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禅门泰斗虚云长老的真实往事

禅门泰斗虚云长老的真实往事

  在近现代佛教史上,虚云老和尚是中国禅宗的一个符号,成为无可争议的禅门泰斗。他的一生,志宏气刚,悲深行苦,解行并进,严净毗尼,弘宗演教,建树卓著。他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一身兼承禅门五宗,重兴六大祖庭,住持十五道场,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慧言懿行蜚声中外。1905年,大清光绪皇帝赐虚云“佛慈洪法大师”封号,同时赐给紫衣、钵盂、玉印、锡杖、如意及全副銮驾等圣物,这让老和尚名闻遐迩。

一、禅心无碍:《插秧》偈语化危为机

  1918年,时任云南省督军的唐继尧,多次致信七十九岁高龄的虚云禅师,希望迎请他赴昆明再兴名刹、弘法利生;几番思量,老和尚也觉得“因缘际会,时不我待”,便振锡昆明,在唐继尧的护持下,恢复丛林、大兴佛法。1921年秋,滇军将领顾品珍将自己的部队从四川开往云南,图谋推倒唐继尧,夺取云南军政大权。唐继尧得知情报后,决心以心腹劲旅二十余团与顾品珍决一死战,但能否获胜心中没有把握。于是,他连夜赶到虚云老和尚所住寺庙,摒退左右侍从,焦急地把云南情形倾倒给老和尚,请老和尚指点决策大计。唐继尧急不可耐,但老和尚神色自若,几乎眼睛都没有睁开,半似开示、半似自言自语:“公得滇民心,未尽得将士心,倘事兵戈,恐成两败,而他种势力将至滇矣,不如因势利导去虚名而存实力,以俟异日之缘。” 然后,留下布袋和尚的《插秧》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便不再言语,仿若即刻入定。

  老和尚简短的几句话,开宗明义、直指要害,劝诫唐继尧以退为进让位顾品珍,这样既使云南黎民百姓免于战争之苦,也打消了正对云南虎视眈眈的外国列强的野心。

  听罢虚云老和尚开示,唐继尧若雪中获炭、暗夜得灯,不胜感激之余,即刻依教奉行:假装请假,让位于顾品珍,于大年三十晚上带着家人亲信,秘密从越南转往香港暂住。一切自有安排,德不配位,祸必相随。不出老和尚所料,顾品珍上任后,2月间昆明大雨滂沱,7月干旱数月,12月喉疫爆发,近万人病死。顾品珍自顾不暇,更不用说体恤百姓士卒;自将领至士民无不思念唐继尧恩德,最后议定迎唐继尧回任;闻此消息,顾品珍饮弹自尽。

  佛法是智慧之学,虚云老和尚以其高深的修行造诣,信手拈来、随口说出,皆令人豁然开朗;正因此,虚老从容游走于五帝四朝的各界名流之间,协助中国佛教,承前启后,法脉永续。

二、僧格的力量:福州妇女三十余人集体削发为尼

  1935年的《大公报》报道中,有一则关于三十余位妇女集体出家的新闻,成为佛教界一个稀有的传奇,而这三十余位妇女依止的法师正是虚云老和尚。

  消息原文如下:“福州海潮庵住有带发修行之老少妇女三十余人,学佛有年,最近始同心发愿出家求度,于国历七月十九日齐赴鼓山涌泉寺,依虚云老法师削发,现尼相。各界以女子披薙为尼,原属常事,而三十余妇女同时落发,集团出家,实为佛教中空前之创举、希有之盛事,故争往鼓山观彼等行剃度礼。计是参加人数不下二千左右,无不赞叹同声,即不信佛者亦都力为感奋云”。

  民国期间,正是中国佛教日渐式微的时代,于乱局中现此佛教奇观,说是“佛教中空前之创举、希有之盛事”,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此,我们不能不对虚云老和尚扼腕赞叹,一个出家人用自己修行的力量,让两序大众对佛法生起了信心,创造了奇迹。

三、善用其心 :一生苦乐 坦然面对

  关于修行,虚云老和尚秉承六祖慧能“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旨意,强调“降伏其心”,他用六度来明心见性: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心净国土净,心平天下平,所以虚云老和尚常说,“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1951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云门事变”,虚云老和尚九死一生,最终在各方护持下脱险;1952年春,中央政府邀请虚云老和尚入京,商讨成立佛教协会要事,在临进京之前,他撰写对联一副,自述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这幅对联展现了虚云老和尚百年修行之路的跌宕坎坷,但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其处之坦然的态度和大彻大悟的智慧,令其成为后世禅门释子修行的楷模。1953年,虚云老和尚被推举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同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