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下)
上堂云。田地稳密言行玄妙。至这里知。音路断而无伴。独行还发一步。作水牯牛。此眼可将来。若不将来。有什么活处。诸人是活是死。言语道断非去来今(拈拄杖云)。天台榔栗黑粼皴。
上堂云。举。仰山问沩山。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山云。大好灯笼。仰云。莫便是也无。山云。适来道什么。仰云。大好灯笼。山云。果然不会。师云。无明暗室勿人近。暮日江山相映红。处处烟尘收不得。早来晚去失真风。诸人毕竟如何。委悉去。(一喝云)。南山向海耸。北岳接云高。参。
上堂举。僧问曹山。如何是布袋家风。山云。奇哉此老笑满腮。僧云。有何忌讳。山云。朝入僧堂暮归方丈。师云。云形水意拥通身。德用不孤道正亲。年少风流犹一段。花棚铺锦蝶飞频。且道。布袋即今在什么处。曹山老子见之有分。山僧又如何。(以手指而前云)。看看百草头上闲。和尚为露柱灯笼。说法参。
上堂举。古德云。道也须臾不可离。可离非道莫寻思。师云。且道。如何是道心田法。地有灵苗。不动金锄。耕步休何事长松修竹下风师雨客逐春秋诸禅德毕竟如何。觅即知君不可见。且道。如何即是。(举拂子云)。即此用离此用乎。参。
上堂举。僧问曹山。如何是真实人体。山云。你是虚头人体。僧云。家业解什么活计。山云。无是非交结之忆。僧礼拜。山云。若真实如是。今日也不妨。师云。净妙妙时解活计。露堂堂处有家风。须知脱体卓然道。廓落圆通是个宗。诸禅德心迹俱泯。体上无疮。真实人体也。若不与么只是虚头汉参。
上堂举。僧问曹山。如何是四棱蹈地处。山云。入摩诃三摩地异性湛然。僧云。还存分别智么否。山云。是是。僧礼拜。山云。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师云。如何是四棱蹈地。入三摩存分别智。若是有事而不通。知未知伊彼元气。诸兄弟毕竟作么生。照东方万八千土。天上人间金色尊参。
上堂举。僧问曹山。如何是纯无学处。山云。云吐波中月。天横雨外山。僧云。恁么去时如何。山云。意气天然别。神笔画不成。僧礼拜。山云。他不受人礼道聋。师云。到纯无学处。语路若何生。意气天然别。神笔画不成。诸人者且道。如何是纯无学处。(良久云)。槐夏日长麦秋风参。
上堂举。曹山因慧霞参。问如何是佛袈裟。山云。汝披得始得。霞云。学人披得时如何。山云。非公境界。霞云。还和尚境界也无。山云。老僧又不得披得。霞云。与么则无方便乎。山云。从无相田披得始得。霞云。从无相田披得时如何。山云。生下还有一句子。霞拟进语。山乃打。霞礼拜退山后。令侍者唤慧霞。霞乃来。山画米字与之。霞受之捧云。大好大好。无相福田衣。山云。如是如是。师云。一粒曾生无相田。异苗繁茂试机先。庄严劫佛借他力。双树荫凉本自然。诸大德是个曹山。老子米袈裟后。曹山慧霞大师。已得披得。即今这里谁为我得披。(便举拂子云)。这个又佛袈裟。那个是米袈裟。人人正命食。佛佛正传授。衲僧披得底众类活眼睛。毕竟非米袈裟乎参。
天童山如净禅师续语录(终)
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师初自芙蓉山。到明州雪窦山鉴禅师处。鉴问云。什么处来。师云。芙蓉来。鉴云。来事为什么事。师云。吾闻和尚。有一夜三千里语。是也无。鉴云是。师云。如何是世尊有密语。鉴乃打。师云。如何是迦叶不覆藏。鉴又打。师拟分疏。鉴又打。师于此大悟。烧香礼拜。鉴云。烧香事如何。师云。赐师三顿。而遍体汗流。鉴乃休。师云。咄咄咄咄。乃出去。自此相侍一十五年。有时鉴授于师洞上玄奥云。汝善保护。师受之。密好山居。不望出世。后从皇帝受诏。二度辞之。至第三度。乃住持天童山景德禅寺。问答提唱无有怖畏。再兴阳广山头宗风。法嗣出世者六人。即六处盛化。承天孤蟾如莹。瑞岩无外义远。华严田翁顷公。自庵师楷。岳林痴翁师莹。及日本吾。而六个也皆受师印记出世。今日本仁治二年岁。次辛丑二月中旬。瑞岩远公遥送此录付吾。顶戴奉献五体投地。重集所记得问答机缘。书其末以酬法乳之恩者也。
师因请益。次承天莹公致问云。佛是幻化身。祖是老比丘。和尚还免得乎。师乃打。莹礼拜。师云。正是幻化底者。
师因普请。次瑞岩远公致问。云如何是无尽藏。师云。当途者升清霄。失路者下水底。远云。出头人又作么生。师云。非你境界。远云。学人如何得会。师良久。远云。非和尚境界。师云。如是如是。远礼拜。
师因华严顷公致问云。如何是洞门宗风。师云。须弥立太虚。日月辅而转。顷云。一般两般乎。师云。群峰渐倚他。白云正改变。顷乃礼拜。师云。金凤宿龙巢。宸苔岂车碾。
师因自庵楷公致问云。世尊云。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处。意旨如何。师云。老僧若答汝丧儿孙。楷云。幸有回互底时节。师云。如何是学人分上事。楷乃礼拜。师云。是回互不回互乎。楷云。不见道和之。以礼不礼亲切。师云。如是如是。
师因岳林莹公致问云。新丰雪曲如何得和。师云。无孔笛撞著版上。莫道更无音响曲。莹云。是什么曲调。师云。一任他雪曲。始得莹礼拜。
师因入室。次予致问云。青天无片云时如何。师云。犹是半提。予云。全提时节作么生。师云。青天功尽后。一步更一步。予云。秋疏山瘦月落潭空。师云。尚带凝然。予礼拜。师云。且去也。
师因岁旦上堂。予致问云。如何是心中宝珠。师云。汝心外有何嫌底。予乃礼拜。师云。瞻之仰之。予收坐具而立。师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予乃归众。
师因入堂。惩衲子坐睡云。夫参禅者身心脱落只管打睡作么。予闻此语豁然大悟。径上方丈烧香礼拜。师云。礼拜事作么生予云。身心脱落来。师云。身心脱落脱落身心。予云。这个是暂时伎俩。和尚莫乱印。师云。我不乱印你。予云。如何是不乱印底事。师云。脱落脱落。予乃休。
师因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古德问答来。多僧拟议。师云。问什么。僧云。西来意。师乃打。僧于此大悟。
师因示云。老僧见今时师僧。皆是无鼻孔。而夸名夸利。未曾休歇。劝诸兄弟。一一如如而一一玄玄。若不如是。悉不免生死之缘。且道。作么生。离却生死底一句子。良久云。一鉴透骨人人意。三世难谙个个真。
师讳如净。明州苇江人也。俗姓俞氏。子也振法柄于太白峰麓。显密语于流水香。白鹭立雪明月庭。青山直耸芦花外。于是曹洞宗要。再绍大阳本宗。青鹞飞九天。老鹤栖梧桐。时人皆推望玄风。依之问答提唱。兴一代宗风。受芙蓉曩祖衲法衣。而秘在屋里。收真歇老子竹杖子。而靠却室中。其余家训诀。无一不领略。见此集者一见证无数胜果焉。
时日本仁治辛丑之春。
书道场释宅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
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跋(终)
天童净和尚。门风高古。当世无双。超凡越圣。十方坐断。或时孤峰顶上白浪滔天。或时干戈丛里神通游戏。宜哉永平高祖。入宋之日。僧觉琎者语曰。人天导师一代宗匠者。长翁净公其人也。元朝以来所编之僧史。载其法嗣不详。而今此续录。无外义远和尚所编。永平高祖作跋。其所记之略传。宛如雨中见杲日也。五百年之后。此录行于世。高祖之所谓留在人天光照夜者也。然谁是知贵知价人乎哉。咦。
正德乙未岁仲春谷旦。
洛北鹰峰宝树林下心闻(海音)焚香九拜撰
- 上一篇:静坐前后,应如何调呼吸
- 下一篇: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2)
- 南禅七日(1)
-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三
- 景德传灯录 第一卷
- 五灯会元 第一卷
- 授菩萨戒仪轨(一)
- 南禅七日(2)
- 碧岩录 第一卷
- 南禅七日(4)
- 南禅七日(3)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上)
- 指月录目录
- 南禅七日(5)
- 指月录卷之一
- 南禅七日(6)
- 南禅七日(21)
- 南禅七日(7)
- 南禅七日(9)
- 宗镜录(1-4)
- 南禅七日(8)
- 南禅七日(10)
- 禅关策进(上)
- 南禅七日(11)
- 南禅七日(12)
- 南禅七日(13)
- 南禅七日(14)
- 南禅七日(19)
- 南禅七日(20)
- 南禅七日(16)
- 南禅七日(18)
- 南禅七日(17)
- 南禅七日(15)
-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的政治观
- 五灯会元 第二卷
- 五灯会元 二十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
-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卷
- 指月录卷之二
-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下)
- 宏智禅师广录(卷九)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