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五蕴魔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总第十二讲之:五蕴魔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25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五蕴魔
五蕴魔也称为五阴魔,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亦称五阴)”当中产生的魔障。 对这种魔的破除,是我们修行的一个首要任务。
这里有五个圈,就像是一个枪靶子,打靶用的,我们要打的就是这个靶子,修行道路不管怎么转移,一定要瞄准核心的这个,最核心的任务在这个靶的中间。
经“色”而“受”而“想”而“行识”,我们的修行就是这样层层深入的。为什么要把色受想行识画成从里到外的一个一个圈,而成为辐射状呢?
象剥芭蕉杆一样,与“色蕴”相关的魔出现得最早,在你功夫最浅的时候他就先出来。等到把色阴区里面的十种魔都解除完以后,受阴的魔才真正出来,受阴(的魔)都解除完以后,想阴(的魔)才出来,最后识阴核心的魔才出来,把识阴的魔断尽,你就至少是一个六地菩萨了。果位不遥远,就在眼前,瞄准中间出击。不过我们要把色阴区域和识阴区域魔的情况了解清楚,如果不清楚,我们也是时时处处被引夺,总还以为自己所着的魔境是自己的性格,或者这是我的尊严,事实上都是问题。
色阴的魔有一些特征,魔眷和别眷,主要是对于“圣道”直接障碍。
所谓“圣道”,就是对于圣谛(世俗谛和胜义谛)的修行,他让你失去对胜义部分将要获得的证悟。“圣道”这部分特指人无我空性的收获,所以面对人无我空性所作的障碍,我们把他称为“五蕴魔”,或者是“五阴魔”。这种魔有魔王的妻子和其他的亲戚朋友。可不要当这个只是譬喻,而是真正有他的妻子眷属的。生命的层次是多样的,当我们心所执的外境实有存在的时候,很多魔的生命也实体存在着。为什么一个人发起菩提心的时候魔王的宫殿就会震动呢?在实有的领域,相互之间都会有一些牵扯、有一些瓜葛。
魔王的妻子在禅果将要成熟的时候就投五花箭,这种箭拿在她手里,上面有五种颜色,看着一个人将要获得一个成果了——悉地或禅定,她便在将得未得那个界限的时候,一箭抛下去。这人受了一箭。这不是普通的箭,让人产生一种特殊心态,这个心理帮人从将要获得的成果中退出来,得不到收获。
第一支是关于我慢行的箭。一箭扔下去,中箭了,马上我慢心就起来了:“唉呀,我修行好,你不如……。”这个我慢心出来了。
第二支箭是“欲贪行箭”。看到好东西,真的舍不得。像佛教有一桩关于紫金钵的公案。有位禅师久修功深,本来一入定了鬼都找不到他,但是皇帝送给他一个紫金钵,鬼就想,这个人他有一个问题,他就喜欢这个紫金钵。等禅师入定的时候,鬼就到旁边来刮这个钵,刮得吱吱噶噶、吱吱噶噶的响,禅师就想:“我那个钵,怎么老有人在动、在摸这紫金的钵呢?”他一动这个念头,执著就有了,鬼王冲到身边来,把链子往他颈子上面一捆:“我们抓你去地狱。”这个禅师就害怕了,一下决心,砸钵用功,最后证果。执著、对于世间事物的执著喜爱,这就是修行的一种障碍,是“欲贪行箭”的袭击目标。
第三是嗔恨行箭。
第四是愚痴行箭。
第五是嫉妒行箭。
不光只是修行人内心里会自生这样一些魔,而且在所经历的环境中也会突然产生一些魔障。在环境当中产生问题那就不是魔王妻子干的事了,是魔妻子委托她的亲戚朋友去安排的,安排你在路上撞到一个不好的人,或者是安排你刚刚到一个地方,就发生一起打架斗殴的事件………,你去被动地经历一下,即著了斗争行魔、增贪行魔、扰乱行魔、变邪行魔,都来了。
这是五蕴的魔障,他们的来源方式是以上所说的这样,但体现到一个人身上,他就是在“色受想行识”的“色”身上面产生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你刚刚想修行,就突然遇到一个外缘,撞一下车或者腿疼什么,腿盘不了,或者是坐不住了,这一下烦躁了,修行必须要退,往往都是有一些魔众在作障碍。
解决这些魔障以后,会有一些什么变化呢?
《楞严经》中,最后有五十种阴魔(我们如果有时间《楞严经》最后的五十种阴魔这一段应该认真读),释迦牟尼佛已经说完了正法,准备休息了,“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重新又回到大家当中,来说五十种阴魔的情况。修行当中对于法无我空性的证悟,我们可以说“是会比较大方爽快一些”,人无我空性这一部分的修行是比较困难的,我们的一些根本执著都和身见有关,凡跟身体有关的烦恼都是比较难以解脱的。
人啊,大多数时候只能顺着身体的需求来,或者是需要睡觉了,需要吃饭了,营养不好需要营养身体了,或者肺活量不好,需要跑步锻炼身体了……顺着各种需要。但如果人无我空性这一部分的烦恼被解除了,所获得的受用是最现实的。
我们知道八地菩萨获得了“意生之身”,业缘之身才可以永尽。那么在八地之前呢?我们修行过程当中,如果对于人无我空性逐步证得,会有一些什么反应呢?
光谈色阴区域,在《楞严经》当中说,第一种收获,叫做“舍出蜒蛔”。这里“蜒蛔”这个词汇,指的是一种蛆虫,就是我们肠胃里面、肠道里面的一种寄生虫,一种小生命。在禅修过程当中,突然从身体内部一下子舍出蜒蛔,它就落到你身体旁边,从身体里面就出来了。这种东西就是因为自己对于人无我空性的证悟,对于色身的执著放下了,它自然的就离开身体了,放不下“我”的时候,这身体哪是“我”的?全是它们的。放下“我”了,你无“我”了,这身体才是“我”的。
小孩的时候,腹内的各种虫,还能够通过医疗、吃药的方式解决,让他们出来,但成了大人就很难。为什么?因为我们对于色身的执著越来越重,这身体就不是我的了,他们要用就是他们的了。
在人无我空性获证的时候,“舍出蜒蛔”这个结果突然就出现了,就在你身体旁边,离开身执它们就离开你。所以说,你不修行的话,这身体哪是你的?!
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人的修行就这么奇怪?他只是在打坐,什么功夫都没有,他就是执著减少了一点,为什么那个虫会从身体里面到外面来?他又没有动手术,它为什么穿越物质的障碍就能出来?要想了解这个问题,就要了解为什么我们身体里面能够有这个障碍?
有(蜒蛔),就是因为人我执著,执着是真正的外壳,因为存在这个人我执著,才形成一种将蜒蛔尘封在身体里解放不出来的障碍,跟我们的死亡是同一个来源,人的死亡也是因为如此,人的极大的烦恼也是因为如此。
过去的孙子兵法就很诡,知道这个人脾气大,在用兵当中经常安排一些挑逗他出兵的计谋,使他火上浇油的时候冒然出兵,然后把他灭掉。人性为什么有这样一些特定的弱点呢?这个弱点是与业力有关的。蜒蛔的业力跟人性当中的这种弱点也相辅相成。当你执着身体实有,组成实有身体的是更实有的各类与你无关的生命,你执着的“我的身体”,成为它们生存的窝,它们让它们的“窝”成为你所感觉的“我”!但佛很智慧,只是称他为“行厕”。在座的一些女同学不会有意见吧?!
在此之后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你在这里打坐,在这里进行中观修习的时候,突然发现身体不在这儿了,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去了。当年虚云老和尚在武汉归元禅寺主持的那一次禅七上,就有这么一件事,打坐的时候,这个打坐的人自己没感觉自己在空中在飘移,然后渐渐就腾空了,从“西单”移升到“东单”去了,别人都觉得很奇怪,他就觉得没什么,他还是在用功。
这就是因为“色阴区域”逐渐在解围,在解除人我执著的围困,我们要想了解他为什么能够飞起来,从这里反向思维,就要了解,为什么坐在这里的人只能坐在这里,为什么你的这个身体今天进了这个教室你就只知道这个教室里面的事,教室外面的为什么不知道。
这是我们的人我执著给我们产生的一些约定俗成的“障碍性概念”,这些障碍是我们修行要解决的问题。五十种阴魔从外层,像剥芭蕉一样层层剥皮地逐渐剥到里面去。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