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取经的龙树菩萨
龙树菩萨(梵文:Nāgārjunabodhisattva),又译龙猛、龙胜,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龙树菩萨是大乘佛学的创始人,中观派的奠基人,生于约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印度的婆罗门种姓,传说其父姓龙,母生他于树下,故名龙树。龙树菩萨的著作十分丰富,有《中论颂》、《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菩萨资粮论颂》、《庄严佛道论》等不少著名的论典,享有“千部论主”之称。
龙树菩萨降生在印度南方贝塔尔,种姓为婆罗门。一天,看相人举行盛大喜宴,应邀赴宴的有一百名比丘,一百名婆罗门和一百个普通人。他们说龙树菩萨只能活七年或七个月或七天,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尊者的父母对此深信不疑并深感忧虑。随着期限的逼近,家人把他和仆人逐出家门。他四处漂泊,风餐露宿,最后流落到那烂陀寺。亲教师罗睺罗传授他无量寿佛的密咒,他的寿命因此延长。
他在那烂陀寺出家,圆满通达了大乘三藏的所有经论。他还修持大鹏鸟法、作明佛母法、九夜刹法和马哈嘎拉;成就了妙丹、眼药、土行、宝剑、空行、隐形、不死和除病这八种共同悉地,还有制伏、死而复生等悉地。除此之外,他还曾以等持之力制伏了所有的龙王和夜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成就了极为稀有的金丹术(金丹是用某种特殊的草药和密咒仪轨制成的药丸,服之可长生不老。),成为金刚不坏之身,具有无量神变和神通,并修成了马哈嘎拉本尊。
一次,尊者到达塔那嘎匝嘎州,欲迎取《马哈嘎拉续》。他首先修持不动佛,接着又以幻术令那儿的空行母心失神迷。趁她们迷惑之际,他偷偷迎取了《黑天母》和《黑鲁嘎续》、《作明佛母续》等经续,还在为数众多的智慧空行母面前听获了教言。因为他已成就了宝剑、水银等共和不共八大悉地,故而有一百六十种珍贵的法门被他迎请到人间。
不久,阿阇黎的上师罗睺罗闭关修度母法,当时,龙树菩萨是那烂陀寺的亲教师,正为五百名僧人讲经说法。从那一年开始,当地发生了长达十二年的严重的饥馑,到处饿殍遍野,几乎只剩下一座空城。目睹众生的悲惨情景,尊者制作了点金剂,他把所变的金子拿到没有灾荒的地方换成粮食,使僧众顺利地度过了饥荒。
十二年以后,长老罗睺罗出关,见城中空空如也,眼前一片触目惊心的景象。他问尊者发生了什么事,龙树菩萨说:“我怕上师的闭关出现违缘,所以不敢请示您”。
上师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你为什么不告诉我?本来我有降食雨的能力!你对众生的悲心太小了,完全违越了一个菩萨应有的行为,为了净除罪障,你必须造一百个殿堂,一千个佛堂,一万个佛塔!”
龙树菩萨暗暗思忖,“我是一个比丘,要做到这些很困难。钱财只能向财神求取,而且,做这样的事业也必须依靠龙王的帮助,我要让龙王对我生起信心”。
于是,他便开始用作明佛母的心咒勾招龙王的女儿。第二天,龙树菩萨端坐在法座上讲法时,有两位化作人形的女子款款而来。在她们周边一由旬内,弥漫着一股特殊而浓郁的檀香气息。当她们来到他跟前时,香气便消失了。这事发生了多次,阿阇黎问她们是什么原因。她们向尊者启白:“我们乃龙王之女,为了守护人的影子,我们身上散发此檀香”。
“我需要用此香做度母像,”龙树菩萨说:“希望你们能向我提供此香。我还要建造殿堂,请你们帮助我”。
“这事我们必须问过父王,才能答复”。
第二天,龙女前来回禀:“父王说如果你能来龙宫,我们就依教奉行。否则,我们不能答应”。
如果去龙宫,就可以把《般若经》迎请到人间,利益无量无边的龙类和人类众生。因此,龙树菩萨决定前往。
有些历史书说,龙树菩萨曾见过昔日的迦叶佛和金寂佛(拘那含佛)等如来。他的身体如一座金刚,分外巍峨。许多曾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成就的阿罗汉,当时住在龙宫里,见龙王极为隆重地款待尊者,他们大为不解。
“我们是阿罗汉,”他们对尊者说:“你是一个具有贪嗔痴三毒的凡夫,为什么龙宫里的毒不能伤害你呢?”
“因为我早已成就了大鹏法的明咒。”尊者说。
还有些历史书上这样说,尊者对那些阿罗汉说:“佛经上说,一切万法无有自性,我们人间大地上那些比丘的说法与此恰恰相反。你们是怎么通达诸法无自性的道理呢?”
“诸法的本性正如你们所说的那样,”阿罗汉回答说:“后来,有执著相的声闻会出现于世,那是佛陀早就授记了的”。
这种说法如果不是中观者的臆造,倒也非常巧妙。
阿阇黎在龙宫住了很久,为龙类众生宣讲深广殊胜的法要。他迎请了《广般若经》、《陀罗尼经》等许多重要的经典。据说,《般若经》后面有少部分龙王没给他。还有人说,那些残缺的部分是佛法在遭遇三次灭顶之灾时失毁的,汉文《般若经》的最后三品实际上是出自《般若二万颂》。
龙树菩萨回到人间,造了“中观六论”(《中论》、《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细研磨论》和《成名言论》)等论著。通过精妙的辩论,他通彻的智慧制伏了对大乘有邪见的得西比丘(能乐)。为了制止邪说,他把希那德巴声闻用寻思分别念所造的论点全部汇集,埋于地下。在南方,一个叫匝匝桑嘎拉(摧髻)的地方,聚集了五百名外道,试图与尊者一辩。最终,他们全部败在龙树菩萨的足下,并因尊者的引导而趋入佛门。
此时,上师罗睺罗要求的殿堂已全部竣工,阿阇黎修建的佛塔遍布十方。他对大乘教法的弘扬就像光璨夺目的日轮普照大地。他本想把植物扎(岩石)和南方的登果扎山等变成金山,但度母说这样做未来会出现争议,没有开许。但尊者还是开发了大量的金剂宝藏,用点金剂将顽石点石成金。一天,他在路上见到许多玩耍的孩童,他预言他们其中的一位将成为国王。
后来,尊者去了北俱卢洲,还在其他洲的非人之地居住了十二年。当他返回南赡部洲时,他授记的孩童已成为国王,名叫乐行。他对阿阇黎做了极为恭敬的承侍和供养。依靠龙树菩萨的殊胜口诀,乐行国王也修成了金丹术,并收服了夜叉。
尊者为僧人建造了五百座殿堂。他在南方吉祥山与夜刹女眷属共住了两百年,行持密宗的行为,身体出现了三十二相。直到他布施自己的头,他一共活了六百七十一岁差半岁。
乐行国王的太子名叫司下枝(具力太子),他朝思暮想继承王位。他的母后告诉他:“你父亲和阿阇黎龙树菩萨是作同等加持的,他们的生命是一体的。龙树菩萨是金刚不坏之身,不会圆寂,因此,你父王也不会死。在你以前,你的许多兄长都在没得到王位之前就去世了,将来他们的孙子也只能如此。”
具力太子听后郁郁寡欢,母后劝慰说,“你不要太失望,有一个办法可以得到王位。阿阇黎是一位菩萨,如果你向他要他的头,他会布施给你。如果他死了,国王也会死,你就可以得到王位”。
具力太子立即前往吉祥山,索要龙树菩萨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下带走吧”。具力太子举起宝剑,可怎么也砍不下尊者的头。阿阇黎说:“我以前割吉祥草时,割断过小虫的头,你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于是,太子挥舞吉祥草砍去,龙树菩萨的头便滚到了一边,他唱道:“今日前往极乐刹,将来还入此身体。”
此时,大地震动,日月无光,天空雷鸣电闪。自此,大地出现了十二年的饥荒。因龙树菩萨已成就了金丹术,具力太子害怕他的身体重新愈合,便把尊者的头拖到许多由旬以外的地方。途中,尊者的头被一位罗刹女抢走,她把它放在一块巨大的磐石上,石头豁然裂开,五尊观世音菩萨的石像自然显现。后来,由罗刹女作施主,在阿阇黎法体和头所在之地分别造了两座殿堂。这两座殿堂之间以前有四由旬远,现在只有一闻距左右。关于这件事,我上师也亲眼见过,昔日的石墙如今已变成连在一起的岩石。据说这两座殿堂颇为诡奇神秘,频频出现奇妙的幻变,显得格外神奇。
殿堂没有门,从窗口望进去,还能看见石桌上零星破碎的石像。
——摘自《显密宝库18:圣行集萃》之《密宗大成就者奇传》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