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
恒河
菩提伽耶的诸圣迹都散布在尼连禅河的西岸。佛弟子们几乎要将尼连禅河看作佛教的“母亲河”,她向北缓缓流淌,最终与印度的母亲河——恒河相会。
恒河是印度最古老、最神圣的河流,是印度人的理想之河。从出生到死亡,印度人都离不开恒河。传说在恒河边,住着主导人们命运的湿婆神。印度教徒的一生中,如果想要长寿、平安,就要得到神的佑护,就一定要到恒河中沐浴,以此洗刷灵魂。恒河,是他们忏悔业障、求得神佑的地方。
当年佛陀证悟后,往来于恒河两岸。他经常以恒河作为启发众生的譬喻。在佛经中,常常可以看到“恒河沙数”的譬喻。恒河边留下了许多佛陀度化众生的故事。
佛陀在恒河畔的菩提树下觉悟成道后,去寻找五位比丘。沿途受到迦耶山龙王和施主的宴请,抵达恒河岸边时,佛陀找到了船夫。船夫要求先交船费,佛陀说:“朋友,我实在没有钱给你付船费。”说罢飞向天空。船夫见状追悔莫及,晕倒在地。频婆娑罗王听说此事后,便下令从此不准收取出家人的船费。
王舍城有一位名叫毗蓝陀卫圣的拜萨族婆罗门,他虔信佛法,让儿子出家。其子追随佛陀,刻苦修证,终于证得阿罗汉果。他性情慈善,遇到同参道友罹患疾病,总是不顾一切地去帮助救护,佛陀称他为“慈怀第一”。他的慈悲心时常感化天地,他渡恒河时,喊一声“贤母停流”,恒河便瞬间停止,不再流淌。
有一次,佛陀在恒河边向众比丘讲法。这时牧牛人难陀拄着手杖前来向佛陀请教,手杖刚好戳在一只青蛙身上。青蛙想:虽然我会死去,但此时喊叫会打断难陀问话,于是在向佛陀的祈祷中死去,其后转生为天神,并到佛陀面前了悟了圣道。牧牛人请求出家,佛陀让他把牛群交还主人后再来。他赶着牛群边跑边喊:“我怕呀!我怕呀!”经常与他一起牧牛的人见状,问他怕什么?难陀说,我怕生老病死。他把牛群交给主人后,来到佛陀面前出家,获证了阿罗汉果。
还有一次,佛陀渡过恒河,看到五百个干枯成一堆的饿鬼,便加持他们令其张口,目犍连给他们喂了水,后来这群饿鬼虽然死了,但都转生为天神,明悟了真谛。
我们到达恒河的当晚,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坐上一只小船,在船上供灯、放生,并且划到了对岸,取恒河沙,作为朝礼佛陀圣地的重要纪念,回来赠送亲朋好友,祈愿大家都可以平安吉祥。
恒河是无数印度人精神和信仰的归宿,平常而见伟大。我想起佛陀时代的一则故事:有位沙门在恒河边静静地散步,有外道问:“你们佛教为什么不四处去传教?”沙门回答他:“你看,就像这流淌着的恒河水,日夜不息,人们渴了自然会来河边饮水。”
- 上一篇:菩提场与金刚座
- 下一篇:瓦拉纳西的鹿野苑遗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