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眼目(四)
大元延祐重刊人天眼目后序
昔越山晦岩昭禅师。于宋淳熙间。编集五家宗旨。名曰人天眼目。流布丛林。传写既久。未免有乌焉亥豕之误。其写本亦多不同。曰彼曰此。互有得失。暇日参考同异。讹者正之。阙者补之。妄者削之。犹虑未善。然其元本排列。五宗亦失师承次第。今改正之。初列临济沩仰。盖此二宗。同出南岳马祖下。次列曹洞云门法眼。盖此三宗。同出青原石头。又近世有人。假托丘玄素之名。伪撰江陵城西天王寺道悟禅师碑。载天王嗣马祖接龙潭德山雪峰。遂移云门法眼二宗。过马祖下者极可笑也。按荆州新旧图志。并无城西天王寺。其伪碑妄天王因缘语句。尽是城西白马寺昙照禅师事实。此昙照事实。具述荆州旧图志。及景德传灯录。可考。况是天皇嗣石头接龙潭。备载传灯及高僧传。德山碑及云门法眼下诸师语录。与夫前代五宗纲要偈。有数十处。粲如日星。可以袪天下后世之惑。可以证前后编集之讹。今吉安路福州大明兰若。遂锓诸梓。与禅学者共之。览此集者。掀翻露布。截断葛藤。灼然开口。不在舌头上。其或未然。剑去久矣。
延祐四年(丁巳)。江西抚州天峰比丘致祐谨书其后
龙潭考
宋景德传灯。止载天皇悟嗣石头。而不知同时有二道悟。一嗣马祖。住荆州城西天王寺。一嗣石头。住荆州城东天皇寺。历考唐归登撰南岳碑圭峰答裴相国宗趣状权德舆撰马祖塔铭。皆可据。及后达观颖所引丘玄素符载二塔铭。载之益详。此无可疑者。但丘铭中。以龙潭信嗣天王悟。此则不能无疑焉。予尝考雪峰语录。峰对闽王。自称得先德山石头之道。又鼓山晏国师语录序中。亦称晏为石头五叶孙。此二书在五代之际。去龙潭不远。岂应遽忘其所自哉。据此则知。龙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证一也。又龙潭信。家居荆州城东天皇巷以卖饼为业。日以十饼馈天皇和尚。皇每食毕。常留一饼曰。吾惠汝以荫子孙。信一日自念曰。饼是我持去。何以返遗我。其别有旨邪。遂造而问焉。皇曰。是汝持来复汝何咎。信闻之。颇晓玄旨。因投出家。皇曰。汝昔崇福善。今信吾言。可名崇信。繇是服勤左右。据此则知。龙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证二也。又信一日问天皇曰。某自到来不蒙指示心要。皇曰。自汝到来。吾未尝不指示汝心要。信曰。何处指示。皇曰。汝擎茶来。吾为汝接。汝行食来。吾为汝受。汝和南时。吾为汝低头。何处不指示汝心要。师低头良久。皇曰。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师当下开解。复问。如何保任。皇曰。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又一日问。从上相传底事如何。皇曰。不是明汝来处不得。信曰。这个眼目几人具得。皇曰。浅草易于长芦。据此则知。龙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证三也。今此三段所证昭彰如是。而丘玄素塔铭中。以龙潭嗣天王。何得独异。察知。明是后人。妄将崇信。改入天王塔铭中。以为争端耳。不然必将前三段所证之文。一笔抹去。而后可以成其说也。又张无尽尝谓。云门机锋似临济。宜为马祖之后。此则齐东野人之语也。古来同禀一师。而机锋各别者多矣。岂必尽同。如云门法眼。同出雪峰。若云门。当归马祖。则法眼又当归石头耶。如丹霞投子机锋。不亚临济。杏山与三圣。皆失机于石室。则丹霞投子石室。又当改入马祖下耶。又如南泉父子。皆马祖之嗣也。而不用棒喝。沩山父子。皆百丈之嗣也。而不事孤峻。又当改入石头下耶。且予尝考雪峰全录。其禅备众格。波澜阔大。故其语。有时似临济。有时似曹洞。其徒如玄沙长庆保福鼓山安国清镜等皆然。即云门虽机用独峻。而实语不十成。机不触犯。且历参曹山疏山九峰干峰。其语具在。如三种病二种光等语。则全本干峰。此尤其显然者也。岂可谓其同于临济当嗣马祖下也。无知之徒。固难与辩。高明之士。可考而知。故作是以告天下智者。幸详察焉(见永觉晚录)。
重修人天眼目集后序
一法支为五宗。宗各有旨。透夫旨之所归。则一法五宗举不得遁。今乃不然。捕蹑五宗之影迹。掇拾前言之残剩。宗旨果在是乎。古人之句死句也。而足为活人之具。句非死活也。不则人死句死。淳熙间。越山有昭晦岩者。裒类五宗机语之要。曰人天眼目。衲子到今传抄。人有其书。徒珍藏如左券。鱼鲁之殊差之不理。而互有增损糅杂。独未知初出之本果何如也。余病其然。辍应酬之冗。搜酌而是正之。稍得其所要。俾后进知从上宗门爪牙之为人。盖如此。既而自冁曰言句窠窟。今时学者之大病也。窃以训徒不攻其所重。而反以益之。是壅其病蒂也。然既病矣。即此而药之。顾所用何如。且宗旨果不在是乎。若吾侪由此而益明夫宗猷。不让于古。岂不是以眼目夫人天哉。因书其后。时宝祐岁次戊午。休夏后五日。慈云住山。
物初大观序
是书之所由作者。备见于晦岩物初两翁序跋矣。虽然。赵宋全盛之时。南询衲子传写。而非无乌焉成马之误。爰有了郜禅人。锐意克正。始自传灯以下。至于五家宗派尊宿别录莫不傍罗曲探点对校雠。遂成真本。所谓孟氏之功。不在禹下者乎。净智道人。希颜慕蔺。命工镂板。以寿其传。其用心亦可谓勤矣。学者傥思所以扁曰人天眼目。则功不浪施耳。
乾元癸卯正月八日。挂堂叟琼林记。
初祖
老胡多事向西来。优钵罗花火里开。却是梁王赢一著。长芦水急放船回。
二祖
小林面壁太多言。接得门人一臂全。京洛至今三尺雪。天寒何止普通年。
三祖
灊溪水碧。天柱峰高。洞然明白。不隔丝毫。由来生计平如掌。后代儿孙弄海潮。
四祖
慈云之塔。大医之师。瞻之仰之。双峰巍巍。懒融不得西天钵。直付黄梅路上儿。
五祖
栽松何老。传衣何少。前身后身。一梦两觉。白玉花开峰顶头。明月千年冷相照。
六祖
石坠腰间舂碓鸣。老卢便重不便轻。黄梅衣钵虽亲得。犹较曹溪数十程。
北宗
鉴上时时拂旧痕。鸟啼花笑几回春。白莲峰顶无消息。铁钵输他踏碓人。
栽松道者
日出而作。栽松为乐。昔栽几何。今满岩壑。白头人去小儿归。笑倒林梢千岁鹤。
牛头
紫气氤氲透白云。因逢宗匠指迷津。衔花百鸟空惆怅。不见庵中旧主人。永嘉
了知生死不相关。不到曹溪也是闲。刚被老卢延一宿。重教言句落人间。
云门
辊出木毬迷了眼。借婆裙子拜婆年。一瓢恶水犹嫌少。欠负蒲鞋旧价钱。
雪窦
摩醯四日。混沌入窍。尺短寸长。一多二少。云去云来。日月交照。拈花了也。不劳微笑。
天衣
残年七十。九坐道场。棘曲松道。山高水长。两笠烟蓑人不识。一声秋笛落潇湘。
大阳
狸奴白牯问昆仑。金锁无须密闭门。如意宝珠沉海底。邻家收得付儿孙。
投子
一只履两牛皮。金乌啼处木鸡飞。半夜卖油翁发笑。白头生得黑头儿。
云峰
真不掩伪。曲不藏直。祖师冤魔。人天宿德。二千八百颗明珠。三生藏里人谁识。
黄龙
佛手驴脚。生缘缠缚。云中老鹤唳三声。海底鲤鱼生两角。
白云
杨岐石牛。先生一犊。或触清风。或呼幽谷。转方作圆。分三成六。白云山下草绵绵。一度春来一度缘。
鼓山圭十无颂
无影树
秀发春光摇劫外。根苗曾不染尘泥。森森翠干云长挂。密密寒枝鸟莫栖。晓日不明花蓊郁。秋风难摆韵长凄。栽培肯向无何有。不落青黄镇四时。
无孔锤
威音那畔曾拈得。袖里密藏非黑白。三关击碎浪涛平。万法锤开天地窄。团团觌面露规模。了了圆成无比格。高提祖印发光寒。直得毗耶口挂壁。
无孔笛
一曲风前格调高。金箫玉管谩徒劳。木人奏得碧云合。石女吹回暖气多。清韵迥然超世界。妙音忘听了秋毫。相逢若遇知音者。吹起侬家劫外歌。
无缝塔
团栾佛眼不能窥。底事巍巍圣莫知。香雾几重藏不得。寒光一点照无时。髑髅识尽方还尔。色相情忘始到伊。觌面堂堂难辨的。曾郎潦倒号难提。
无底篮
不假工夫造作成。功成作略自纵横。死蛇若遇须盛取。茶圃全提携便行。劫外好将提日月。禹门时把捷鲲鲸。高悬无影树头著。莫与盲人打葛藤。
无须锁
拈来切忌两头摇。觌面机关莫放饶。撒手那边家稳密。迟疑只个路迢遥。青霄云外无关钥。旷劫春回长异苗。佛祖口开俱锁断。不干唇吻始全超。
无星秤
斤两不留分买卖。商量不到莫饶伊。定盘光彩星难辨。平等权衡数自知。聋漠始堪论的当。盲人方解整高低。闲来收挂乾坤外。无限天龙暗蹙眉。
无底钵
庾岭全提总谩传。收罗万法未浑仑。擎来应供非干手。饱去驰求不点唇。馊饭饯羹谁肯著。腾今耀古自超伦。赵州老汉何施设。分付丛林知几春。
无弦琴
不劳斤斧雕鑴就。肯使焦桐假合成。绝挂缕丝新格调。了无声响奏玄音。有时弹向青霄外。几度闲悬碧洞深。惆怅罕逢穿耳客。偃溪流水韵沉沉。
无底船
闲横芳草深深渡。只接中途趋浪流。不犯清波还到岸。归乘明月罢垂钩。芦花深处和云泊。风浪高时任性浮。缅想华亭烟雨客。几多声誉谩悠悠。
五家要括
临济
南岳马祖百丈运。临兴南穴首山汾慈明南会开二续。心出新清端演勤。
沩仰
百丈派出大沩祐。香严仰山亲得绍。南塔芭蕉清续传。儿孙未见继其后。
曹洞
青石药山云洞祖。云膺同安丕志附。梁山亲得大阳玄。投子芙蓉淳独步。
云门
青石天龙接德山。雪峰云门香林远。北塔雪窦付天衣。二本从兹门大显。
法眼
雪峰傍出玄沙备。地藏法眼益尊贵。韶国师传寿与津。佛法新罗而已耳。
- 上一篇:学禅的起点是什么
- 下一篇:地藏王菩萨为什么会悲哀
- 南禅七日(1)
-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三
- 景德传灯录 第一卷
- 五灯会元 第一卷
- 授菩萨戒仪轨(一)
- 南禅七日(2)
- 碧岩录 第一卷
- 南禅七日(4)
- 南禅七日(3)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上)
- 指月录目录
- 南禅七日(5)
- 指月录卷之一
- 南禅七日(6)
- 南禅七日(21)
- 南禅七日(7)
- 南禅七日(9)
- 宗镜录(1-4)
- 南禅七日(8)
- 南禅七日(10)
- 禅关策进(上)
- 南禅七日(11)
- 南禅七日(12)
- 南禅七日(13)
- 南禅七日(14)
- 南禅七日(19)
- 南禅七日(20)
- 南禅七日(16)
- 南禅七日(18)
- 南禅七日(17)
- 南禅七日(15)
-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的政治观
- 五灯会元 第二卷
- 五灯会元 二十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卷
- 指月录卷之二
-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下)
- 宏智禅师广录(卷九)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