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四四、重建大陆佛教的刍议
四四、重建大陆佛教的刍议
绪论
中国佛教虽传自印度,然因风俗气候之关系,教义虽一秉佛说,而教制多有改变。今印度佛教虽已衰微,而锡兰、缅甸、暹罗三处之佛教,尚可借镜。故中国佛教自唐马祖创丛林始,千余年来全国僧伽之生活,皆以寺院田产为依赖。今既被□□摧残殆尽,即光复大陆,亦未必如愿收复,此可以台湾佛教现状而证明者也。故今欲计画重建大陆之佛教,恐必须有改换僧伽生活之制度,今试论于左:
甲、佛教应当民间化
中国佛教自有寺院田产以来,僧伽以安心办道,固多足取;但与民间脱节,佛教不能普及于全国每一乡村角落,使人民得知佛教之教理者,恐亦系原因之一。今趁此重建大陆佛教之机会,提倡僧伽民间化,使全国省市县区以及乡镇村里,都有僧伽所至,设立佛教所,宣扬佛教教义,而利益民众;非但正合佛陀出世度生之本怀,而辅助国家化民为善,与法律军警文化教育并驾齐驱。正所谓“人以食施我,我以法施人”,又所谓“财法二施,等无差别”是也。故建设民间化的佛教,此其一。
乙、佛教应当大众化
佛教文献在中国合集各种藏经,以及近代之著作,总数在万册以上,除专门研究佛学者外,对于一般民间之宣化,最好以佛教的三皈五戒十善四摄六度为统一的课本;即人乘之菩萨乘,最当此时之机,亦即佛陀说法次第之本意。人人果能以五戒十善之基而自利,进而修四摄六度而利他;将各乡村原有之佛教小庙,组织佛教信徒护法会,请僧伽数人在此弘化,而僧伽衣食住用之生活费,建筑在信徒护法会身上,则僧伽可专心一志自修及弘法,而在信徒亦可藉此供养三宝而种福田。其办法如现今台中佛教莲社及凤山佛教莲社,使全国即娑婆而转成净土,人民向善,而国家自然太平,僧伽职志,亦在于此。所谓“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故建设大众化的佛教,此其二。
丙、佛教应当教会化
中国佛教制度,无论是法派或剃度派,小庙固属变相之家庭,即选贤之丛林,亦只顾本身一寺而已矣。往者,外国人讥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其实欲名符其实而称为一盘散沙者,唯有中国佛教寺院适当其称,所谓各顾各也。今后寺院既无田产,而法派剃派亦无人诤。最好将全国所有佛教之“寺院庵堂”统属于佛教会下(除社会之神庙),指定大寺院为佛教会会址,其余的或为佛教教育机关、文化机关、慈善机关。各佛教机关均以僧伽为领导,而以在家信徒为职员,僧伽合作,办理佛事。果依此法,不但革除私我,而佛教办事亦有人才,凡银钱账目一切事务,皆归信徒管理,而僧伽居领导及监督地位,既无慢法之愆,且有敬僧之福,佛法大兴,在此一举,故建设教会化的佛教,此其三。
丁、佛教应当教育化
佛教固然是一种理智的宗教,其实是一种真善美的教育,不过这一种教育,不像一般普通教育但着重于知识,并且注重于道德。有人光把释迦牟尼佛当做宗教家,其实他也是一位教育家。我们看他五十年的工作,他没有一天不是教人,到临死那一点钟,还是那样滔滔不绝的讲着。一般人把佛教当做宗教,他们以为佛教是着重于修养和道德,其实教育家就可以不必修养和道德吗?试看孔孟的教育就可以知道,由此也可以知道近代教育失败的原因,在甚么地方。佛教固然重在力行,我以为今后和一般在家人说法,我们不必把他们当做宗教式的学佛,我们可以调换一个方式,把他们当做教育式的学法。除了普通宣传劝化一般人受三皈五戒,修十善四摄六度外,对于一般求学的人,专门授论理学的因明,和心理学的唯识,以及哲学上的三论,印度、日本、西藏、中国及各国佛教的历史和地理,不妨仿学校式的招生报名收学费,再加上英文和国文。我以为有一部分人会来求学,这一种学校式的佛教风气一开,不但把一般人的脑筋转移——将宗教观念转成教育观念,即僧伽的资格亦可提高,同时生活亦不难解决。听说日本收费听讲,已有这种先例,我以为是很对的;使一班人知道学法不易,同时也可以由学法而进入行果,亦弘法之一种方便。故建设教育化的佛教,此其四。
戊、佛教应当工作化
今后中国佛教的僧伽,既然没有了田产的依赖,所以每个僧伽必定都要有工作,不但没有从前那样的云水堂,即禅堂、念佛堂,恐亦不容许我们同从前那样安心行道,故每人必有工作。僧伽数量减少,资质提高,其工作的标准,指定五处:(1)会务,各级佛教会办事,(2)弘化,各处佛教所宣传,(3)教育,各处佛教学校当教职员,(4)文化,各处佛教文化机关办刊物编译等事,(5)慈善,各佛教慈善机关,如赈灾及医院中办事。故僧伽工作,只可在佛教内部指导,及佛教信徒相辅。今后佛教事业既多,僧伽人才缺乏,用不着僧伽去织布,种田,以及去社会上做新闻记者及当教员;纵大学中聘请僧伽讲印度哲学等等,亦须保存僧相和僧戒,否则只可称佛教中一位正信居士可也,以免中国佛教踏日本佛教之故辙。故建设工作化的佛教,此其五。
己、佛教应当系统化
中国佛教的寺院过于散漫,而日本佛教的寺院过于隔别,两者皆未得其中。今后重建大陆佛教,即依据五项事业为标准:(1)办会务事,(2)办弘化事,(3)办教育事,(4)办文化事,(5)办慈善事。其系统上不一致,如佛教会由县、市、省、统属于中国佛教会之下,其余四种亦然:一则有系统可以节制,二则免分宗互相排摈。其五种亦相仿五院,名虽不同,而意义重大。会务,即佛教行政机关,其余四种——弘化、教育、文化、慈善,即佛教工作机关,经费不必置不动产以惹麻烦,只临时向佛教信徒劝募。试看,现今台湾六种佛刊,那一种有不动产做其后盾?而基督教办教育,办医院,更可证明者也。故建设系统化的佛教,此其六。
庚、佛教应当文艺化
今后僧伽凡足迹所到之处,小则设立佛教阅书室,大则设立佛教图书馆,任人阅览。最好订立规则,收少数抵押金,可以巡回借出。能够到一处,即设立小规模的普通佛书文艺小丛书等流通处,推行佛化,以广宣传。故建设文艺化的佛教,此其七。
辛、佛教应当慈善化
佛教教义,凡略具文字者,皆知佛教文献之伟大,不敢轻视。最令一班人生口实者,莫过于说“佛教徒能说而不能行”。其故有二:一则由耶教徒努力慈善事业,故佛教徒相形见拙,二则佛教徒多重修养,对于社会事业总怕麻烦,致令一般人说佛教徒多属消极者。其实耶教徒办学校医院等事业,并非牧师自己出钱,皆由耶教信徒合力捐助,而牧师不过为主办人而已。此点,我希望今后佛教在家信徒多注意及之。凡遇佛教公共事业,应努力合作,其标准工作,即上面五种——佛会、弘化、教育、文化、慈善事业,集体而作。对国家、社会、人民有利益的事业去做,不但合乎佛教慈悲布施之教义,同时亦可博得社会人士之同情而赞誉也。故建设慈善化的佛教,此其八。
壬、佛教应当律仪化
佛教的制度,本来是最注重律仪,即现今之锡兰、缅甸、暹罗之僧伽,犹秉佛制。一传至中国、日本之后,一则因气候之关系,再则因国情之演变,势至今日,愈变愈远;甚至而不敢提倡律仪者,偶或谈之,以为人怀恨而成为众矢之的。佛教至此,已离法灭不远,凡有报佛恩之思想者,莫不痛心流泪!其补救之法,提倡在家学佛,严格僧伽出家。今试作一建议,以作改良佛教者参考。私意:主张今后之出家者——
(1)年龄 在五十岁以上,已过兵役时期,故出家后再不必荷枪杀人,违犯佛戒。
(2)学业 既在五十岁以上者,据现时教育发达,大多数人均已受过大学教育,则人才国家已代佛教培植好,不必在佛教中由幼年出家者而栽培小学、中学、而大学。
(3)职业 既受大学教育者,毕业后,一定在军政学各界服务,其经验丰富,不言可知。
(4)五欲 在五十岁以上者,则在青年时期,五欲已受过,世间酸甜苦辣,已经饱尝,娶妻生子,不过如是。且五十岁以后出家者,必另有其一番志愿。
(5)信佛 今后出家者,最好由正信居士而转为此丘,盖在求学及服务时期,对于佛教早有深刻认识。不但已受三皈,持五戒,且在佛教团体中兼做护法工作;对于佛教普通教义,早已多见多闻,通达明理了。
(6)资格 在佛教中有这样的正信居士来发心出家,护持正法,得佛教中大多数人赞成,我以为这种人来出家,在佛教中只有百利,而无一害;远则弘一法师,近则律航法师,可为一证。其年龄已过兵役,其学识已受大学,其服务已有经验,其五欲已受饱尝,其信佛已奠基础,其资格已得众人赞许。此等人出家,决非从前一般人之动机——或因病致,或因贫乏,或因孤独,或因失意。出家后则必精研三藏,工具已足,看破世情,道心大发,为护正法,努力宣传;在本身,在佛教,在人民,都有莫大利益。例如台中李炳南居士如出家为比丘,则佛教中四众佛子,必至全体举手赞成,故建设律仪化的佛教,此其九。
癸、佛教应当革命化
中国佛教的旧制如不改革,则重建大陆佛教实无从下手。如私人滥收徒众,传戒受戒而不学戒。还有上海、南京小庙的应赴僧,上海、宁波的马溜僧,四大名山的小房头,以及四大名山化小缘,剃派争小庙,法派争方丈,尤其是那许多无拘无束的马路僧,他们专门代我们宣传;纵有一万个太虚、印光和虚云这些老和尚们宣传,也不及他们一个在戏院,在马路上的力量来得大。这些佛教中的败类,你若无法革除,休想谈到重建大陆佛教!谈何容易?没有政府彻底来帮助改革中国的佛教,纸上谈兵,有何用处?故建设革命化的佛教,此其十。
结论
在往年最欢喜写文章鼓吹佛教革命,在南洋我办的《人间佛教》月刊,可说是专门鼓吹佛教革命的机关报,而见过那刊的人一定会说一句:“是的。”然而到现在,一则环境不同,二则自己总觉得衰老了,三则谈到佛教改革,就要恼人恼己;挂名的闭关,何必自讨烦恼?故近来不但改革佛教的文章不愿意写——写也无用,于是,即一般的文章也不欢喜提笔了。在好的方面说,保养太和,免生烦恼;在坏的方面说,我自己承认已消极退化多多了。
中国佛教会通知书和聘书在五月就寄来了,说要我写一篇《重建大陆佛教组织计画书》,我接到后,自言自语道:“无用,何必?”故两月来都忘记了。昨日阅 国父第三册演讲集,在香港大学演讲时说:“他为甚么会有革命的思想?”我当时又回忆到 大师所说的:“因为中国佛教没有办法,才要我们出来。”因打了这两枝强心针,才写了这一点废话,还请诸位师友们原谅和指正。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三九、中兴佛教讲话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四○、我对于改良佛教的一点意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四一、我对于中国佛教今后改良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四二、我对整个佛法的看法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四三、评《整理佛教意见书》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四四、重建大陆佛教的刍议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四五、我对台湾佛教的希望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一、理智与感情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二、思想与文字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三、责任与光阴
-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四、消极与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