鸯掘摩罗悟道证了阿罗汉果
(一)
鸯掘摩罗在佛陀时代,印度境内的乔萨罗国,发生了一桩恐怖万状的事件,这一事件,震动了全国的人民,也几乎吓垮了英勇的波斯匿王,因在王都舍卫大城的城外,出现了一个杀人魔王鸯掘摩罗。所幸由于佛陀的及时感化,才使这场悲剧,很快地结束了。
(二)
鸯掘摩罗,生于舍卫大城的北边,那是一个名叫萨那的村落,他原名不叫鸯掘摩罗,父母给他取的名字叫做伽瞿,意思是一切世间现。因为当他出生的时候,乔萨罗国的境内,曾有奇特的变相发生:所有刹帝利的武士阶级,全部不由自主地出刀剑,并作准备迎敌战斗的姿势,随即锋刃的利剑缺了口,断了鞘,握在手的把柄,也跟著堕落在地。这是非常奇特的现象,使得全国的武士们,都感到名其妙地惊惶起来。后来经过调查,原来是舍卫城北的一个村落中,生了一个儿,因此,便以伽瞿来作为这个婴儿的命名。渐渐地,伽瞿长大了,这是一个英俊健壮而孔武有力的青年,徒手能捉飞鸟,行走快过奔马;但他又是一个温文儒雅而秀外慧中的好青年,从小死了父亲,侍奉母亲则极其孝顺。只可惜,因他投师学艺,投错了师门,才使他得到鸯掘摩罗这么一个臭名!
当时,舍卫城内有一个很负盛名的外道学者,正在收徒讲学,伽瞿也就成了他的学生。可是那个外道学者,有著一个年轻美貌而又妖媚淫乱的妻子,最糟糕地,她在她丈夫的学生之中,竟然偷偷地爱上了伽瞿;当然,像伽瞿这样健美的青年任何女人见了都会心跳的。无奈,伽瞿是她丈夫的学生,她是伽瞿的师母;她虽然是个妖媚淫乱的少妇,伽瞿却是正直守礼的青年。于是,恐怖的悲剧就跟著生了。
(三)
伽瞿的师母,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机会。有一天,确切知道那个外道学者已带著许多学生出去了,伽瞿却被留在他老师的家里。他的师母见到四下无人,便悄悄地走近了伽瞿的跟前,以风情万种的姿态,接近伽瞿,用手摩触伽瞿,并以毫不隐瞒的话语,表达她所希求的愿望。这对于伽瞿是非常意外的,也是极其为难的,感到惊讶,也感到痛苦,他从未想到,他会有这样一位毫不顾伦理道德而又大胆无耻的师母,于是,他便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他的师母。他说:
「老师等于父,老师之妻等于母,我怎么可以做这样逆伦的丑事呢?」
「你是当真不答应了?」他的师母,恼羞成怒了:「不识抬举的蠢东西,但你应当考虑,你如不喜欢我这样的女人,我将使天下的女人都得不到你。」
「请师母恕罪,学生怎么也不敢答应的。」
「好吧,我恨你!我要毁灭你!要使你这个不解风情的蠢东西,永远失去爱慕任何女人的机会。」
接著,她回到了自己的卧室,用她自己的手,狠命地撕碎了身上的衣衫,又用自己的手爪,忍痛地划破了皮肉,弄成披头散发,在撕成了片片的衣衫下,半裸著鲜血淋漓的胴体;再以绳索悬颈,佯装自杀!
不一会,那个外道学者回来了,入了家门,跨进卧室,一幅惊人动魄的丑态画,使他连奔带跳地走近他的妻子,解开绳索,并且探问原由。
显然地,学生强暴师母,以致师母羞愤自杀,那真是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了。他要结结实实地教训伽瞿一番,然而,他很明白伽瞿的武功,即使集合全体五百个学生向伽瞿围攻,也不是伽瞿的对手。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借刀杀人的诡计,他要利用国王的武力来解决伽瞿的生命。他把伽瞿叫到面前,装著非常严肃而又恳切的样子,对伽瞿说:「你是我最喜欢的学生,我现在要教你一个得道生天的秘密法门。」「谢谢老师的恩典,弟子愿意承教。」伽瞿是个听话的好学生。
「那么你听著:你在中午之前,持剑站在进出城门的大路口上,见人就杀,杀一个人,便割取一只手指,用线贯穿,戴在头上,成为指环;杀满一千个人,穿够一千只手指,你就得道了,被杀的人也可生天了。」
「禀告老师。」伽瞿听了老师的教言,觉得疑问重重,杀了一千个人反能得道生天,他是从未听过的事,也是大惑不解的,所以说:「不论那一种宗教,那一个学派,在我们印度,都是崇尚净修梵行的,孝顺父母的,修行众善的,柔和仁惠的,慈悲平等的。如今反而教弟子杀一千个人作为得道的法门,不是有违古圣先贤的教训了吗?」「唉!太使我失望了,你竟是个不从师教的坏学生,你竟是个怀疑得道法门的坏青年!」
于是,伽瞿便在矛盾与痛苦的心境之下,接受了他老师的教示。仗著宝剑,到了四通八达的大马路口。
由于业力的驱使与成熟,竟有许多的凶神恶鬼,来给伽瞿助威,使得伽瞿的心志迷乱了,面目狰狞了,杀意增强了,气力壮大了,逢人便杀,杀人之后便将人血涂身,人血涂身之后,再来加倍地杀人。从远处看去,伽瞿已像一个夜叉罗刹,已像一只疯狂的野兽。
因此,鸯掘摩罗的凶名,便在舍卫城中传布开来,也在整个的乔萨罗国散布开了,因他头上戴著用人手穿成的花环,所以被称为指环,以梵语来说,就叫做鸯掘摩罗。
因此,大家都不敢经过那条大马路口了。全城的商店,也都关上了门,全城的男女老幼,也都深深地躲藏起来。国王通令全国的勇士戒备,徵集最勇的武士讨伐,竟然没有一人瞻敢应徵赴命的。
因此,鸯掘摩罗已为乔萨罗国的舍卫大城,造成了风声鹤唳与草木皆兵的末日景象。
(四)
看看天上的日影,已经快近中午,广阔通畅的大马路上,业已人迹杳然,甚至连鸟兽也看不见一只。鸯掘摩罗的杀人成绩,已经非常可怕,但于一千人数,尚须一人来补足。这时,他的母亲虽风闻他的儿子已经成了杀人的魔王,人们也在一致地骂她是凶神的母亲或老母夜叉。但她想到她的儿子应该是肚子饥饿的时候了,儿子再不好,终究是自己的骨肉,所以取了食物,为她的儿子去送午餐。鸯掘摩罗发现来了一个人,那虽是他生身的母亲,却也很可用来凑足一千人数,使得自己得道,也使得他的母亲因此生天。于是,他便毫不犹豫地提了剑,迎了上去正在千钧一发之际,释迦世尊突然出现在鸯掘摩罗的面前。原来,佛是无无所不觉的一切智人,佛陀知道,那些由业力使然的九百九十九人,已被鸯掘摩罗全数杀尽,鸯掘摩罗不该再杀另外的人了。同时,这也是鸯掘摩罗接受感化的时机成熟了,鸯掘摩罗见有一个出家人走向他的跟前,心里真是欢喜,他想他的母亲竟然有替死的沙门了。但他从未想到,佛陀也在逃避他的击杀。使他最不甘心的是陀那种缓慢而行的走路方法,竟使他那快过奔马的脚程,老是不长不短地被抛后头。再看看,佛陀虽然站在原地不动,他也无法追赶得上,以致累得他汗流涌,气喘如牛,还是追一个不即不离。于是,鸯掘摩罗发怒了,他说:「你这不知死活的出家人,知道我是谁吗?还不乖乖地停止下来接受我一剑!」「醒醒吧!可怜的青年。」佛陀说话了:「正因为你自己没有停止残杀的疑心所以永远追不上我;其实我从很久以来,早就停止了呀!」鸯掘摩罗究竟是个善根深厚的青年,倾听了佛陀这两句含藏机锋的话,又仔细瞻仰了佛陀的威德身相之后,竟然真的醒了,真的将那残杀的疑心停止下来了,歇了脚,扔了剑,惭愧地、惶恐地、懊丧地、忏悔地、虔敬地,像迷失路途的儿童见了母亲似地,向佛陀伏地接足,热泪洒地,请求恕罪、请求拔济、请求剃度出家。
就在转眼之间,佛陀已将鸯掘摩罗带进了只园精舍,佛陀说一声:「欢迎你来出家为比丘。」他便须发自落,袈裟著身,成了一个佛门的出家人了。
(五)
这时的波斯匿王,好不容易徵集了他的军队,亲驾出征,讨伐鸯掘摩罗,但他毫无战胜的把握,所以先请求佛陀的开示。
「大王面露愁容,汗流不止,可有什么困难的事吗?」这是佛陀明知而故问。
「大德世尊谅已知道了,我要去征讨鸯掘摩罗啊!」波斯匿王显得非常惊恐。
「如果他已改邪归正,在我座下出家了,大王将会如何呢?」
「我是三宝的弟子,我当向他礼足,给他恭敬供养。」波斯匿王又接著说:「但他绝对不会来出家的呀!」
佛陀却把已是比丘的鸯掘摩罗,指引给了波斯匿王,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了。于是,国王感动了,全国的人民,也都感动了,因此而来敬佛听法悟道的人,不计其数。鸯掘摩罗也在当下悟道,证了阿罗汉果。
所以,一场震惊了全国的恐怖剧,在佛陀慈光的普照之下,竟促成了一次大弘法化的佛事。
(此篇系根据《佛说鸯掘摩经》、《佛说鸯崛髻经》、《央掘魔罗经》改编而成。)
附记:
这个故事在大小乘经中,各说稍有差异。《杂阿含经》38.1077载有「央瞿利摩罗」,说他是贼,是在央瞿多罗国的陀婆乔梨迦林中。别译《杂阿含经》1.16也说「鸯掘摩罗」是林中的贼。《增一阿含经》31<力品>38-6则说:「国界有贼名鸯掘摩,极为凶暴,杀害生类,不可称计,无慈悲于一切众生,国界人民无不厌患。取人杀,以指为环,故名为指环。」总之,这是一个凶暴的盗贼之流,后来受佛教化,改邪归正,剃度出家,证得了圣果。这是「放下屠刀」之后,即能转凡为圣的一个实例。在大乘经中说,这是大士菩萨为了度众而作的化现,其实他没有真的杀死当时的人。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