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论书。简称《瑜伽论》。瑜伽师地,意即瑜伽师修行所要经历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称《十七地论》。相传为弥勒菩萨口述,无著记录。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详情]
《瑜伽师地论》第二十二卷
《瑜伽师地论》第二十二卷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一
乙三.出离地
如是已说趣入地。云何出离地?嗢托南曰:
若世间离欲,如是出世间,及此二资粮,是名出离地。
谓若由世间道而趣离欲,若由出世道而趣离欲,若此二道所有资粮,总略为一,名出离地。
丙一.由世间道而趣离欲
云何名为由世间道而趣离欲,谓如有一于下欲界观为粗相,于初静虑离生喜乐,若定若生,观为静相。彼由多住如是观时,便于欲界而得离欲,亦能证入最初静虑。如是复于初静虑上,渐次如应一切下地,观为粗相,一切上地观为静相,彼由多住如是观时,便于乃至无所有处而得离欲,亦能证入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如是名为由世间道而趣离欲,除此更无[402a]若过若增。
丙二.由出世间道而趣离欲
云何名为由出世道而趣离欲,谓如有一亲近善士,于圣法中已成聪慧,于圣法中已得调顺,于苦圣谛如实知苦,于集圣谛如实知集,于灭圣谛如实知灭,于道圣谛如实知道,既得成就有学智见,从此已后渐修圣道,遍于三界见修所断一切法中,自能离系自得解脱,如是便能超过三界,如是名为由出世道而趣离欲。
丙三.二道资粮(十四门分十一颂)
云何名为二道资粮?嗢托南曰:
觉寤正知住善友,闻思无障舍庄严。
谓若自圆满,若他圆满,若善法欲,若戒律仪,若根律仪,若于食知量,若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若正知而住,若善友性,若闻正法,若思正法,若无障碍,若修惠舍,若沙门庄严,如是等法是名世间及出世间诸离欲道趣向资粮。
丁一.初三门前种性地劣缘中已说
当知此中若自圆满,若他圆满,若善法欲,此三如前修集种子诸劣缘中已辨其相。
丁二.第四门戒律仪
云何戒律仪,嗢托南曰:
戒律仪当知,辩三亏满十,六异门三净,胜功德十种。
戊一.辨三
己一.广辨六种
戒律仪者。谓如有一安住具戒,广说乃至受学学处。
云何名为安住具戒?谓于所受学所有学处,不亏身业、不亏语业,无缺无穿,如是名为安住具戒。
云何名为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谓能守护七众所受别解脱律仪。即此律仪众差别故成多律仪。今此义中唯依苾刍律仪处,说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
云何名为轨则圆满?谓如有一或于威仪路,或于所作事,或于善品加行处所,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
云何名为于威仪路,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谓如有一于所应行于如所行,即于此中如是而行,由是行故不为世间之所讥毁,不为贤良正至善士、诸同法者、诸持律者、诸学律者之所呵责。如于所行,于其所住、所坐、所卧当知亦尔。如是名为于威仪路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
云何名为于所作事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谓如有一于其所作,若衣服事,若便利事,若用水事,若杨枝事,若入聚落行乞食事,若受用事,若荡事,若安置事,若洗足事,若为敷设卧具等事。即此略说,衣事事,复有所余如是等类诸所应作,名所作事。如其所应于所应作,于如所作,即于此中如是而作,由是作故,不为世间之所讥毁,不为贤良正至善士、诸同法者、诸持律者、诸学律者之所呵责。如是名为于所作事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
云何名为于诸善品加行处所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谓于种种善品加行,若于正法受持读诵,若于尊长修和敬业参觐承事,若于病者起慈悲心殷重供侍,若于如法宣白加行,住慈悲心展转与欲。若于正法请问听受翘勤无堕,于诸有智同梵行者,尽其身力而修敬事,于他善品常勤赞励,常乐为他宣说正法,入于静室结跏趺坐系念思惟,如是等类诸余无量所修善法,皆说名为善品加行。彼于如是随所宣说善品加行,如其所应于所应作于如所作,即于此中如是而作。由是作故,不为世间之所讥毁,不为贤良正至善士、诸同法者、诸持律者、诸学律者之所呵责。如是名为于诸善品加行处所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若于如是所说行相轨则差别悉皆足,应知说名轨则圆满。
云何名为所行圆满?谓诸苾刍略有五种非所行处,何等为五?一唱令家,二淫女家,三酤酒家,四国王家,五旃荼罗羯耻那家。若于如是如来所制非所行处能善远离,于余无罪所有行处知时而行,如是名为所行圆满。
云何名为于微小罪见大怖畏?谓于诸小随小学处,若有所犯可令还,名微小罪。于诸学处现行毁犯,说名为罪。既毁犯已少用功力而得还净,说名微小。由是因缘名微小罪。云何于中见大怖畏?谓作是观:勿我于此毁犯因缘,无复堪能得所未得,触所未触,证所未证;勿我由此近诸恶趣往诸恶趣;或当自责,或为大师诸天、有智同梵行者以法呵责。勿我由此遍诸方维恶名、恶称、恶声、恶颂,遐迩流布。彼于如是现法当来毁犯,因生诸非爱果见大怖畏,由因是因缘于小随小所有学处,命难因缘亦不故犯。或时或处失念而犯,寻便速疾如法发露令得还净,如是名为于微小罪见大怖畏。
云何名为受学学处?谓于先受别解脱戒白四羯磨,受具戒时,从戒师所,得闻少分学处体性;复从亲教轨范师处,得闻所余别解脱经,总略宣说过于二百五十学处,皆自誓言一切当学;复从所余言议者、同言议者、常交往者、有亲爱者闻所学处;复于半月常所宣说别解脱经,闻所学处一切自誓皆当修学,以于一切所应学处皆受学故,说名获得别解律仪。从此以后于诸学处,若已善巧便能无犯,设有所犯寻如法悔;若诸学处未得善巧,未能晓悟,由先自誓愿受持故,得于今时求受善巧,欲求晓悟,于如前说诸所学处,从亲教师或轨范师如先请问。既得善巧及晓悟已,随所教诲无增无减,复能受学。又于尊重及等尊重所说学处,若文若义能无倒受,如是名为受学学处。
己二.略摄三种
如是广辨戒律仪已。云何应知此中略义?
谓于是中世尊显示戒蕴略义有三种相:一者无失坏相,二者自性相,三者自性功德相。此复云何?谓若说言安住具戒,由此显示尸罗律仪无失坏相;若复说言能善守护别解律仪,由此显示尸罗律仪自性相;若复说言轨则、所行皆悉圆满,由此显示别解律仪如其所受观他增上自性功德相。所以者何?由他观见如是轨则、所行圆满,未信者信,信者增长,由是发生清净信处,心无厌恶,言不讥毁,若异于此,具足尸罗轨则、所行皆圆满者,观他增上所有功德胜利应无,与此相违过失应有。若复说言于微小罪大怖畏、受学学处,由此显示别解律仪如其所受观自增上自性功德相。所以者何?虽由如是轨则、所行皆悉圆满,获得如前观他增上功德胜利,然由毁犯净戒因缘当生恶趣,或无复堪能得所未得,如前广说。若能于彼微小罪中见大怖畏,于先所受上品学处能正修学,由是因缘身坏已后当生善趣,亦有堪能得所未得,如前广说。由是因缘说此名为别解律仪,如其所受观自增上功德胜利。
复有异门。谓佛世尊此中略显三种戒性:一、受持戒性,二、出离戒性,三、修习戒性。谓若说言安住具戒,由此显示受持戒性。若复说言能善守护别解律仪,由此显示出离戒性。所以者何?别解律仪所摄净戒,当知说名戒学,即依如是增上戒学,修增上心、增上慧学,由此能得一切苦尽,究竟出离。如是出离用增上戒以为前行所依止处,是故说此别解律仪名出离戒性。若复说言轨则所行皆悉圆满、于微小罪见大怖畏、受学学处,由此显示修习戒性。所以者何?若由如是所说诸相别解律仪修习净戒,名善修习、极善修习。如是一种尸罗律仪现前宣说,当知六种。
戊二.亏满十因缘
又即如是。尸罗律仪由十因缘当知亏损。即此相违十因缘故当知圆满。云何十种亏损因缘?一者最初恶受尸罗律仪,二者太极沈下,三者太极浮散,四者放逸懈怠所摄,五者发起邪愿,六者轨则亏损所摄,七者净命亏损所摄,八者堕在二边,九者不能出离,十者所受失坏。
云何名为最初恶受尸罗律仪?谓如有一王所逼迫而求出家,或为狂贼之所逼迫,或为债主之所逼迫,或为怖畏之所逼迫,或不活畏之所逼迫而求出家。不为沙门性,不为婆罗门性,不为自调伏,不为自寂静而求出家。如是名为最初恶受尸罗律仪。
云何名为太极沈下?谓如有一性无羞耻恶作羸劣,为性慢缓于诸学处所作缓慢,如是名为太极沈下。
云何名为太极浮散?谓如有一坚执恶取,非处恶作,于不应作诸恶作中浪作恶作非处,于他起轻蔑心或恼害心,于其非处强生晓悟,如是名为太极浮散。
云何放逸懈怠所摄?谓如有一由过去世毁犯所犯,于此毁犯由失念故,一类不能如法还净。如由过去、由未来世、由现在世当知亦尔。谓毁犯所犯,于此毁犯由失念故,一类不能如法还净。又非先时于所毁犯发起猛利无犯乐欲,谓我定当如如所行如如所住,如是如是行于所行,如是如是住于所住,于所毁犯终不毁犯。由是因缘随所行住,如是如是毁犯所犯,由此成就前际俱行、后际俱行、中际俱行,先时所作及俱随行所有放逸。又自执取睡眠为乐协卧为乐,性不翘勤,为性懒惰,不具起发。于诸有智同梵行者,不能时时觐问供事,是名放逸懈怠所摄。
云何名为发起邪愿?谓如有一依止邪愿修行梵行,言我所有若戒若禁,若常精勤,若修梵行,当得生天或余天处,或复爱乐利养恭敬而修梵行。谓因此故,从他希求利养恭敬,即于如是利养恭敬深生染著,如是名为发起邪愿。
云何轨则亏损所摄?谓如有一于威仪路,或所作事,或诸善品加行处所所有轨则,不顺世间,违越世间,不顺毗奈耶,违越毗奈耶,如前广说。是名轨则亏损所摄。
云何净命亏损所摄?谓如有一为性大欲不知喜足,难养难满,常以非法追求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及诸资具,不以正法。又为贪求种种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资具因缘,方便显己有胜功德,矫诈构集非常威仪,为诳他故,恒常诈现诸根无掉、诸根无、诸根寂静。由是令他谓其有德,当有所施、当有所作,所谓承事供给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及诸资具。又多凶悖强口矫傲,修饰其名,执恃种姓,或求多闻,或住持法,为利养故亦复为他宣说正法,或佛所说,或弟子说。或自宣说己实有德,或少增益,或于他前,方便现相,为求衣服,或求随一沙门资具,或为求多,或求精妙。虽无匮乏,而现被服,故蔽衣裳,为令净信长者、居士、婆罗门等知其衣服有所匮乏。殷重承事,给施众多上妙衣服,如为衣服,为余随一沙门资生众具亦尔。或于净信长者、居士、婆罗门所,如其所欲不得称遂,或彼财物有所阙乏,求不得时即便强逼,研磨(粗)语而苦求索。或彼财物无所阙乏,得下劣时便对施主现前毁弃所得财物,如是告言,咄哉男子,某善男子、某善女人,方汝族姓及以财宝,极为下劣又极贫匮,而能惠施如是如是多妙悦意,资产众具。汝望于彼族姓尊贵财宝丰饶,何为但施如少劣非悦意物?彼由如是或依矫诈或邪妄语,或现假相或苦研逼,或利求利种种状相,而从他所非法希求所有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诸资生具,非以正法而有所求,由非法故,说名邪命。如是名为尸罗净命亏损所摄。
云何名为堕在二边?谓如有一耽著受用极乐行边,从他所得,或法非法,所有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及诸资具,爱玩受用,不观过患,不知出离,是名一边。复有一类好求受用自苦行边,以无量门而自煎迫,受极苦楚。谓依棘刺,或依灰坌,或依木杵,或依木板;或狐蹲住,或狐蹲坐,修断瑜伽;或复事火,谓乃至三承事于火;或复升水,谓乃至三升上其水;或一足住随日而转,或复所余如是等类修自苦行,是第二边。如是名为堕在二边。
云何名为不能出离?谓如有一或戒或禁,由见执取,谓我因此若戒若禁,当得清净,解脱出离。一切外道所有禁戒,虽善防护,虽善清净,如其清净,不名出离。如是名为不能出离。
云何名为所受失坏?谓如有一都无羞耻,不顾沙门,毁犯净戒,习诸恶法,内怀腐败,外现真实。犹如净水所生蜗牛螺音狗行。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如是名为所受失坏。略由如是十种因缘名戒亏损。世尊或说尸罗亏损,或时复说尸罗艰难。当知于彼诸因缘中由二因缘,谓不能出离,及所受失坏,由余因缘当知唯说尸罗亏损。与此安立黑品因缘,相违白品所有因缘,当知说名尸罗圆满,尸罗清净。
戊三.六异门
有处世尊宣说尸罗名为根本。如伽他说:
若善住根本,其心便寂静,
因圣见恶见,相应不相应。
有处世尊宣说尸罗名庄严具。如伽他说:
苾刍苾刍尼,戒庄严圆满,
于不善能舍,于善能修习。
有处世尊宣说尸罗名为涂香。如伽他说:
阿难有香类,顺风善能薰,
逆风亦能薰,顺逆薰亦尔。
有处世尊宣说尸罗名为妙行。如伽他说:
身妙行能感,可爱诸异熟,
于现法当来,语妙行亦尔。
有处世尊宣说尸罗名为律仪。如伽他说:
诸有惠施主,具戒住律仪,
有阿笈摩见,及有果正见。
复有说言,安住具戒、善能守护别解律仪,乃至广说。问,何缘世尊宣说尸罗名为根本?答,能建立任持一切世间及出世间,能引无罪最胜第一快乐功德,令生令证,是故尸罗说名根本。譬如大地建立,任持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令生令长,如是尸罗如前广说。
问,何缘世尊宣说尸罗名庄严具?答,诸余世间耳环、指环、腕钏、臂钏,及以宝印、金银鬘等妙庄严具。若有成就幼稚黑发、少年盛壮,姝妙形色而服余之,少增妙好;非有成就朽老衰迈、齿落发白、年逾八十或九十者而服饰之,当有妙好,唯除俳戏,令众欢笑。若遭病苦,财货匮乏,亲戚丧亡,当尔服之亦无妙好。戒庄严具于一切类于一切时,若有服者皆为妙好。是故尸罗名庄严具。
问,何缘世尊宣说尸罗名为涂香?答,由此所受清净无罪妙善尸罗,能正除遣一切所受恶戒为因身心热恼。譬如最极炎炽时涂以栴檀、龙脑香等,一切蒸皆得除灭,是故尸罗说名涂香。
问,何缘世尊宣说尸罗名为薰香?答,具戒士夫、补特伽罗遍诸方域,妙善称誉,声颂普闻。譬如种种根茎香等随风飘扬,遍诸方所,悦意芬馥,周流弥远。是故尸罗名为薰香。
问,何缘世尊宣说尸罗名为妙行?答,由此尸罗清净善行,能趣妙乐往妙天趣,向妙安隐,故名妙行。
问,何缘世尊宣说尸罗名为律仪?答,由此尸罗清净善法,是防护性,是息除相,是远离体,故名律仪。
戊四.清净因
又戒律仪有三种观清净因相?何等为三?一观身业,二观语业,三观意业。云何观察如是诸业,令戒律仪皆得清净?谓希当造及欲正造,身作业时如是观察:我此身业为能自损,及以损他,是不善性能生众苦,招苦异熟;为不自损亦不损他,是其善性能生诸乐,招乐异熟。如是观已,若自了知我此身自损损他,是不善性能生众苦,招苦异熟,即于此业摄敛不作,亦不与便。若自了知我此身业不损自他是其善性,余如前说,即于此业而不摄敛造作与便。复于过去已造身业,亦数观察我此身业为能自损,余如前说,如是观已,若自了知我此身业自损损他,余如前说,便于有智同梵行所,如实发露如法悔除。若自了知我此身业不损自他,余如前说,便生欢喜,昼夜安住,多随修学。如是彼于去来今世所造身业,能善观能善清净,如于身业、于其语业,当知亦尔。
由过去行为缘生意,由未来行为缘生意,由现在行为缘生意,即于此意数数观察:我此意业,为能自损,余如前说,如是观已,若自了知我此意业是其黑,即于此业摄敛不起不与其便;若自了知我此意业是其白品,即此业而不敛摄,发起与便。如是于彼去来今世所起意,能善观察,能善清净。于身语意三种业中,或已观察,或当观察,或正观察;或已清净,或当清净,或正清净;或已多住,或当多住,或正多住,一切皆由如是观察如是清净,如佛世尊曾为长罗怙罗说:
汝今罗怙罗,于身语意,
应数正观察,念诸佛圣教。
罗怙罗汝应,学是沙门业,
若能于此学,唯胜善无恶。
若能于如是身语意业审正思择,诸此诸业为能自损,广说如前,是名观察,若于一分摄敛不作亦不与便,广乃至便生欢喜,昼夜安住,多随修学,是名清净。
戊五.戒德胜利(十种)
如是清净尸罗律仪,应知有十功德胜利。何等为十?谓诸所有具戒士夫、补特伽罗,自观戒净便得无悔,无悔故欢,欢故生喜;由心喜故身得轻安,身轻安故便受胜乐,乐故心定;心得定故能如实知、能如实见,实知见故便能起厌,能起厌故便得离染,由离染故证得解脱;得解解脱故便自知见:我已解脱,乃至我能于无余依般涅槃界,当涅般槃。如是所有具戒士、补特伽罗,尸罗清净增上力故,获得无悔,渐次乃至能到涅槃,是名第一尸罗律仪功德胜利。
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于临终时起如是念:我已善作身语意,非我恶作身语意行,乃至广说。若有其趣作福业者、作善业者、作能救济诸怖畏者之所应往,我于斯趣必定当往,如是获得能往善趣。第二无悔,由无悔恨,所有士夫、补特伽罗,名贤善死、贤善夭逝、贤善过往。是名第二尸罗律仪功胜利。
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遍诸方域,妙善称誉,声颂普闻,是名第三尸罗律仪功德胜利。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寝安觉安,远离一切身心热恼,是名第四尸罗律仪功德胜利。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若寝若觉诸天保护,是名第五尸罗律仪功德胜利。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于他凶暴不虑其恶,无诸怖畏,心离惊恐,是名第六尸罗律仪功德胜利。
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诸喜杀者怨仇恶友,虽得其隙,亦常保护了知此是具戒士夫、补特伽罗,或善友或住中平,是名第七尸罗律仪功德。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一切魍魉、药叉、宅神、非人之类,虽得其便,虽得其隙,而常保护,谓具尸罗增上力故,是名第八尸罗律仪功德。
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法无艰难,从他获得种种利养,所谓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及诸资具,由依尸罗增上因力,国王大臣及诸黎庶饶财长,及商主等恭敬尊重,是名第九尸罗律仪功德胜利。
复有所余具戒士夫、补特伽罗,一切所愿皆得称遂,若于欲界愿乐当生,或刹帝利大族姓家,或婆罗门大族姓家,或诸居士大族姓家,或诸长者大族姓家,或四大王众天,或三十三天,或夜摩天,或史多天,或化乐天,或他化自在天众同分中,由戒净故,即随所愿,当得往生。若复愿乐入诸静虑,现法乐住,或有色天众分中若住若生,由戒净故便得离欲,所愿皆遂。若复愿乐寂静胜解,超过色定,入无色定,具足安住,或无色天同分中当得往生,余如前说。若复愿乐当证最极究竟涅槃,由戒净故便证一切究竟离欲,是名第十尸罗律仪功德胜利。
如是已说戒蕴广辨、戒蕴亏损、戒蕴圆满、戒蕴异门、戒蕴观察,及以清净戒蕴所有功德胜利,于此宣说明了开示一切种相,最极圆满资粮所摄尸罗律仪,若有自爱乐沙门性、婆罗门性诸善男子,应勤修学。
-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第二十一卷
-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第二十三卷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