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宝论9、观师功德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二)

  僧宝论9、观师功德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二)

  我们的慧命从依师修学开始。师僧如同向导,引导弟子走出迷途,到达智慧彼岸。如果所依止的对象不具足高尚的品德和智慧,则如同以盲导盲,不仅会耽误弟子的法身慧命,而且还有将弟子导向歧途的危险!现在不管是汉传佛教也好、藏传佛教也好,人们往往草率投师。这样未经观察、盲目依止后,中间或因修学失误,或因其他一些小事,突然对依止师失去信心,从而断绝师徒关系,甚至全盘否定对于佛、法、僧三宝信仰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观者不忍,让人痛心!所以观师功德对于依师而学至关重要,是如法依止师僧的第一步,学人应切记切记,三思后行!

  莲花生大师云:“弟子不观师功德,轻信依止者,如服毒药。”若终身依止的师僧,应当观察抉择,否则信心空用,无大义利。《大乘庄严经论》中列有十种选择师僧的标准:一、具足戒;二、具足定;三、具足慧;四、德行圆满;五、精进;六、通达教理;七、通达真实;八、说法善巧;九、具足悲悯;十、断除疲厌。而佛曾经说过:“佛的智慧与功德之深广,唯已成佛者方能测知。”做弟子的,若欲严格按照这十个标准观察判断,还是相当有难度的。佛法难闻、善士难遇,没有足够的福德因缘,又很难值遇具足德相的师僧。那又该怎么办呢?在此有一个简单标准,即作为师僧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功德。换言之,是所依止师僧的底线。若这些功德尚未具备,对于我们修学将难有帮助,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其一是功德清净。僧宝最重要的特点即为功德清净。所以我们所依止的师僧,首先应该是一位戒行良好、功德清净的僧人。

  其二是具足正见。这是师僧标准中最为核心的一点,甚至比戒律更重要。

  佛法的正见包括三个基本原则,即因缘、因果与中道。

  因缘,即一切相均为虚妄幻化,没有自性,依因缘而显现。引用《金刚经》中的偈颂说,即“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正见的第一个原则。

  因果,是指在一切如幻的显现中,在现象界时间流程中彼此紧密关联的关系。过去、现在、未来,一切造作的行为都离不开因果。百丈怀海禅师一次上堂讲经说法,下座后,大家都已散去,独有一位老人不肯离去。禅师便问其来由。老人答道:“实不相瞒,我不是人。在以前迦叶佛时代,就在这里修行了,因为有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因为说错了这句话,便做了五百世的野狐,没法脱身,今请和尚慈悲为我开示,让我解脱狐狸之身。”百丈禅师说:“你将问题问我。”老人便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禅师答道:“不昧因果。”老人言下大悟,便向百丈禅师礼拜叩谢说道:“今承蒙和尚开示,我已脱野狐身。我就住在后山岩下,祈请和尚慈悲,以出家众的礼仪,帮我埋葬。”第二天,百丈禅师带领大众,在后山石岩下洞内找到一头死狐,以锡杖挑出,用亡僧的礼仪将它火葬。因果从来都是丝毫不爽的。关于因果的回答,“不落”与“不昧”,仅一字之差,修行人即再入轮回,堕入旁生,足见因果事大,望学人择师之时慎之慎之!

  中道,就是要离开所有的极端,像执空或执有,都是错误的。只有不走极端的中道,方可遵循。

  身为师父的弟子,应根据因缘、因果和中道这三点,审慎辨明邪见。如果所依止的师僧知见存在问题,则根本无法将我们引向解脱。佛教和其他宗教的根本区别,主要体现在见地的方面。戒、定、慧是佛法修行的必经之路,但仅凭持戒或修定很难作出判断。

  从戒而言,许多外道甚至邪教,也都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戒律;佛陀在世时有位名为提婆达多的弟子,他所立的戒条比佛陀的更严格,他自己也拥有许多的徒众,他指责佛陀过分放逸,他不具备正见。佛陀曾说过,苦行生活对于贪欲重的人有用,但在其他方面没有什么意义。其实,佛强调中道:既不执迷于苦行,也不沉溺于享乐。

  从定而言,四禅八定也非佛教特有的修行成就,许多外道也可以修定,但正是因为知见的错误导致他们无法解脱。由知见获解脱这重意义上讲,破见甚至比破戒更严重。所以,正见是佛法与一切宗教不共的所在,一旦破见,自断一切善根。

  因此,在寻找自己依止的师僧善知识时,必须谨慎小心观察抉择是否具足正见。

  当确信自己依止的师僧善知识具足正见、具足戒行时,便当虔诚地依师而学,不要从师僧的个性与行为上去寻过。以前有位行者,怀着朝圣的虔诚,往虚云老和尚处参学,正好看见老和尚从架房处走来,此人非常失望,说:“我以为他是个圣者,原来也要和俗人一样上厕所!”于是,丧失信心,空手而归,与圣者失之交臂。师僧生活在俗世中,跟每个人一样,他们也必须吃饭、如厕、穿衣、上街等。从师学道,学的是正见,而不是将师僧当成偶像来崇拜。虽然在外表上师父与弟子们同样有缺点,但要记住的是,他们的心是清净的。

  其三是具足悲心。师僧唯有具足摄受众生的悲心,才愿意给弟子无微不至的教导。若只求了脱生死,追求寂灭之乐,而无度尽众生的悲愿,即使具备前两个条件,也无法摄受弟子。弟子也无缘追随左右,聆听法教。

  在仔细观察、审慎抉择与我等宿缘深厚的师僧以后,应精进地依师而学。在修行中,信心是最为重要和根本的。对师僧善知识生起坚定的信心于日后的修行至关重要。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