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详情]

《佛说四十二章经》译文【迦叶摩腾、竺法兰译】

《佛说四十二章经》译文【迦叶摩腾、竺法兰译】

  当时,世尊成就佛道,这般思惟:‘离开欲望,安于寂静,是最殊胜的。安住大禅定,能降伏一切魔道。爱欲生于贪心和愚痴。禅定是智慧的资料。所以世尊,刚开始就说,离欲是最殊胜的,然才劝导,安住禅定降伏魔道。

  佛言:“辞别亲人,出家修道。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明白无为佛法。便称之为沙门。 ” 恒常受持二百五十条戒律修行四谛真道,精进志向,内心清净,成就阿罗汉。

  佛说,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寿命长久,震动天地。

  其次是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后,灵魂往升至第十九层天,并在那层天界证得阿罗汉果。

  其次是斯陀含。斯陀含者,历经一次往生,再历经一次返还人间,即证得阿罗汉,即证得阿罗汉果。

  其次是须陀洹。须陀洹者,先后历经七番生死后,即证得阿罗汉果。

  爱欲已经断了的人,就如同四肢已断,不能再使用。

  佛说:“出家沙门,断欲望,去掉爱念,认识到内心的源头,明白佛法甚深道理,悟出佛法的真实本意是无为之法。内心其实并无所得,向外也无所求,心既不拘泥于真道,也不结下善恶业报的缘。心中其实不存念头,身体其实没有作为,也不是在修行,也不是在证悟。不历经诸果位,使自己进入最崇高的境界,这就称之为道。”

  佛说:“剃除胡须、头发,成为沙门。接受佛法沙门,去除世间的资财。乞食,够量即止。每日中午进食一餐,树下过一宿。谨慎啊!不再多要。凡使人愚昧蒙蔽的,就是爱念和欲望。”

  佛说:“什么是众生?因为依靠一切虚假因缘,所以称为‘众生’。

  对众生而言,以十类事为‘善’,以十类事为‘恶’。是哪十类事呢?身体犯的有三类,言语犯的有四类,意念犯的有三类。

  身体犯的三类是:杀生、偷盗、行淫。

  言语犯的四类是:两舌、恶骂、妄语、绮语。

  意念犯的三类是:嫉妒、嗔恨、愚痴。

  不信三尊(佛法僧),把邪恶当成真。优婆塞履行五戒,不懈怠退失。奉行这十善事,必然得道。”

  佛说:“人有众多过错,不知忏悔,立即停息其恶念。所以罪恶归赴其身,如同水归赴大海,自然累积深广。人有罪恶,知错改过,转而行善。那么罪恶日日消灭,将来遇到并获得真道。”

  佛说:“有人愚昧,把我当作不善。我以四等慈,守护救济他们。愚昧人再次以恶行相对,我再次以善相应。福德之气,常在这里。而损害之气、和沉重祸殃,反在对方。”

  佛说:“有人听说佛道,是持守大仁慈的。人以恶相对,佛门以善相应,所以故意前来骂佛。佛默然不答,并怜愍那愚痴、迷蒙、癫狂的行为。

  骂声停止后,佛问:‘若你以礼待人,人却置之不理,那你算有礼貌吗?’ 那人回答道:‘算啊。’ 佛说:‘你今日骂我,我置之不理。那你带来的祸,归在你自己身上。犹如回声,应声音而有;影子,随身形而有,终是不能消失、分离。谨慎啊,不要犯恶。”

  佛说:“恶人害贤人,犹如仰天吐唾沫,唾沫到不了天,却落回自己身上。犹如逆风扬起尘沙,尘沙吹不到对方,却吹回自己身上。贤德不会被毁坏,但祸害却必然毁灭自己。”

  佛说:“人修道,务必博爱。心怀怜愍,广博施舍。教化品德是莫大的施舍。持守志向,奉行真道,福报甚大。

  见人在布施真道,旁生欢喜心,也能获得福报。”

  弟子问:“那么,布施的福报,不是被分掉了吗?”

  佛说:“好比火炬中的火。有数百千人,各持火炬来点,或拿去煮食、或拿去照明。而原本的火源,却依然如故。福报也是这个道理。”

  佛说:“以饭食施舍给一百个世俗人,不如施舍给一个善人。

  以饭食施舍给一千个善人,不如施舍给一个持守五戒的人。

  以饭食施舍给一万个持守五戒的人,不如施舍给一个须陀洹者。

  以饭食施舍给一百万个须陀洹者,不如施舍给一个斯陀含者。

  以饭食施舍给一千万个斯陀含,不如施舍给一个阿那含者。

  以饭食施舍给一亿个阿那含者,不如施舍给一个阿罗汉者。

  以饭食施舍给十亿个阿罗汉者,不如施舍给一个辟支佛。

  以饭食施舍给一百亿个辟支佛,不如供养给一尊佛。为了救济众生,求学佛法。

  以饭食施舍给善人的福报最深重。

  世俗人侍奉天地鬼神,不如孝敬父母二亲。父母是最神圣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