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亦称《大阿弥陀经》(参阅汉译版本),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为“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经中介绍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所发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数量不一,最多为四十八愿...[详情]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之第八大愿

  第八皆得知他心念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意谓:设使我成佛的时候,净土中的天人悉皆具备他心智通,最低限度也能了知百千亿亿诸佛国土众生心之所想,如果此愿不实现,便不取正觉。人世的阅历告诉我们,要深刻了解一个人很难,原由就在于人大多会本能地掩藏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展示出来是给别人看的往往不甚真实,戴着厚实的人格面具来生活。所以了解一个人很不容易,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我们有他心智通,了知他人的念头,那么就不会被其外表的造作、表演所迷惑。现在政界、企业界用人都非常谨慎,不经过相当时间的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所安,便可能看错人、用错人。权力交给一个道德品性靠不住的人,将会导致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不仅世间的用人要看准人,佛法度众生更是要了知对方的根机,如果不了解众生的心里情况,善恶好乐,那么说法便不对机,所以首先要观察众生的根机。佛陀讲经说法时,首先要入定观察众生的根机,然后施设教法,对症下药,可见他心智通非常重要,比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正是建立在他心智通基础上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包括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官得官、求财得财,求菩提得菩提,都要满足众生内心的愿望。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先满足一切众生世间的愿望,令其对菩萨产生感恩的心理,然后次第讲说佛法的智慧。譬如开示世间一切有为法的梦幻虚假,涅槃的常、乐、我、净的真实无妄。持戒念佛的目的是往生成佛,这些都要建立在众生对佛法的信心基础上。所以了解众生的根机,应机说法,开启信心,悉皆需要他心智通,才有可能。如欲广度众生,如果没有他心智通,就难以措手。后得智差别智就是知道众生种种不同的根机,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应众生种种的差异而施设的。从本源自性来说,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一个字。这些都需要他心智通。阿弥陀佛很慈悲,带业往生的凡夫凭着自己的道力显现不了他心智通,佛便将果地上的心智恩赐给我们。不是仅仅知道众生的心思,而且遍知他方世界所有众生的念头。所谓善心、不善心、广心、狭心、天心、声闻心、菩萨心、饿鬼心等,悉能分别。

  吾人的念头众多且复杂,一弹指之间有九百个生灭的念头。生住异灭,极为迅猛,念念不休,都是八识虚妄心中变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为何难以产生诚信的关系?其原因就在于心的虚妄。世间的虚妄心所产生的一切承诺,大都靠不住。因为他自己都把握不了心念,他人更无从了知,所以人际交往中常布满陷阱,而他心智通能明了众生心之所想,这就好办了。我们初入佛门时,很难理解如来怎么会悉知悉见我们的念头,然依据现在的通讯技术,却可以比量而知,电视台知道收视率的多少,电信局能知道我们打了多少电话,而且随时可以监听、记录,连世间的技术都能知道通电话的次数与内容,如来怎么不会知道一切众生的念头呢?当了知起心动念如来悉知,那么作一个诚实的人,是最明智的选择。不得外显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心口不一,果报难逃,骗得了凡夫骗不了天龙护法,更骗不了佛菩萨,欲得佛法实益,要到诚实恭敬中求。带业往生的凡夫,能够遍知无量刹土无数众生的心念,乃是阿弥陀佛大悲弘愿加持所致。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