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修行责任
小人专希望人给,给过就忘;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101)
为儿孙作未来计,十望九空;为社会作众人谋,点滴有功。(102)
悭吝嫉妒的人,即使财富满室,也走不出内心的贫乏;埋怨自怜的人,纵使四肢健全,也跨不出内心的框框。(103)
吾人必须要求自己,健全自己,才能得以生存;吾人必须反观自省,培植善缘,才能迈向佳境。(104)
世间最贵者,就是尊重生命;世间最恶者,即为残杀生灵。(105)
要用伦理净化所爱,要用道德领航所爱,要用善美成就所爱,要用祝福加持所爱。(106)
管理的秘诀,要公开、公正,更要公平;处世的诀窍,要知人、知情、更要知理。(107)
勤俭淡泊,为自己开创美好的明天;慈悲喜舍,为子孙准备美好的未来。(108)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口说不如手做,心想不如圆成。(109)
学习布施,是改造自己悭贪的性格;严持戒法,是改造自己恶性的行为;修养忍耐,是改造自己瞋恚的恶习;发心精进,是改造自己懈怠的因循;修学禅定,是改造自己散乱的思想;开发智慧,是改造自己愚痴的认知。(110)
我们不畏黑夜,要走向黎明;我们不怕寒冷,要迎向阳光;我们不嫌脏乱,要改善环境;我们不惧挫折,要勇敢担当。(111)
环保是对于地球的爱护;没有地球,何能生存?护生是对于生命的尊重;没有生命,何来意义?(112)
能者,怀抱福利大众的愿心;能者,发挥互助合作的美德;能者,拥有突破困难的勇气;能者,具足改良创新的抱负。(113)
昼行要惜阴,日用要惜物,遇言要惜口,逢事要惜情。(114)
彼此尊重,才能建设一个有道德、有尊严的国家;互相友好,才能建设一个有秩序、有礼貌的社会。(115)
说话,要有柔和赞美的内容;做事,要有勤劳忍耐的精神;待人,要有亲切尊重的态度;读书,要有用心仔细的思惟。(116)
俭而能施,仁也;俭而寡求,义也;俭而传家,礼也;俭而训子,智也。(117)
在家庭里,要做诚信孝顺的儿女;在学校里,要做尊师重道的学生;在工作上,要做勤奋谦让的君子;在信仰上,要做正信真理的智者。(118)
人,要从愚痴迷梦中觉醒,才能认识生命的真谛;人,要从向外贪求中回头,才能找到内心的宝藏。(119)
生活艰难时,要面对它;生活辛苦时,要体验它;生活清闲时,要计画它;生活满足时,要享受它。(120)
国家的政治能够廉洁清明,就没有贪污贿赂;世界的族群能够包容异己,就没有种族纷争。(121)
用语言赞叹大众,用双手大做好事,用脚步走出善路,用力行创造净土。(122)
以融和的心胸,尊重异己他人;以融和的气度,包容各种信仰; 以融和的雅量,超越种族籓篱;以融和的怀抱,沟通全球人类。(123)
工作要不拖延,能敬业而不偷懒;报告要不隐瞒,能积极而不颓唐;上示要不违逆,能受责而不怒颜;随众要不特权,能圆融而不极端。(124)
对世间要不望益我,对众生要不妒人有,对学道要不怕艰难,对办事要不诿过失。(125)
对自己要有忧患意识,对修道要有笃实心态,对事务要有敏锐觉知,对度众要有慈心悲愿。(126)
礼,可以端正风俗,促进人我和谐;乐,可以净化身心,提升本性气质;志,可以激发潜能,开扩思想视野;道,可以启迪性灵,完全人格修养。(127)
能把欢喜快乐给人,是菩萨情怀;愿将利益与人分享,是随喜功德;别人有理错失在己,是谦让美德;行善去恶自净其意,是实践佛法。(128)
待有余而后济人,必无济人之日;待有暇而后读书,必无读书之时。(129)
有才不足傲,有德才可贵;有财不足恃,有功才可敬。(130)
念佛时,自己心念专一是自受用,他人看了起信是他受用;布施时,自己内心欢喜是自受用,他人看了赞叹是他受用。(131)
用智慧来传授人生,用经验来提携后学,用修行来开发生命,用培德来探索未来。(132)
舍不得财,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舍不得施,不能为善人;舍不得放,不能为智者。(133)
辨别是非之道在于明理,仲裁纠纷之道在于公正。(134)
交友之道在于「淡」,读书之诀在于「明」,止谤之方在于「聋」,改过之要在于「悔」。(135)
「互相体谅」是消除纷争之道;「互相成就」是集体创作之方。(136)
施人之恩,莫大于助人为善;害人之甚,莫大于引人为恶;成人之美,莫大于扬人之德;坏人之事,莫大于揭人之短。(137)
道人长短,一句话也是多嘴,故要少说;启人生信,千万言也是嫌少,故应多讲。(138)
净化人心,是环境保育的根本之道;改善风气,是社会教化的究竟目标。(139)
「自他一如」的观念,是人际和谐之本。「同体共生」的精神,是世界和平之基。(140)
能做好事就是「般若手」,慈眼视人就是「般若眼」, 所言好话就是「般若口」,胸怀大众就是「般若心」。(141)
人,要给人利用,才能创造价值。人,要学习伟大,才能留下历史。(142)
自己可以不聚外财,但不能不开发内心的宝藏;自己可以不仗势力,但不能不开创国家的地位。(143)
知足,是解脱欲望的妙方;感恩,是拥有财富的法门。(144)
有人登山遇难,有人游河翻船;有人损他利己,有人自我牺牲。(145)
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满腹经纶,不如一善在心;高谈阔论,不如一言九鼎;长篇累牍,不如一字千金。(146)
读书容易明理难,做事容易做人难,对外容易对内难,修身容易行道难。(147)
不说谎,就是信用;信用即财富。讲爱语,就是慈悲;慈悲即功德。(148)
日行一善存好心,每一发心,必为人间的利益着想;日发一愿做好事,每一发愿,必为人间的庄严用心。(149)
给人利用也是一种结缘,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150)
人若无求,心自无事;心若无求,人自平安。(151)
遇才不妒,有过不避,当仁不让,立功不居。(152)
读书要能明理,思想要有正见,办事要具信心,修道要存正念。(153)
学佛,就是向自己的烦恼魔军作战;念佛,就是对自己的烦恼习气革命。(154)
用舍心广结无量善缘,用净心远离贪染色欲,用禅心安顿顺逆境界,用愿心创造圆满人间。(155)
不一定靠化妆来修饰容貌,要用道德来庄严身心;不一定藉名位来提高身分,要以慈悲来充实内涵。(156)
修养心性之道,应审度自己所长,补强自己不足;对待他人之道,应包容他人不足,赞扬他人所长。(157)
人,只为自己而活很自私;人,只为亲人而活很辛苦;人,能为他人而活很伟大;人,能为社会而活很踏实。(158)
人以无贪最为富有,人到无求最为高贵,人若无瞋最为自在,人能无痴最为清明。(159)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一事之计在于明,一家之计在于和。(160)
忍耐是修行的力量,包容是做人的修养, 柔和是处事的良方,感恩是惜福的资粮。(161)
宽恕能恢宏气度,包容能促进和谐,慈悲能助长道德,喜舍能增加人缘。(162)
谦则人和,宽则得众,信则存誉,勤则有功。(163)
廉不言己贫,勤不言己苦,忠不言己好,功不言己能。(164)
说义不宜深,但要明;下令不宜繁,但要简;教人不宜严,但要慈;待人不宜苛,但要宽。(165)
学习弥勒菩萨的胸怀,宽容豁达;效法观音菩萨的慈悲,愍念大众;具备文殊菩萨的智慧,远离恼害;实践普贤菩萨的行愿,普皆回向;拥有地藏菩萨的勇敢,圆满菩提。(166)
君子不责人所不及,君子不强人所不能,君子不苦人所不好,君子不计人所不便。(167)
真君子辞富不辞苦,真君子忧道不忧贫,真君子知义不知利,真君子成人不成己。(168)
处人不可太任己意,应洞悉人之常情;处事不可太任己见,应明白事之常理。(169)
思量嫉妒苦,包容便是福;思量我慢苦,尊敬便是福;思量计较苦,放下便是福;思量挫折苦,结缘便是福;思量贪欲苦,满足便是福;思量瞋恨苦,慈悲便是福;思量愚痴苦,明理便是福;思量烦恼苦,欢喜便是福。(170)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事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171)
见人成就不要忌妒,见人发心应当随喜,见人有难不可旁观,见人沉沦要能提携。(172)
人要知苦恼,才会本份不妄求;人要知惭愧,才会谦虚不自大。(173)
被人等待固然一种残忍的行为,学习等待却是一种至高的艺术。(174)
有的人用精勤「写历史」,有的人用金钱「写历史」;有的人用血汗「写历史」,有的人用逢迎「写历史」;有的人用忠贞「写历史」,有的人用谄媚「写历史」;有的人用智慧「写历史」,有的人用慈悲「写历史」。(175)
有了感动,就能心甘情愿的发心;有了感动,就能无怨无悔的做事。别人的善言懿行,自己要能感动;自己的所言所行,也要感动他人。(176)
「随缘」是立场互易,随顺环境,但决非随便行事,苟且偷安;「不变」是择善固执,一以贯之,但不是墨守成规,泥古不化。(177)
「耐烦」是一种艺术,「有恒」是一种希望。耐烦有恒,做事才能成就;耐烦有恒,做人才能通达。(178)
求知要进一步想,处事要退一步想;能受天磨方铁汉,不被人忌是庸才。(179)
「推诿」,阻碍一切进步;「担当」,成就一切事功;「强辩」,招来一切非议;「认错」,化解一切责难。(180)
能干者,总会多受一点折磨,不能干,则要多受一点委屈。(181)
在受苦的时候,要感到快乐;在委屈的时候,要觉得公平;在忙碌的时候,要自然安闲;在受责的时候,要安忍担当。(182)
惭愧反省,是悔过的勇气;惭愧反省,是自知的镜子,惭愧反省,是明日的祥和;惭愧反省,是智慧的果实,惭愧反省,是进德的阶梯;惭愧反省,是自修的功课。(183)
觉人之伪,不形之于色;吃人之亏,不动之于口;施人之恩,不发之于言;受人之惠,不忘之于心。 (184)
求全之心,可用之责己,但不可用以交友;满足之心,可用之处境,但不可用以求知。(185)
「难得胡涂」是解决烦恼的最好办法;「实事求是」最解决问题的最好态度。(186)
懂得化繁就简,才能举重若轻;懂得韬光养晦,必是大智若愚。(187)
眼睛要生在心里,观察自己;嘴巴要长在心上,评论自己。(188)
不计较小事,才能御下心灵的负荷;不听闻闲言,才能避免无谓的争端。(189)
「容」人不是处,自无纷争;「忍」己难过处,自无怨言。(190)
自己的好处,要掩藏几分;别人的短处,要掩盖几分。(191)
感化人是德的施与,同情人是义的行为。(192)
不积钱财,而能喜舍结缘;不计毁誉,而能与人为善;不念旧恶,而能从善如流;不坏承诺,而能守时守信。(193)
一滴之施济人当厄,就如春风化雨;一言之恶伤人之心,好比冰雪寒霜。(194)
生活要佛法化,信仰要理智化,处事要平和化,修持要日常化。(195)
给人方便而不磨人,做事秉公而不偏私,守持戒法而不妄为,群处和睦而不怪僻。(196)
仁的施与,望风偃然;德的教化,所向披靡;道的兴设,近悦远来;法的胜利,无以匹敌。(197)
「忍」是一种担当,忍之为德,在于负重;「退」是一种涵养,退之为德,在于和众。(198)
忍让是待人最重要的修养工夫,精进是励己最确实的实践方法。(199)
气和心境好,心平无烦恼;性谦人缘好,克己乐逍遥。(200)
- 昔生未了今须了,此生度取累生身的解释
-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的解释
- 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的解释
- 修桥铺路又斋僧,戒杀放生第一因的解释
- 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的解释
-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的解释
- 金鸭香消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的解释
- 天地销归何处去,微尘幻现奈他何的解释
-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的解释
-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解释
- 性定伏魔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的解释
- 多年古镜要磨功,垢尽尘消始得融的解释
- 梦里堆藏总是金,一场富贵喜难禁的解释
- 人来谤我我何当?且忍三分也无妨的解释
- 生死河边箇破舟,七穿八落半浮沉的解释
-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的解释
-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的解释
- 怀恨难入菩提道,应修宽恕及慈悲的解释
-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的解释
-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的意思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发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
- 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什么是诽谤正法?
- 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