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泰斗虚云长老的真实往事
在近现代佛教史上,虚云老和尚是中国禅宗的一个符号,成为无可争议的禅门泰斗。他的一生,志宏气刚,悲深行苦,解行并进,严净毗尼,弘宗演教,建树卓著。他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一身兼承禅门五宗,重兴六大祖庭,住持十五道场,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慧言懿行蜚声中外。1905年,大清光绪皇帝赐虚云“佛慈洪法大师”封号,同时赐给紫衣、钵盂、玉印、锡杖、如意及全副銮驾等圣物,这让老和尚名闻遐迩。
一、禅心无碍:《插秧》偈语化危为机
1918年,时任云南省督军的唐继尧,多次致信七十九岁高龄的虚云禅师,希望迎请他赴昆明再兴名刹、弘法利生;几番思量,老和尚也觉得“因缘际会,时不我待”,便振锡昆明,在唐继尧的护持下,恢复丛林、大兴佛法。1921年秋,滇军将领顾品珍将自己的部队从四川开往云南,图谋推倒唐继尧,夺取云南军政大权。唐继尧得知情报后,决心以心腹劲旅二十余团与顾品珍决一死战,但能否获胜心中没有把握。于是,他连夜赶到虚云老和尚所住寺庙,摒退左右侍从,焦急地把云南情形倾倒给老和尚,请老和尚指点决策大计。唐继尧急不可耐,但老和尚神色自若,几乎眼睛都没有睁开,半似开示、半似自言自语:“公得滇民心,未尽得将士心,倘事兵戈,恐成两败,而他种势力将至滇矣,不如因势利导去虚名而存实力,以俟异日之缘。” 然后,留下布袋和尚的《插秧》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便不再言语,仿若即刻入定。
老和尚简短的几句话,开宗明义、直指要害,劝诫唐继尧以退为进让位顾品珍,这样既使云南黎民百姓免于战争之苦,也打消了正对云南虎视眈眈的外国列强的野心。
听罢虚云老和尚开示,唐继尧若雪中获炭、暗夜得灯,不胜感激之余,即刻依教奉行:假装请假,让位于顾品珍,于大年三十晚上带着家人亲信,秘密从越南转往香港暂住。一切自有安排,德不配位,祸必相随。不出老和尚所料,顾品珍上任后,2月间昆明大雨滂沱,7月干旱数月,12月喉疫爆发,近万人病死。顾品珍自顾不暇,更不用说体恤百姓士卒;自将领至士民无不思念唐继尧恩德,最后议定迎唐继尧回任;闻此消息,顾品珍饮弹自尽。
佛法是智慧之学,虚云老和尚以其高深的修行造诣,信手拈来、随口说出,皆令人豁然开朗;正因此,虚老从容游走于五帝四朝的各界名流之间,协助中国佛教,承前启后,法脉永续。
二、僧格的力量:福州妇女三十余人集体削发为尼
1935年的《大公报》报道中,有一则关于三十余位妇女集体出家的新闻,成为佛教界一个稀有的传奇,而这三十余位妇女依止的法师正是虚云老和尚。
消息原文如下:“福州海潮庵住有带发修行之老少妇女三十余人,学佛有年,最近始同心发愿出家求度,于国历七月十九日齐赴鼓山涌泉寺,依虚云老法师削发,现尼相。各界以女子披薙为尼,原属常事,而三十余妇女同时落发,集团出家,实为佛教中空前之创举、希有之盛事,故争往鼓山观彼等行剃度礼。计是参加人数不下二千左右,无不赞叹同声,即不信佛者亦都力为感奋云”。
民国期间,正是中国佛教日渐式微的时代,于乱局中现此佛教奇观,说是“佛教中空前之创举、希有之盛事”,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此,我们不能不对虚云老和尚扼腕赞叹,一个出家人用自己修行的力量,让两序大众对佛法生起了信心,创造了奇迹。
三、善用其心 :一生苦乐 坦然面对
关于修行,虚云老和尚秉承六祖慧能“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旨意,强调“降伏其心”,他用六度来明心见性: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心净国土净,心平天下平,所以虚云老和尚常说,“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1951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云门事变”,虚云老和尚九死一生,最终在各方护持下脱险;1952年春,中央政府邀请虚云老和尚入京,商讨成立佛教协会要事,在临进京之前,他撰写对联一副,自述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这幅对联展现了虚云老和尚百年修行之路的跌宕坎坷,但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其处之坦然的态度和大彻大悟的智慧,令其成为后世禅门释子修行的楷模。1953年,虚云老和尚被推举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同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 上一篇:名校才子变身高僧 那些从名校出家的和尚们
- 下一篇:传奇高僧虚云法师经历的八大奇事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