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骊珠集 第三篇 曹溪及其门下 永嘉玄觉
第三篇曹溪及其门下 永嘉玄觉
永嘉玄觉(西元六六五─七一三年)
曹溪惠能──永嘉玄觉
唐温州龙兴寺玄觉禅师,字明道,俗姓戴氏,永嘉人也。总角出家,龆年剃发。(中略)兄宣法师者,亦名僧也。并犹子二人,并预缁伍。觉本住龙兴寺,一门归信,连影精勤,定根确乎不移,疑树忽焉自坏。都捐我相,不污客尘,覩其寺旁,别有胜境,遂於岩下,自构禅庵。(中略)觉居其间也,丝不以衣,耕不以食。(下略)(以上录自《宋高僧传》卷八,《大正藏》五○.七五八页上)
早岁出家,徧探三藏,精天台止观圆妙法门,於四威仪中,常冥禅观。(以上录自《五灯会元》卷二,《卍续藏》一三八.六○页下)
八岁出家,博探三藏,特通天台止观,与左溪玄朗(天台宗第八祖)为同门之友,住温州龙兴寺,寻自构禅庵,独居研习,常修禅观。尝以见《维摩经》而发明心地。(以上录自《望月佛教大辞典》九二九页下─九三○页上)
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玄策禅师相访,与师剧谈,出言暗合诸祖。策惊云︰「仁者得法师谁耶?」师卅︰「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後於《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师云︰「愿仁者为我证据。」策云︰「我言轻,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是法者。」率师同往曹溪。(以上录自《联灯会要》卷三,《卍续藏》一三六.四七二页下)
後因左溪玄朗禅师激励,与东阳玄策禅师,同诣曹溪。初到,振锡携瓶,绕祖三匝。祖卅︰「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师卅︰「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卅︰「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师卅︰「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卅︰「如是如是。」于时大众,无不愕然。师方具威仪参礼,须臾告辞。祖卅︰「返太速乎?」师卅︰「本自非动,岂有速耶?」祖卅︰「谁知非动?」卅︰「仁者自生分别。」祖卅︰「汝甚得无生之意。」卅︰「无生岂有意耶?」祖卅︰「无意谁当分别?」卅︰「分别亦非意。」祖叹卅︰「善哉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矣。策公乃留师。
翌日下山,回温州,学者辐辏,号真觉大师。
(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五,《大正藏》五一.二四一页上─中)
附录:观心十门
第一言其法尔︰夫心性虚通,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鉴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是以三谛一境,法身之理常清;三智一心,般若之明常照。境智冥合,解脱之应随机。非纵非横,圆伊之道玄会。故知三德妙性,宛尔无乖一心;深广难思,何出耍而非路?是以即心为道者,可谓寻流而得源。
第二出其观体︰只知一念,即空不空,非空非不空。
第三语其相应︰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身与空相应,则刀割香涂,何苦何乐?依报与空相应,则施与劫夺,何得何失?心与空不空相应,则爱见都忘,慈悲普救。身与空不空相应,则内同枯木外现威仪。依报与空不空相应,则永绝贪求,资财给济。心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实相初明,开佛知见。身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一尘入正受,诸尘三昧起。依报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香台宝阁,严土化生。第四警其上慢︰若不尔者,则未相应也。
第五诫其疎怠︰然渡海应上船,非船何以能渡?修心必须入观,非观何以明心?心尚未明,相应何日?思之,勿自恃也。
第六重出观体︰只知一念,即空不空,非有非无。不知即念,即空不空,非非有非非无。
第七明其是非︰心不是有,心不是无;心不非有,心不非无。是有是无,即堕是;非有非无,即堕非。如是,只是是非之非,未是非是非非之是。今之双非破两是,是破非是,犹是非。又以双非破两非,非破非非即是是。如是,只是非是非非之是,未是不非不不非不是不不是。是非之惑,绵微难见。神清虑静,细而研之。
第八简其诠旨︰然而,至理无言,假文言以明其旨;旨宗非观,藉修观以会其宗。若旨之未明,则言之未的;若宗之未会,则观之未深。深观乃会其宗,的言必明其旨。旨宗既其明会,旨观何得复存耶?
第九触途成观︰夫再演言词,重标观体;欲明宗旨,无异言观。有逐方移,方移则言理无差,无差则观旨不异。不异之旨即理,无差之理即宗。旨一而二名,言观明其弄胤耳。
第十妙契玄源︰夫悟心之士,宁执观而迷旨,达教之人,岂滞言而惑理?理明则言语道断,何言之能议?旨会则心行处灭,何观之能思?心言不能思议者,可谓妙契寰中矣。
(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五,《大正藏》五一.二四一页下─二四二页中)
- 禅定是达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种过程
- 生儿不为防老,积榖不为防饥
- 佛法是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 因为不和谐,所以需要彼此关怀
- 我们的生命跟宇宙是结合为一的
-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下这四句话
- 佛经难懂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经?
- 何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净?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尽全力完成
- 对于家庭暴力需谨慎处理
- 不要带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吗?佛教有世界末日吗?
- 积极而不紧张,工作要赶不要急
- 沉缅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醒悟呢?
-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 如何在工作中与人相互体谅?
- 如何离苦?远离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会”与“爱别离”?人际关系的痛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