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中奸计!孤独给长者被味觉爱欲所束缚

\

  一时,王舍城举行大祭典,给孤独长者之妻看到人们都玩得很快乐之时,忽然想起儿子小给孤独,而暗自哭泣地想着:「不知道小给孤独在舍卫城佛陀的僧团里生活如何……」当时,刚好有一女人经过其门,看到给孤独长者的妻子在哭泣,于是问她:「你为何在哭泣?」长者之妻便告诉了她原因。于是这女人便主动要帮忙长者之妻,将她的儿子带回来,而向长者之妻要求了许多费用和仆人。因为长者之妻告诉了这女人关于小给孤独大德之嗜好,所以她一到舍卫城,便故意在小给孤独大德经托钵⑩的路边住了下来。于每次见到小给孤独大德前来托钵时,她便会先给大德粥汤,用味觉来束缚他,然后再请他进屋上坐,才供养食物。直到大德已习惯她的供养方式后,她便假装生病而睡在室内,等大德前来托钵时,能进入室内看她。由于大德已经受到味觉的束缚,因而破戒走进她的卧室,再经由这女人的诱惑,最后便放弃了出家,而顺从这女人之意,跟随她回到王舍城的家。

  后来此事被传扬出去,当众比丘都在议论纷纷时,佛便告诉大家:「比丘们!小给孤独比丘是因为受到味觉爱欲的束缚,而堕入那女人的奸计。此事并非始于今日,早在宿世多生以前,小给孤独比丘也曾经堕入过她的奸计。」佛便告诉大家这个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城主的宫苑里,出现了一只羚羊。当城主见到羚羊时,虽然并未惊吓他,这羚羊一见到城主就马上逃走了。城主便问园丁有何方法能让那羚羊再来到宫苑,园丁回答城主说:『请赐给我一些蜂蜜,我可以利用蜂蜜引羚羊到宫苑来。』于是城主给了园丁蜂蜜,园丁就将蜂蜜涂在羚羊走过的草地上,然后自己躲藏起来。后来羚羊又出现了,他在一路上吃了涂上蜂蜜的草,就不知不觉地受了味觉的束缚,最后就不到别的地方去,而专到宫苑中来。

  当园丁知道羚羊已经被涂蜜的草所迷惑时,便出现在羚羊面前。最初几天,羚羊见了园丁仍会逃跑,但后来因为常常看见,便渐渐熟悉起来,最后羚羊竟然还会在园丁的手上吃草。终于园丁就将羚羊引诱到宫中,然后便将宫门关上。当时宫中有许多人都来看这只羚羊,当城主看到羚羊浑身发抖而惊慌乱跳的样子,便感叹地说:『羚羊生性怕人,若受过惊吓,便一生永不再到那里。这只羚羊是由于被味觉爱欲所束缚,才不自禁地走进宫中来。世上真的没有比味觉爱欲更可怕的了。』」。

  佛接着又说:「当时的园丁就是那女人的前生,羚羊就是小给孤独比丘的前生,城主就是我。从前那位园丁利用味觉,捕获了栖息丛林的羚羊,今天这女人又以味觉爱欲来束缚小给孤独比丘。各位!须知法性是清净不染,应离五欲之过患,随顺修持戒波罗密。

  修行者若不达法性(如羚羊不知草上涂蜜之原因),则持戒不能坚固(如羚羊因迷于味觉而竟然跑到宫中),若遇恶缘(因色声香味触之五尘而引起欲心),每多退失(如羚羊懈怠放逸其原本对人的警觉性),终不能获得戒善之益。因此,若不知法性而未能随顺戒行,则戒体境界全是灾患;能观法性而随顺戒行,则一切灾患当体全是戒。即灾成戒,由戒消灾。如双木(知法性而随顺之戒体)相擦(喻五欲过患)而生火(灾患之火),火烧木尽(因不达于法性,故戒体境界全是灾患),并非另别有火来烧木,火是由木所出,木不相擦,则火从何来?达知于法性而不染着五欲,则灾患又从何生起?」。

  注:⑩「托钵」即比丘手承钵而乞食。

  因为比丘主要的意思是「乞士」,

  上从如来乞求佛法而养育法身的慧命,

  下向俗人乞求衣食以存活色身的生命,所以叫做乞士。

  「法性」即诸法之实相,不生亦不灭,不常复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如明镜影现万相而不着于相之寂然清净。

  「五欲」乃色声香味触之五尘境,引起人须欲之心,此即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

  亦解为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

  此五欲皆能令心怠惰放纵,乐着无厌,丧失慧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