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生活
传恒法师:尊敬的方丈大和尚,尊敬的各位法师,诸位朋友,下午好!(众人鼓掌)
在这金风送爽、万物收获的季节,大家有缘来到十三朝古都西安,来到唐僧玄奘大师译经的塔下,一起论禅论道,可谓因缘殊胜!
听吴教授讲,大家都是参加了清华大学国学班的企业精英,这说明大家很有内涵、很有思想,既是物质财富的拥有者,也是精神财富的追求者。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讨论佛法,很契机。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佛法与生活》,就是如何把佛法运用于生活当中,获得智慧、福报、健康。
我主要和大家谈两点:第一,转变一念心就是菩萨心;第二点,提高决断力,在生活中运用佛法。在座的诸位老总,都是企业家,事业有成。面对生活的成就,大家会有一种欣慰、满足。但是在市场竞争中,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在虚幻迷离的感情世界中,还会有种种的压力、困惑和烦恼。那其实就是苦海,因此,学点人生智慧,学点佛法,学点智慧。
佛法是释迦牟尼佛觉悟的人生真相、对治种种烦恼的方法。把佛法运用于生活中,可以解决生活中种种的烦恼和困惑,使我们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详和,使我们趋向幸福圆满的人生。
人生苦恼的根源,在于私欲。欲本来是个中性词,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起希望就是欲,就是你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会产生欲望并不懈追求。有人会说:人没有欲望,就没有追求了,那不就是草木了?社会何以进步呢?欲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大乘佛法不主张去欲,而主张转欲、提升欲。膨胀欲是苦,转欲而进取就是乐。
苦的现象呢,比如有的人经营房地产,资产几百万,但是看到朋友张三、李四有几千万,就自惭形秽,没有面子。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能成为第一富吗?于是产生失落之苦。在市场竞争当中,时好时坏,起伏不定,于是产生忧虑不安之苦。在感情生活中,得不到时苦苦追求,一旦得到了,又产生种种的猜疑、嫉妒,几度纠纷,斩不断、理还乱,所以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而起。那么对人生就要有个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怎么样生活才更幸福?这是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也是哲学史上永恒探讨的主题。人如果活着为了自己,就永远不会幸福美满。为什么呢?欲壑难填。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有个偈说:
终日茫茫只为饥,才得饱来又思衣。衣食两番皆具足,房中又少美貌妻。娶得娇妻并爱妾,出入无轿少马骑。骡马成群轿已备,田地不广又叹息。买得良田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七品五品皆嫌小,四品三品仍嫌低。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时。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无死期。种种妄想无止息,衣冠常在抱恨离。
奋斗当中如此,那么命终的时候怎么样呢?人生几十年转瞬即逝,房地产、银行存款、娇妻爱子、万贯家产,哪一样能带得走啊?子孙能继承下来吗?能经营得好吗?于是,不放心,死不瞑目。执着不忘,来世变成蛇来守着,变成狗来看着,就这样堕落了。真可谓:一口气在千般作,一旦无常万事休。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外在的东西什么也带不走,身、口、意造的业和我们一起生死流动,永无穷处。怎么办呢?转一念心,烦恼即菩提;转一念心,大企业家就是在行大菩萨心。
大家办企业,发心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民众解决就业问题。这样发心,企业办得越大,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规模越大,解决的就业问题也就越大。这样的发心,心量越大,得到的福报就越大。你的心念能容纳多少人,你就能做多大的事业。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一己的享乐。主观是为了别人,客观上自己得不得益呢?照样得益。不为自己,得到的福报就越大;如果主观上是为了自己,为了享乐,客观上为别人、为社会,但是自己得到的利益却少。前者是大菩萨心,得福报少;后者是大菩萨行,得福报多。
同样是工作,同样是忙碌,发心不同,福报就也不同。如果大家再用佛法引导员工,那么员工则会本本分分、尽职尽责,彼此谦和礼让、和睦相处。如此,就形成了你的企业文化,你的企业有凝聚力,既创造了企业文化,又创造了财富,让员工的精神得到了超脱。那就是在行菩萨道,带领大家趋向佛果,就是说转一念心就是大菩萨。
第二点,就是提高决断力,在生活中运用佛法。作为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难免会有紧张感、压力感,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身心的健康。因此,要学会调整身心的方法,这里有两点。第一,大家在思考、处理问题的时候,留下一念心来觉察自己的心态,体察自己是处于欢喜愉悦还是紧张焦虑,是平和柔顺还是焦躁愤怒。不好的心情会产生毒素,积怨多了就会产生毒素,毒素多了就会得癌症啊!我们关照我们的心,保持良好的心态,身体就会健康。
有人会说,遇到事件的时候,调整不过来。调整不过来,说明自己心性有问题。大家可能不爱听,当官久了,大家都是企业领导者,就会有一种恶性的习性膨胀,不可一世、坚持己见、蛮横傲慢,听不见别人的意见。这样膨胀下去呢,事业就会跌跟头。我们要用传统文化来提高自己,以佛法扩展自己的心量,以利益大家为前提,以佛法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拔苦与乐,布施欢喜,拔富济贫,以四摄法,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学好了佛法,就可以调驭好你的员工:如果他是刚性的,我们就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们就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们以礼屈之。如此行事,天下无事不办。
再一个,每天晚上静坐一刻钟,调节身心。一天忙碌的工作,心散神停,静坐一刻钟,身体的疲劳很快就会消除,杂乱的心绪就会平静下来。“心清水现月,气定天无云”。沉静出智慧:心静气定了,智慧就会自己显示出来。“静极则光通”,静达到了极点,智慧就会出现。每天打坐十五分钟,生理机制就会发生改变,心胸拓宽,心念增大,暴戾的性格就会变得平和。“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心平气和则灾难消失,气定神闲则事事吉祥。心胸宽,则必有厚福,厚福必有厚德,厚德则更益厚福。良性循环则生生不已。那么,我们在修行中开启智慧,在工作中拓宽心量,长养福德。把慈悲和智慧运用于企业管理,就所行无碍。
在这里祝愿大家深入佛法、身体力行,福德智慧、圆满吉祥!
- 上一篇:佛教在香港社会整合中的角色及其作用
- 下一篇:漫谈学佛
- 净界法师:佛教妙音是什么意思?心力跟佛力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济群法师:安贫乐道和不思进取的区别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
- 如瑞法师:留心观察、用心感知,生活中充满了感动
- 仁德上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握自己的内心不出差错呢?
- 印光大师: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计划,更应该有往生计划
- 宗性法师: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 本源法师:佛教不是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入世的
- 星云大师:维护生命的存在才是勇者
- 太虚大师:学佛者第一步需要对佛与佛教有种认识
- 界文法师:佛教的慈悲观怎么理解?
- 妙江法师:“科学”、“贸易”、“单位”这些名词都出自佛教
- 梦参法师:在日常生活当中要随时地观照自己的念头
- 大安法师:在生活和道德实践中,信佛和不信佛的人有差别吗?
- 星云大师:出家生活容易吗?要如何适应?
- 延参法师:生活是要把握好内心的光明、力量和阳光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济群法师: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其他汉传法师]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着安详自在快乐
- [普洱茶]陈皮普洱、橘普和柑普一样吗?
- [禅宗公案]割了我老僧的头去
- [生活故事]虚空可曾对你眨眼
- [哲理故事]顾其短,扬其长,宽容可育人
- [佛与人生]观照当下
- [佛学常识]贤劫千佛的说法由何而来
- [其他汉传法师]修行箴言
- [红茶]什么是格雷伯爵茶?
- [佛遗教经]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的解释
- [禅宗典藏]“禅宗语要,尽在五灯”说明《五灯会元》怎样的特点?
- [哲理故事]心中宽和,则世界和乐
- [佛经故事]百善孝为先,孝子割肉济父母
- [佛与人生]活着是为了什么
- [佛学常识]奇光如来的形象如何
- [其他汉传法师]生死是自然规律,那自己在世间留下了什么?
- [红茶]什么是宁红金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