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详情]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八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八〉
南亭法师
每偈之中的后二句,或前句是因,后句是果,如云:“所行无逆〈因〉,成一切等〈果〉。”或二俱是因,如云:“巧事师长,习行善法”等。或二句俱是佛果,如云:“永离烦恼,究竟寂灭”;此二者,皆为佛果所有故。或二句俱通因果,如云:“以法自娱,了伎非实”等。以法自利或者利他为娱。“娱”者,自在运用,不用心故。“伎”,即技艺,等于现在的娱乐场所。偶尔遇到,眼见、耳闻;心不附物,以其矫揉造作,非实在故。或三、四二句,共成一句,如云:“演说种种,无乖诤法”。或后二句中,初句所入法,如云:“知家性空”,后句所成益,如云:“免其逼迫”,“知家”、“性空”者,即空之理性已与行者之心吻合故,名所入法。既知家性本空,则不即不离,善于处理而不受其逼迫。
三、一百四十一愿中,一○二愿,如愿于他,“得坚固身、心无所屈”,则自必成第一“十个云何”中之三业离过成德之德,即“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以及“不害”、“不可毁”、“不可坏”等“身、语、意业”。一百一十一愿中“具足成满,一切善法”,则自成就“堪传法器”。二十一愿中“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则自必成于“众慧”。二十六愿中“具诸方便,得最胜法”,则自必成就“具道因缘”。七十愿中“语业满足,巧能演说”,则自必成就“十善巧德”。七十四愿中“得善意欲,洗除惑垢”,则自必成就“七觉三空”。一二二愿中“所作皆办,具诸佛法”,则必成满“菩萨行德”。第十愿中“舍众聚法,成一切智”,则自必成就“如来十种智力”。一三一愿“皆如普贤,端正严好”,则自必成就“十王敬护”。二十二愿中“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则自成“饶益、为依、为救”等德。三十九愿中“入第一位,得不动法”,则自成就“超胜第一德”。以十一愿配上二十个云何,总别一百一十一种德,文显可知。前后通别交络,构成一切愿成一切德,一切德成一切愿。愿固一多相即,成德亦一多镕融。
四、正释经,文长,分为十:一、有十一愿,明在家时愿;二、有十五愿,出家受戒时愿;三、有七愿,就坐禅观时愿;四、有六愿,明将行披挂时愿;五、有七愿,澡漱盥洗时愿;六、有五十五愿,明乞食道行时愿;七、有二十二愿,明到城乞食时愿;八、有五愿,明还归洗浴时愿;九、有十愿,明习诵旋礼时愿;十、有三愿,明寤寐安息时愿。
第一、有十一愿,明在家时愿。
“家”为父母、夫妻、儿女团集之所。“在家”:尚未出家以前是在俗人,名曰“在家”。家是一个枷锁。多少男女贪爱系缚于家,不得解脱。这就要归依三宝,信奉佛陀,受尊师教诲,用观察的功夫,因观察而“知家性空”。家,本是眷属的集合,几年、几十年的同居,世间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更没有一成不变的个体。但佛教也不是教你抛家出走,祗是教你“知家性空”,在性灵上不受家庭变故的“逼迫”。自己知道,同时也愿他人知道,所以有“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的一愿。
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
父、母是我身之所由生也。《诗经》上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又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育养之德,昊天罔极。”1所以中国的文化,以人伦为第一。先王以孝治天下,不是没有道理的。《梵网经》上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2。所以我们对于父母要孝、要事,并且愿一切众生和我一样,对父母要“善事于佛,护养一切”。护是保护,养是供养。“善事于佛”之“于”,易为“如”字,就更明白了〈待续〉。
【注】
1.出于《诗经》小雅?谷风之什?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此诗谓此为人民劳苦,孝子不得终养之诗。
2.出于《梵网经》卷第二〈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如灭罪品中广明一一戒相。”
- 上一篇: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七
- 下一篇: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九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