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骊珠集 第九篇 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禅师 大慧宗杲
第九篇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禅师 大慧宗杲
大慧宗杲(西元一○八九─一一六三年)
杨岐方会──白云守端──五祖法演──克勤圜悟──大慧宗杲
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宣城奚氏子,其母梦一僧,黑颊隆鼻,神人卫之,造於卧室,问其何所居,对卅岳北,觉而有身。哲宗元佑四年己巳(西元一○八九年)十一月十日巳时诞师。白光透室,举邑称异。(以上录自《指月录》卷三一)
幼警敏,有英气,年十三,始入乡校,一日与同窓戏譃,以砚投之,悞中先生帽,偿金而去,乃卅︰「读世书,曷若究出世法乎?」即诣东山慧云院出家,事慧齐为师。(以上录自《僧宝正续传》卷六,《卍续藏》一三七.七○○页)
十七落发,即喜宗门中事。遍阅诸家语录,尤喜云门(文偃)睦州(黄檗法嗣陈道明尊宿)语。尝疑五家宗派,元初只是一个达摩,甚麽有许多门庭?性俊逸不羁。
十九游方,初至太平杯度庵,庵主迎待恭甚,卅︰「夜梦伽蓝神,告以云峯悦师(汾阳善昭──大愚守芝──云峯文悦)来,戒令肃候也。」杯度老宿,因以悦语示师,师过目成诵,人遂谓云峯後身。
既谒宣州明寂珵禅师,请益雪窦拈古颂古,珵不假一言,令自见自说,师辄洞达微旨,珵叹卅︰「杲必再来人也。」
过郢州大阳,见元首座、洞山微和尚、坚首座,师周旋三公会下甚久,尽得曹洞宗旨。见其授受之际,必臂香以表不妄付。师念卅︰「禅有传授,岂佛祖自证自悟之法?」弃之。遍历诸方。(中略)
已而,参心印珣公,珣令至宝峯,依湛堂(文)准公,师始至,机辩纵横。一日湛堂问卅︰「你鼻孔今日因甚无半边?」对卅︰「宝峯门下。」堂卅︰「杜撰禅和。」(中略)
堂卅︰「我方丈里,与你说时,便有禅,才出方丈,便无了;惺惺思量时,便有禅,才睡着,便无了,若如此,如何适得生死?」对卅︰「正是某甲疑处。」
湛堂疾亟,师问卅︰「倘和尚不复起,某甲依谁可了此大事?」堂卅︰「有个勤巴子,我虽不识渠,然汝必可依之,可了汝事。」(中略)
及堂化後,师往荆南,谒张无尽,求塔铭,张问卅︰「公只恁麽着草鞵远来?」师卅︰「某数千里行乞来见相公。」(中略)
复谒灵源、草堂诸大老,咸被赏识。与(慧)洪觉范游,觉范尝见其十智同真颂云︰「兔角龟毛眼里栽,铁山当面势崔巍;东西南北无门人,旷劫无明当下灰。」
叹卅︰「作怪!我二十年做工夫,也只道得到这里。」
又过无尽,无尽与论百丈再参马祖因缘,无尽极赏之,促师见圜悟。
及悟住天宁,师往依之,自惟卅︰「当以九夏为期,其禅若不异诸方,妄以余为是,我则造无禅论去也。枉费精神,蹉跎岁月,不若弘一经一论,把本修行,庶他生後世,不失为佛法中人。」
既见悟,晨夕参请,悟举云门「东山水上行」语令参,师凡呈四十九转语,悟不肯。
悟一日陞座,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云门卅︰「东山水上行。」悟卅︰「天宁即不然,若有人问,但向他道︰『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师闻举豁然。以白悟,悟察师虽得前後际断,动相不生,却坐净躶躶处。语师卅︰「也不易,你到这个田地,但可惜,死了不能得活,不疑言句,是为大病。不见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後再苏欺君不得。须知有这个道理。」师卅︰「某甲只据如今得处,已是快活,更不能理会得也。」
悟令居(朝士止息处的)择木堂,为不厘务侍者,日同士大夫闲话,入室日不下三四,每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问之,师才开口,悟便卅︰「不是。」经半载,念念不忘於心。一日同诸客饭,师把箸在手,都忘下口。悟笑卅︰「这汉参黄杨木禅,却倒缩去。」师卅︰「这个道理,恰似狗看热油铛,欲舐舐不得,欲舍舍不得。」悟卅︰「你喻得极好,这个便是金刚圈栗棘蓬也。」(以上录自《指月录》卷三一,《卍续藏》一四三.六六九页下─六七三页上)
经半载,遂问悟卅︰「闻和尚当时在五祖,曾问这话,不知五祖道什麽?」悟笑而不答。师卅︰「和尚当时须对众问,如今说亦何妨?」悟不得已,谓卅︰「我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意旨如何?』祖卅︰『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又问︰『树倒藤枯时如何?』祖卅︰『相随来也。』」师当下释然卅︰「我会也。」悟遂举数因缘诘之,师酬对无滞,悟卅︰「始知吾不汝欺。」遂着《临济正宗记》付之,俾掌记室。未几,令分座,室中握竹篦,以验学者,丛林浩然重归,名振京师。(以上录自《五灯严统》卷一九,《卍续藏》一三九.八四六页)
会女真之变,欲取禅师十数,师在选,获免趋吴虎丘,阅《华严》,至八地文,洞彻昔所请问湛堂,殃崛奉佛语,救产难因缘,初师以此请益湛堂。堂卅︰「正爬着我痒处,这话是金矢法,不会如金,会得如矢。」师卅︰「岂无方便?」堂卅︰「我有个方便,只是你剗地不会。」师卅︰「望和尚慈悲。」堂卅︰「殃崛云︰『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问世尊:未到佛座下,他家生下儿子时如何?』殃崛持『我自圣贤法来,未曾杀生』一语,未到他家,已生下儿子时如何?」师茫然。至是,读至菩萨登第七地,证无生法忍,云︰「佛子!菩萨成就此忍,即时得入菩萨第八不动地,为深行菩萨,难可知、无差别,离一切相、一切想、一切执着。(中略)既至此已,一切功用,靡不皆息,二行相行,皆不现前。此菩萨摩诃萨,菩萨心、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现起,况复起於世间之心。」师因豁然,打失布袋,湛堂所说方便,忽然现前。(中略)
师每入室,圜悟时来听其语,一日入室罢,上方丈,悟云︰「或有个禅和子,得似老僧,汝又如何支遣?」师云︰「何幸如之,正如东坡说︰作刽子手,一生得遇一个肥汉剐。」悟呵呵大笑云︰「你倒与我入室,拶得我上壁也。」
(以上录自《指月录》卷三一,《卍续藏》一四三.六七二─六七三页)
附录:七颠八倒理会不得
既能转身,即能转物;既能转物,方谓之了义人。既了其义,即了此心;既了此心,试於了处微细揣摩,元无可了,於无可了处,剔起便行。有时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有时将丈六金身却作一茎草。种种变化,成就一切法,毁坏一切法。七颠八倒,皆不出此无所了心。
正当恁麽时,不是如来禅、不是祖师禅、不是心性禅、不是默照禅、不是棒喝禅、不是寂灭禅、不是过头禅,不是教外别传底禅,不是五家宗派禅,不是妙喜(大慧)老汉杜撰底禅。既非如上所说底禅,毕竟是个什麽?到这里,莫道别人理会不得,妙喜老汉亦自理会不得。真如道人,请自看取。
(以上录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大正藏》四七.八九五页下)
- 禅定是达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种过程
- 生儿不为防老,积榖不为防饥
- 佛法是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 因为不和谐,所以需要彼此关怀
- 我们的生命跟宇宙是结合为一的
-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下这四句话
- 佛经难懂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经?
- 何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净?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尽全力完成
- 对于家庭暴力需谨慎处理
- 不要带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吗?佛教有世界末日吗?
- 积极而不紧张,工作要赶不要急
- 沉缅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醒悟呢?
-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 如何在工作中与人相互体谅?
- 如何离苦?远离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会”与“爱别离”?人际关系的痛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