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明月 14.茫忙与恬闲
茫忙与恬闲
在讲这题目之前,首先来想一个问题:自从工业革命之后,用机器代替手工、用动力代替人力。既皆如此,则愈工业化的国家,人民应愈清闲才对!因为一该做的事都给机器做完了,人还要做什么呢?但愈开发的国家,是否愈清闲呢?你觉得台湾二、三十年前和现在相比,是那个悠闲那个忙碌呢?现在忙碌!既然许多工作都已被机器代替,人还在忙什么?过去台湾要开始实施自动化时,许多人担心自动化之后将有许多人失业,结果不但没有失业,反而还更忙碌!为什么工业化之后,大家反而更忙碌?这问题你曾否好好想过!现代人究竟在忙些什么?
快慢之间
现在我们先用一个大家都了解的例子来说明:譬如汽车,很多人都有汽车,因为汽车可帮助人走路,一般人一小时可走四公里,快的话可走五公里,但汽车呢?在一般市区是一小时五十公里,高速公路可走一百廿公里,至于飚车的话可达一百八十。就涵蓄一点,以每小时五十公里比较步行之一小时五公里吧!如此以车代步便可节省十分之九的时间,然为什么现代人反而更忙呢?再如小时候煮一顿饭,要先劈材、生火,脸都熏黑了,而火未必旺起来。而现在的瓦斯炉「啪」的一声,火就很旺了,但现代人还是很忙,竟忙些什么呢?
现还是用汽车说明:汽车并非跟着人,一样由娘胎生出来,也不是上帝造好等人来用,汽车是要人类自己去造。用什么造呢?主要以钢铁居多,其他还有塑胶、橡胶等。钢铁也不像石头一样随处可捡,它得来不易:首先要人去采矿,再接着去锻炼,炼成钢后才好造汽车。等汽车造好之后,我们也非直接到汽车厂去买,还要透过许多经销商、销售员。汽车要汽油才能发动,于是又需大量的人力去开采汽油;而有了汽油后,又要有加油站;汽车要有马路才能走,所以又有许多人应命去开马路、做维修;还有人充当教练教人如何开汽车......如此繁多,说也说不完!这些人本来都可没事做的,但为了要使时速由五公里变成五十公里,所以才变得很忙碌──忙着为另一些人省时间。
同样饮食、穿衣等亦然。今天我们不必动手耕种,因有人专职于耕种;甚至不必动手煮饭,亦有人专门煮饭给人吃。衣服,更有的是成衣。很多本来该自己做的事,现在都有人分担了。这是从「省时间」的观点来说的,那省下的时间做什么?是在家里翻报纸、看电视吗?
分担与集中
省下来的时间事实上是去忙别人的事,在座当中有会计师专门记帐,自家的帐有多少呢?不!从年初做到年尾都作别人的帐。亦有人专门替人盖房子,自己的住家小小的,但替人盖房子,一栋又一栋;亦有人专门接电话......别人忙着为我省时间,而我也不得不忙着为别人省时间。
所以我们最初以为工业化之后会比较清闲,但其实没有,只是全部相加之后,再分配出去而已──总工作量一点也未减少,甚至还将增加。故现在的生活中,有一种「分担和集中」的趋势。分担是把自己份内的事分担出去,煮饭、洗衣皆有他人代劳。然把原本是自己的事分担出去后,却集中去做别人的事,譬如专门替人记帐等,各行各业皆专门处理某些事。这其中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指挥、控制,你知道它是怎样的一只手吗?它就是钞票的手,但钞票的问题今天不谈,只谈分担和集中。
专精与无能
把份内的事分担出去后,再集中处理一些专业的事,于是又形成第二种倾向:即专精与无能。对份内的事变得很无能,以一切倚赖他人故也。以前女孩子长到十三、四岁,必定学裁缝、刺绣,否则便嫁不出去;而现在到二、三十岁,还没拿过针线的人仍多得是。自己份内的事不专精,却专精于某类身外的事。
于是这当中又形成一特殊的情结:就是意愿与疏离。人对于自己的事会比较有意愿,因为是你需要嘛!肚子饿了自然想去弄饭吃!然若做别人的事,就必须透过另一个关系──就是钱的关系,才勉强去做。故那工作便与我们生命隔了一层。尤其现今的社会分工很细,而分工太细便愈没有成就感。煮的饭好不好吃自己清楚,做成的衣服好不好看心里明白,但分工太细往往看不到辛苦的成果,而导致疏离感。所以现代人多不喜欢工作,觉得工作是负担。
从如意到不如意
以工作是负担,故负担过后就要娱乐。从前的人可以说工作就是消遣,以既做自己的事,当能照自己的想法、进度去做;而现在一切工作既有进度,更无法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有上司或客户的种种要求,使我们一切不如意。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分担和集中的过程里,一方面要浪费很多时间,不管分担出去,或集中进来,都必须发时间去协调、等待、配合。二方面更要花费精神,因为沟通协调往往不是那么容易。譬如到餐馆点菜,赶快告诉服务生:不能太油、太咸……讲一大堆不怕他觉得这客人真啰唆,但等菜一端上来,嗨!怎么香菇这么多!我才不喜欢吃香菇哩!本来自己处理还简单迅速多了,而现在花钱花时间还不满意!有人想上班的工作太无奈,被压榨剥削光了,干脆创业去吧!然若自己当老板,就不需要沟通协调吗?仍要和客户沟通协调,而那也不见得容易。以前天塌下来,有高个儿顶,现在自己去顶吧!
刚才说总工作量并没有减少,只是将之集中起来再分配出去而已!但若加上分担和集中所花的时间、力气以及沟通协调所花费的精神,则何怪乎现代人都既忙又累!
资讯流通的反效果
这个时代所发明的交通工具,不论火车、汽车,甚至许多资讯设备,如电话、传真机、大哥大等,且问各位:这是叫人更闲还是更忙?照想象应该更闲才是,因为本来必须跑出去处理的事,现在打电话就解决了,不是该更闲吗?其实非也!因为这只有将分担和集中的趋势更极端化,本来分担不出去的事自己权且做一做,而现在可以打电话就分担出去,则有谁能不受诱惑呢?分担如此,集中亦然,因此,资讯愈发达的社会,人就愈忙。关于这一点我早就看得很清楚,因此,曾有人要帮我在山上装电话,我说免了吧!对方说:「不必担心钱的问题。」我说:「我不是怕没钱而是怕没命!如果装了电话,你们就有机会把山下的垃圾往山上倒,到时我还能『高山顶顶立』,到一边凉快吗?」
最初我们以为发明了这么多机器和资讯设备,人应该愈来愈悠闲才对,但事实上刚好相反,人愈来愈忙。今天我们可以吃到美国进口的面包,觉得很方便,如果一个人必需自己到美国买,那要花多少时间和金钱呢?但从美国运送到这里,已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我们是算不出来的!至于因为沟通协调而产生的情绪,更不知道有多少!现在的人都拚命打广告促销,为什么呢?都集中到我这里来好了!我是法律专家,所有法律的事全委托我吧!不得不广告,因若不广告,人家的事便不会集中到我这里来;而赚了许多钱,花了许多时间,却也只为把自己份内的事分担出去而已!
服务业的偏高
我们常说一个国家开发的程度,可以拿其服务业的比例来衡量,现在台湾服务业的比率已超过百分之五十了吗?我过去一直不了解,为何有那么多事好服务的?尤其在山上住一段时日后,已习惯山居目中无人的生活,待下山时坐车回到红尘,看满街都是商店,觉得好奇怪,怎么有那么多东西好卖,实在是因出了家,不然就将很好奇地去探他们竟都在卖什么?你卖给我,我卖给他,整天的生活就如此买来卖去,而且竟然每家生意都很好。这情形想一想,就是分担和集中而已!你们要的东西我这里有,全到我这里买吧!我要的呢?再到别人那里去买!不断的分担和集中,分担得愈光,集中得愈专,社会就愈发达。
国民所得的假相
现代经济学上常讲一个观念──即国民所得。其实国民所得的提高只是假相!我们可以简单讲几个例子:我们在家自己种田自家吃,这就没有国民所得!但如种稻自己不吃而卖给别人;然后再买别人的东西吃,这就有双重的国民所得。一个妈妈有了小孩后在家看小孩,这也没有国民所得;但如果她出外上班,而把小孩交给育幼院、托儿所之类的机构教养,那也有双倍的国民所得。所以国民所得的提高,只是代表人和人之间的依倚程度愈高,代表分担和集中的趋势愈极端化,代表钱财的流动速度愈来愈快,而不代表我们能自由支配的钱增加了。一笔刚进来马上又流出去了,曾听说台北一个家庭一个月要花上五、六万,七、八万,但就幸福快乐吗?很多人还是长期透支者呢(分期付款)!
安身立命
现代人一方面紧张忙碌,一方面又有很多情绪、烦恼,这都来自于分担和集中的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忙!忙得很无奈,忙得很迷惑。过去我住山时,曾有人问:「住山要有什么条件?」我说:「住山没什么了不起啊!原始人和野兽不都住在山上吗?为什么人就不能住呢?」但愈文明的人反愈不能住山,以愈文明的人份内的事都不会做,而会做的事到山上却都用不着。
这也就是说,虽在社会型态上,分担和集中的趋势,将愈来愈极端化,但这与我们的本性或安身立命的前提是不相应的。因此,我们若希望身心能安定落实,就必须从分工合作的社会型态,走回过去自给自足的时代。当然这不是一下子能做到的,但我们必须往那个方向去努力,把份内的事拿回来自己做。而不必再忙着做别人的事,忙着做一连串的沟通协调!
自给自足
要慢慢地使自己达于自给自足,在座的大德中有许多人认为我满有福报的,但其实我并没有比各位多得到什么呀!甚至我还不必申报所得税,因为我既是个低收入者,也是个低支出者!而别人之所以认为我有福报,那是因为我早已觉悟到一个世间的真理──人为求自在,就要先能自足,而自足又得从自力更生作起。从那时起,我就训练自己尽可能让生活的事情简单些,能自已处理的尽可能自己处理。我絶不让自己变成一个事事无能的人,连灯泡坏了也要请人来修理。这些生活常事,如果自己能作,也许三分钟就修复了;但如自己不能修,电话一通又一通的请人来,工人还不一定愿意来!等修好之后狮子大开口要你五百元,你说才三分钟的工作怎么这么贵呢?他说:「如果我自己送上门来,那可便宜多了!而现在却是你三番两次催我来的嘛!所以不能不贵一些!」
自在与依赖
佛法常讲「自在」,然现代人怎够资格讲自在呢?因为现代人都必须与他人同在,彼此依赖共存。如真只一个人在,可就要生存不下去了!我们都生活在互相依赖的社会中,既互相成就,也互相干扰妨害。所以现代人有许多气好受的,开口没多少好话,都在彼此抱怨。既要自在必先能自足,而要自足又必先能自立,因此,对个人食、衣、住、行等基本需求,应从分担的社会型态,慢慢收回成自给自足的状态,这是第一点:生活的自立。
其次是情感的自立。刚才说到这个社会经常需要沟通协调,所以滋生很多情绪,所谓「不平则鸣」,常需要找个人去倾吐。生活上能比较独立,对外界的倚赖必将减少,则情绪的问题也将渐减少!尤其已经学佛修行,更要用佛法的观念和知见,来调理自己的情绪,而不再像以前常叹「心事有谁知」!如果我们经常处在这种状态中,则怎么可能安稳呢?整天就像皮球一样蹦来跳去。所谓情感的独立,就是要用平淡的心,来看一切世间的事。
最后讲到思想的独立自在。现在的社会百家争鸣,徒然制造了许多分岐,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很茫然!我们要先建立知见的基础,然后再用正见去厘清许多现实的问题,这样在思想上才能慢慢走向自立独明的目标。
坦然无碍
现代人生活既不能独立,感情思想也不能独立,这怎么能自在呢?因此,今天的问题,是如何使我们在生活、情感、思想上都能慢慢步上自力更生的境界,尽量减少对外界的依赖。然这并不是要把自己关起来,变成孤独老人,变成山顶洞人。而是因自己对别人并没有要求期许,反更能坦诚相处!只有无事人才能真推心置腹、肝胆相照。
总之,今天所讲的重点,如何从茫忙到恬闲,主要在于我们能否从分担和集中的社会型态,走向自给自足,走向自在、坦然的生命型态,而其中的关键更在于培养生活的自立,情感的自立和思想的自立。
民国八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讲于龙善寺禅三,丘玲钏整理
- 上一篇:天心明月 13.烦恼与菩提
- 下一篇:天心明月 15.格式与局限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