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五家 >

惠能与神秀,禅宗史上最伟大的主角和配角

  神秀大师90岁时,武则天曾问他,大师所弘法之长,是谁家的宗旨?

  神秀答,贫僧是秉承东山法门。

  武则天问,东山法门所据何种经典?

  神秀回答,《文殊般若经》一行三昧

  武则天出过家,是内行。

  这段对话其实是讲清楚了神秀继承就是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东山法脉。

  这是一个渐悟的法门。

  那么六祖惠能是什么法脉呢?

  按照神秀的说法,惠能是无师智。

  所谓的无师智,那就是没有法脉,权且方便叫六祖,人家本来什么祖都不是,直接嫡传佛陀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直接顿悟,没有次第,无须法门。他接引的不是普通根器的人,而是最上乘根器的人。

  六祖坛经里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

  问题来了,我们可以做个理性的评估,自己是什么根器的人。

  这个也不难辨别,咱们都受过现代教育,绝大多数人都要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样一步步学上去,但是每个学校往往都有那么几个天资极高的学霸,不用学,一听就明白,就懂,就会。

  以此类比,六祖惠能接引的是佛门里类似的这样一类人。惠能上一生可能也是类似这样的来历。

  当然,这个比喻也不恰当,上乘根器的人往往也有下乘根器的习性,下乘根器的人也有上乘根器的灵光乍现。

  所以,每个人都不要妄自菲薄,都有顿悟的机会。

  但是,也不能因为都有这样的机会,就狂妄自大。从具体行持上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更适合神秀大师的渐悟法门。

  有方法,有次第,先要把人做好,持戒、修定修慧,按部就班地来。顿悟是渐修的结果,时节因缘一到,自然水到渠成;渐悟是顿悟的基础,也没办法截然分开。

  虽然六祖坛经里会讲: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修禅。如果确定自己不是无师智,确定自己不能做到像惠能那样听到一句金刚经就有领悟,那就是心不平、行不直。就得老老实实地戒定慧

  就得按照神秀大师的教诲,对自己的身心言行,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武则天请神秀为国师时,神秀禅师却说:“我没有这个资格,传承衣钵是师弟惠能禅师。”

  武则天按照神秀的建议下诏请惠能到北方来,惠能婉拒。

  神秀又亲自写信邀请,惠能对信使说:“吾形貌短陋,北土见之,恐不敬吾法。又先师以吾南中有缘,亦不可违也。”

  惠能在南方弘顿悟法门,直到圆寂,也没有离开南方。

  神秀在北方弘渐悟法门,于公元706年离世,寿100岁。诏赐谥曰“大通禅师”,按照禅师的遗愿,葬于当阳玉泉山下。

  执弟子礼的唐丞相张说撰有《大通禅师碑文》,该文一千多年来被广为传颂,后毁于文革。

  可以说,没有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就没有惠能的菩提本无树;没有神秀的心是明镜台,就没有惠能的明镜亦非台,没有时时勤拂拭,就没有本来无一物……

  没有神秀的有,就没有惠能的无。

  师(六祖)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六祖坛经顿渐品第八》

  中国禅宗史上最伟大的主角和最伟大的配角,至此落下帷幕。

  六祖惠能还有一句佛教徒妇孺皆知的话:佛法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和惠能和神秀一样,都是一场电影,都有主角和配角,主角只有一个,配角可以无数。

  做好配角比做好主角一样可歌可泣,哪里有高低之分呢?

  做一个甘居人后,甘拜下风,默默无闻的配角,不狂妄、不自卑,一物不为,就是自己生命中最好的主角。

  我们后人真是庆幸,禅宗史上有这样一位最佳男主角,有这样一位最佳男配角,他们用一生的行持,演绎了这样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在生活中,要像神秀那样做人修行,像惠能那样大彻大悟。

原文标题:像神秀那样做人修行,像惠能那样大彻大悟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当阳玉泉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