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附书】
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
增附
【1】示柴也愚书(此一书,文钞中无有,因世人多疑迷悟生佛及圣狂等义,故附录于此,以释群疑,)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循是以求,其机在我。固宜上慕诸圣,下重己灵,战兢惕厉,愤志修持,敦笃伦常,恪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夙兴夜寐,无忝所生。能如是者,则为贤为善,不至玷污天地。再加以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以期亲证本具佛性,圆成无上菩提而后已。大丈夫生于世间,若不识大体,徒知饮食男女之嗜欲,声色货利之贪求,与诸异类,有何分别。忍令以可以为尧舜,可以作佛之资,作长劫轮回于六道,备受众苦之据,可不哀哉。汝既发心皈依三宝,当以念念对治烦恼习气为本。闲邪存诚,克己复礼。改恶修善,敦伦尽分。精修净业,自行化他。俾内而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外而亲戚朋友乡党邻里,同沐佛化,同成善人。则可不虚此生,不虚此遇矣。中庸云,人皆曰予智,驱而纳诸(罓/古)擭陷阱之中而之知辟也。以其只知向外驰求,不知回光反照,故其害如此。若能反照自心,韬晦其智,以期自照,则便可学圣学贤,学佛学祖。必致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矣。此(某)为汝命名之大意也。又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此四句若不善会,或致妄生疑议。今为略释。初言圣,佛,皆约自心之本体而言,非已成圣成佛也。次言罔念克念,迷悟,乃约其人之逆顺操持而论。末言作狂,作圣,即生,即佛,乃约逆顺操持所得之效果而言。倘不知初言圣佛是约心之本体而说,则谓已成圣成佛者,又复会成狂成众生,则其害大矣。故不得不为汝略说之。馀祈详读文钞,自可悉知。祈慧詧是幸。
【2】复俞慧郁陈慧昶二居士书(附来书)
(弟子等)业障深重,赋质愚蒙,幸闻净土法门,而得归依座下,惟有恪遵吾师老实念佛之训,以期速了生死,不负婆心。夫既为佛子,应发自度度人之心。今(弟子等)未能自度,焉云度人。然遇亲友,方便劝信,亦分内事耳。乃每有二种人,所见所说,其自误误人,实非浅鲜。一曰佛无欲,阿弥陀经所说种种金宝,似仍为欲,不若金刚经一切皆空,为高超玄妙。因兹藐视净土法门,而不生信。此盖不知金刚弥陀二经之义,而随己意乱道者。一曰佛既令人看破一切,何自己反生此种种贪欲。(指阿弥陀经所说金宝,)吾人又何苦舍目前之实有,而希冀身后之渺茫乎。此则执著邪见,任意谤佛谤法者。然此二者,虽品有高下,其为邪见则一也,其自误误人则一也。(弟子等)力告以西方种种境界,皆系阿弥陀佛功德现化之庄严实相,自在享用福德之报,与五浊恶世业力所成就者不同。况娑婆所有,悉皆苦空无常,故应弃之而求得实际也。然愚夫之言,纵不乖正理,终不克启其正信。伏念吾师,所有言论,如杲日丽天,无暗不照,敢乞聊书数语,以破此种邪见。
来书所说二种邪见,乃以凡夫知见,测度如来境界。孔子所谓好行小慧,孟子所谓自暴自弃。此种人,本无有可与谈之资格价值,然佛慈广大,不弃一物,不妨设一方便,以醒彼迷梦。佛由其了无贪心,故感此众宝庄严,诸凡化现,不须人力经营之殊胜境界,岂可与娑婆世界之凡夫境界相比乎。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亦现慈善光华之相,彼固无心求相貌容颜之好,而自然会好。造业之人,其心地龌龊污秽凶恶,其面亦随之黯晦凶恶,彼固唯欲面色之好,令人以己为正大光明之善人,而心地不善,纵求亦了不可得。此约凡夫眼见者。若鬼神则见善人身有光明,光明之大小,随其德之大小。见恶人则身有黑暗凶煞等相,其相之大小,亦随恶之大小而现。彼谓金刚经为空,不知金刚经乃发明理性,未言及证理性而所得之果报。实报无障碍土之庄严,即金刚经究竟所得之果报,凡夫闻之,固当疑为无有此事。金刚经令发菩提心之善男女,心不住相,而欲度尽众生。虽度,亦不见我为能度,生为所度,及与所得之究竟涅槃之法。所谓无所住而生心,以迄无所得而作佛。将谓金刚经所成之佛,其所住之国土,亦如此五浊恶世之境界乎,为是空空洞洞一无所有乎。净佛国土,人一闻名,身心清净。彼谓之为贪欲,是蛆虫日居粪坑,自命香洁,以栴檀为臭秽,不愿离此粪坑,闻彼香气也。盗蹠聚徒数千,横行天下而为盗,反自命有道。而痛斥尧不仁,舜不孝,禹淫佚,汤武暴乱,孔子虚伪,为无道,正与此二种人之知见相同。又如近来废经,废孝,废伦,(裸)体游行,以为禀天地自然之德,不假造作。然夏则竞(裸),冬何不(裸)。谓禀自然,不假造作,掘井耕田纺织,方有饮食衣服,非造作乎。恶人阻破人为善,每每如是。谓善须无心为,有心即非真善。然古之圣贤,无不朝乾夕惕,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有心乎,是无心乎。总之,此种人意欲以不修持为高上,故作此种极下劣之瞽论,以自炫其明理。冀人以己为高明。为大通家,为真名士,而不知其全身在粪坑里。除彼同知见者,有谁肯相许乎。
谢谢来访!欢迎经常来上品莲生的空间访问交流
请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莲生的空间”,即可进入本空间。
点击(上品莲生的空间 )即可进入
- 上一篇: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附书3】
- 下一篇: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之九【丁】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什么是诽谤正法?
- 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