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修行责任

  小人专希望人给,给过就忘;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101)

  为儿孙作未来计,十望九空;为社会作众人谋,点滴有功。(102)

  悭吝嫉妒的人,即使财富满室,也走不出内心的贫乏;埋怨自怜的人,纵使四肢健全,也跨不出内心的框框。(103)

  吾人必须要求自己,健全自己,才能得以生存;吾人必须反观自省,培植善缘,才能迈向佳境。(104)

  世间最贵者,就是尊重生命;世间最恶者,即为残杀生灵。(105)

  要用伦理净化所爱,要用道德领航所爱,要用善美成就所爱,要用祝福加持所爱。(106)

  管理的秘诀,要公开、公正,更要公平;处世的诀窍,要知人、知情、更要知理。(107)

  勤俭淡泊,为自己开创美好的明天;慈悲喜舍,为子孙准备美好的未来。(108)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口说不如手做,心想不如圆成。(109)

  学习布施,是改造自己悭贪的性格;严持戒法,是改造自己恶性的行为;修养忍耐,是改造自己瞋恚的恶习;发心精进,是改造自己懈怠的因循;修学禅定,是改造自己散乱的思想;开发智慧,是改造自己愚痴的认知。(110)

  我们不畏黑夜,要走向黎明;我们不怕寒冷,要迎向阳光;我们不嫌脏乱,要改善环境;我们不惧挫折,要勇敢担当。(111)

  环保是对于地球的爱护;没有地球,何能生存?护生是对于生命的尊重;没有生命,何来意义?(112)

  能者,怀抱福利大众的愿心;能者,发挥互助合作的美德;能者,拥有突破困难的勇气;能者,具足改良创新的抱负。(113)

  昼行要惜阴,日用要惜物,遇言要惜口,逢事要惜情。(114)

  彼此尊重,才能建设一个有道德、有尊严的国家;互相友好,才能建设一个有秩序、有礼貌的社会。(115)

  说话,要有柔和赞美的内容;做事,要有勤劳忍耐的精神;待人,要有亲切尊重的态度;读书,要有用心仔细的思惟。(116)

  俭而能施,仁也;俭而寡求,义也;俭而传家,礼也;俭而训子,智也。(117)

  在家庭里,要做诚信孝顺的儿女;在学校里,要做尊师重道的学生;在工作上,要做勤奋谦让的君子;在信仰上,要做正信真理的智者。(118)

  人,要从愚痴迷梦中觉醒,才能认识生命的真谛;人,要从向外贪求中回头,才能找到内心的宝藏。(119)

  生活艰难时,要面对它;生活辛苦时,要体验它;生活清闲时,要计画它;生活满足时,要享受它。(120)

  国家的政治能够廉洁清明,就没有贪污贿赂;世界的族群能够包容异己,就没有种族纷争。(121)

  用语言赞叹大众,用双手大做好事,用脚步走出善路,用力行创造净土。(122)

  以融和的心胸,尊重异己他人;以融和的气度,包容各种信仰; 以融和的雅量,超越种族籓篱;以融和的怀抱,沟通全球人类。(123)

  工作要不拖延,能敬业而不偷懒;报告要不隐瞒,能积极而不颓唐;上示要不违逆,能受责而不怒颜;随众要不特权,能圆融而不极端。(124)

  对世间要不望益我,对众生要不妒人有,对学道要不怕艰难,对办事要不诿过失。(125)

  对自己要有忧患意识,对修道要有笃实心态,对事务要有敏锐觉知,对度众要有慈心悲愿。(126)

  礼,可以端正风俗,促进人我和谐;乐,可以净化身心,提升本性气质;志,可以激发潜能,开扩思想视野;道,可以启迪性灵,完全人格修养。(127)

  能把欢喜快乐给人,是菩萨情怀;愿将利益与人分享,是随喜功德;别人有理错失在己,是谦让美德;行善去恶自净其意,是实践佛法。(128)

  待有余而后济人,必无济人之日;待有暇而后读书,必无读书之时。(129)

  有才不足傲,有德才可贵;有财不足恃,有功才可敬。(130)

  念佛时,自己心念专一是自受用,他人看了起信是他受用;布施时,自己内心欢喜是自受用,他人看了赞叹是他受用。(131)

  用智慧来传授人生,用经验来提携后学,用修行来开发生命,用培德来探索未来。(132)

  舍不得财,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舍不得施,不能为善人;舍不得放,不能为智者。(133)

  辨别是非之道在于明理,仲裁纠纷之道在于公正。(134)

  交友之道在于「淡」,读书之诀在于「明」,止谤之方在于「聋」,改过之要在于「悔」。(135)

  「互相体谅」是消除纷争之道;「互相成就」是集体创作之方。(136)

  施人之恩,莫大于助人为善;害人之甚,莫大于引人为恶;成人之美,莫大于扬人之德;坏人之事,莫大于揭人之短。(137)

  道人长短,一句话也是多嘴,故要少说;启人生信,千万言也是嫌少,故应多讲。(138)

  净化人心,是环境保育的根本之道;改善风气,是社会教化的究竟目标。(139)

  「自他一如」的观念,是人际和谐之本。「同体共生」的精神,是世界和平之基。(140)

  能做好事就是「般若手」,慈眼视人就是「般若眼」, 所言好话就是「般若口」,胸怀大众就是「般若心」。(141)

  人,要给人利用,才能创造价值。人,要学习伟大,才能留下历史。(142)

  自己可以不聚外财,但不能不开发内心的宝藏;自己可以不仗势力,但不能不开创国家的地位。(143)

  知足,是解脱欲望的妙方;感恩,是拥有财富的法门。(144)

  有人登山遇难,有人游河翻船;有人损他利己,有人自我牺牲。(145)

  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满腹经纶,不如一善在心;高谈阔论,不如一言九鼎;长篇累牍,不如一字千金。(146)

  读书容易明理难,做事容易做人难,对外容易对内难,修身容易行道难。(147)

  不说谎,就是信用;信用即财富。讲爱语,就是慈悲;慈悲即功德。(148)

  日行一善存好心,每一发心,必为人间的利益着想;日发一愿做好事,每一发愿,必为人间的庄严用心。(149)

  给人利用也是一种结缘,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150)

  人若无求,心自无事;心若无求,人自平安。(151)

  遇才不妒,有过不避,当仁不让,立功不居。(152)

  读书要能明理,思想要有正见,办事要具信心,修道要存正念。(153)

  学佛,就是向自己的烦恼魔军作战;念佛,就是对自己的烦恼习气革命。(154)

  用舍心广结无量善缘,用净心远离贪染色欲,用禅心安顿顺逆境界,用愿心创造圆满人间。(155)

  不一定靠化妆来修饰容貌,要用道德来庄严身心;不一定藉名位来提高身分,要以慈悲来充实内涵。(156)

  修养心性之道,应审度自己所长,补强自己不足;对待他人之道,应包容他人不足,赞扬他人所长。(157)

  人,只为自己而活很自私;人,只为亲人而活很辛苦;人,能为他人而活很伟大;人,能为社会而活很踏实。(158)

  人以无贪最为富有,人到无求最为高贵,人若无瞋最为自在,人能无痴最为清明。(159)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一事之计在于明,一家之计在于和。(160)

  忍耐是修行的力量,包容是做人的修养, 柔和是处事的良方,感恩是惜福的资粮。(161)

  宽恕能恢宏气度,包容能促进和谐,慈悲能助长道德,喜舍能增加人缘。(162)

  谦则人和,宽则得众,信则存誉,勤则有功。(163)

  廉不言己贫,勤不言己苦,忠不言己好,功不言己能。(164)

  说义不宜深,但要明;下令不宜繁,但要简;教人不宜严,但要慈;待人不宜苛,但要宽。(165)

  学习弥勒菩萨的胸怀,宽容豁达;效法观音菩萨的慈悲,愍念大众;具备文殊菩萨的智慧,远离恼害;实践普贤菩萨的行愿,普皆回向;拥有地藏菩萨的勇敢,圆满菩提。(166)

  君子不责人所不及,君子不强人所不能,君子不苦人所不好,君子不计人所不便。(167)

  真君子辞富不辞苦,真君子忧道不忧贫,真君子知义不知利,真君子成人不成己。(168)

  处人不可太任己意,应洞悉人之常情;处事不可太任己见,应明白事之常理。(169)

  思量嫉妒苦,包容便是福;思量我慢苦,尊敬便是福;思量计较苦,放下便是福;思量挫折苦,结缘便是福;思量贪欲苦,满足便是福;思量瞋恨苦,慈悲便是福;思量愚痴苦,明理便是福;思量烦恼苦,欢喜便是福。(170)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事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171)

  见人成就不要忌妒,见人发心应当随喜,见人有难不可旁观,见人沉沦要能提携。(172)

  人要知苦恼,才会本份不妄求;人要知惭愧,才会谦虚不自大。(173)

  被人等待固然一种残忍的行为,学习等待却是一种至高的艺术。(174)

  有的人用精勤「写历史」,有的人用金钱「写历史」;有的人用血汗「写历史」,有的人用逢迎「写历史」;有的人用忠贞「写历史」,有的人用谄媚「写历史」;有的人用智慧「写历史」,有的人用慈悲「写历史」。(175)

  有了感动,就能心甘情愿的发心;有了感动,就能无怨无悔的做事。别人的善言懿行,自己要能感动;自己的所言所行,也要感动他人。(176)

  「随缘」是立场互易,随顺环境,但决非随便行事,苟且偷安;「不变」是择善固执,一以贯之,但不是墨守成规,泥古不化。(177)

  「耐烦」是一种艺术,「有恒」是一种希望。耐烦有恒,做事才能成就;耐烦有恒,做人才能通达。(178)

  求知要进一步想,处事要退一步想;能受天磨方铁汉,不被人忌是庸才。(179)

  「推诿」,阻碍一切进步;「担当」,成就一切事功;「强辩」,招来一切非议;「认错」,化解一切责难。(180)

  能干者,总会多受一点折磨,不能干,则要多受一点委屈。(181)

  在受苦的时候,要感到快乐;在委屈的时候,要觉得公平;在忙碌的时候,要自然安闲;在受责的时候,要安忍担当。(182)

  惭愧反省,是悔过的勇气;惭愧反省,是自知的镜子,惭愧反省,是明日的祥和;惭愧反省,是智慧的果实,惭愧反省,是进德的阶梯;惭愧反省,是自修的功课。(183)

  觉人之伪,不形之于色;吃人之亏,不动之于口;施人之恩,不发之于言;受人之惠,不忘之于心。 (184)

  求全之心,可用之责己,但不可用以交友;满足之心,可用之处境,但不可用以求知。(185)

  「难得胡涂」是解决烦恼的最好办法;「实事求是」最解决问题的最好态度。(186)

  懂得化繁就简,才能举重若轻;懂得韬光养晦,必是大智若愚。(187)

  眼睛要生在心里,观察自己;嘴巴要长在心上,评论自己。(188)

  不计较小事,才能御下心灵的负荷;不听闻闲言,才能避免无谓的争端。(189)

  「容」人不是处,自无纷争;「忍」己难过处,自无怨言。(190)

  自己的好处,要掩藏几分;别人的短处,要掩盖几分。(191)

  感化人是德的施与,同情人是义的行为。(192)

  不积钱财,而能喜舍结缘;不计毁誉,而能与人为善;不念旧恶,而能从善如流;不坏承诺,而能守时守信。(193)

  一滴之施济人当厄,就如春风化雨;一言之恶伤人之心,好比冰雪寒霜。(194)

  生活要佛法化,信仰要理智化,处事要平和化,修持要日常化。(195)

  给人方便而不磨人,做事秉公而不偏私,守持戒法而不妄为,群处和睦而不怪僻。(196)

  仁的施与,望风偃然;德的教化,所向披靡;道的兴设,近悦远来;法的胜利,无以匹敌。(197)

  「忍」是一种担当,忍之为德,在于负重;「退」是一种涵养,退之为德,在于和众。(198)

  忍让是待人最重要的修养工夫,精进是励己最确实的实践方法。(199)

  气和心境好,心平无烦恼;性谦人缘好,克己乐逍遥。(20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