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金刚经宗通
(三)断无相云何得说疑
此疑从第一疑中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而来。向云佛身无相,若证无相时,法与非法皆舍,即不合有得有说,何故世尊以一念相应正智现觉,于诸法有所说耶?有说即堕有为,安在其无为耶?为遣此疑,故经曰: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傅大士颂曰:「菩提离言说,从来无得人,须依二空理,当证法王身。有心俱是妄,无执乃名真;若悟非非法,逍遥出六尘。」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傅大士颂曰:「人法俱名执,了即二无为;菩萨能齐证,声闻离一非。所知烦恼尽,空中无所依;常能作此观,得圣定无疑。」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傅大士颂曰:「宝满三千界,赍持作福田;唯成有漏业,终不离人天。持经取四句,与圣作良缘;欲入无为海,须乘般若船。」
﹝通曰﹞如来无住妙法,大不可思议。论实际理地,一无所得,以普利群生之故,不妨现起种种形相言音,凡有见闻,靡不获益。其实于诸法性,离诸分别,不由作意,得即无得,说即无说,是为中道第一义谛也。空生但明法身边事,故以如来无得无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世尊却指出法身向上事,不妨一切诸佛从此生,无上菩提法从此出。但所谓佛与法者,即非佛与法,皆无所得故。如是妙法,有能信受者,福德真不可量也。
刊定记曰:佛问须菩提,于汝意中所谓如何?谓我得菩提为不得耶?谓我说法为不说耶?须菩提一向解空,岂不知佛有三种:一者法身佛,二者报佛,三者化佛。今世尊即是化身,此乃元非证觉,亦不说法度生,故无有定法名得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此何以故?以如来所说无上菩提之法,非耳能听,不可取故;非口能宣,不可说故。欲言其有,则无状无名,一切法无实体相故,本未尝有也,故曰非法。欲言其无,则圣以之灵,真如无我相实有故,又未尝无也。故曰非非法。以为法则又非法,以为非法则又非非法,说者既不二说,听者亦不二取,故谓如来无得无说也。
弥勒菩萨偈曰:「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说法不二取,无说离言相。」不二取者,不取法、非法也。岂惟如来为然,一切贤圣依真如法清净得名,皆是此无为之法。无为本无所作为,故不见其有,不见其无。无为即无可分别,故不得而取,不得而说。彼之自性,远离言语相,非可说事故,但贤人分证此理,分得清净;圣位全证此理,具足清净。皆修证此菩提之法,而果位不无差别耳!如象马兔同渡一河,能渡有差,所渡无别故。世尊以一切无为法不可立宗,恐人闻说是法无为,不可取说,便欲一向毁废。诸佛如来无从出生,无上菩提无从了证,所谓佛法者,将不堕于空乎!于是较量持经功德以问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以金银琉璃珊瑚玛瑙赤真珠玻璃七宝,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由小千而中千,由中千而大千,凡万亿日月,万亿四天下,以如是宝持用布施,宝如是其珍也!布施如是其广也!所得福报宁为多否?须菩提言甚多,以何义故说多耶?是珍宝广施之福德,但是事福,不能持荷菩提,非般若福德种性。若依般若修行,令自性不堕诸有,是名福德性。肩荷如来,性周沙界,其福德亦如是积聚,是为理福,不可言福与不福。福既不有,无以言多,世俗有者,有相有为,可以言福,以有福故,兼可言多,是故如来说福德多。佛即印可之曰:如汝所说,若复有人,于此般若章句,信受持诵,自利也。为他人说,利他也。无论全部贯彻始终,乃至随说四句偈等,不离般若自性以为功德,其福胜彼以宝施者无量无边,不可以心所测也。
弥勒菩萨偈曰:「受持法及说,不空于福德;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二即受持及说也。
四句偈说者不一,或云无我相四句,或云凡所有相四句,或云若以色见我,及一切有为法四句,或以一句二句三句至四句,如六祖以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为四句。以上诸说不一,但以佛言随说四句印之,皆是四句,皆可持说,可无诤论矣!
以何义故持说此经胜于财施者耶?以无上菩提从此经出,本真之理不生不灭,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持说此法,妙慧自彰,菩提法身现矣,是名了因。以诸佛如来从此经生,报化之身本来无有,持说此法,余者受报,无边色相以严其身,十方国土周行无碍,是名生因。
弥勒菩萨偈曰:「于实为了因,亦为余生因。」
持经功德,能成就一切诸佛菩提法如此,岂世间有漏之福,能与之并较哉!若复泥著持经功德,开显是佛法身,见有性者,于法未悟,反增其障,故复告曰: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言佛、法者,约世谛故有。即非佛、法者,约第一义即无。谓俗谛相中,有迷悟染净凡圣之异,故说佛、法从经而出。真谛之理,离于迷悟染净凡圣之相,毕竟无佛、法可得也。
弥勒菩萨偈曰:「唯独诸佛法,福成第一体。」
论佛与法,出世之福无与比者,以第一义观之,一切无有,所谓福成第一体也。均之为不可取不可说之法,归之于无为者,似堕偏空,不如即佛法非佛法,不失为中道谛也。住而无住,无住而住,其为至妙至妙者乎!
昔雪峰问德山:「从上宗乘,学人还有分也无?」山打一棒,曰:「道甚么?」曰:「不会。」至明日请益。山曰:「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峰因此有省。岩头闻之曰:「德山老人,一条脊梁骨,硬如铁,拗不折。然虽如此,于唱教门中,犹较些子。」法眼云:「证佛地者,名持此经。经中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且道唤什么作此经,莫是黄卷赤轴底是么,且莫错认定盘星。」又僧问首山:「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如何是此经?」山曰:「低声低声。」僧云:「如何受持?」山曰:「不染污。」投子颂曰:「水出昆仑山起云,钓人樵父昧来因,只知洪浪岩峦阔,不肯抛丝弃斧声。」若能抛丝弃斧,直穷向上一路,水自我出,云自我起,又何著于语言文字而自染污哉!
已上(三)断无相云何得说疑竟
- 地藏经注音版
- 无量寿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全文
-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译文及释意
- 地藏经原文
- 楞严经白话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
- 普贤行愿品原文
- 药师经原文
- 金刚经注音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
- 无量寿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金刚经原文
- 圆觉经原文
- 无量寿经原文
-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 楞严经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版
- 《心经》全文-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普门品仪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完整仪轨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 华严经原文
- 无量寿经全文
- 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 心经注音版
- 维摩诘经原文
- 十善业道经原文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心经》全文、心经译文解释
- 无量寿经白话文
- 金刚经译文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