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1丨昌乐法师的非正式自传-从出生到出家
那天去一个老菩萨家吃饭,小孙子顽皮得不行,闹得没有办法安心聊天。老太太发飙了:不许闹了,再闹把你送去做和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虔诚的老太太一下子把师父我整尴尬了。什么顽劣的小家伙送去做和尚,至少也应该是上进积极的才送去做和尚嘛!
和尚,在民间是个不太好的词汇。而在寺院当中只有住持方丈才能称之为和尚,是独一无二的尊称呢。本文“和尚”的语境是以后者为语境展开的。
我是谁:曾经·成长
成长:火抱水的个性养成
母亲的细腻偏执+父亲的豪爽大条
体弱多病胆小怯懦+成长中被压抑的个性
寺院当中每逢法会,很多人都会超度堕胎婴灵。也经常有人问:意外怀孕了,不想要孩子怎么办?前者是堕胎对于夫妻双方的伤害久久不能抚平;后者则是没有担当的人们面对自己即将犯下从错——他们能知道是个错误,也在犹豫……可最终还是犯下了,很多年过后都不能弥补的过错。
一场讲座的如此的开场是有些突兀的,如果不知道这是我为了隆重介绍我和我的父母的话。
1975年我的母亲又怀孕了,对于家里已经有四个小孩子和46岁高龄的他来说,这个小生命的来临实在不是个好消息。几乎所有人都全父母不要这个孩子,实在是难以养活呀!执拗的母亲说:养不活,哪怕送给人家养。生是要生下来的,小孩子既然来我们家,一定要给他一个生的机会,要不然太作孽了。1976年的炎热的夏天,我出生在牛棚里面,从小喝稀饭。即便到现在我认为最美的事物仍然是白粥,只是我拒绝和太稀的稀饭,我要干的!
现实就是现实,果然家里养不活。有好事者先后物色了好几户人家来领养,最终选择了一户不错的人家,含着泪送走了。就这样我比其他人幸福的地方是,我有两个爸爸妈妈。
我很不能理解电视剧里面,那些长大了埋怨自己爸爸妈妈把自己送走的孩子。父母总有父母的难处,能生下你来就是最大的恩赐。
对于生命来说,
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能否活的更好,
那不是父母的责任,
而取决于自己是否努力。
出家:信仰·情感
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子关系不太容易弄好的节点在于彼此双方都很敏感,而亲情的前提是无条件的信任。动不动就会想到“我不是你亲生的”、“到底不是亲生的”这使得情感交流不通畅。不通则痛,特别是我的青春期很痛。这使得一直有个离家出走的梦想。
当不读书了,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离开家庭可以自由的时候。才发现,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朝着心中的方向义无反顾。可我只有逃离的那颗心,当跨出家门的那一刹那,却不知去往何方!
我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原本的愤怒没有了对象,自己也就一无是处了。整个人被迷茫的黑洞吞噬:我应该去往何方?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该怎么样活着呢?
很多年之后,我才领悟了一点“烦恼即是菩提”内涵。当年极度迷茫的内心,是我遇到佛法之后能立刻生起信心乃至信仰的最大内因。
19岁早春的时候,我接触到了佛教。当时的书籍告诉我:人活着只有受苦,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为死后去极乐世界做好准备而已。我是个乐观开朗的人,倒是感受不到什么苦,但对于人生最终的归宿“极乐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这里我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努力的方向。就这样我有了自己的信仰,妈妈当年给了我活着的机会,而佛教给了我活下去的方向。
电视剧里面常常有事业破败、感情失败的人们去寺院出家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人经常问:你是感情失败出家的吗?刚刚开始的几年我只能朝着他们苦笑。因为我不是失恋了出家的,我是出家以后提出跟早恋的女朋友分手的。
那年,找到了人生方向,佛菩萨告诉我说:为了解脱,你必须孤身一人向着解脱进发。我想也不能耽误了人家姑娘,也就提出了分手。像歌里面唱的那样:含着眼里烧掉了所有来信和照片,只是因为我要纯粹的信仰。
不比任何电影情节逊色的是,两年之后回到老家想看看初恋女友的时候,她妈妈告诉我:小红已经走了,因为脑癌。我整个人蒙圈了,泪如雨下,好多天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心揪揪的痛。即便很多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扎心。
在此之前,在对于佛法无比信心的掩盖下,总以为自己放下了内心中当初割舍不下的情感,其实是自己内心进行了选择性遗忘,在内心深处感情依然存在,否则怎么会那么痛呢!从想放下到能放下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认真观察烦恼是放下了,还是躲藏在内心某个不起眼的角落,这成了日后自己用功的一个有效经验。
人生成长的过程,在我看来就是验证佛陀法义的过程。从那个时候起,无常不再是经典当中需要铭记的教义,而是我的人生经历的一部分。
很多年后想起那段,
牵牵手就能感觉到无比幸福,
没有丝毫杂念的早恋,
依旧有扎心的刺痛……
原标题:《人生是道场》番外篇1丨昌乐法师的非正式自传-从出生到出家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 上一篇:第12课丨你不是怕鬼,是怕死!
- 下一篇:番外篇2丨如何面对对治心中的迷茫?
- 学佛人可以参加清明祭祖吗?应如何“在家祭祖”?
- 为什么好人没好报我们还要做好人?
- 为什么同样的佛号,个人受持的效果不一样?
- 怎么样的人生才能有未来呢?
- 三皈依中的“两足尊”是什么意思?
- 昌乐法师《人生是道场》
- 番外篇4丨闭关一年,破茧重生
- 番外篇3丨为什么佛法的精华大家会听得瞌睡连天?
- 番外篇2丨如何面对对治心中的迷茫?
- 第12课丨你不是怕鬼,是怕死!
- 第11课丨地藏菩萨教你如何与恶人相处
- 第10课丨每一个叛逆的孩子,都有难言的苦衷
- 第9课丨如何面对社会上的“潜规则”
- 第8课丨弄明白这个问题,你才能真正认识自己
- 第7课丨觉悟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 第6课丨为何受持一句经文,就能有无量无边的福德?
- 第5课丨生活,是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 第4课丨对你来说,修行是调味品还是必需品?
- 第3课丨经历为什么是修行呢?
- 第2课丨越不愿意干的事情越要去做!
- 第一课、佛
- 第一课、佛的意义
- 第一篇 法身、报身、应身
- 第一册、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何谓佛
- 第一课、佛教的真理
- 第二课、如来十号
- 第二课、释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处经
-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课、佛身
- 第一课、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二节 释迎牟尼佛
- 第九课、中国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课、修观对治淫欲
-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 十三、忏法
- 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课、药师佛
- 编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练习1 有意识的呼吸 一 正念观身
- 第三课、释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目录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节、佛教的实质
- 第十五课、四摄法 四无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 第三十课、焰口召请文(宋·苏轼)
- 第八课、四圣谛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课、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 第十四课、菩萨十地
- 第十八课、声闻四果
- 第四课、转轮圣王
- 第十课、修学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课、悟道诗
- 第九课、十二因缘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节、佛陀教导的是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觉能唱弥陀圣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