答不上来了,比丘尼就说:「对不起!请大家离开 。」赶走了。所以心无初相,一切法不生嘛!你要是说风动是你的心动,幡 动是你的心动,心动还是你的心动啊!本来大圆满觉凝然不动啊!所以大家 看圆觉经就知道,「诸幻离尽。觉性不动。」觉性怎么会动呢?

  「以远离微细心念故」,微细心念就是一念初起,无明初起。无明初起是没 有无明,叫无始无明。「得见心性」,心性湛然不动,什么湛然不动?一切 随缘起的法,皆归无性湛然不动。无性随缘,也是湛然不动,这叫「得见心 性」。所以说,深入二谛叫见性。如果见性彻底,可以分证成佛。「心即常 住」,湛然不动、觉性不动,名究竟觉。究竟觉是几种觉?开始不觉,我们 众生迷于本觉,再进一步由始觉开始觉,始觉觉到圆满处,会到本觉的时候 ,就是究竟觉,会到究竟觉就是究竟成佛,本觉是本来是佛。我们今天讲到 此地!

  ■第三十七次修学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 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 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 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

  案:缺录音带。

  ■第三十八次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慧当知 圆满菩提性 无取亦无证 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 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 菩萨未离觉 入地永寂灭 不住一切相 大觉悉圆满 名为遍随顺 末世诸众生 心不生虚妄 佛说如是人 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 功德已圆满 虽有多方便 皆名随顺智」

  师父:「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我们开 始修学就知道了,圆觉就是圆满菩提性,圆满菩提性就是圆成实,圆满菩提 性就是中道义,圆满菩提性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佛说,我说法是 一法有多名。「无取亦无证」,因为圆满的缘故,横遍竖穷,所以无取无证 。「无菩萨众生。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无取无证,也没有菩萨,也 没有众生,法同一味。在觉悟与未觉悟时,有渐次差别。「众生为解碍。菩 萨未离觉。」意思都是讲上文。「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入地菩萨不 住一切相,在因地说就是金刚经上说的无所住,不取于相。金刚般若所说的 是因地,因地有三乘,所以金刚般若包括三乘。所以有人判金刚般若在大乘 始教,因为包括三乘在内,也可说是通教,「因地法」上通别圆,下通藏教 。

  「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这是说佛,称为大觉,大觉一切悉皆圆满。 「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心不生虚妄心, 什么是虚妄心啊?你们讲给我听一听!慧经讲什么叫虚妄心?(答:妄想是 虚妄心。)对!妄想是虚妄心。谁还说?(答:取相心。)对了!佛说凡所 有相皆是虚妄。这很多,既然知道妄想、取相是虚妄,取名字的叫妄想,楞 伽经说的,攀缘的是妄想,分别的是妄想,我执是妄想,烦恼是妄想,造业 是妄想,落入苦道是妄想,惑业苦皆是妄想。

  「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我们把这一段圆 满了,再看下面一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