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择友而交、择师而教?切莫随流逐队

如瑞法师:为什么要择友而交、择师而教?切莫随流逐队

  阿弥陀佛,大家好!愿大家福慧双增!

  蕅益大师在《示养德》中云:“应念身世苦空,切莫随流逐队。”

  昨日已学习了“念身世苦空”,今日来谈:“切莫随流逐队。”

  随流逐队,与“随波逐流”是同义语,字面意思是“随着波浪起伏,跟着人群行动”。引申言,就是无坚定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盲目跟随庸俗之流,与其为伍。

  无论世间、出世间,若要有所建树,成为对社会、众生有益之人,皆需“择友而交”、“择师而教”,不可随波逐流。

何谓“择友而交”?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这是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时间长了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味,但因自身已经臭气熏天了。因此,要十分谨慎地选择朋友。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佛在《善生经》中这样教导在家人:若人亲近恶友,比如亲近贼、亲近欺诳者、亲近狂醉者、亲近放恣者、逐会嬉戏者,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应亲近四种善友:一者同苦乐(不计得失,同甘苦等);二者常愍念(教授妙法、制止恶法等);三者助求利(知心相语不覆藏,得利为喜、不得利不忧);四者相饶益(有慈心,见困难即帮,见放逸即教导呵责等)。总结一下即是:同行、同德、同利、同进步。

何谓“择师而教”?

  古人教导颇多,唐朝著名文人韩愈所作《师说》,畅谈良师之重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后人评析:师者,师其才德品格,从师即是学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即博学可为人师,身正堪能师为人范。无论年长年幼、尊卑贵贱,惟善是从,皆可为师。

  以修学佛法来讲,大多数行者亦非“生而知之”、“无师自通”,更需师长耳提面命、时时教诫,如是方能在道业上有所成就。《增一阿含经》记载,佛告阿难:“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皆悉免生、老、病、死。”

  那么,如何亲近善知识才能得到利益呢?《四十华严普贤行愿品》云:“善男子!汝今发心菩萨道,为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当勤求真善知识。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当念随顺不应违逆;于善知识善巧方便,但应恭敬勿见过失。”

  我们是怎样知道有佛法僧三宝的呢?实际全是仰仗善知识来引导。经中说:“善知识者,即是如来。”可见,佛灭度后善知识替补佛处教导众生,将善知识作佛想,就会得到佛的加持。

  一个人归依三宝发心学佛,就是要从尊重善知识、归依佛法僧三宝做起。亲近良师善友,即不会人云亦云、不辨是非、不求上进、“随流逐队”矣。

  可谓:

亲近良师及善友,

智慧增长德加厚。

坚定信心勤修学,

吉祥路上大步走。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标题:近良师 择善友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