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金刚经 >

金刚经宗通

(五)断释迦然灯取说疑

  此亦从前第三疑中来。

  功德施菩萨论曰:若预流等不得自果,云何世尊遇然灯佛获无生忍?彼佛为此佛说法。若如是,云何彼法不可执不可取?为遣此疑,故经云: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傅大士颂曰:「昔时称善慧,今日号能仁;看缘缘是妄,识体体非真。法性非因果,如理不从因;谓得然灯记,宁知是后身。」

  刊定记曰:于汝意云何?谓我昔于然灯佛所,于授记言说之中,有法为所得,为无所得?答云:不也。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授记言说之中,实无法为所得。盖然灯佛所说,但是语言。释迦所闻,惟闻语言。语言从缘,缘无自性。言语所说,不取证法故。然所以得记者,但以自无分别智,证自无差别理。智与理冥,境与神会,但一真实,更无枝叶,岂有所说所得耶!是知证法离言说相,故不可说;证法离心缘相,故不可取也。

  弥勒菩萨偈曰:「佛于然灯语,不取理实智;以是真实义,成彼无取说。」

  功德施菩萨论曰:复有经说,我所有法,皆不可得。若声闻独觉及以如来,或以言语,不能取于证法,非智不取,此说违经。经说第一义,非智之所行,何况文字?有余经中,世尊自释然灯佛所,得无生智,不取于法。如彼经言:海慧当知,菩萨有四:所谓初发心菩萨,修行菩萨,不退转菩萨,一生补处菩萨。此中初发心菩萨,见色相如来;修行菩萨,见功德成就如来;不退转菩萨,见法身如来。海慧,一生补处菩萨,非色相见,非功德成就见,非法身见。何以故?彼菩萨以净慧眼而观察故。依净慧住,依净慧行。净慧者,无所行,非戏论,不复是见。何以故?见非见,是二边,远离二边,是即见佛。若见于佛,即见自身。见身清净,见佛清净。见佛清净者,见一切法皆悉清净;是中见清净智,亦复清净,是名见佛。海慧:我如是见然灯如来,得无生忍,证无得无所得理。即于此时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一切智智明了现前,断众见品,超诸分别。异分别、遍分别,不住一切识之境界,得六万三昧。然灯如来即授记我,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是授记声,不至于耳,亦非余智之所能知,亦非我惛蒙都无所觉。然无所得,亦无佛想,无授记说,授记想,乃至广说。言无想者,显是智证,而无所取故。想者心法,非是语故,当知此中说智之境界,是故言以净慧眼而观察故。

  复次,无生忍者,是心法,非语法故。复次,证于无得无所得者,以法无性,无能取得,此无得理有可得耶!都无所得,岂智能取?复次断众见品,超诸分别,见品分别,智法非语。复次不住一切识之境界,不言不依一切语境,故无所取,是智境界。

  云何余师因谓遮语,昔师子尊者问于鹤勒尊者曰:「我欲求道,当何用心?」祖曰:「汝欲求道,无所用心。」曰:「既无用心,谁作佛事?」祖曰:「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无作,即是佛事。经云:我所作功德,而无我所故。」师子闻是语已,即入佛慧。祖以法眼付之。偈曰:「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

  此无得无为,须菩提亦知。但须菩提是不退转菩萨,见法身如来。佛所说一生补处菩萨,非法身见。此其所以异耳!故佛以净慧眼示之,所谓佛法即非佛法,彼即默然自了,殆非寻常所测。

  已上(五)断释迦然灯取说疑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