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一法师禅七开示【一】
十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称为悉达多太子,出了家后,先后跟两位仙人学非非想定及无所有定,知非即舍,舍了之后,又跟外道学苦行、日食一麻一麦,六年后还未悟道,知非即舍。太子那时年三十岁,跑到菩提树下,发了一个大愿:若不悟道,誓不起此座。便在金刚座上结跏跌坐,如是一日到七日,第七日天快亮时,东方有一颗明星,太子一望便悟道,所谓夜睹明星,成等正觉,悟了之后便见道,什么是道?佛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不能自证,若除妄想执著,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智现前,与佛无异无别。”
太子成佛后,先说阿含经、方等经、般若经,最后说法华涅槃经,度无量众生悟道,是属于“教”,即教人之意,最后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属于“宗”,不名为教。我们今天参禅是属于宗,不属于教,教与宗有些不同,什么叫做教呢?教是对机说法,你有什么毛病便下什么药,众生有种种病,如来有种种药,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病,故如来说八万四千法,所以有三藏十二部,这是属于教:宗则不同,宗就是明心见性,要明白这个心,见到佛性,这样便成佛,不需要断八万四千尘劳烦恼,断八万四千尘劳烦恼叫八万四千波罗蜜法门,属于教,宗只有一个,万变不离宗,能明心见性就是,所以宗很简单,但简单或不简单都是对待妄想,所以在宗门下教人看话头,话头一看下去便有功用,这个功用就是离了妄想,故看话头第一个条件是离妄想,离贪镇痴种种的妄想,看话头的时候,又能离种种执著,所谓执著者就是我执、法执及空执,话头都能空去三种执:看话头时没有我执,有我执,话头便看不到,第二无法执,不许你执一法,一执话头也看不到,第三亦不许你有空执,若落了空执,话头也看不到,故话头能破执著。话头又能离妄想:打妄想便不见了这句话,不见了头,打妄想“头”就不能见,见到了头便是无妄想,头者就是妄想之头,妄想之头是无妄想,看这个头的时候,一切妄想便息灭,妄想教我们作业,所谓贪镇痴,谄曲嫉忌,人我是非,这些全都是妄想。
为什么会有妄想呢?人人有八个识: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及第八识:第六意识就是种种妄想,所以金刚经云:“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就是妄想,是第六意识,人人都有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最欢喜打妄想,日间为想,夜间为梦,见色生心便取舍憎爱打种种的妄想,由妄想而作业。
执著不是第六意识,是第七识?恒审思量我相随,就是执著,执著有我、执著法、执著空,便称为我执、法执、空执。金刚经云:“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第七识执著。若除妄想,第六识便转识成智,称为妙观察智,若果用功能把执著破除,第七识便转过来,称为平等性智,所谓“五八六七果因转”,五识及八识成佛时转,六识的妄想,七识的执著,是修因时转,所以看话头有两种作用:第一息灭妄想,第二破除执著,破除了我执及法执便是“顿忘人法解真空”,那时便见性,见性便平等,所以破执称为平等性智:若无妄想,妄想度尽,便能知一切法,观一切机,故称妙观察智。
看话头时,向一念未生以前看一切话之头,看一切念之头,看一切法之头,全副精神看下去,照顾话头,妄想便远离,执亦远离,妄想执著远离,第六七识便转过来,那时便是如来一切智、一切种智、无师智、自然智,自然现前,便见到如来智慧德相,见到如来智慧德相俗称明心见性,与佛相齐,故禅宗看话头的法门是无上之法,是以今日腊月八日是释迦牟尼佛悟道之日,因此今日起七打禅七,释迦牟尼佛七日便悟道,我们若能跟佛而学,勇猛精进,一心不乱,万缘放下,七日亦可以悟道啊!
- 上一篇:哪一些业障缠绕我们解脱不了
- 下一篇:最正确的打坐法之一
- 南禅七日(1)
-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三
- 景德传灯录 第一卷
- 五灯会元 第一卷
- 授菩萨戒仪轨(一)
- 南禅七日(2)
- 碧岩录 第一卷
- 南禅七日(4)
- 南禅七日(3)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上)
- 指月录目录
- 南禅七日(5)
- 指月录卷之一
- 南禅七日(6)
- 南禅七日(21)
- 南禅七日(7)
- 南禅七日(9)
- 宗镜录(1-4)
- 南禅七日(8)
- 南禅七日(10)
- 禅关策进(上)
- 南禅七日(11)
- 南禅七日(12)
- 南禅七日(13)
- 南禅七日(14)
- 南禅七日(19)
- 南禅七日(20)
- 南禅七日(16)
- 南禅七日(18)
- 南禅七日(17)
- 南禅七日(15)
-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的政治观
- 五灯会元 第二卷
- 五灯会元 二十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卷
- 指月录卷之二
-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下)
- 宏智禅师广录(卷九)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