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心经 >

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心经》的大智慧(一百四十七)

孝为至道之法

  “孝”能让我们永远处在感恩的积极状态行菩萨道,同时也能彻底的放下消除我们的三毒。因此我们不要小看了它。古圣先贤为何用这个“孝”代表“教”,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是我们体会不深而已。不管是从儒家传统文化思想来说,还是用佛教缘起性空的道理来解释,孝都有非常重要的教化作用。现在用佛教最根本的缘起性空的思想,把这个孝和教怎么样跟我们人生的苦和乐挂钩的原因所在讲了,希望大家不要小看了传统文化,也不要小看了菩萨戒经里讲的“孝为至道之法”。

为什么说“孝”是至高无上之道?

  因为它是天然的,不需要观想。有的人问:“师父,我坐在这里不知道想什么?”这本来就是天然的恩德,难道还需要观想吗?不需要讲远的,就是我们的这个身体都是父母那里来的,能明白这个理念,你的“我执”观念就会大大的减少。我们执著最重的就是对色身的执着。是不是?认为这个色身是“我”。其实我们讲这是“五蕴”,五蕴——色、受、想、行、识,要打破对五蕴的执着就是要从色身开始下手。

  色身是从父母处来的肉身,狭义来说父母就是我们肉身父母。明白这点,可以帮助我们破除最难破的对我的身体执着。如果把父母扩大至所有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这样心量就更大,破除执着的力量也更强。菩萨戒经言:“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七支法发菩提心里其中一条:“一切众生都是我的父母(生生世世无不从之受之),”从这简单的认知上的转变就能帮助我们去除障碍。

  最后我们简单的对《心经》这段话作个总结。“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对这个我们怎样体会呢?我们说在真空实相里本来是绝对平等的,是本来没有生灭的,没有垢、净可言。因为我们众生迷惘无知,妄生执着。所以在这些虚妄的相里,以为缘起就是生。

  不仅我们的肉体是因缘所生,我们现前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所生。如现前我们聚在这里上课,有讲课的法师,有听课的信众,还有教室、座椅、电力等种种因缘聚在一起,才有上课这一过程的存在。我们说是上课讲法,实际都是缘聚缘散,因缘所生法。若然缺了听课的人不行,缺了讲课的法师也不行,就是人都有,但是没电了,教室里漆黑一片,这个课也没法开展。

  都是缘起法,是我们缘聚妄见而生,缘散妄见为灭,实际都是一个假相。实际并没有真正的生,也没有真正的灭。随恶缘之熏染妄计为垢,随着善缘的熏染妄计为净。

  如果你开悟了,妄计心性得到了什么东西?迷茫的时候,“哎哟,我们的心性有缺少部分呢”,又妄计为减。如果我们用般若智慧观照就会发现,用空观来观照,就见真谛,见一切法不生,用假观来观,见俗谛不灭。如用中观来看,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因此,《心经》的这段话怎么解释呢?

  做个简单的总结,供大家作参考。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舍利弗是佛陀弟子,这些五蕴是诸法空相,实际诸法是一切法,它的现象虽是虚妄,然其本体是真空实相。一切法的本体是真空实相,在真空实相里本来没有所谓的缘聚而生,只是因缘条件的和合,并没有这个生那个生,也没有所谓缘尽而灭,也没有所谓的出障为净,随染为垢。悟的时候没有得到什么,迷的时候也没有减损什么,我们的真空实相并没有增、减。悟时以为增,或迷时以为损减,乃虚妄之相。所以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原标题:传承-明向法师:《心经》的大智慧(147)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