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不要不服气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不要不服气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

  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不要不服气

  说到这,多说一句。谈到繁体字和简体字的问题。繁体字里包含很多文化信息,而简体字简化了很多元素。有人提案,用十年时间恢复繁体字,等等。这些提倡是好心,但要知道,历史的步伐,基本不是按我们能观察出的道理,以既定的程序前进或后退。历史的发展基本只是缘起的。

  我们的文字也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从最初刻在龟板上记事、结绳记事,一直到后来出现篆书、隶书等各种文字、文体。从文字逐渐统一,到文字含载的信息量扩大,再到整合全人类的心理结构、引导人类向前进,这中间的过程异常复杂。但每个前因和后果之间,我们很难用一个实实在在的自生或他生的关系去确定,拿些事例分析我们就知道了。

  关于字体是繁好还是简好,学过这一课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个心态:要懂得随许,不要“不服气”。这个“不服气”是我们生活里最大的障碍。这个“不服气”象个怨结一样,在内心没有得到疏放。为什么不服气呢?因为在不该观察的地方,我们总有一个观察的习惯。

  拿个简单事例说,就是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变化。单从佛门看,唐代已开始有各种祖师大德的传记、语录。比如,记录唐代时祖师间问对的《五灯会元》。这是多么博大精深的一部书!我们现在看,它是古文,但对当时祖师来说,那叫“古白话”。不仅在祖师问答间,想让人们用最简单的方式直接悟入佛心,六祖惠能大师,甚至用不立文字的说法,不论繁体、简体,不用文字,也能有“道”!后来,从佛经故事和公案来说,就有很多经变的文字。然后,中国西部有各种各样对经典的说唱,还有唱道情这些方式,来流传佛经故事,用最直白、最简单的方式教人如何做人,一直到近现代。

  历史向前推动,有无数的人和因缘左右其发展,可以说,它几乎不是一个人说到就能办到的事,也不是一代人说到就能办到的事。一直到现在,简体字的形成,很多文化知识的形成其实都有大的因缘背景在背后推动,很难凭一己之力改变。我们可以有一点想法,但凭人的力量、能量在这些漫长历史大潮中所能做的,几乎就是随许。“不服气”就是不随许。没有办法不服气,因为都得服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