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症的ECT疗法 第三章 现代精神病学认定的

  第三章 现代精神病学认定的

  生物医学疑难症

  精神病学起步并不晚,中国古代医书上就有论述,西方也早有提及。但是,精神病学真正步入符合现代科学要求的轨道则是很晚的。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有效的抗精神病的药物氯丙嗪于1952年才合成,它开创了精神病学的新纪元。笨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发出来的。抗抑郁药物丙米嗪是1957年发现的。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血锂浓度测定技术的普及才算有了真正的抗躁狂药。

  况且,即使到了现在,二十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精神病知识的普及状况也不甚理想。九十年代出版了一本《行为医学》,杨德森教授在前言中说,在医学院校课程中,精神医学教学时数只有40个学时,对于五年学制医科学生来说,确实太少了。

  那么,精神病学揭示的躯体性症状的精神病就不大为人们所了解了,而因为它的精神病性本质,所以是传统生物医学难以医治的。

  以下根据中国工程院沈渔村院士在她获奖的《精神病学》一书中的论述,讲几种精神病的躯体表现。

  1、神经衰弱。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代码为56.2。我列出国家分类代码是为了说明这可不是我个人的杜撰,既有沈院士的权威,又有“国家标准”的根据。

  它的躯体症状:可以发生紧张性疼痛──头痛或肢体肌肉酸痛,还可以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包括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或降低、多汗、肢端发冷、厌食、便秘或腹泻、恶心(但无呕吐)、尿频、月经不调、遗精或滑精、早泄、阳萎等。

  这些症状,一般内科总以为自己可以治疗,但是,疗效必然不好,因是心理精神病,你让他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怎么行呢?

  2、疑病症。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代码为56.1。它的定义是: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一部位功能过分关注,怀疑患了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但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常不足以消除患者固有的成见。

  躯体症状可有:

  疼痛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约有三分之二患者有疼痛症状。常见部位为头部、下腰部或右胳窝,有时甚至诉全身疼痛,但查无实据。患者常四处求医,奔波于内外各科,毫无结果。

  其他躯体症状,表现广泛而多样,涉及身体不同区域。如口内有特殊味道、恶心、吞咽因难、反酸、胀气、腹痛、心悸、左侧胸部疼痛、呼吸困难、担心血压升高、体臭或出汗等。

  3、焦虑症。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代码为55.0。

  躯体症状有:以植物神经功能亢进为主,如口干、上腹不适、恶心、胀气、腹泻、胸紧、呼吸迫促、心悸、胸痛、心动过速、尿急尿频、阳萎、月经不调、昏晕、出汗。

  运动症状:紧张性头痛;在顶、枕区有一种紧压感;肌肉紧张痛或强直,特别是肩、背部;手有颤抖;失眠。

  在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时,心悸、剧烈心跳、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四肢发麻,甚至大呼救命。

  4、抑郁症。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代码为56.0。

  躯体症状有头痛、背痛、四肢痛、胃部不适、腹泻或便秘。甚至临床表现仅为躯体症状而没有精神症状,称为“隐匿性抑郁症”。

  5、癔症的躯体障碍。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代码为54.1。

  (1)感觉障碍。①视觉障碍:可突然失明或弱视、管视(视觉范围缩小,如同在管子中观物);②耳聋;③感觉麻木或感觉过敏,甚至出现疼痛。

  (2)运动障碍。抽搐,突然倒地,全身僵直,四肢抖动。

  瘫痪,以偏瘫或截瘫多见。

  失音或缄默,不能或不会说话。

  沈渔村院士还同时警告,“对癔症诊断时应十分慎重,因它可以模拟任何一种疾病的症状。”

  弗洛伊德博士曾发现一个名叫杜拉的少女,芳龄17岁,从现象上看,好象患的是阑尾炎,肚子疼,但经按阑尾炎治疗,毫无效果。弗洛伊德用他的精神分析法治疗,发现原来是杜拉曾被一个成年男人强行吻了一下,这对一个少女,产生了过度的心理反应:算来至今已十个月了。原来杜拉肚子疼是在模拟“临产”,而不是阑尾炎。治好了肚子疼,杜拉又开始跛脚,成了肚子疼的“后遗症”。事实上,无论是阑尾炎或妇女生产并不会落下这种后遗症的。又经分析,是被那男人亲吻一下造成心理自责:失足了。中国就有一句古话,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

  上述森田正马教授诊治的那位69岁的妇女,也曾被正规大学的医院诊断为胃癌、胆结石。

  你看,癔症竟是这样复杂而难以捉摸。

  有些人按时犯病,有些人一遇到某种情景就犯病,被称为“病理性熟路反应”,他本无器质性疾病,你企图让他吃药、打针去消炎、催产、排石,即使动手术割口子也治不了的,终于成为疑难病。

  6、心身疾病。这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标准中没有,但在沈渔村院士的《精神病学》中列有专门一章。

  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通俗地可以理解为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器质性病变。计有以下几类:

  (1)皮肤系统的心身疾病: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斑秃、牛皮癣、多汗症、慢性荨麻疹、湿疹等。

  (2)肌肉、骨骼系统的心身疾病:腰背疼、肌肉疼、痉挛性斜视、书写痉挛等。

  (3)呼吸系统的心身疾病: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神经性咳嗽。

  (4)心血管系统的心身疾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高血压、偏头痛、低血压、雷诺氏病。

  (5)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溃疡性结肠炎、幽门痉挛、过敏性结肠炎。

  (6)泌尿生殖系统的心身疾病:月经紊乱、经前期紧张症、功能性出血、性功能障碍、尿频、功能性不孕。

  (7)内分泌系统的心身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低血糖、阿迪森氏病。

  (8)神经系统的心身疾病:痉挛性疾病、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

  (9)耳鼻喉科的心身疾病:美尼尔氏综舍症、咽部异物感等。

  (10)眼科心身疾病:原发性青光眼、眼睑痉挛、弱视。

  (11)口腔科心身疾病:特发性舌痛症、口腔溃疡、咀嚼肌痉挛。

  (12)其他心身疾病:癌症及肥胖症。

  以上疾病均可在心理应激后起病,情绪影响下恶化,心理治疗有利于康复。有些疾病少不了对症治疗,但病因治疗更为根本,如胃溃疡的反酸,因抑郁而致,用抑郁药比制酸药当然更有效。

  我们在电影电视中也多次看到,儿子惹老爷子生气,老爷子血压一下子升高,倒在

  了沙发上,老婆子又是埋怨儿子,又是安慰老头,这里,高血压就是心因性的,属心身疾病。

  7、躯体化。

  躯体化是一种转换模式,一种心理机制,不愉快的内心体验改头换面转化为躯体症状,从另一渠道表现出来。

  躯体化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一个概念。

  根据Derogatis于1975年制订的《疾病症状程度测定量表》(又称SCL-90),躯体化有如下12种症状:

  (1)头痛;(2)头昏眼花或眩晕;(3)心前区或胸部疼痛;(4)腰背酸胀疼;(5)恶心或胃口不好;(6)肌肉疼痛;(7)感到呼吸困难;(8)感到身体阵阵发热或发冷;(9)身体某部位感到麻木或刺痛;(10)喉头内有梗塞的感觉;(11)感到身体某部位软弱无力;(12)感到手臂和腿沉重。

  关于躯体化,我们可以举出二例。如和人争吵后因咽不下这口恶气,转化为喉内梗塞感(上述第十),或由于工作、生活、学习压力太大,心理不堪重负,而转化为肩背或腰部疼痛,以示承担不了压力了(上述第四)。

  以上说了精神病学上讲的一些疾病,这些疾病有心理精神原因,躯体的对症治疗疗效不显,成为疑难症,按精神病或心理症治疗有效。

  当然,由于精神医学、心理医学起步较晚,对此中一些疾病按精神病或心理症治疗也可能疗效不显,况且有一些病一旦发生就成为不可逆的,如癌症。

  这时,我们不得不重新想起森田疗法,切断精神交互作用,改造人生观,只可惜疗程太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