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风雨 16.明与无明
明与无明
很多学佛的人,虽口口声声努力追求于「觉明」;但骨子里却宁愿延续其「无明」。这就像世间人,口口声声标榜着「自由」;但骨子里却宁可承续其「奴隶」──因为真得自由后,往往更孤单;真成就觉明后,必然地更绝望。所以世间人宁可做某种程度的奴隶,而不愿长伴因自由而有的孤单;宁可隐蔽在「无明」的象牙塔中,以保有其一厢情愿的希望,而不愿坦然接受因「觉明」而连带有的「绝望」。
何以「觉明」后反而「绝望」呢?这我们可举好些例子佐证:譬如「脱衣女郎」,乃为若隐若现,才具有挑逗性;因为「看不清楚」,才能有「幻想」的空间。在情侣之间亦然,为偶一见面,故能保有神秘的色彩;而结婚后朝夕相处,却将失去一切迷离的光彩。同样,有些「明星级」的大众偶像,也是因为大部分人都见不到他,于是乃随「新闻媒体」的炒作,而增加其「若隐若现」的魅力。然而如果你就住在他隔壁,经常见他出出入入,甚至还与他有些不愉快的事情,这时你还会着迷吗?人在青春期间,都有很多的理想与抱负;但等年岁渐长,却又多因循苟且!有人说:「因为年轻便是本钱,所以容有许多理想、抱负。」而我却说:「因为无知造化希望,所以容有幻想的余地!」
所谓「无知」,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一片空白」的无知,既不可能有想象的余地;一目了然,同样不可能有想象的余地。只有在一知半解下,最能发挥想象力。于是愈想愈美、愈想愈甜,遂衍生出无穷的希望。
很多人其实潜意识里也知道,如果看清真象后,便将失落一切希望;所以他们宁可像「驼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堆里,而不愿失落他们赖以生存的「希望」。
于是「无明」反而是造化的根机──众生皆为无明故,才赖以继续生存下去。这情况古德曾用一个譬喻:如狗绕着柱子,追逐着自己的尾巴。众生就像狗被柱子所蒙蔽,故不曾觉悟道,原来挑逗在面前的只是自己的尾巴而已,于是拚命地去追逐它。然而追得愈急,那尾巴也逃得愈巧。于是狗将穷年累月地追逐下去。如果有一天,狗觉悟了:原来我穷追不舍的竟只是自己的尾巴,便休矣!
同样地,众生如果觉悟:原来我拚命追求的,只是我的无知才幻化出来的希望,则他亦休矣──不止休于奔逐,也将休于生机、休于命根!因此,大部分的众生皆宁可继续「奔腾」下去,而不愿休止。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民亦知之,则不可使由之矣!古代的「愚民政策」既如此,推广言之,「造化弄人,又岂非如此」!为了让芸芸众生继续钻掇于生化的道途中,于是非但不能让他们觉悟诸法实相,并且还得幻化出许多虚无缥缈的希望,好让他们歧路亡羊,乐此不疲地继续追逐下去。
因此「无明」,既是「有我众生」、「贪习众生」所依恋,又是「造化弄人」之权巧诈计。于是从生至生,无明必如漫漫长夜,无时或已!
因无明而幻化希望,因希望而起造作,因造作而有诸业,因业而轮回不止,这真是一场弥天漫地的大骗局啊!但是大部分的人却还宁可继续沉沦下去,而不愿回头──被制约得太深了!可怜!哀哉!
这被无明造化所制约者,何止于为名为利、为情为爱的凡俗众生。即使有些「修道人」,抱着「有证有得」的幻想而做的一切努力,岂非亦是无明的傀儡。甚至那些自以为深发「菩提心」、「四弘誓愿」而欲广度一切众生者,又岂能免于无明造化之播弄?
于是从世间到出世间,也只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隔尔!犹如孙悟空筋斗云一翻十万八千里,却仍翻不出如来佛的掌心。纵观历代英豪、圣贤,究有几人,真是出世的觉明者?
故古德有谓:「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要真如雕鹏,搏扶摇直上三千里,翻出无明造化的圈套,真是谈何容易?因此,我总见到:某些标榜「出世解脱」的行者,或自谓「弘法度生」的大菩萨,却如苍蝇舐血般地套牢着猎物不放,这又何足怪哉!
- 上一篇:禅林风雨 15.单调与迷彩
- 下一篇:禅林风雨 17.大乘与小乘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