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心经 >

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心经》的大智慧(九十八)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心经》第二个部分“色空分”。

  “色空分”是指经文里“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一部分主要是讲破除执着。破执非常关键。

  上节课给大家解释了“舍利子”,也讲了“色不异空”。从事相上的缘起,简单的解释了缘起的概念和性空的概念。这部分非常重要,对我们破除执着,对我们的修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世间的一切都是缘起。形形色色一切万法都是由种种的条件(也就是叫“缘”)组合而生起的暂时的一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缘起”。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由暂时的因缘、条件而产生的一个暂时的聚合,所以没有一个实在不变的个体或是个性,或者说没有独立性、没有主宰性、没有永恒性,所以叫“性空”。

  如何在生活中去体会“缘起”、“性空”?

  概念讲出来了,从字面上都可以理解。但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去体会这个“缘起”、“性空”?这很关键。众生所有的问题就是执着我们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五种组合。如果我们再把它归纳一下:色就是“身”,受想行识就是“心”。五蕴就是我们每个人肉体、心理上的种种状态、表现。五蕴实际就两部分:身和心【此“心”为“妄心”,因为受、想、行、识均由妄念所生。】。

什么是无明?

  通过学习经典里我们知道,众生之所以轮回六道,原因就是在五蕴上妄起“我执”。这就是无明。没有智慧,透视不了五蕴是虚妄的,没有智慧去透视五蕴没有这三性,所以就叫无明。无明是指我们对五蕴身心不能透视没有永恒性、独立性、主宰性。无明是指这个。而不是单纯的指不知道(外界的事相):如这个黑板不知道它是哪个厂家出厂的……我们讲无明不是指这个,而是指不能透视这个椅子、这个黑板没有三性。

  要是我们觉得这椅子、这个黑板有三性的,那么这个就叫无明。也就是说不明白一切万法都是缘起的,都没有三性。要是不明白的话就是无明。所以无明不是单纯的不知道(外界的事相),它是不知道缘起的事相里没有三性。不明白因果的道理,不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是无明。所以,要搞清楚什么是无明。我们不知道身心是没有永恒的、没有主宰的、没有独立的,对这个不明白,叫无明,然后就起了“我执”。

  因为不明白,在身心里起了“我见”:认为“我是永恒的”,“昨天是我,今天也是我。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没有差别,是永恒的”,“小时候的我”跟“现在的我”是一样的,是永恒的;或认为这个“我”将来死了,灵魂再去投生,认为灵魂不灭也是一种永恒性。这些观念就是无明。

  身心无永恒性

  我们在五蕴身心执取一个永恒性的东西,就是无明。是不是这样?我们每个人身心都在变化,细胞在不断地新陈代谢。每天细胞有生有死,每天进去的、排出去的都在不断更换,从我们的身体来说没有永恒。

  从我们的心灵来说,也没有永恒。我们昨天想的和今天想的、明天想的都不同,所以根本就没有永恒。我们身心实际是假的,随时都在变化。今天的明向(法师指自己)和明天的明向就完全不同了。但我们的问题就在这里,总觉得今天和昨天是一样的。从缘起来看,身在变,心灵在变,我们的思想、感受都在变。

  小时候的思想、感受和长大以后的思想、感受相同吗?不同。比如现在外面温度很高,我们在外面觉得很热,进来室内有空调,很凉快,感受是不同的。身心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根本没有永恒。恰恰我们对自己身心没有透视,老是觉得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一样的。你们是不是这样想的呢?这就是无明。

  我们要对自己的身心搞明白,不明白这个无永恒性就是无明,就会在这里取一个永恒性的“我”。“我执”自然造成三毒烦恼。无明烦恼表现在什么地方?贪、嗔、痴。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九十八)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