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深妙义,唤醒梦中人

  念佛深妙义,唤醒梦中人

  大安法师《彻悟禅师语录》讲记

  “佛悟此心,如醒时人;众生迷此心,如梦中人。离醒时人,无别梦中之人,岂离梦中之人,别有醒时之人耶。但梦中之人,当不自认为真,亦不离梦中之人,别求醒 时之人。唯应常忆醒时之人,忆之又忆,则将见大梦渐醒,而梦眼大开。即梦中能忆之人,便是所忆醒时之人。而醒时之人,非梦中人也。梦中人众多,醒时人唯 一。十方诸佛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此乃即一即多,常同常别,法尔自妙之法也。念佛之意,大略如此。”——彻悟大师

  我们常常讲,念佛法门义理极深,是一代时教,深法作浅法讲的一个楷模。我们看这段话,是不是义理极深呢?有时候我们绕来绕去,这在 谈什么呀?好,这进一步从“心佛众生,等无差别”,我们跟阿弥陀佛心性平等、共有这一点再进一步来探究。虽然我们跟阿弥陀佛共有的这个心性之体平等无二, 但是在它的断惑、修德的层面,是有差异的。阿弥陀佛因地发大愿修大行,圆满大愿的过程,他已经悟到了这个心性,契证到心性的圆通常,把心性的无量光寿彻底彰 显出来了。这样就好比他是醒过来的人,醒了的人就是佛,醒就是觉啊,从无明梦中醒过来了,朗然大觉(成佛)了。但我们这些众生呢,虽然也有无量光寿的心性,但是我们在梦中,还在迷惑颠倒, 反而把这个无量光寿的心性当作起惑造业的能量,轮转不休。这就像梦中人,还在睡梦当中,他醒不过来,一个梦接一个梦,而且大多数都是做的噩梦,噩梦一环扣一环。我们这个心性早就迷失了,有无明就是大梦,所以称为“无明大梦”,我们都是梦中之人。(《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譬如有人,梦见种种变异事等,及其觉已,所见皆无。凡夫亦尔,无明梦故,妄于诸法生实体想。诸佛觉已,皆无所著,故能十方一切世界,一念示现无量佛事,自在无碍,利益成就一切众生,皆令悟入无量深妙解脱门故。”——括号内的文字系了悟子所加,下同)

  我们了解了这样的差异,就要念佛醒来;但尽管有这个差异,仍然跟醒时人是密切互动的。我们这个梦中人(假我、我执)是从哪儿来的?不是凭空而来的,他还是不离开醒时之人(真我、佛性自性)。所以离开醒时之人(真我)就没有梦中之人(假我)。我们做六道轮回的梦,噩梦不断,但是无量光寿(阿弥陀佛)还没有离开我们,它时时还在观照着我们,还在如母忆子地怜悯、护念我们,但是我们不知道有个伟大的母亲在怜悯、护念我们。母亲就是无量光寿,在事相上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按: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极乐世界即一真法界。《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彼佛久远实成、法身常住。”《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云:“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华严经》云:“如来宫殿无有边,自然觉者处其中。” )

  其实我们在做轮回梦,就好比一个富甲天下的转轮圣王,他睡在一个很华丽的龙床上,穿着很华丽的衣服,长相也非常庄严,非常魁梧。他睡在龙床上,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蚂蚁。蚂蚁在那个台阶上找食、觅食,找饮食。恰好那个台阶上有一点比较荤腥的食物,这些蚂蚁都赶紧去,争 夺那一点点荤腥的食物碎末,相互之间还在那里竞争、打架。当在做梦的时候,床上的这个转轮圣王,他在做这个蚂蚁梦的时候(唐朝淳于棼所做的南柯一梦正是如此),他的全体就是那个蚂蚁,他不会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在那个庄严的床上有这么一个庄严的真我,他做梦一下子变成那么陋劣的一个蚂蚁。同理,我们现在在六道轮回中这么苦不堪言,面目可憎,但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佛啊,不知道自己的家乡是极乐世界。我们虽有佛性却在睡梦中造业受苦啊。

  他做的蚂蚁梦,就好像我们在这儿轮转,忘记了我们就是阿弥陀佛那种身相庄严的事实。但梦中这个蚂蚁跟做梦的这个国王之间的关系,不一不二,不离不弃,是这个国王做梦梦成了蚂蚁,那个蚂蚁 如果一下子梦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哎!原来自己躺在龙床上,我是这样庄严的国王啊!我怎么会是这么卑劣的一个蚂蚁呢?”大家仔细想一想这个道理就明白了。所以是“不离梦中 之人,别求醒时之人”。你就是梦中的蚂蚁(或人),那醒过来你还是醒时之国王(或佛),那么庄严。所以只要在梦中,你不把那个梦境当作真,你能理解梦境的空性,梦幻泡 影,看破放下,你当下就是觉者(圆觉经:“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不离梦中之人,你当下就是醒时之人。诸佛如来示现在这个世间干什么?就是来唤醒我们(按:《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世尊告阿难曰:如来所以兴出于世间,说彼佛不可思议、真实功德、光明名号利益大事因缘。是故我说难值、难见、难得、难闻。若有众生,有闻此法者,皆应信顺,如法修行。”《法华经》云:“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为诸众生开示悟入如来知见。” 善导大师云:“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我们本来就是具有佛知见,本来就是无量 光寿,只不过是在梦里面,在梦里变得这么卑劣,在梦里面受苦,大叫“救命”。大家或作过父母,当你的小孩在睡觉做噩梦,喊着“救命啊!这个老虎要咬我!”那作父母的是不是真的拿一个工具去打老虎啊?你帮助他的最好办法是:“醒过来!醒过来!醒过来!”(心经般若咒即是此意:“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意即醒来醒来,快快醒来,大家都觉悟成佛!)醒过来噩梦就没有了嘛,这就是对他最大的帮助。

  诸佛菩萨示现八相成道,也就是为了让我们醒过来而已。为什么要说那么长时间(21年)的般若系经典?要谈诸法的空性,要不断地说诸法的苦、空、无常,如梦如幻如影如电如露,这都是为了让我们醒过来,不要把梦中的境界当真!你能从梦中醒过来,你当下就是醒时之人,当下就知道原来我还是这样庄严的转轮圣王,而不是一个可怜的蚂蚁!是不是啊?(《华严经》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著,则一切智、自然智等,即得现前。”《大般涅槃经》云:“若有人能供养恭敬无量诸佛,方乃得闻《大涅槃经》。薄福之人,则不得闻。所以者何?大德之人,乃能得闻如是大事。凡夫下劣则不得闻。何等为大?所谓:诸佛甚深秘藏,如来性是。以是义故,名为大事。”)

  但是,这个生死大梦要彻底醒过来却非常不容易(一般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所以,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就找到了一个让我们醒过来的简易方法,就是让我们在这个轮回梦中忆佛念佛。因为佛号里面都是朗然大觉的大光明境界,都是醒过来的大涅槃境界,都是醒时之人(觉者为佛)的功德,所以就让我们常常忆念这个名号、执持这个名号。你念念念阿弥陀佛,越念越亲切,就是“声声唤醒梦中人”。我们的主人翁(佛性、真我)在睡觉,在酣睡,现在要把这个酣睡的主人翁唤醒,就是无量光寿(阿弥陀佛)。怎么唤醒呢?通过念佛唤醒。如果不念佛,那么他就永远睡在那个地方,永远执著他梦里面那个卑劣、虚幻、污浊的身体以为他真实的身体,我们众生可怜就可怜在这里!!!

  所以诸佛就让我们念“那摩阿弥陀佛”。大家都有这个体验,有时候做恶梦,梦到冤家对头要追杀自己的时候,作噩梦时反而容易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念,境界马上就变了,就会醒过来。但这只是个小梦醒过来。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至心念佛,就像夜梦中冤家对头拿着刀要杀我们的时候,那样至诚恳切地念“那摩阿弥陀佛”、“那摩阿弥陀佛”……你老是这样真为生死而念佛,那个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都渐渐被你破了。破了惑业你就知道:原来我确实也是阿弥陀佛啊,我怎么是梦中那个苦恼的 众生呢?所以念佛念到这个梦慢慢地醒过来,梦眼大开,这就是“明心见性”。我们就不是在梦中看到那个虚幻的境界(娑婆世界),梦眼大开就知道原来我无量劫来所做的轮回大梦都是假的,都是妄心幻化出来的,我怎么那么傻去以假当真!马上智慧就开了,梦眼大开,这就是般若智慧开了,慧眼开了,法眼开了。这时候才知道,在梦中念佛的那个人成了阿弥陀佛(《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明乎此,方为深信因果),你看多亲切啊!(夏莲居曰:“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法藏菩萨发愿是让我们大家都往生净土成为阿弥陀佛,都是无量光寿的。这样也就知道,醒时之人无量光寿,与梦中人在体性上不一不异。所以,有两句话是我们祖师常常说的,你通过这个梦喻了解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跟阿弥陀佛体性无二,就是“内重己灵”。向内心要尊重自己的这一念心性的尊严、灵 性,它是可以成佛的,它本身就是无量光寿的。但是这个“内重己灵”,我们还是信不及,显发不出来,所以就得要“外慕诸佛”,仰靠阿弥陀 佛来把我自己的佛性——“己灵”完全彰显出来。那么我们的“己灵”和诸佛都是平等无二的。所以如果在梦中能忆佛念佛,我们梦中之人原来是醒时之人;换句话说,醒时之人也就 是由于一念无明妄觉,成了梦中之人。所以在佛的眼里,一切众生都是佛,但是众生虽有成佛的秉性,却由于迷惑颠倒,六道轮回,冤枉受苦,这叫可怜悯者,枉作轮回苦!众生本来是无限尊严的一尊佛呀!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在无明大梦的人众多,从梦中醒过来的只有唯一(祖师云:“三贤十圣皆在梦,唯有如来称大觉。”)。这里讲“唯一”不是一个,是说什么呢?就是 他醒来之后就是“一”,在梦中就是“多”,梦中为什么多呢?由于梦里面各人的业力不同,他所感招的境界不同,受的苦乐的状态不同,它的差异性很大。但醒过 来之后,就好像众流回到了大海,等同一味,它是平等相,唯一。所证到的是“一”不是“二”。这里用《华严经》的一个偈颂:“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就是说十方三世一 切如来,醒过来之后,所证到的是一个法身,是同体的法身,没有多个的法身,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这时候他的心也是等同的,是一 个心,这种心诸佛所证到的,都有大慈心、大悲心、平等心、怜悯心、欢喜心、清净心,它都是一心。那么一心里面所开发的智慧也相等,契入到那种一心的体性就 能开凡夫大用无量的智慧。这种智慧有根本智、有方便智,这些智慧,诸佛所证到的能力也是一样的。那么智慧显现在“十力四种无畏”,它也是相等的。佛的果地 上的十种力,这是佛教常识,但是我们还是要了解它,这样我们对成佛就有一种向往之心。成佛有什么好处?成佛具有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无量的德能庄严。相比之下我们众生实在太可怜了!

  “十力”,就是,佛能够知道“是处非处之力”,知道你修这个因能得那个果,修不同的因就不能得这个果,“是处非处”都了 了明白,知道一切众生的业力差异,知道在禅定解脱当中的种种境界,知道众生的种种理解,众生种种的好乐,知道无量的宿命,他的天眼,他的宿命,宿命通,知 道众生什么时候永断烦恼习气,这些他都知道。如来的十种力,就具足着普度一切众生的力量。“四种无畏”,佛讲经说法如狮子吼无所畏,他说自己是一切智人, 这样说出来是无有畏惧,他就是一切智人。他说自己漏尽通,他无所畏,没有畏惧,他就是漏尽通,一切烦恼习气都没有。当他开示众生的时候,说你做某件事情是 会障碍修行、障碍正法,这个说障道法无有畏惧。以及你修什么法能得什么果,这样的过程说出来无有畏惧。但这种十力、无所畏也是平等具有的,这就是把我们心 佛众生等无差别这个心性展开之后,他具足的法身、报身、应化身、无量的功德,诸佛都是平等的。既然诸佛平等,也是一切众生平等,我们成佛也具有跟佛一样的 “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具有这样一个德能。

  这就是具有大乘圆教的道理,即一即多,常同常别。即一即多是什么意思?刚才我们讲过因陀罗网的珠子的比喻,一个珠子里面,含摄着所有珠子的信息,不就是 即一即多吗!即一个珠子含摄所有珠子的信息。也可以说即多即一。这多个的信息,也就是一个。所以常常说,一法具足一切法,就是这个道理。你修一个法,就具 足所有法的功德;你念一尊阿弥陀佛,就等于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你往生西方净土,就等于往生到十方无量的刹土,这就是即一即多。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 会说,“我光念阿弥陀佛够吗?我是不是还要念地藏王菩萨,还要念观世音菩萨,还要念药师如来?”好像你给每一个佛菩萨都派了一个任务,派了一个功能。从差 别性来看,你这样讲也不是说没道理,但是从大乘圆教的理念来说,你要坚信,你念一尊阿弥陀佛名号,就等于念到所有佛菩萨的名号功德。因为一法具足一切法, 这就是即一即多。

  常同常别,常同,同是从圆融的角度,从理体上来看,它是平等的,它是一相的,这就是它的常同。但是它有别,常别是从行布的角度,从事相的角度,从缘起的 角度,又有它的差别。比如阿弥陀佛跟十方诸佛的功德,从所证的法身来说,他是同等的,就是“力无畏亦然,一心一智慧”。但是从事相上、因地发愿来看,他又 有所不同。阿弥陀佛发了一个超胜十方诸佛的大愿,所以他显现的无量光,在应化身方面,在兑现他因地的愿力方面,能够遍照无量无边的刹土。然而其他的诸佛, 由于愿的不同,有时候其身光,或者照一由旬、二由旬、百由旬、千由旬,乃至一佛刹、二佛刹,乃至百千万亿佛刹,它有这个差别。但是阿弥陀佛的光可以遍照无 量无边的佛刹,只要有众生的地方他的佛光就能过去,就叫无量光,这就跟其他的诸佛又有差异。这差异是他因地当中发愿不同所导致的差异,这样来理解常同常 别。这就《华严经》讲的圆融和行布的关系:圆融是理体的常同,行布是事相上的差别。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碍圆融,理和事之间一定要把它观照到。这些事情都 是在法性当中自然而然的无作妙用,不加造作的,不加谋划的,它在法性当中自然就会运作出来,自然就会显现理体当中的圆融和事相上的差别之相。那么念佛的大 意,概略就是这个样子。

  你看念佛可不简单呐,它里面包含着大乘佛法最圆顿的理论作为背景,作为它的依托。但是佛很慈悲啊,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对于上根利智,可以跟他讲这些理 论;对于中下根机,不懂,不懂也没有关系,你老实去念,也能够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潜通佛智。慢慢地,念得久了,也能把这些“常同常别,即一即多”,这些醒时 和梦中的内在关系,你也慢慢地明白了。但一开始可能觉得很难明白。很难明白也没有关系,你就认可自己:“我是还在梦中之人,我怎么醒呢?念佛就能醒,醒来就是佛!”你只 要有这个观念,就很了不起!(经云:“汝是未成佛,我是已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我们不是一般的晚上睡梦的醒,而是从无明大梦里面醒过来,那可了不得了,你一醒过来就是佛了!醒来发现自己本来是佛,就好像那个蚂蚁梦,它醒过来原来是一个转轮圣王躺在华丽的床上。这梦眼一开,可是大吃一惊了。所以这桩事情如果没有佛跟 我们讲,我们哪里会知道啊!当我们在一个蚂蚁的状态,就执著我是蚂蚁,蚂蚁王国,在蚂蚁王国我要当什么官,我要去保持我的位置,它通身都是蚂蚁世界的观念,哪里会想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一个转轮圣王?(这是转轮圣王睡觉做梦成为蚂蚁,我们是自性佛做梦成为人类)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自性就是阿弥陀佛啊,我为什么还在梦里轮转不休、贪恋不舍?!阿弥陀佛如慈母呼唤了我们十大劫, 我们还不赶紧回极乐世界去?这个娑婆世界的客路溪山,谁想贪恋就让他贪恋,我要回归到极乐世界的极乐故乡,故乡明月还在召唤我们,故乡明月还在照亮我们,只不过我 们还在做梦而已。要回家!要成佛!念佛大意就是这个样子。如是相、如是性、如是说、如是教、如是行、如是证,就好了。(《圆觉经》云:“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于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大经》云: “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印光大师云:“我今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大安法师:众生如何与阿弥陀佛相应?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摘自《彻悟禅师语录》)

  净心,就是谈行持了。《华严》讲圆融和行布,圆融可以一超直入、顿悟,在凡夫地上也能够见解与佛同齐,大彻大悟,但是在修证的过程当中也不无次第,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十地的过程,这是净心的过程。但是这个次第,也不如念佛殊胜,“亦无如念佛”。这话是不是溢美之辞呢?是不是在抬高净土法门,而且有些自我夸耀呢?不是这样的,这是有他的道理的。为什么清净心的行持没有比念佛更殊胜呢?因为“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一念相应一念佛”,体现了净土法门的一个本质特点:以佛的果地觉作凡夫修行的因地心,因心果觉相互互动、感应、沟通。

  首先我们从往生这个层面上来看,怎么叫相应?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要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到西方净土,去得阿鞞跋致,去圆证佛果。我们凡夫也发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心。凡夫愿往生的心和阿弥陀佛愿摄受众生往生的心,这两个愿心相应,首先要这样。

  然后,从名号的功德来看,阿弥陀佛名号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意思,无量寿是竖穷过去、现在、未来超越时间的德能、寂定,无量光是横遍十方超越空间的德能,所以无量光、无量寿就是法界的体性,就是一切众生的本觉。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的本觉,但都被汩没在烦恼、执著里面。现在我们一念觉悟,开始修行,这就是始觉。始觉就是净心的过程,始觉和本觉合一就是究竟觉,就成佛了。那么这句弥陀名号,就是我们的本觉;我们以信愿念这句名号,就是始觉。始觉和本觉相应,也就是我们能念的心是佛,所念的名号也是佛。佛佛相应,佛佛相念。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是第二个相应。

  第三个相应,就是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借助名号的媒介,投到了众生修行、修心的因心里面,所以叫因赅果海,果彻因源。我们这一念念佛的心,就涵摄着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之海。阿弥陀佛全体功德之海全体地渗入到我们凡夫众生的心里,所以我们能念和所念当下呼应,相应了。而这个相应是要以信愿作为前提的,深信切愿是相应的秘诀。所以我们一持念这个名号,马上就和弥陀的愿力共振、共鸣、沟通、互动。我们一念至诚地念,我们的始觉跟本觉相应,这就是“如子忆母”。《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说“如子忆母”,“子”就是我们的始觉,“母”就是本觉。母子相忆,母子天性相关,这就像我们的本觉和始觉,以空印空,似水投水,同质地对应在一起。所以越念越亲切,越念越欢喜,越念越超越人我是非的对待,把我们本有的无量光寿启发出来了。所以念佛是清净心的最上的一种行门。那么从上面的讨论来看,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完整地具足着“悟”和“修”。悟就是明心、开悟;修,就是净心。这句名号具足这两个重要法门的纲要。

  大安法师:念佛是明心之最要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摘自《彻悟禅师语录》)

  我们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所展示的无尽的庄严,尤其是忆念这句名号和持念这句名号。这句名号就是佛心,就是涅槃妙真如心,所以当下我们凡夫的生灭心就安住在清净心上,安住在真如之心上,就能够以巨大的能量使我们得禅定,得三昧,现前见阿弥陀佛。如果现前不能见阿弥陀佛,也能够带业往生,到西方净土,莲华绽开,见阿弥陀佛。这个“现前当来”,现前是现生得念佛三昧见佛,当来就是未来往生净土,见阿弥陀佛。无论是现前还是当来,必定是可以见阿弥陀佛。这时候所见的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自性的弥陀,就是这个妙真如心。所以念佛一法是单刀直入,不假方便,不需要借助参禅止观、持咒,就是一句名号解决问题。“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把我们的妙真如心、如来藏心打开。这就是“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入到无生法忍。所以说,念佛就是明心之最要,还有比这更直接的吗?“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不是一般的禅,而是无上的,无与伦比的,最深邃的,最微妙的禅。

  禅是什么?禅是佛心。我们在念名号的时候,这个名号就是佛心,就是无上深妙禅。我们已经安顿在这个禅上,佛心上,这就叫“此身已在含元殿,何必觅人问长安”,你已经在皇宫里面最核心的含元殿里面了,还需要去问长安在什么地方吗?就好像我们已经在北京的中南海,还需要到处打听北京在什么地方啊,怎么走啊?没必要。(待续)

  大安法师:怎样忆佛念佛?

  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这是吾人心识内具的能力。我们见闻觉知某个景物,这个景物便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储存了信息,比如我们曾经到过某地,现在作意回想一下,其景象就浮现在脑海里。忆佛就是在一切时、一切处忆念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和慈悲愿力,忆念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忆念六字名号的功德利益。

  忆是我们的内心系念牵挂,不能忘怀,就像家里发生了一件很重大的性命攸关的事情,这时候你在上班工作当中,无论怎么忙,心里面自然都牵挂着那个事情。所以我们以至诚恳切的心,把忆佛念佛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惟此为大,好像死囚渴望逃离监狱那样,天天忆想着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决定能救度我们,自知必定往生,心生大欢喜。遇上种种逆缘,他人诬谤,不生瞋恨,应作思维:“我是要往生西方净土的人了,何必跟他去计较呢?”

  如果污秽贪欲的心上来了,应思惟:“我都要去净土莲华化生了,怎么还能有贪欲的心呢?”看到贵重财物生起盗心时,应思惟:“我都要去西方净土,那里金银七宝具足,我怎么能去拿人家里的东西呢?”念佛忆佛能将阿弥陀佛的功德彰显在吾人身上,身心柔软,止恶防非,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便能降服贪、瞋、痴、烦恼,香光庄严,是故宜常念佛忆佛。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